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承班讲稿1手法定义源流补泻6月ppt课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664694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传承班讲稿1手法定义源流补泻6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国际传承班讲稿1手法定义源流补泻6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国际传承班讲稿1手法定义源流补泻6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国际传承班讲稿1手法定义源流补泻6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国际传承班讲稿1手法定义源流补泻6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传承班讲稿1手法定义源流补泻6月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传承班讲稿1手法定义源流补泻6月ppt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缙教授针刺手法讲稿张缙教授针刺手法讲稿I I“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 张张 缙缙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6年6月毫针针刺手法毫针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是我国针灸医学王冠针刺手法,是我国针灸医学王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针刺操作技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针刺操作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既是提高针灸临术中最重要的部分,既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又是针灸医生技床疗效的关键所在,又是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标志。针刺手法以向心而行术水平的标志。针刺手法以向心而行的古典经络理论和循经感传规律性理的古典经络

2、理论和循经感传规律性理论为基础。论为基础。一、一、毫针针刺手法的定义毫针针刺手法的定义 定义:用毫针激发起穴内经气,并定义:用毫针激发起穴内经气,并调控经气的性质,驾驭经气传导方位调控经气的性质,驾驭经气传导方位的技术叫针刺手法。的技术叫针刺手法。 正位:上工(官称)正位:上工(官称)二、针刺手法源流二、针刺手法源流(一)首载于(一)首载于内经内经 已有成熟的寒热手法(已有成熟的寒热手法(徐徐 疾疾);); 1.1.有八种单式手法;有八种单式手法; 2.2.详述了针刺得气,气至病所;详述了针刺得气,气至病所; 3.3.提出针刺补泻的治疗原则;提出针刺补泻的治疗原则; 虚则补之;虚则补之;实则泻

3、之;实则泻之;郁陈郁陈则除之则除之 4.4.内经内经中提出:中提出: 徐疾徐疾 迎随迎随 呼吸呼吸 开阖开阖(二)(二)难经难经七十八难:七十八难: 动而伸之者泻(凉)也,动而伸之者泻(凉)也, 推而内之者补(热)也。推而内之者补(热)也。 讲的是寒热的方法,讲的是寒热的方法, 关键在关键在“动动”、“推推”二字二字(三)(三)针经指南针经指南元窦汉卿(元窦汉卿(1198119812801280) 有寒热补泻,捻转补泻,十四式单式有寒热补泻,捻转补泻,十四式单式手法,寒热手法规律的探索,即手法,寒热手法规律的探索,即标幽赋标幽赋上之上之“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

4、进搓,随济左而补暖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四)泉石心之(四)泉石心之金针赋金针赋于于14391439年完成。年完成。 是第一部针刺手法专著。泉石心是窦氏的是第一部针刺手法专著。泉石心是窦氏的派系倪孟仲,彭九思的门人,距窦氏约派系倪孟仲,彭九思的门人,距窦氏约150150年。年。 1.1.首次提出烧山火透天凉,并立下了经典首次提出烧山火透天凉,并立下了经典术式;术式; 2.2.再次提出十四法;再次提出十四法; 3.3.提出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提出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种古典仿生学手法;并提出了它们赤凤迎源四种古典仿生学手法;并提出了它们的具体术式;的具体术式; 4.

5、4.提出了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为针提出了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为针刺手法奠定了完整的基础。刺手法奠定了完整的基础。(五)杨继洲(五)杨继洲 1.1.杨继洲于杨继洲于16011601年著年著针灸大成针灸大成举世举世公认。本书是明以前一部针灸技术总结共公认。本书是明以前一部针灸技术总结共十卷,其中卷四可为针刺手法之大成。十卷,其中卷四可为针刺手法之大成。 2.2.在烧山火,透天凉诸多重要手法上杨在烧山火,透天凉诸多重要手法上杨氏均有发挥创新。氏均有发挥创新。 3.3.在发展针刺手法上窦汉卿、泉石心、在发展针刺手法上窦汉卿、泉石心、杨继洲三人的贡献最大。窦汉卿为针刺手杨继洲三人的贡献最大。窦汉

