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8724734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一)感冒(一)感冒感冒是外邪侵感冒是外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外感疾病,临床常表床常表现以鼻塞流涕、咳嗽以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痛、恶寒寒发热、全身不适全身不适为特征,全年均可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病,尤以春季多见,由于感邪不同,体,由于感邪不同,体质强弱不一,故征候表弱不一,故征候表现可分可分风寒、寒、风热两大两大类,并有挟湿、挟暑,并有挟湿、挟暑,以及体虚感冒的不同。在病情上也有以及体虚感冒的不同。在病情上也有轻重之分,重之分,轻者一般称者一般称“伤风”,重者在一个,重者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期内广泛流行,成流行,成为“时行感冒行感冒”。治则:疏风解表

2、散寒。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常用的灸法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灸法灸法主要是用艾叶点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烧灼或熏烤,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即强调了它的重要作用。3施灸注意施灸一般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背后腹、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的顺序;实热证、阴虚发热者,多不宜灸疗;颜面、五官等重要部位不宜瘢痕灸;此外,施灸局部的常规护理也应有所注意。艾卷灸简介主要是将

3、艾绒掺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药物粉末,以细草纸卷成直径15cm的圆柱形艾卷后,点燃施灸的方法。分为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类。温和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在施灸部位一上一下活动施灸,形如鸟雀啄米,多用于急性病的治疗。此外太乙针灸、雷火针灸等也属于艾卷灸的范围。感冒的艾灸疗法1、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至痊愈。2、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

4、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 【注意事项】1.悬灸法不可太接近皮肤,尤其是失去知觉或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和中小儿患者以防烫伤。如灸后局部出现水泡,可参照前述的有关方法处理。2.临床上雀啄灸多可配合三棱针点剌或皮肤针叩剌。应注意穴区局部消毒。3.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结语(二二)泄泻病()泄泻病(肠易激易激综合征合征)治则:治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

5、天枢、足三里。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泄泻病泄泻病的的艾灸疗法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隔盐灸法:取神阙穴,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1.灸法治灸法治疗急慢性泄

6、泻效果急慢性泄泻效果较好,但好,但对严重失水或重失水或由由恶性病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所引起的腹泻,则应采用采用综合性治合性治疗。2.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结语(二二)痛)痛经概述:1、痛经是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及腰部疼痛的月经病。临床以青年未婚者为多见。2、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见于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后者见于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见于肿瘤及卵巢囊肿等压迫生殖器官病变宫。两类痛经,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治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痛痛经病

7、病的的艾灸疗法1、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操作步骤:、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1、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

8、。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注意事项】1、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疗效.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减轻症状后,还应针对原发病予以治疗.2、注意经期卫生.3、经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精神刺激.经期应防止受凉、过食生冷.4.特别提示:灸法具有温肾暖宫、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结语(二二)痛)痛经概述:1、痛经是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及腰部疼痛的月经病。临床以青年未婚者为多见。2、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见于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后者见于

9、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见于肿瘤及卵巢囊肿等压迫生殖器官病变宫。两类痛经,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治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常常见疾病的拔罐疾病的拔罐疗法法(一)感冒(一)感冒治法: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走罐及留罐法。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在督脉和膀胱经上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用闪火法拔罐,将火罐扣在督脉上,然后医者用右手握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上下往返推罐3-5次,待皮肤潮红,再将火罐分别移至两侧的膀胱经,用同样的方法在两侧膀胱经上各走罐3-5次,最后将火罐停于大椎、风门、肺俞等穴,留罐10分钟

10、后起罐。起罐后,擦净润滑剂。 【注意事项】特别提示:此法选用的火罐不要过大,操作时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操作完毕后,嘱患者注意覆盖背部,勿使背部受寒。结语常常见疾病的刮痧疾病的刮痧疗法法感冒的刮痧感冒的刮痧疗法法(一)(一)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刮痧治疗感冒时刮拭的主要部位为头部、颈肩部和上肢。1、刮头部:患者取坐位。(1)刮头部两侧:术者一手扶持患者头部右侧,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持刮痧板刮拭头部左侧,刮拭头侧部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从头前侧太阳穴附近开始,绕耳上,向头侧后部乳突和风池穴方向刮拭,先轻刮,然后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最后再逐渐减力轻刮。每一侧刮拭10-2

