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697257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课件新人教版.ppt(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体系构建宏观把握考点吃透稳拿满分主题关联突破大题PART 1体系构建宏观把握线索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在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发展中,儒学从百家“显学”,历经“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和“三教合一”等阶段,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它吸收了佛、道等思想,与佛教、道教等共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线索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具有明显的应用科学特色,为农耕经济服务的主旨充分体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和农学等科学领域中;中医药学自成体系。体系构建宏观把握线索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呈现出士大夫文人精神和世俗风格并存

2、的特色。诗歌、书画、戏剧等成为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世俗风格较突出地体现在民歌、传奇小说、风俗画和京剧中。体系构建宏观把握考点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吃透稳拿满分主干整合时期发展历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儒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晚年整理和编订“六经”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人之性恶”(2)道家老子:“道”;“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思想庄子:“自然无为”;逍遥自得(3)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治”、君主集权(4)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续表)(续表)时期发展历程西汉(

3、改造和独尊)(1)董仲舒创立新儒学体系来源: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内容:“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程朱:“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3)顾炎武:“经世致用”(4)王夫之:唯物论、发展观、朴素辩证法思想深化理解考点吃透稳

4、拿满分1.董仲舒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仁政: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暴政。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考点吃透稳拿满分(2)发展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五行家)。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治的思想阐释三纲和治国之道等。(道家)(3)从民本到君本;从理性到迷信;从人道到天道。试练1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5、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A解析“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将“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2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罕言天道的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形而下的人道。董仲舒此举意在(

6、)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使儒学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D解析董仲舒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不同,但并不代表董仲舒儒学就有优势,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形而下的人道”推知,董仲舒提升儒学地位不是其根本意图,故B项错误;董仲舒儒学糅合道家等其他学说的理论,只是一种手段,非目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形而下的人道”,说明董仲舒意在服务于当时汉朝由“消极无为”到“积极有为”的现实需要,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吃透稳拿满分2.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强调儒家

7、伦理道德、人之性善、追求圣贤人格、气节、节操等。(2)发展高:把儒家伦理提高到天理的高度。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3)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进行了哲学思辨并使其世俗化,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约束力,更有利于服务政治。试练3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性恶”,朱熹认可二程提出的“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强调纲常伦理以维护社会秩序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A解析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材料中“理有善恶”,因此要扬善抑恶,故A项正确;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

8、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善与恶并非难以调和,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未涉及纲常理论,故C项错误;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4由孔子到孟子,“孝”的内涵由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孝道与治道开始慢慢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A.儒家理想化的治国追求B.儒家思想成了专制统治的工具C.追求个人品德的重要性D.统治者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

9、案A解析据材料“孝道与治道开始慢慢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可知,帝王和圣贤们将儒家思想与国家治理的融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这体现了儒家理想化的治国追求,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儒学家们将孝道和治理国家相结合的思想,而不是强调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儒学家们将孝道和治理国家相结合的思想,而不是强调追求个人品德,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儒学家们将孝道和治理国家相结合的思想,而不是强调统治者要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吃透稳拿满分3.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儒学的不同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儒学政治维护纲常礼教和君主专制反对君

10、主专制独裁,具有民主色彩经济重义轻利,压制人欲重视工商业,倡导工商皆本哲学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强调身体力行,倡导唯物主义学术日益脱离现实,文风空洞关注国计民生,倡导经世致用试练5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A.提倡节俭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依法治国 D.强调民本思想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D解析材料中朱熹主张“节用爱民”,黄宗羲认为“天下之治乱”在于“万民之忧乐”,两者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考点

11、吃透稳拿满分4.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政治建设和民生问题的解决。(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诚信”“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6在中国儒家思想中,有一种“人品观”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种。君者,群也,人须在大群中做人,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此等人乃曰“君子”。以下思想主张与此“人品观”最为类似的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B.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C.纸上得来终觉浅,

12、绝知此事要躬行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君子”的主要人品是“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法1依托历史描述,解释历史现象典例12016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突破高考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C解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

13、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儒家著作收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被发现,这些文献被称作古文经。古文经与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并由其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儒家著作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别,故汉代对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的真伪争议较大,故没有将其列在“五经”之中。“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的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D项错误。考点吃

14、透稳拿满分变式1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B.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荀子忠实于儒学正宗D.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D解析孟子秉持性善学说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在材料中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荀子忠实于儒学正宗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稷下学宫以黄老之学为官学,而孟子曾“在稷下治学”,荀子“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体现了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稳拿

