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8694553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 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在现实生活中, 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 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4 篇)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1、 21 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而能适应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 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小学教育需要从培养21 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小

2、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在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压力下,他们的身心潜能不能有效开发,个性特长不能和谐发展。3、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富不思进的影响,小学生在过剩的物质拥有背后,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饥荒和精神消化不良。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4、受独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小太阳、小公主般的宠养中,孤僻、自私、依赖之类的并发症正不断滋生蔓延。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 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 给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

3、机。5、一位有十几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对我说: “现在小学生说谎的人太多了, 而且说谎不打草稿, 随口而出。 ”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年轻的父母, 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说谎的坏习惯,感到心烦。 在一项由班主任填写的儿童行为问卷中发现, 小学生中有说谎行为者随着年级的上升,人数亦逐渐增多。这就是说,说谎行为与年龄成正比。据不完全统计,有说谎行为者一年级占 12%; 二年级占35%; 三年级约8%; 四年级约9%; 五年级和六年级约各占10%。综合上述原因,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迫在眉睫, 我们课题组着手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以马医科中心小学低中年纪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着重对学生在说谎

4、心理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二、概念的界定1、说谎,是一种有意向别人提供虚假陈述,给人造成误导,并且竭力使受误导者觉察不到被误导的现象。儿童则表现为有意编造与事实不符的话。2、 心理学研究表明: 说谎者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偶尔说谎者”、 “病态说谎者”和“社会病态说谎者”。但无论哪一种说谎, 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说假话的坏习惯, 它是在儿童入学后需要独立地面对问题或责任时才正式产生的, 极易发展成问题行为和不良品德。 因此,在小学阶段需要及时地正确引导,使小学生告别谎言,做个诚实的孩子。三、理论基础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5、质教育的决定 中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2、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3、 小学生情感教育校本课程纲要中的人格优化训练内容。4、 儿童的道德判断看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观。四、研究目的和意义1、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 约 1/5 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 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 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

6、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2、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个体的生理发展条件,二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包括他们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的生理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飞跃时期。而在客观环境变化方面,他们是刚刚步入小学,开始有系统地学习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 开始有意地训练学习和实践技能, 培养能力;开始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综合、概括、推理等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开始有调控地接受群体生活, 学习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因此,他们

7、又同样地处于一个重要?“突变”时期。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十分重要, 决不能错误认为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还相对薄弱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3、诚实既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是小学生的一种优良品质,其根本特征是实事求是,说真话、说实话、不夸大、不掩盖、不歪曲事实真相。相反,小学生说谎,是一种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育,而且影响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 如不及时纠正小学生的说谎,终会导致小学生形成不良习惯, 以致形成不良品德。因此,要了解小学生说谎的内在根源和分析小学生说谎的外在原因, 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方法及措施, 及时帮助小

8、学生克服和纠正说谎的坏习惯,培养小学生诚实的良好品质。五、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过调查问卷综合分析低年纪孩子说谎的原因。2、针对原因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说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如何让学生形成不说谎的自觉行为,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4、如何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共同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如何理解、信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不必为惧怕批评或惩罚而说谎。六、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1、被试:马医科中心小学二、三年纪抽取一百名学生。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设计了九道说谎心理的测试题:(1)向同学说你已有了某样十分想要的东西,其实事实上没有得到。(2)向老师报告没有搞清楚的同学之间的纠

9、纷,以致汇报错误。(3)逃避现实或逃避责骂而用假话来取得家长或老师的信任。(4)留了作业,说没留,作业没做完,说做了。(5)考试成绩不好,说卷子没发。(6)报喜不报忧。(7)需要买什么东西,报价高一些。(8)学校没让交钱,却跟家长说要交钱。(9)明明买了喜欢的东西或吃的,却说买了别的东西或说钱丢了。第(1) 、 (2)题是测试学生由于记忆想象上的错误而说出了与事实不相符的话。第(3)题是测试学生由于想逃避现实或逃避责骂而撒谎。第(4)(9)题测试由于孩子自控能力较弱,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言行。3、调查后的分析与思考从自测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有有意无意的说谎

10、的行为,二、三年纪比较, 年级越低出现的频率越高、种类越多。由于受学校 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在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压力下,他们的身心潜能不能有效开发,个性特长不能和谐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 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 小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受独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 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 给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 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大部分学生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由于大脑成熟原因 1、2 题比例较高,如果长期下去说谎将成为学生的坏习惯。4、建议

