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725283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在神州音韵的栏目中了解了秦晋、齐鲁燕赵、关东地区的音乐,本单元继续华夏音乐之旅去认识、体验江淮、浙赣、楚湘、闽粤地区的风土人情吧!凤凤阳阳花花鼓鼓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猜猜这是何种乐器?猜猜这是何种乐器? 这是双条鼓。通常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股条敲击鼓面,双条鼓也由此得名。双条鼓起源在凤阳,又称凤阳花鼓,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先来一起欣赏和学习吧!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它赋予音乐以活力。 凤阳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虽然现在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虽然现在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但是,

2、这里却有几样东西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但是,这里却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凤阳人的绝活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凤阳人的绝活凤阳花鼓,这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花鼓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3、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流行于明清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流行于明清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凤阳歌,歌中唱道:,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奴家没有儿郎卖,

4、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据清代的记载,。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凤凤阳阳花花鼓鼓历历史史缘缘由由明明清清两两代代,由由于于凤凤阳阳府府(今今皖皖北北地地区区)一一带带是是“三三年年恶恶水水三三年年旱旱、三三年年蝗蝗虫虫灾灾不不断断”的的长长年年灾灾区区,每每年年秋秋后后都都有有成成群群结结队队的的妇妇女女外外出出卖卖唱唱乞乞讨讨。同同时时也也有有身身背背花花鼓鼓流流落落各各地地卖卖唱唱的的职职业业艺艺人人。 这首歌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这首歌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是凤阳花鼓中较为活化、口语化,是凤阳花鼓中较为流传的一首作品。特别是流

5、传的一首作品。特别是“得儿飘得儿飘”“另当另当”等词语,很有特点。这等词语,很有特点。这些口语化的词段,是民间小调特有些口语化的词段,是民间小调特有的特点,多在乞讨的过程中顺口拈的特点,多在乞讨的过程中顺口拈来,为讨好彩头的话语。来,为讨好彩头的话语。歌曲介绍:歌曲介绍:演唱提示:演唱提示: 歌曲的演唱的曲谱分析:切分节歌曲的演唱的曲谱分析:切分节奏性、小七度音程。奏性、小七度音程。 歌唱的基本要素:呼吸歌唱的基本要素:呼吸 、发声、发声、共鸣、语言。共鸣、语言。歌曲曲谱分析: 此曲有哪几个音构成的曲调?主音是什么? 五个音组成:五个音组成: do re mi sol la (1 2 3 5

6、6 )这是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宫这是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宫 商商 角角 徵徵 羽。羽。五声调式中的五个音可以用在开头和结尾等重要五声调式中的五个音可以用在开头和结尾等重要位置,结束音确定调式名称(举例说明)。位置,结束音确定调式名称(举例说明)。此曲最后落音此曲最后落音do上,即以宫为主音,称为宫调式。上,即以宫为主音,称为宫调式。幸幸 福福 歌歌湖北民歌湖北民歌 流行于湖北天门的一首民间小流行于湖北天门的一首民间小调。旋律细腻婉转,流畅抒情。节调。旋律细腻婉转,流畅抒情。节奏明朗跳跃,具有动力感。歌词中奏明朗跳跃,具有动力感。歌词中衬词的使用,使之具有地域性的特衬词的使用,使之具有地域性的特

7、性。性。 思考与练习 这首民歌欢快、活泼,情绪热烈。说一说他在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多选)( )A、用方言演唱 B、一领众和的演唱形C、句尾的下滑音 D衬词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欣赏了解学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欣赏了解学习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湖北习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湖北民歌幸福歌,相信这两首音乐民歌幸福歌,相信这两首音乐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我们回想一下上学期我们神么现在我们回想一下上学期我们神州音韵学习的民歌和咱家乡的民歌,州音韵学习的民歌和咱家乡的民歌,谁能用地方语言来表现一下我们各谁能用地方语言来表现一下我们各自家乡的

8、歌曲呢?自家乡的歌曲呢?我家乡的民歌: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一根扁担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 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哎呀拉话话的难。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个话话哎呀招招一招个手。一招个手。了的见那村村呦了不见个人,我泪格蛋蛋了的见那村村呦了不见个人,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个林。抛在哎呀沙蒿蒿个林。 同学们再见!下课下课 作品简介作品简介姑姑苏苏行行是是一一首首深深受受广广大大群群众众喜喜爱爱的的驻驻地地经经典典名名曲曲亦亦是是每每

9、一一个个吹吹笛笛者者的的必必修修曲曲目目“姑姑苏苏”为为苏苏州州的的旧旧称称故故曲曲名名为为游游览览苏苏州州之之意意这这首首乐乐曲曲旋旋律律优优美美亲亲切切、风风格格典典雅雅、节节奏奏轻轻松松明明快快结结构构简简练练完完整整,是是江江南南的的代代表表性性乐乐曲曲之之一一。乐乐曲曲如如同同描描绘绘江江南南美美景景的的水水墨墨丹丹青青,亦亦如如一一蛊蛊雨雨前前清清茗茗其其清清香香沁沁人人心心脾脾。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

10、鸟叫等。 竹竹笛笛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梆笛梆笛: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曲笛曲笛: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

11、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称广泛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奏是江南丝竹和昆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艺术特色艺术特色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

12、山歌,并因此而享誉笛坛。 江先谓曾在1959和1965年两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苏联、波兰、印尼等国演出。作者作者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由引子、行板、小快板、尾声组成的四段体结构。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手指要灵活并具有弹性。同时,要求气息饱满、流畅;音色上要追求“润、厚、松、美” 。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 热情的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字,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舞”动。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 尾声,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颤、叠、赠、打”的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曲终。 同学们再见!下课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