15、满分考法2创设新的历史情境,理解儒学思想的发展典例22014新课标全国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D解析本题以古代法律案例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西晋把养子与亲子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说明养子在家庭中地位的提高,这是对养子的认可,故答案为D项。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本身错误;C项的宗族利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论述的只是家庭关系的内容。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变式2下面是关于古代民本思

16、想的名句。这些名句说明我国古代()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言论者名句出处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答案A解析材料中“言论者”包含了先秦时期的重要人物,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神崇拜,故B项错误;政治权利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隆君与材料中“贵以贱为本”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二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与成就主干整合考点吃透稳拿满分时期成就先秦(奠基)春秋战国:司南;石氏星表;算筹记数法秦汉(发展)汉代:东汉蔡

17、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繁荣、外传)(1)魏晋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2)隋唐:造纸术西传,出现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3)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社会上的新应用并西传(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续表)时期成就明清(总结、落伍)(1)李时珍:本草纲目(2)徐光启: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深化理解考点吃透稳拿满分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推动。国

18、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统治者的重视等。(2)特点实用性强,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主要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记载和描述,缺少科学实验。技术化倾向严重,缺乏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1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表。从中可以看出()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技成果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科举制度推动科技迅速发展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化学农学机械水利兵器项数2225925779答案B解析材料所涉及的类别与儒家人伦无关,故A项错误;数

19、学是为了解决农业土地丈量等问题,天文、历法、气象、农学、机械、水利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2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B解析“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重点表达了宋代科技文化发达的史实,而这

20、一现象不是科技推动的结果,故A项错误;由“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得出国家政策对科技发展影响大,故B项正确;据“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以看出,其主旨在于强调国家的政策对科技文化发展的作用,故C项错误;“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强调政策与科技文化发展的关系,而没有说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2.古代科技由盛转衰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1)与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对近代科技需求较弱,使近代科技缺乏发展的动力。(2)与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闭关锁国政

21、策阻断了中外科技的交流。(3)与思想文化:理学的禁锢与八股取士的教条直接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3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火药发明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A项与材料中“炼丹家们”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反映了炼丹家们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导致了“这最后

22、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需求,故C项错误;材料中“距离真正的火药发明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说明科技发展的基础很好,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4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C.源于强化皇权统治的需要D.私人无法对天文作出贡献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统治者对天文学的重视

23、,古代君主将自身权力的来源追溯至“天”,因此天文学作为直接与“天”沟通的科学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维护君主的统治,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的很多天文学家对天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法创设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典例2018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突破高考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C解析本题以墨子中记载的科技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

24、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墨子记载了几何、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及军事技术、机械、土木工程诸方面的伟大成就,墨子是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代表中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是小生产者的代言人,故C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科技成就,未体现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A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墨子内容广泛,但无法得出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的结论,排除B项。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变式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

25、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A解析据材料“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可以得出,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证明元政府重视天文学发展,不能说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知,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没有关于劳动人民推动科技发展的信息,故C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知,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没有关于专制统治强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三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主干整合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类别发展历程汉字与书法(1)商代

26、:甲骨文(中国文字成熟)(2)秦朝:小篆、隶书(成熟于汉魏)(3)汉末:楷书、草书形成(4)魏晋:行书盛行、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等(5)唐代: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6)宋代:苏轼、蔡襄等文学(1)春秋战国:春秋末年的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战国时期的楚辞(屈原离骚)(2)汉代:汉赋(3)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续表)类别发展历程文学(4)宋代:宋词,出现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作家(5)元代:元曲繁盛(6)明清:小说,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绘画(1)魏晋时期:文人画出现,画家有顾恺之等(

27、2)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3)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4)明清: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戏曲(1)元代:元杂剧,古代戏曲走向成熟(2)明清:“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剧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深化理解考点吃透稳拿满分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及总体趋势(1)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与变革,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汉代:大一统局面形成,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风貌。魏晋南北朝时期

28、: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唐朝:国家繁荣开放,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国家的繁盛景象。同时科举制的实行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元曲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2)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写作风格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一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试练1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警世通言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

29、“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动摇了传统的礼义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D解析宋代话本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与材料内容强调的“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不符,故A项错误;宋代话本动摇了传统的礼义道德规范与材料内容强调的“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不符,故B项错误;宋代话本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真实再现”不准确,故C项错误;“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表明宋代话本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2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

