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2.2.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3.3.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状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状 况的效果况的效果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有调查资料表明有调查资料表明, ,100%100%的的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见在对的心理问题可见在对艾滋病患者护理中艾滋病患者护理中, ,心理心理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害怕、恐惧心理害怕、恐惧心理•孤独、无助心理孤独、无助心理•自卑、被歧视心理自卑、被歧视心理•失落、疑虑心理失落、疑虑心理•自罪心理自罪心理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害怕、恐惧心理:害怕、恐惧心理:患者患者对艾滋病了解较少,当知道自对艾滋病了解较少,当知道自己患病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己患病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害怕各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害怕各种治疗对自己不利,害怕孤独,种治疗对自己不利,害怕孤独,担心亲人、朋友会远离自己,担心亲人、朋友会远离自己,怕受到冷落、鄙视,临床表现怕受到冷落、鄙视,临床表现为行为懒散、懈怠、拒绝配合为行为懒散、懈怠、拒绝配合治疗。
治疗•孤独、无助心理:孤独、无助心理:由于患由于患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无知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表现为对患者的疏远和偏见,表现为对患者的疏远和冷漠,甚至断绝关系,使患和冷漠,甚至断绝关系,使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出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出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总担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总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无法治好心自己病情加重,无法治好•自卑、被歧视心理:自卑、被歧视心理:艾滋病艾滋病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切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负担,切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负担,怕家人、同事知道后瞧不起自己,怕家人、同事知道后瞧不起自己,并受到责备、歧视,惶惶不可终日,并受到责备、歧视,惶惶不可终日,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对疾病的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失落、疑虑心理:失落、疑虑心理:患者多患者多为为青壮年,住院青壮年,住院后患者在其后患者在其社会社会地位地位、经济收入、生活兴趣、身、经济收入、生活兴趣、身体诱惑力和能力等方面均体诱惑力和能力等方面均有失落有失落感感,,从而从而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丧失,会丧失,会变变得心情得心情沮丧。
因此沮丧因此对对周围的周围的事物事物特别特别敏感,听到敏感,听到别人低声别人低声私语,私语,总总认为是在议论自己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常的疾病,常根据医生或护士的细微表现来猜根据医生或护士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测自己的病情有疑虑心理的患疑虑心理的患者既不相信者既不相信别人又别人又会向别人询问会向别人询问许多许多问题,觉得必须问题,觉得必须警惕才不会警惕才不会受伤害•自罪自罪心理:心理:因为不少艾滋病是因为不少艾滋病是不洁性所交导致,由此患者产生精不洁性所交导致,由此患者产生精神神负担和负担和自罪感,加之社会对艾滋自罪感,加之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艾滋病患者普遍被病患者的歧视,艾滋病患者普遍被认为认为是行为道德败坏甚至是穷凶极是行为道德败坏甚至是穷凶极恶不仅领导、同事、家人用异样恶不仅领导、同事、家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甚至断绝关系,的眼光看待甚至断绝关系,而且某而且某些些医生不仅不关心反而医生不仅不关心反而冷嘲热讽冷嘲热讽,,让让患者产生被社会遗弃,患者产生被社会遗弃,罪不可赦,罪不可赦,死有余辜死有余辜的心里的心里想法想法这种这种心理不心理不断积累发甚至展到断积累发甚至展到极端极端,可致患者,可致患者走向走向绝路:拒绝路:拒接治疗,自暴自弃,接治疗,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犯罪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道路,或者出现自,或者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杀的想法和行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护士在与患者接触、谈心过程中护士在与患者接触、谈心过程中: :•要善于掌握其心理活动要善于掌握其心理活动•要发现艾滋病患者与普通患者的不同点要发现艾滋病患者与普通患者的不同点•找出患者在心理上的各种偏差,找出患者在心理上的各种偏差,采取各种形采取各种形式和有侧重的交谈式和有侧重的交谈,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 ,扫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扫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心理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状况的效果分析状况的效果分析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情绪及生活质量对照组进行与对照组进行与AIDSAIDS关的健康指导及常关的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期6个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自尊及社会支持自尊及社会支持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采取心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理干预措施机体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 方法:方法:选择选择20102010年年4 4月至月至20112011年年2 2月在我科(为南京市月在我科(为南京市HIV/AIDSHIV/AIDS患者收治定患者收治定 点及免费抗病毒药发放地)进行住院及抗病毒治疗的点及免费抗病毒药发放地)进行住院及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HIV/AIDS患者对照组对照组进进行与行与AIDSAIDS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 6个月的个月的个个性化心理护理性化心理护理结果分析:结果分析:两组比较,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均P<两组比较,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均P<0.050.05,有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论:据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减轻患者负性情据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免疫重建,使绪,促进其免疫重建,使CD4+TCD4+T淋巴细胞逐步上升,稳定在正常范围,淋巴细胞逐步上升,稳定在正常范围,并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应对疾病,减少机会感染的发生,并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应对疾病,减少机会感染的发生,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其生活质量,对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其生活质量,对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尊及社会支持自尊及社会支持方法: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县艾滋病防治重点村作为筛选目标选取河南省某县艾滋病防治重点村作为筛选目标, ,随机筛选两个村随机筛选两个村( (病人病人156156例例),),低自尊艾滋病人低自尊艾滋病人(SES(SES总分总分≤ ≤ 21)21),,治疗组治疗组2626例例, ,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照组对照组2121例例, ,给予抗病毒治疗给予抗病毒治疗2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5)结果分析:结果分析:干预前后自尊水平发生变化干预前后自尊水平发生变化(P< 0. 05)(P< 0. 05),社会支持量表中总分、,社会支持量表中总分、主观干预分、对支持利用度分干预前后没有变化主观干预分、对支持利用度分干预前后没有变化(P> 0. 05)(P> 0. 05),客观支持分在,客观支持分在干预前后发生了变化干预前后发生了变化(P< 0. 05)(P< 0. 05)。