6、卿为针刺手法学派的至圣。泉石心、杨继洲为针刺手法学派的至圣。泉石心、杨继洲为针刺手法学派的亚圣。法学派的亚圣。8(六)新中国针刺手法之发展(六)新中国针刺手法之发展 1.1.从建国开始针刺手法即被重视,半从建国开始针刺手法即被重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全个世纪以来,我们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方位的研究。 2.2.这些研究是这些研究是: : 文献上的正本清源研究;文献上的正本清源研究; 指导针刺手法的经络理论研究即指导针刺手法的经络理论研究即循经感传研究;循经感传研究; 针刺手法基本功训练的研究。针刺手法基本功训练的研究。 2424式单式手法的研究;式单式手法的研究; 烧山

7、火,透天凉寒热手法的研究;烧山火,透天凉寒热手法的研究; 通经接气,气至病所的研究;通经接气,气至病所的研究; 针刺得气、针刺补泻和针感的研究;针刺得气、针刺补泻和针感的研究; 我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的分会成立我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的分会成立3030年年来不懈的抓住了这项研究,才取得了突破来不懈的抓住了这项研究,才取得了突破进展。并依此建立了国家标准进展。并依此建立了国家标准-即针灸即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二十一部分毫针基本手法,技术操作规范第二十一部分毫针基本手法,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由中国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由中国针灸学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为黑龙江针灸学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

8、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为张省中医药科学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为张缙、东贵荣、王顺等。缙、东贵荣、王顺等。三、针刺补泻三、针刺补泻几个必须弄清楚的关键问题:几个必须弄清楚的关键问题:(一)补泻是在(一)补泻是在内经内经时代开始的,到元明时代开始的,到元明之际完成的。之际完成的。(二)(二)“补泻补泻”这个概念有几个方面的涵义:这个概念有几个方面的涵义: 1.指总的机体的机能状态而言,对虚者宜指总的机体的机能状态而言,对虚者宜补补,对实者宜泻,但要通过调气解决。对实者宜泻,但要通过调气解决。 2.指具体的方法,如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指具体的方法,如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九六

9、补泻等。捻转补泻、九六补泻等。 3.指古代名家的手法,如四明高氏、三衢指古代名家的手法,如四明高氏、三衢杨氏、杨氏、内经内经补泻、补泻、难经难经补泻等。补泻等。 4.指针刺手法的同义语。指针刺手法的同义语。(三)呼吸补泻、开阖补泻、九六补泻是一(三)呼吸补泻、开阖补泻、九六补泻是一种从属方法,它们不能离开寒热即烧山火透种从属方法,它们不能离开寒热即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独立存在。天凉手法独立存在。(四)徐疾补泻是(四)徐疾补泻是内经内经中升华了的针刺中升华了的针刺取热取凉的大法,和其他补泻相比,徐疾补取热取凉的大法,和其他补泻相比,徐疾补泻是占统领地位,其他补泻从属于徐疾补泻,泻是占统领地位,其他补

10、泻从属于徐疾补泻,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单独存在。(五)一定要严格区分(五)一定要严格区分“提插提插”、“捻转捻转”与与“提插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捻转补泻”的不同概念。的不同概念。作为方法,提插、捻转可用于行针中的任何作为方法,提插、捻转可用于行针中的任何方面,可以随意组合应用,但一加方面,可以随意组合应用,但一加“补泻补泻”二字,就只能是取热取凉中的一种方法。二字,就只能是取热取凉中的一种方法。 七项补泻七项补泻一、徐疾补泻:一、徐疾补泻:是最基本的补泻方法,是七个补泻的纲是最基本的补泻方法,是七个补泻的纲. .“徐疾徐疾”出自灵枢出自灵枢 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徐徐而而疾疾则则实实,

11、疾疾而而徐徐则则虚。虚。”(慢进)(快出)(慢进)(快出) (补)(快进)(慢出)(补)(快进)(慢出) (泻)(泻)(热)(热)(凉)(凉)内经中对此有两种解释:内经中对此有两种解释:灵枢灵枢 小针解小针解: :徐而疾则实者徐而疾则实者, ,言徐内而疾出也;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疾而徐则虚者, ,言疾内言疾内而徐出也而徐出也. .素问素问 针解篇针解篇: :刺虚则实之者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气实乃热也; ;满而泻之者满而泻之者, ,针下寒也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气虚乃寒也. .刺实须其虚者刺实须其虚者, ,留针阴留针阴气隆至气隆至, ,针下寒乃去针下寒乃去