11、与对策(在与说谎相关内容的思品课文) 。(1)尽量引导学生把事情经过想完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2)老师平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尽量鼓励孩子承认错误,让孩子自己找出错误,纠正错误,分清是非,培养其诚实的品质。(3)正确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5、研究原则(1)自主性原则。有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体验、 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能获得发展,以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实验的价值目标。(3)可行性原则。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地域

12、,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学生对象,注意切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重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4)灵活性原则。在目标确定,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随机而动, 灵活调节,优化研究,提高实效。6、研究方法(1)调查分析法。(2)实验法。(3)个案法。(4)经验总结法。七、实施步骤(一)课题前期工作1、课题确定2、制定调查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前测。(二)实施阶段1、第一阶段撰写:第一次调查报告,按课题计划实施课题研究。2、第二阶段总结:实施方式,形成可操作的多元的在课堂教学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一步验证完善。3、第三阶段:形成第二次调查报告,汇集研究资料,进行第二次检测,完成调查分析报告,进

13、行总结。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2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 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 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 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未来是否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 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 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

14、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 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 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 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着手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一)调查的项目及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

15、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得多。我们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进行调查工作。调查的设计:(1)时间:(2)对象: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3)方式:问卷、座谈会等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 我分别从小学生“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 “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及性格、能力、 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的认识自己、 良好的情绪注意力、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数据。(二)调查情况分析:1、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 一个小学生, 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 有一定的求

16、知欲和兴趣爱好, 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能正常学习的小学生占98%,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97%,有一定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 99%。我校在校生为 1800 人,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3%,约为 300 多人。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教师同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99%,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97%,在这一方面,也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父母关系与父母的对话程度非常好的,占 51%,比较好和一般的,占 21%和 19%;几乎不交流和根本不交流

17、的,占 4.5%。与父母的最大分歧是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 30%;其次是溺爱和过高期望的, 占 13.4%; 与父母产生矛盾时解决的方法, 通过对话解决的学生,占 75%,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12.3%。对学校的态度和师生关系上。学校生活非常满意的,占 59%,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占38%, 不满意的占 2%。 对与教师沟通程度感到非常好的, 占 36.4%; 其次是一般的, 占 32%,比较好的,占 25%;几乎没有对话和根本不对话的学生,占 6.1%。与老师最大的分歧是学习上的,占 15%;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 13%,其他 86 名,占 20%。与老师产生矛盾时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对话来

18、解决的,占63.6%;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17%;第三用间接方法(第三者或信件)的,占7%;第四是反抗,不想上学或逃学的,占1.3%。与同学关系上能够交心的朋友, 占 48.4%; 其次是有几名的, 占 38%, 第三是没有的,占 13%。交友的最大障碍是性格上的差异的, 占 17.4%;其次是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占 7%。再就是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占 6%。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处理方式是通过对话来解决的,占 64%,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 占 17%;第三是用间接方法解决的, 占 7%。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现在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做无谓的怨尤,

19、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 99%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 1%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4、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思想应该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占99%,有 1%的小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碍。5、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 遇事冷静, 处理谨慎, 同情老幼伤残, 憎恨坏人坏事, 向往美好未来。 调查情况表明,9597%的小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35%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6、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这方面

20、心理正常的占 99%,有心理障碍的为 1%。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 就本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 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 1%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的范畴,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 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较大的, 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 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二、认真研究,剖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

21、要的有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 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 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 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

22、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 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 1564 名 15 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 729 名,完整家庭 825 名) ,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 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

23、反社会行为。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 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 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 采取敌意的态度。再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 保护儿童权益公约的广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阵车鸣声、传呼声、麻将声、成人吵闹声中,一直不停地在倾述着什么,但他发出来的微弱声音,早已被成人社会的 “噪声”淹没了,最后当一切噪声停止,才听清孩子说了一句: “你们为什么都不听我说呢?”。我想这个公益广告的确把儿童的

24、生活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 难怪那么多小学生感到孤独, 认为谁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教师总是要管这管那。据调查,我校独生子女约占 35%。发现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 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 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在我和小学生的交谈中, 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 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

25、快离婚的地步, 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觉得学校教育主要是尽可能多培养“应试人才”,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 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 所以, 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 加上社会给学生造

26、成的心理压力, 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 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 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三、齐抓共管,多方面做好心理指导学校层面,通过调查,我们已知道,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要

27、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 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重视这项工作。 同时要使每个人知道, 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 在这次调查中,我和小学生们融切相处就是一例, 这也是我能完成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