结论:结论:外界在给予病人社会支持的同时也给予了病人平等的认识,降低了病外界在给予病人社会支持的同时也给予了病人平等的认识,降低了病人的被歧视感,自尊水平也随之提高人的被歧视感,自尊水平也随之提高情绪及生活质量情绪及生活质量方法:方法:20092009年年1 1月月—2012—2012年年2 2月首次入住我院的艾滋病病人月首次入住我院的艾滋病病人5050例随机分为对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25例,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例,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统计学意义(P>0.05>0.05),具有可比性),具有可比性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SD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病人干预后1个月SF-36SF-36评分在心理健康、情绪角色、躯体角色、疼痛、社会功评分在心理健康、情绪角色、躯体角色、疼痛、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方面高于对照组(P<能、总体生活质量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0.05))结论: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措施以后,病人抑郁、恐惧、悲伤、绝望的心理得到了倾诉、理采用心理干预措施以后,病人抑郁、恐惧、悲伤、绝望的心理得到了倾诉、理解、抚慰。
解、抚慰•CDCD4+4+T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已作为临床上评价机体已作为临床上评价机体免疫免疫状态、状态、用药指导和疗效判断的必须指标,也是用药指导和疗效判断的必须指标,也是开始预防开始预防机会性感机会性感染的标志[8-9],CD染的标志[8-9],CD4+4+T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愈低愈低,机,机体免疫功能损伤愈重,机会感染率越高,不良体免疫功能损伤愈重,机会感染率越高,不良预后预后越差越差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由由RosenbergRosenberg于于19651965年编制,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年编制,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总体感受,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肖肖水源水源于于1986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条年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目,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健康调查简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SF-36),是在,是在19881988年年 Stewartse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Cshort from, MOS SF )(medical outcomes study Cshort from, MOS SF )的基础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而来。
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而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1]] 陈登翠,吴薇薇.艾滋病病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陈登翠,吴薇薇.艾滋病病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护理学学杂志,2008,23(11):10杂志,2008,23(11):10-11.-11.•[[2 2]] 李乐之,姚树桥.艾滋病及其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 李乐之,姚树桥.艾滋病及其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环境与环境与社会支持社会支持[J].护理学杂志,2006,21(13):71-73[J].护理学杂志,2006,21(13):71-73..•[[3 3]]张颖新,王红红,唐四元.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张颖新,王红红,唐四元.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状况状况及影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17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17))::7878--8080. .•[[4 4]]郜桂菊,张福杰,姚均,等.HIV郜桂菊,张福杰,姚均,等.HIV 感染者/AIDS患者CD感染者/AIDS患者CD4细胞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对应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对应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艾滋病性病,2005,性病,2005,11(4):11(4):241241-243-243..•[[5 5]] 于竞进.迎难而上扎实推进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态势[J].中国 于竞进.迎难而上扎实推进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态势[J].中国艾滋艾滋 病性病,2012,18(3):139.病性病,2012,18(3):139.• [ [6 6] ]徐艳徐艳, ,范春红范春红.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理护理干预对HIV/AIDS HIV/AIDS 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探讨[J].[J].中国误中国误诊学杂志诊学杂志,2011,11(14):3364.172,2011,11(14):3364.172•[7] [7] 马丽琴,曹东平马丽琴,曹东平.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J].基层医学论坛基层医学论坛,,20112011,,1515((1010):):951.951.•[8] [8] 胡新亚,陈菊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人文关怀胡新亚,陈菊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人文关怀[J][J].中国实病案,.中国实病案,20122012,,7(11)7(11)::121-123121-123..•[9] [9] 尹显贵尹显贵. .应对全球性应对全球性AIDSAIDS的预防和护理工作的挑战的预防和护理工作的挑战[J].[J].国外医学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护理学分册册,1989,l8(7):312.,1989,l8(7):312.•[[1010]饶岁新.艾滋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饶岁新.艾滋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1):616.学杂志,2007,4(11):616.•[[1111]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220-239.220-239.•[[1212]] 孔庆新孔庆新. . 心理护理对心理护理对HIV HIV 感染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感染者抑郁状况的影响[J J]]. . 当代护士:学当代护士:学术版,术版,2010( 9) 2010( 9) ::73- 74.73- 74.•[[1313]] 许日波许日波. . 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 J]]. . 内科,内科,20102010,,5( 2) 5( 2) ::200- 201.200- 201.•[[1414]] 唐元冬,郭瑞燕唐元冬,郭瑞燕. .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 J]]. .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20112011,,3030( 6) ( 6) ::177.177.谢谢大家!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