11、0次为宜。(2)刮前头部:术者一手呈八字扶持患者前额,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刮痧板,首先刮拭头顶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头顶部的百会穴向前额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顶部双侧膀胱经循行区域,刮拭的力量和次数同正中部位。(3)刮头后部:术者一手扶持患者头顶前部,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持刮痧板,首先刮拭头后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百会穴向头后部至颈项过风府穴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后部双侧,从头顶部向头后部至颈项过风池穴方向刮拭,刮拭力量和次数同头后部正中部位。注意头部刮痧不需涂抹刮痧介质,并且不强求出痧。2、刮颈肩部:患者取坐位。(1)刮颈部:用

12、直线刮法刮颈部督脉循行区域,从哑门至大椎进行刮拭,重点刮拭大椎穴,刮10-20次为宜。(2)刮肩部:用弧线刮法刮两侧肩部,由风池及乳突根部从上向下,经过肩井,刮向肩端,每侧刮10-20次为宜,力量均匀适中,并在风池、肩井穴加点压按揉手法,增强效果。(3)刮上肢: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牵拉前臂,另一手握刮板,用直线重刮法刮拭前臂手太阴肺经循行区域,从尺泽经孔最、列缺、经渠刮至太渊,每侧刮10-20次。在手少阳三焦经支沟穴、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处可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3-5次。常常见疾病的穴位疾病的穴位贴敷敷疗法法穴位穴位贴敷敷疗法法的适的适应症症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

13、肺、哮病、肺胀等等肺系疾病肺系疾病。操作方法治法:温经散寒。操作步骤:采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消喘膏药物组方选温经散寒、辛香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炒白芥子21克,醋元胡21克,细辛12克,甘遂12克,药物烘干或焙干后共研细末,取老姜汁的原汁(药物刺激量略高)或用清水稀释2-3倍(药物刺激量较小)作为粘附剂,糅合药粉,制成18份球形膏药丸备用,药物可以临时配制,也可以密闭包装冷冻储存。贴敷时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期间使用。每两次之间间隔7-10天,三或四次为一个疗程(与当年伏天次数一致);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3年为一个治疗周期。如有效本疗法也可长年使用。贴敷方法:取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穴。

14、穴位加减:喘息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者加脾俞,咳嗽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者加天突。每个穴位贴敷一个药丸,直接贴压于局部,按压成饼状,并用脱敏胶布固定,表层可再覆以橡皮膏,以防药物外渗污染衣物。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每次贴3-6小时,局部刺痛反映明显者应提前取下。皮肤反应:药物贴敷于穴位后,多数患者局部会出现麻木、温热、烧灼感、疼痛、微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患者多能忍受。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用药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轻微红肿、轻度出

15、水疱属于该疗法的正常皮肤反应。出现适度的皮肤反应疗效会更好。本疗法绝大多数患者反应轻微,但有1豫左右的起疱率,个别患者敷药处皮肤会遗留色素沉着。1、具有虚寒型特点的鼻鼽(变应性鼻炎)也适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2、贴敷药物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贪凉,避免食用生冷、寒凉、过咸等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感冒感冒的的贴敷敷疗法法治法:解表疏风。操作步骤:1、薄荷泥涂擦法:取鲜薄荷叶数片,用手揉成泥状,擦太阳穴、迎香、合谷穴,可使头痛、鼻塞缓解,体温下降,每日2-4次,1-3天为1疗程。2、蒜泥贴敷法:当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可用本法贴合谷穴,方法为将大蒜(最好是紫皮独头蒜)10克,去皮洗净,捣烂如泥状。每次取3-5克贴穴位上,一般贴1-3小时,以皮肤发痒发红但不起泡为度,每日贴敷一次,3-5天为1疗程。3、冬病夏治消喘膏:适用于身体虚弱,遇冷或冬季加重的反复感冒患者。特别提示:贴蒜泥法还可以用于以下病证,贴患侧合谷穴治疗乳蛾(急性扁桃体炎),贴双侧鱼际穴治疗喉痹、喑哑(急性咽喉炎),贴双侧涌泉穴治疗鼻衄不止(鼻粘膜出血)、鼻鼽(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腹泻(急慢性肠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