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PPT课件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664340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PPT课件2(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高亚兵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人的身心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量变与质变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即所谓的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研究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第一,人类心理发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即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1)绝对决定论;(2)共同决定论;(3)相互作用论: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依赖于存的,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如RH溶血病、苯丙酮尿症。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不同的心理或行为,不同的年龄阶段,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大小也不同。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间断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2、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特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3 3、

3、研究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研究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与教育对策。如感觉统合失调、多动症、口吃等。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对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直接影响的有两个因素:1、西方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捷克的夸美纽斯。夸美纽斯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夸美纽斯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到成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幼儿期幼儿期出生到出生到6 6岁,迅速的身体成长和岁,迅速的身体成长和感觉器官的发展;感觉器官的发展;童年期童年期从从6 6岁到岁到1212岁,记忆力和想象力岁,记忆力和想象力连同它们的执行器官语言和手的发展;连同它

4、们的执行器官语言和手的发展;少年期少年期从从1212岁到岁到1818岁,思维的更高发岁,思维的更高发展;展;青年期青年期从从1818岁到岁到2424岁,意志的发展和岁,意志的发展和保持和谐的能力。保持和谐的能力。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 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的教育家福禄贝尔 2、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 儿童心理科学研究的真正奠基人是美国心儿童心理科学研究的真正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霍尔于理学家霍尔,霍尔于1919世纪末到世纪末

5、到2020世纪初世纪初广泛运用问卷法。广泛运用问卷法。(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3、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三)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三)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我 国 最 早 儿 童 心 理 学 家 陈 鹤 琴 ( 18921982)发展心理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已近百年历史,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2、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特有的和重要的现象,也就是揭示在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心理发展的特点。3、

6、探讨发展心理学中的理论问题。4、在研究方法上的改造与创新,积极寻求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1、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优点:这种方法省时、省精力。缺点:并不能反映个体在其自然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多少带有人为拼凑起来的性质。2 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 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组)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年龄)上反复地进行观测,从而取得相继年龄上的变化资料。优点:它取得的资料是同一个或同一组个体的发展规律,因此可以更确切地揭示人的心理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期缺点:研究时间拖得太长,研究对象常常流

7、失,样本不能始终保持完整;同一被试反复测验容易产生练习、学习效应。横向纵向研究法:在横向的基础上再进行横向纵向研究法:在横向的基础上再进行纵向追踪。如贝利的早期智力分数与后期纵向追踪。如贝利的早期智力分数与后期智力分数的相关研究。智力分数的相关研究。 (二)个案研究与抽样研究个案研究:对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个别的系统的调查,可以追踪观察,也可以采取回溯调查。如日记法、传记法、摄影法、对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多动症、自闭症)。个案研究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个案研究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症状2、症状的原因分析3、依据何种理论方法来矫正4、矫正的过程和结果(三)跨文化研究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

8、人进行研究,以期探讨人类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二章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发展的含义与性质1、广义的发展是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整个变化过程,生理上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体质的增强或衰退,心理上包括认识变化完善、个性方面的变化完善。2、发展的性质:(1)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举例:儿童语言的发展。(2)在正常的条件下,)在正常的条件下,发展展总是具有一定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而且是不可逆的,序,而且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也是不可逾越的。如儿童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是

9、按照两条法则进行的:头尾法则(自上而下)和远近法则(自中心而边缘)。(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不的组织系统发展的速度不一样,也表现在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如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展速度不一样。(4)发展具有差异性,一个正常的儿童的展具有差异性,一个正常的儿童的发展展总是要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段,但在在发展速度上、最展速度上、最终到达的水平上以及到达的水平上以及发展的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的。(5)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在动物早期生命中有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对某一特定刺激或对象可以形成一种永久性的铭记。关键期理论是儿童早期

10、教育的理论依据。二、教育与二、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展的关系1、皮亚杰“略为超前”的理论观点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不象动物那样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而是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如果新信息与已有经验过分同一,则不能促进心理发展;如果输入的新信息与已有经验毫无共同之处,就会使同化与顺应无法实现,也不能促进心理发展;只有当新信息与已有经验既有一致又有一点不一致,才容易造成已有认知结构与信息的不平衡,从而引起好奇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心理得到发展。2 2、维果斯基关于果斯基关于“教学走在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展的前面”的的观点点 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智力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

11、况下借助于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由于教学,使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清除这种差异。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三章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派别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派别一、自然成熟论 代表人物:格赛尔(A.Gesell,1880-196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主要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强调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是受机体内部的因素,即生物基因固有的程序所制约。外部环境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发展本身的自然成熟程序。 格赛尔的理论来源:著名的双生子实验。二、精神分析理论二、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

12、洛伊德(18561939)(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发展理论1、人格的结构成份人格由三部分组成:伊底、自我、超我伊底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组成。自我介于现实世界于伊底之间,从伊底中发展起来,遵循现实原则,能参考现实来调节伊底。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2 2、人格发展的五阶段、人格发展的五阶段 (1)口唇期(01岁)满足吮吸的需要。(2)肛门期(13岁)对幼儿来说形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3)前生殖器期(36岁)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恋父恋母情节,儿童形成性别角色的时期。(4)潜伏期(611岁)最大的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5)青春期(11或13岁开