12、针也针也. .刺虚须其实者刺虚须其实者, ,阳气隆阳气隆至至, ,针下热针下热, ,乃去针也乃去针也. .内经内经上三段徐疾经文串读表上三段徐疾经文串读表:素问针解篇“满而泻之者”即“刺实则虚”。:素问针解篇原缺此“针下寒”三字,据吴注素问及素问校释补。王冰注:王冰注:“徐出谓得经气已久,乃出之。疾按谓针出穴已,徐出谓得经气已久,乃出之。疾按谓针出穴已,迅疾按之,则真气不泄,经脉气全,故徐而疾乃实迅疾按之,则真气不泄,经脉气全,故徐而疾乃实也。也。”“疾出针,谓针入穴已,至於经脉,即疾出之。徐疾出针,谓针入穴已,至於经脉,即疾出之。徐按谓针出穴徐已缓按之,则邪气得泻,精气复固,按谓针出穴徐已缓

13、按之,则邪气得泻,精气复固,故疾而徐乃虚也。故疾而徐乃虚也。”张介宾:张介宾:“徐出针而疾按之为补,故虚者可实。徐出针而疾按之为补,故虚者可实。”“疾出针而徐按之为泻,故实者可虚。疾出针而徐按之为泻,故实者可虚。”王、张两位是从出针速度和按闭针孔与否来立论,王、张两位是从出针速度和按闭针孔与否来立论,崇崇针解篇针解篇。简言之:徐出针疾按针孔为补简言之:徐出针疾按针孔为补 徐出为补徐出为补 疾出针徐按针孔为泻疾出针徐按针孔为泻 疾出为泻疾出为泻小针解小针解: “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简言之:简言

14、之:徐(慢)入疾(快)出徐(慢)入疾(快)出补补 徐入为补徐入为补疾(快)入徐(慢)出疾(快)入徐(慢)出泻泻 徐出为泻徐出为泻 两者对比:两者对比:上者徐出叫补上者徐出叫补 (这是主操作)(这是主操作)下者徐入叫补下者徐入叫补上者疾出叫泻上者疾出叫泻 (这是从属操作)(这是从属操作)下者疾入叫泻下者疾入叫泻 这是两千年来补泻的最大难点。这是两千年来补泻的最大难点。 王冰、张介宾遵从王冰、张介宾遵从针解篇针解篇解释徐疾,给后人留解释徐疾,给后人留下了很大障碍。下了很大障碍。 这是实际问题,不是理论问题。这是实际问题,不是理论问题。 小针解小针解是是灵枢灵枢本身的篇章,本身的篇章,针解篇针解篇则

15、是则是素问素问上的文章,应当是上的文章,应当是灵枢灵枢第三篇的第三篇的小针解小针解与与灵枢灵枢第一篇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时间最时间最近,而近,而“徐疾徐疾”出自出自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所以,所以小针解小针解的解释更接近原著原意。的解释更接近原著原意。 内经内经:“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与与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也是一致的。也是一致的。徐入疾出徐入疾出热,疾入徐出热,疾入徐出凉,这已被两凉,这已被两千年来实践证明。千年来实践证明。向里用力向里用力热热 在凉热手法来说,在凉

16、热手法来说,向外用力向外用力凉凉 这是首要技术关键这是首要技术关键 徐疾补泻的发展徐疾补泻的发展先浅后深、先深后浅先浅后深、先深后浅 这两者是一回事,这两者是一回事,三进一退、一进三退三进一退、一进三退 只是角度不同只是角度不同“先后先后”为操作顺序,为操作顺序,“三进三进”是浅,是浅,“一退一退”是深是深先浅后深,关键是先浅(后深为从属动作)先浅后深,关键是先浅(后深为从属动作)先深后浅,关键是后浅(先深为从属动作)先深后浅,关键是后浅(先深为从属动作)三进一退,关键是三进(一退是从属动作)三进一退,关键是三进(一退是从属动作)一进三退,关键是三退(一进是从属动作)一进三退,关键是三退(一进

17、是从属动作)二、迎随补泻:始见于二、迎随补泻:始见于内经内经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迎而夺之,追而济之。迎而夺之,追而济之。”小针解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随而济之者,补也。迎而夺之者,泻也;随而济之者,补也。”灵枢灵枢终始篇终始篇:“泻者迎之,补者随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难经难经七十二难七十二难:“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注,经脉之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注,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难经难经首先首先把把“迎随迎随”与经脉流注相结合与经脉流注相结合难经难经七十九难七十九难:“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