30、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段文字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研究明代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一手史料C.考察明代传统农耕经济结构变化的有力证据D.观察明代文学发展特点及走向的重要参考依据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D解析材料“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未涉及雇佣劳动关系等内容,无法得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A项错误;据材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可知镇上民风与居民从事的行业,无法获得市镇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盛泽镇一地无法得出全国情况,故C项错

31、误;据材料“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可知文学内容逐渐写实,关注民众的生活,成为明代文学发展走向的重要参考依据,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吃透稳拿满分2.古代绘画艺术的时代特点及成因(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思。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2)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等。考点吃透稳拿满分(3)宋代: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绘画的追求

32、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风俗画反映了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的时代特色。(4)明清时期:专制制度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等风俗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3两宋时期,在绘画技巧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重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社会危机的加深B.科学技术的发展C.深受理学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倡导答案C解析两宋时期并没有相较以往更明显的社会危机,故A项错误;科技的发展并不会导致画家对生活体验的

33、注重和艺术风格的变迁,故B项错误;在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和普及,文人更加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内心修养,这在“格物致知”的指导下产生的,故C项正确;两宋时期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对绘画风格的直接倡导,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4北宋时期,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子出现、柳永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A.城市经济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C.文化的平民化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子出现、柳永的词”均体现了市民文化,市民文化的发展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材料描

34、述的虽是文化的平民化,但这不是材料从本质上说明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所述的市民文化与中央集权并无关联,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吃透稳拿满分3.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1)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感情、气势和意境。(3)以笔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5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进行分类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

35、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由此可推知()A.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B.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C.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D.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甲骨文资料的分类,没有涉及史学家的主观见解,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甲骨文资料可以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说明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故B项正确;商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甲骨文资料的分类,没有涉及当时的阶级矛盾,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6唐代书法中楷书之规矩严整、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

36、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答案C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唐朝楷书非常规整,而草书较为狂放,唐代书法中的草书、楷书都取得巨大的成就,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不出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完全”二字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从题干“楷书规矩之严整”“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项正确;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的合一,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吃

37、透稳拿满分考法1以史实为依托,综合考查戏曲流行的历史背景典例12018全国卷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突破高考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昆曲流行的原因。根据材料“官腔”“雅乐”“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昆曲在上层社会中极为流行,说明其符合士

38、大夫的文化品位,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陆王心学和社会等级观念,故排除A、C两项;京剧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与材料时间“明朝万历年间”不符,故B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变式1包公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D解析戏剧是一种艺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也有

39、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推知,材料也包含了维护君权方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包公形象反映了民众的清官情结和维护君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法2结合历史图片,综合分析汉字演变的历史背景典例22017全国卷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A解析本题以西周与战国时期文字的写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私学和士阶层的发展、兼并战争等使汉

40、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和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故A项正确;西周至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地使用竹片、木简和帛做书写材料,但书写材料的不同对字形的变化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对字形的变化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书同文”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的文化政策,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变式2观察下图,图片信息表明()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水平B.绘画艺术层次超越元代C.江南地区画家数量居全国之最D.北方经济发展日趋衰落明代画家地理分布图答案A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明代画家地理分布集中在江南地区,明清时

41、期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高,表明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水平,故A项正确;明代绘画艺术层次超越元代,从明代画家地理分布图上看不出来,故B项错误;明代画家地理分布集中在江南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不能得出江南地区画家数量居全国之最,故C项错误;北方经济发展日趋衰落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主题3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主题串讲主题关联突破大题1.儒学的发展(1)早期儒学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子创立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在战国时成为显学。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2)汉代儒学独尊:董仲

42、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和“三纲五常”等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具有兼采各家思想、外儒内法、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等特点,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主题关联突破大题(3)宋明儒学哲理化: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这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思想系统,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4)明清儒学的转型:明清之际中国社会转型,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理学不合理的部分,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一时期的儒学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部分、一个阶段,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5)儒学在近代的

43、转换: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用儒家思想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激进派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主题关联突破大题2.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内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如“和为贵”“和而不同”。人心向善的道德观:如“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如“止戈为武”“协和万邦”。主题关联突破大题(2)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论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丰富的道德资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

44、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主题关联突破大题综合突破试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礼记大学篇中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古人不但强调家族社会地位的稳固,也重

45、视良好家风的维护。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是钱镠主题关联突破大题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摘编自张耐冬优美门风家规家训传统价值的现代转化等材料二西方的百年家族