28、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导工作, 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 如:专题性活动; 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 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空;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 同时,也要注意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5)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 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 发挥他们

29、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 之多。而且, 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 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一) 、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 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

30、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 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 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二) 、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 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 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 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 提倡孩子进行自我

31、教育, 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社会层面, 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 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地科学治疗, 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 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 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3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 在教育教学中有义务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努力。为此,本人对我

32、校19 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搜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能较好的反映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水平。 在此基础上,采取了适宜的应对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并收到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一、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在研究过程中, 本人从某校 19 个班中随机抽样各 500 份, 其中, 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等。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低、中、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1、低、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从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分析, 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 中年级学生差,高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忧虑、焦虑等方面与低、中年级学生已构成显著差

33、异,尤其是在中年级阶段就已表现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表现的更明显。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为了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 对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高年级中女生在人际关系、恐怖和忧郁方面问题比男生更突出,而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等方面男生问题比女生突出。综合以上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小学生心理异常者占 15%,有心理疾病者占 2.3%,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上,高年级多于低、中年级,女生多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 在学校开展防患于未然的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 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给个人、

34、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扰, 甚至还可能影响危及到社会。许多研究表明,诸如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引发攻击、暴力冲突,甚至青少年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和精神失常的内部原因。(二)引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针对引发问题的根源不同, 所采用的解决手段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以便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与帮助。调查表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小学生缺少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其次是错误的传媒导向, 使小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 再次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怪异的社会价值观,使小学生一时难以选择。2、个体原因: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 713 岁,

35、大多数属于“青春前期”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独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也会产生异常或病态的行为。3、家庭原因: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由于“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发展。另外,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4、学校原因:由于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三)心理健康与年龄的关系(生理发育阶段) :每个人在各个年龄阶段, 生理发育与心理健康有着相对应的关系, 不同年龄阶段具有

36、其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若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 则: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 脾气古怪,有些单亲子女成人化,还有些学生与同学不合群,妒忌别人,或偏低自己,人际关系较差所有这些现象都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三、应对措施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 我们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有针对性而又持续不断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1、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

37、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抓住课堂契机,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校曾在此进行过多次尝试, 如:新生刚入学,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个初中阶段的高尚目标, 我充分利用新生入学前的教育, 进行一些小学生的常规教育与训练, 针对高年级那些厌学的学生进行热爱学习, 热爱生活等教育潜移默化中摆正了对学习人生等问题的认识。2、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健康心理。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 但高年级学生碍于面子, 怕人

38、说“出风头”而又羞于表现自己。为帮助学生冲破这一层心理障碍,我校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 “学名人?做名人”“感动六一”十大名人评选活动。先是带领学生回顾了姚明、濮存昕等十位“感动中国”的名人事迹,使学生明白: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而表现,并非 “个人主义”,相反应该大力提倡。这项活动,既打消了学生怕遭非议的顾虑,又激发了学生潜在的 “表现欲望”,很得学生好评。在这种健康心理的驱使下高年级各项活动中, 能自己主持、排练节目,每年的毕业生汇报演出时, 我校毕生班学生都能成功地向家长们展示自己的特长, 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晨会课,健康教育

39、课,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各班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纠正那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培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5、对学习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关爱,帮助他们学习,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减少由于学习差而出现的种种不健康心理。6、开设交流信箱,培养健康心理。高年级学生所处的发育阶段, 决定了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矛盾性与冲突性。 这种矛盾与冲突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为此,我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以寻求解答。由于此项活动绝对保密,很受学生欢迎。

40、因为这使他们有了自己情感的发泄地,即使得不到相应的指导,把烦恼说出来, 也仿佛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何况在老师的指导下, 还能使自己的困惑得到解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7、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 从对本校家长的调查来看,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对放任自流的家中,

41、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为此,我校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形式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会,现在则成了盼开家长会。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开辟了一方乐土。总之,实践证明,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培养了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我们努力了,并且一直在努力着, 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4一直以来, 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存在着重智轻德、 重表 (身体) 轻里 (心理) 的现象, 小学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

4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 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 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 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 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 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

43、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这个比例略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 但基本接近。 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 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 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情绪方面问题约在之间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 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

44、较健康的。、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 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 我们既要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 第三位。 这二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 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 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 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 缺乏独立性的性格, 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

45、一种恐惧心理等等。 其次,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 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 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 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 缺乏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 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 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

46、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 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综上所述,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个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存在很大问题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原因有: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 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 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 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 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