18、者,补其母也。补其母也。”难经难经把五行中子母生克和迎随连到一把五行中子母生克和迎随连到一起起 以上均为理论上解释性的提示。以上均为理论上解释性的提示。唐唐杨玄操注:杨玄操注:难经注释难经注释:“迎者泻也,随者补也。迎者泻也,随者补也。”宋宋 丁德用丁德用难经补注难经补注:“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针,出而扪其穴,名曰随而济之。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针,出而扪其穴,名曰随而济之。”(扪穴为随)(扪穴为随) “又补其母,亦名随而济之;泻其子,亦名迎而夺之。又补其母,亦名随而济之;泻其子,亦名迎而夺之。”“又随呼吸出内其针,亦曰迎随也。又随呼吸出内

19、其针,亦曰迎随也。”(呼吸为迎随)(呼吸为迎随)滑伯仁滑伯仁难经本义难经本义:“迎随之法,补泻之道也。迎随之法,补泻之道也。”(补泻是迎随)(补泻是迎随)元元杜思敬杜思敬济生拔萃济生拔萃:“补当随而济之,泻当迎补当随而济之,泻当迎而夺之。又随呼吸出内,亦名迎随也。而夺之。又随呼吸出内,亦名迎随也。”(呼吸为(呼吸为迎随)迎随)张洁古:张洁古:“呼吸出内,亦名迎随也。呼吸出内,亦名迎随也。”(呼吸为迎(呼吸为迎随)随)马元台:马元台:“徐疾补泻亦名迎随。徐疾补泻亦名迎随。”(徐疾为迎随)(徐疾为迎随)汪机:汪机:“迎随即提按。迎随即提按。”(提按为迎随)(提按为迎随)杨继洲:杨继洲:“捻转补泻是

20、迎随之法也。捻转补泻是迎随之法也。”(捻转为迎(捻转为迎随)随) 把把“迎随迎随”具体化的首先是张璧,但影响大的具体化的首先是张璧,但影响大的则是张世贤。张世贤进一步明确了则是张世贤。张世贤进一步明确了手足十二经为手足十二经为其经脉基础其经脉基础针尖朝其经所来之处,朝其经所取之针尖朝其经所来之处,朝其经所取之处为具体的方法。处为具体的方法。 迎随是对手法的一种形象解释,是迎随是对手法的一种形象解释,是一种原则性的提示,而不是具体的方法。一种原则性的提示,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迎随补泻名目繁多,但均无实用价迎随补泻名目繁多,但均无实用价值,在几十年间也没有人将其作为方法值,在几十年间也没有人将其作

21、为方法而应用到临床上。迎随补泻摆在教科书而应用到临床上。迎随补泻摆在教科书上只能讲而不能用,直到今天也没有见上只能讲而不能用,直到今天也没有见到用迎随方法治疗的症例和文章。到用迎随方法治疗的症例和文章。三、呼吸补泻三、呼吸补泻:课本定义:气出针入,气入针出课本定义:气出针入,气入针出补补 气出针出,气入针入气出针出,气入针入泻泻 即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即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补补 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泻泻 素问素问离合真邪论离合真邪论:“吸则內针,无吸则內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待邪布,吸则转针,以令气忤,静以久留,无待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

22、呼尽乃去,大气皆出,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名曰泻。故名曰泻。”“”“呼尽內针,静以久留,以气至呼尽內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人,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为故,如待贵人,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问呼吸之理。答曰此乃调问呼吸之理。答曰此乃调和阴阳法也。故经言,呼者阳出,吸着随阴入,和阴阳法也。故经言,呼者阳出,吸着随阴入,虽此呼吸分阴阳,实有一气而为体,其气内历于虽此呼吸分阴阳,实有一气而为体,其气

23、内历于五脏,外随于三焦,周布一身,循环经络流注空五脏,外随于三焦,周布一身,循环经络流注空穴,顺其形气之方圆,然后为用不同耳穴,顺其形气之方圆,然后为用不同耳呼吸呼吸出入乃造化之枢纽,人身之关键,针家所必用也。出入乃造化之枢纽,人身之关键,针家所必用也。盖呼则出其气,吸则入其气。欲补之时,气出入盖呼则出其气,吸则入其气。欲补之时,气出入针,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针,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 在古籍中的呼吸补泻理论,可以理解为:在古籍中的呼吸补泻理论,可以理解为: 将呼吸作为将呼吸作为“时机时机”在行针时应用在行针时应用 即气出时针入,气入时针出即气出时针入,