46、传承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偏向于激励式传承机制,相较于财富遗赠,更崇尚个人价值的培养,并且为“传承系统”定制家徽、家族雕塑、伴手礼、家族信笺、家居品应用等,更甚者会建立自己的家族“传承博物馆”。美国摩根家族博物馆就是其中的典范,该博物馆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边是摩根家的老宅子,一边是非常现代化的展品展示区,里面仍保留着这个金融世家的私人书房和贝多芬手稿等珍贵收藏品。有时候,摩根的后人还会相聚于此,在老摩根画像的注视下,商讨家族大计,共忆家族历史。摘编自21世纪,中国能出现自己的洛克菲勒百年家族吗?主题关联突破大题主题关联突破大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及西方家风的传承的特征。答案

47、中国:以家庭为本位;以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基本内涵,注重道德教化;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注重家训等文本的传承。西方:偏向于激励式传承机制,崇尚个人价值的培养;注重物以载道,每一件物品都体现了该家族的生活理念和审美品位。主题关联突破大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优良家风的传承对古今中国的影响。答案维护家庭和睦;净化社会风气,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解析第(1)问,中国家风传承主要在家庭内部进行,以家庭为本位;由颜氏家训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可知中国家风传承以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基本内涵,注重道德教化;由钱氏家训中国

48、家篇及“忠于国”等内容可见中国家风传承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中国家风传承均有家训等文本,说明注重文本的传承。由材料二“西方的百年家族传承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偏向于激励式传承机制,相较于财富遗赠,更崇尚个人价值的培养”可知西方家风传承偏向于激励式传承机制,崇主题关联突破大题尚个人价值的培养;由材料二“并且为传承系统定制家徽、家族雕塑、伴手礼、家族信笺、家居品应用等,更甚者会建立自己的家族传承博物馆”可见西方家风传承注重物以载道,每一件物品都体现了该家族的生活理念和审美品位。第(2)问,根据中国家风中“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

49、蓄道德则福报厚”等内容作答。主题关联突破大题主题关联突破大题探究突破试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主题关联突破大题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思想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

5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主题关联突破大题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主题关联突破大题答案可提炼的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示例: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

51、改革精神。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主题关联突破大题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强调儒家的入世精神。首先表明观点,对儒家入世精神给予解释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论述要结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以典型人物的事例和行为进行说明,如:孔子主张“仁”的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

52、,但是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宣扬其思想;后世汉代的董仲舒、宋明时期理学家都秉承了这一精神,积极地面对现实社会,积极入世,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即可。主题关联突破大题比较类非选择题题型解读比较异同设问类型也是历史高考常考、必考的基本类型,基本上有三种具体的要求:(1)求同:其呈现形式有“比较在上的相同点”“指出和在上的相似之处”“比较和的共同点”等。(2)求异:其呈现形式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上的不同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等。(3)异同点比较: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教师专用栏目题型突破答题技巧第一步:明确比

53、较对象。首先,要明确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物,然后明确是求同还是求异,或者是异同点比较。第二步:找准比较点,这是关键。题目已设置了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没有设置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第三步: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然教师专用栏目后行文上为“都”。对于共同点的回答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也要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对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逐项作答。失分警示“比较异

54、同”类问题解题失分主要在于:(1)在设问比较角度不明确的情况下找不准可比点。(2)对相同点归纳不出来,仅知道某方面有相同,但表达不出来,概括不全面、不准确。(3)不注意答题格式,将比较题格式写成了概述题格式。教师专用栏目提炼观点论证(评价)开放试题题型特点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一般是命题者出示一则或数则说明观点的材料,要求考生提炼观点或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并论证自己所选观点的合理性。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历史事物间的纵横联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强调的是一种探究能力,同时又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问形式(1)阅读材料

55、,你侧重哪一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2)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3)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等,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证。教师专用栏目答题模板第一步明确设问的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分点阅读,找出可概括或隐含着观点的关键语句第二步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第三步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教师专用栏目第四步搜寻史实,根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重要史实第五步组织答案,表述成文,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解答提炼观点型试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观点明确。不论是提炼观

56、点,还是选择观点、判断观点、评价观点,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也就是说观点一定要明确。第二,多角度逻辑论证。可以按先对内后对外、先主要后次要、先材料后教材等教师专用栏目顺序进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进行,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第三,史论结合。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材料与具体知识而乱发挥是不可取的。第四,语言通顺准确、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教师专用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