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易混淆近义词_中学教育-中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722150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中易混淆近义词_中学教育-中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中易混淆近义词_中学教育-中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中易混淆近义词_中学教育-中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中易混淆近义词_中学教育-中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中易混淆近义词_中学教育-中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中易混淆近义词_中学教育-中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极易混淆的近义词 古汉语中的一些常见近义字, 由于字义颇为相近, 因此极易混淆,给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下面略作阐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讽、谏、谤、讥、说” “ 讽” : 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例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应指出的是在古汉语中,“ 讽” 字大多不含贬义。 “ 谏” :意思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用言语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如召公谏历王弭谤。又如触龙说赵太后:“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谤” : 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一般不作贬义词用。 例如 召

2、公谏历王弭谤中“ 历王虐,国人谤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不过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说别人坏话。如屈原列传中“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讥” :也是指责别人的过失,但与“ 谤” 的意义稍有差别。“ 谤” 是公开指责。而“ 讥” 是微言讽刺。例如岳阳楼记中“ 去国怀乡,忧谗畏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讥。” 有时也作讥笑讲。如左传 隐公元年中“ 称郑伯,讥失教也。” “ 说” :音 shu ,意思是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如触龙说赵太后。 二、“ 军、师、士、卒、兵” “ 军” 和“ 师” 都是集体名词,指军队。如左传 庄公十年中“ 十年春,齐

3、师伐我。” 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中“ 引军北还。” 同时,“ 军”和“ 师” 又可用作军队的编制。“ 军” 是春秋以后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 师” 是西周以前军队最大的编制。据司马法载,一万二千五百人是一军。而周礼 地官 小司徒载,一师是二千五百人。所以,一般说来,“ 师” 比“ 军” 小。 “ 士” 是武士、甲士。上古用战车的时代,“ 士” 是指战车上的披甲之士。 “ 卒” 是指步兵。如史记 陈涉起义中“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同时“ 卒” 也可以用作军队的编制单位。指一百人以内。如孙子 谋攻中“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 兵” 指兵器。上古时代,“ 兵” 一般不当兵卒讲。战国以

4、后,“ 兵”也可以当军队讲。 如触龙说赵太后 中“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汉代以后,“ 兵” 逐渐与“ 卒” 同义,可以用来指士兵。 淆给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下面略作阐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讽谏谤讥说讽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应指出的是在古汉语中讽字大多不含贬义谏意思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者受中赏谤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例如召公谏历王弭谤中历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不过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说别人坏话如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讥也是指责载讥有时也作讥笑讲如左传隐公元年中称郑伯讥失教也说音意思

5、是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如触龙说赵太后二军师士卒兵军和师都是集体名词指军队如左传庄公十年中十年春齐师伐我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引军北还同时军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 征、伐、侵、袭、攻” “ 征” 的词义是褒义词,最初用于“ 上(天子)” 攻“ 下(诸侯)” ,“ 有道”攻“ 无道” 。 “ 伐” 是中性词,指公开宣战的正式战争,如左传 庄公十年中“ 十年春,齐师伐我。” 在这里,齐与鲁都是诸侯国,也不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不过后来,因“ 征”“伐” 经常连用,“ 伐” 也逐渐用于褒义。 “ 侵” 是不宣而战,不要借口,不用钟鼓,直接侵犯别人的国土,与“ 袭” 一样是贬义。左传 齐桓公

6、伐楚:“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 袭” 是袭击,偷袭,比“ 侵” 更富于秘密性质,是乘人不备而偷偷地突然进攻。如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这就是说郑庄公的弟弟公叔段准备偷袭郑国的国都。 “ 攻” 是进攻、攻打。如左转 齐桓公伐楚:“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但“ 攻” 往往偏重在军事上的攻打,是军事上进攻的泛称,不像“ 征” 、“ 伐” 、“ 侵” 、“ 袭” 各有明显的特点。 四、“ 青、苍、碧、绿、蓝” “ 青” 在上古主要是指蓝色,不作黑色讲,如,庄子 逍遥游:“ 负青天,然后图南。” 中古以后,“ 青” 就有黑色的意思了。如李白将淆

7、给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下面略作阐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讽谏谤讥说讽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应指出的是在古汉语中讽字大多不含贬义谏意思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者受中赏谤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例如召公谏历王弭谤中历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不过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说别人坏话如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讥也是指责载讥有时也作讥笑讲如左传隐公元年中称郑伯讥失教也说音意思是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如触龙说赵太后二军师士卒兵军和师都是集体名词指军队如左传庄公十年中十年春齐师伐我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引军北还同

8、时军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进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苍” 指深蓝色。如庄子 逍遥游:“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碧” 本指玉名,庄子 外物:“ 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后来指浅蓝色(即清白色)。 “ 绿” 指绿颜色,与今义相同。但要注意的是古时的绿草指嫩草。 “ 蓝” 字在古代不表示颜色, 而是指一种染色的植物(即蓼蓝)。 荀子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在这里要提出的是, 人们对颜色的分辨, 有时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 青” 、 “ 苍” 、 “ 碧” 三个词虽然表示蓝色深浅有别, 但人们有时通用。如“ 青天” 也叫“ 苍天” ,“

9、青草” 又叫“ 碧草” ,“ 青苔” 又叫“ 苍苔” 。 淆给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下面略作阐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讽谏谤讥说讽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应指出的是在古汉语中讽字大多不含贬义谏意思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者受中赏谤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例如召公谏历王弭谤中历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不过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说别人坏话如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讥也是指责载讥有时也作讥笑讲如左传隐公元年中称郑伯讥失教也说音意思是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如触龙说赵太后二军师士卒兵军和师都是集体名词指军队如左传庄公十年中十年春齐师伐我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引军北还同时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