24、气入时针出补补 气出时针出,气入时针入气出时针出,气入时针入泻泻 在在针灸大成针灸大成中,杨氏把中,杨氏把“呼吸呼吸”摆到摆到“烧山火烧山火”与与“透天凉透天凉”手法中相当重要的位置上。在手法中相当重要的位置上。在“烧山火烧山火”时,时,患者先用鼻吸气作为从属,然后连用患者先用鼻吸气作为从属,然后连用“口呵口呵”五次,借温五次,借温热感来引导患者体会针下热感,这是一种有效的诱导。在热感来引导患者体会针下热感,这是一种有效的诱导。在“透天凉透天凉”时,以口吸气为主,此时由于外界清气与口温时,以口吸气为主,此时由于外界清气与口温有一定的温差又加上闭齿吸气又加快了气流速度所以口腔有一定的温差又加上闭

25、齿吸气又加快了气流速度所以口腔内有名显之凉感,以此凉感来诱发患者针下凉感。内有名显之凉感,以此凉感来诱发患者针下凉感。 近代研究:肺切除时以徐缓之深呼吸能加强针麻效果,近代研究:肺切除时以徐缓之深呼吸能加强针麻效果,说明行针时呼吸气机是影响针麻效果的。说明行针时呼吸气机是影响针麻效果的。 针刺合谷(实验研究),配合呼吸,能增强针效。针刺合谷(实验研究),配合呼吸,能增强针效。 难经难经作者和一代针刺手法宗师窦汉卿就对作者和一代针刺手法宗师窦汉卿就对“呼吸呼吸补泻补泻”持有异议:持有异议:难经难经七十八难七十八难:“补泻之法非必补泻之法非必吸出內针也。吸出內针也。” 标幽赋标幽赋:“原夫补泻之法

26、非呼吸而在手指。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尊重古人原意,尊重今人研究,让实践说话,切不可尊重古人原意,尊重今人研究,让实践说话,切不可让推理来下结论。让推理来下结论。四、开阖补泻:四、开阖补泻: 首见于首见于内经内经 灵枢灵枢官能官能:“摇大其孔摇大其孔推其皮,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盖其外门,真气乃存。” 素问素问 离合真邪论离合真邪论:“大气皆出,故名大气皆出,故名曰泻曰泻”,“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名曰补。故名曰补。” 素问素问 针解篇针解篇:“徐出针而疾按之徐出针而疾按之补补”。“疾出针而徐按之疾出针而徐按之泻泻”。对此历代皆从其说,即

27、:对此历代皆从其说,即:开开摇大针孔摇大针孔使邪气出使邪气出泻泻阖阖按闭针孔按闭针孔令真气存令真气存补补对此的几点看法:对此的几点看法:1.内经内经原则精神:引阳入内原则精神:引阳入内补;导阴外出补;导阴外出泻。泻。2.刺志论刺志论:实者气入也:实者气入也气实者热也;虚者气实者热也;虚者气出也气出也气虚者寒也。气虚者寒也。3.引阳入内,气入为实,气实者热引阳入内,气入为实,气实者热与徐入取热与徐入取热一致一致 导阴外出,气出为虚,气虚者寒导阴外出,气出为虚,气虚者寒与徐出取凉与徐出取凉一致一致4.开阖是一种辅助、从属的方法,不能独立存在。开阖是一种辅助、从属的方法,不能独立存在。5.这和临床上

28、取热用押手按穴,取凉不用押手不按这和临床上取热用押手按穴,取凉不用押手不按穴是一致的。穴是一致的。6.开阖补泻是徐疾补泻的组成部分。开阖补泻是徐疾补泻的组成部分。7.徐疾是取热取凉主法,开阖是取热取凉的一部分徐疾是取热取凉主法,开阖是取热取凉的一部分.五、提插补泻:五、提插补泻: 始见于始见于难经难经七十八难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窦氏之动退空歇,窦氏之动退空歇,推内进搓亦源于此。推内进搓亦源于此。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是故是故当知荣卫内外之出入,经脉上下之往来,乃可行之。当知荣

29、卫内外之出入,经脉上下之往来,乃可行之。夫荣卫者阴阳也。经言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夫荣卫者阴阳也。经言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先深而后浅,从内引持而出之。补者先脏,故泻者先深而后浅,从内引持而出之。补者先浅而后深,从外推内而入之。言荣卫者,浅而后深,从外推内而入之。言荣卫者,是内外之气出入;言经脉者,是上下之气往来,各是内外之气出入;言经脉者,是上下之气往来,各随所在顺逆而为刺也。随所在顺逆而为刺也。”由上可见:由上可见:1.调整内外阴阳之气是提插补泻的主要目的调整内外阴阳之气是提插补泻的主要目的从调气而达到补虚泻实。从调气而达到补虚泻实。2.提插补泻是单式补泻,它必须依靠在凉热手

30、法提插补泻是单式补泻,它必须依靠在凉热手法上,并与九六结合而用,不能独立为用。单独应上,并与九六结合而用,不能独立为用。单独应用于临床时,不能叫用于临床时,不能叫“提插补泻提插补泻”,只能叫,只能叫“提提针针”、“插针插针”。3.八法手诀歌(八法手诀歌(针灸大成针灸大成) 急按慢提阴气升(寒)(主要操作是慢提)急按慢提阴气升(寒)(主要操作是慢提) 急提慢按阳气隆(热)(主要操作是慢按)急提慢按阳气隆(热)(主要操作是慢按)4.亦可将提插用于候气、催气上。亦可将提插用于候气、催气上。六、捻转补泻六、捻转补泻:内经内经已有捻转方法,已有捻转方法,“吸而转之吸而转之”(八正八正神明论神明论););

31、“切而转之切而转之”(官能官能)标幽赋标幽赋:“迎夺右而泻凉迎夺右而泻凉 ”(右转为泻为凉)(右转为泻为凉) “随济左而补暖随济左而补暖” (左转为补为热)(左转为补为热)针经指南针经指南:“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 后世定捻转补泻主要是依据窦氏,窦氏之后后世定捻转补泻主要是依据窦氏,窦氏之后很多医家在很多医家在“捻转补泻捻转补泻”上大作文章,从上大作文章,从金针金针赋赋开始,到开始,到医学入门医学入门发展得更复杂,发展得更复杂,针针灸大成灸大成又照录了全文,广传于世。当前又照录了全文,广传于世。当前“捻转捻转补

32、泻补泻”的术式与窦氏手法运用的规律是一致的。的术式与窦氏手法运用的规律是一致的。七、九六补泻:七、九六补泻: 以以易经易经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中选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中选九,偶数中选六,与提插、捻转相结合,在天人九,偶数中选六,与提插、捻转相结合,在天人地三部行针的一种补泻方法。地三部行针的一种补泻方法。选九六的依据:选九六的依据: “九六九六”是是易经易经上的一个概念,上的一个概念,易经易经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取其极,故取九,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取其极,故取九,阴取其中,故取六。阴取其中,故取六。内经内经、难经难经时无九时无九六补泻,六补泻,“九六九六”概念进入针刺补泻是在元

33、明之概念进入针刺补泻是在元明之间,是先贤们对针刺手法量化的一种思考。这里间,是先贤们对针刺手法量化的一种思考。这里的量不是具体的量,而是一种泛指,一种哲学思的量不是具体的量,而是一种泛指,一种哲学思维。主要是用于烧山火、透天凉时对强度、深度维。主要是用于烧山火、透天凉时对强度、深度与刺激量的控制。与刺激量的控制。用下表说明用下表说明“九六九六”的具体应用的具体应用: :要领:要领:1 1. .有了数字,就有了规范;有了数字,就有了规范; 2 2. .有了区别,就有了遵循;有了区别,就有了遵循; 3 3. .解其理而无拘其数;解其理而无拘其数; 4 4. .据其人而选用其法;据其人而选用其法;

34、5 5. .要据数而变,不据数则失之于乱。反对死据要据数而变,不据数则失之于乱。反对死据数,死据数则不活,失去了数,死据数则不活,失去了“九六九六”的灵魂。的灵魂。 6 6. .要以效果作为九六的指标。要以效果作为九六的指标。八、从八、从内经内经补泻的历代文献研究所得到的启补泻的历代文献研究所得到的启示:示: 1 1. .补泻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补泻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的含义。 指总的机体机能状态下所宜采取的治疗指总的机体机能状态下所宜采取的治疗原则原则 指具体的方法指具体的方法 指历代名著上和名家的针刺手法指历代名著上和名家的针刺手法 泛指针刺手法泛指针刺手法 2 2. .“徐疾补泻徐疾补泻”在七种补泻中占主导地位,在七种补泻中占主导地位,是是内经内经中取热取凉大法。中取热取凉大法。 3 3. .内经内经上的迎随补泻是对补泻的形象上的迎随补泻是对补泻的形象解释。解释。谢谢 谢谢 大大 家!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