13、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二)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二)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怯或疑惑(24岁)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7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712岁)第五阶段: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第七阶段: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第八阶段:完善感对失望(老年期)第五阶段是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五阶段是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是建立自我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

14、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的一串感觉:(1)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自己个性的个体;(2)自我本身是统一的;(3)自我所设想的我与自我所觉察到的其他人对自我的看法是一致的。自我同一感混乱: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自我同一感混乱: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自己奋斗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自己奋斗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三、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理论观点:榜样、强化、观察学习以及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四、认知发展理论四、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18961980)(一)发展的本质皮亚杰认为认识发展不是单纯来自客体,也不是

15、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和运算,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二)制约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因素、社会环境、平衡化(三)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三)思维发展阶段理论1 1、研究方法:临床法、研究方法:临床法2 2、划分阶段的依据:心理运算,即一种内、划分阶段的依据:心理运算,即一种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化的可逆的动作。3、思维发展的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形成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形成表象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成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运用假设进行思维第四章第四章青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事物和现象

16、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与认识活动有关的能力; 思维是人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智力的最高级和最核心的部分。 智力与思维的关系应该是:智力包括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广义的认知,其含义与智力等同,狭义的认知,其含义与思维等同。青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迅速的。青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迅速的。一、智力的发展 1、智力的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的发展规律 2、新的智力理论:(1)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 多元智力理论(2)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 的成功智力理论二、思维的发展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1)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

17、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两种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维为主要形式 。(2)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3)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4)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为个体发展的差异和思维对象的差异。 2 2、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

18、征(1)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思维具有预见性;(3)思维是形式化的,即进入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化,即所谓元认知明显化;(5)思维能跳出旧框框,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追求个人的色彩。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和成熟期。第五章第五章 青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自我认识(自我觉察和自我评价)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体验 自我意向(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途径:自我评价的途径:一是自我比较,另一是社会比较二、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征根据我国韩进之等人的研

19、究,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是直线的、匀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1)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这是因为学校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儿童对自己的认识;(2)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3)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学时期,原因是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自我意识更加深刻。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原因、阶段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原因、阶段和特点和特点1、突变的原因:生理上的原因、心理上的原因、社会的原因。2、突变的阶段:发现自我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初步社会化3、突变的特点:(1)具有成人感,独立性增强。(2)自我分化为:一种是具有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

20、的我,另一种是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客体的我,这样中学生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我。(3 3)自我认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自我认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表现在: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对自我的评价从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性品质方面转化。 第六章第六章 青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青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青少年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一、青少年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 1、随着年龄增长,情绪生活的冲动性逐渐克服。、随着年龄增长,情绪生活的冲动性逐渐克服。2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加、境遇性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加、境遇性逐渐减少。

21、3 3、在情绪发展过程中表情的手段不断改进。、在情绪发展过程中表情的手段不断改进。 4、人的情绪生活逐渐社会化:从生理需要的满足过渡到社会需要的满足,情绪动机从直接刺激物到语言刺激、行为范例、社会评价等,高级情绪感的发展。二、不良情绪的发展与克服(一)害怕1、儿童害怕的年龄特征2 、害怕是怎样产生的3 3、克服害怕的方法克服害怕的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2)系统脱敏法前提:一个人在愉快时身体是放松的,即不紧张的身体状态,而害性的时候身体是紧张的,一个人要克服害怕,首先要学会放松

22、身体。(3 3)榜样)榜样 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的情绪克服害怕的消极情绪。(4)说明理由(5)帮助儿童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6)预防害怕的发生。(二)焦虑(二)焦虑 焦虑往往包括内心比较长期的冲突,即使在人了解了事情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后仍可存在。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早期对母亲有着强烈的依赖,他们害怕失去母亲的爱和保护导致与母亲分离时的焦虑。马斯洛认为焦虑是一个人未能满足安全感、爱、自尊等的需要而引起的。艾里克森认为焦虑是由怀疑、羞耻、内疚引起的。焦虑主要是以下原因引起:焦虑主要是以下原因引起: 怕失去母亲的保护和爱、自己的愿望与社会规范冲突、自己的身体上和

23、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怕自己不为同伴或老师等接受、体验到太多的羞耻或怀疑感,以及对自己试着要做的事感到内疚等。克服焦虑对策:1、提供爱和支持,帮助儿童处理矛盾。2、满足儿童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自尊心的需要。3、鼓励独立性和创造性回避可能导致怀疑、羞耻或内疚的反应。三、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三、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从情绪、情感的发展来看,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为较开放,而中学生情绪情感表现为不稳定、偏激而又比较脆弱。 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不稳定,感情变化的持续时间短,心境变化快,自控能力差。

24、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1)稳定性与冲动性并存(2)内向性与表现性并存(3)自尊与自卑并存 (4)强烈、粗犷和温柔、细腻并存 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法(注意转移、思想转移、行动转移),宣泻法,言语意志调节法。四、中小学生挫折反应类型及其教育对策四、中小学生挫折反应类型及其教育对策1、中小学生的挫折情境(1)来自考试的挫折(2)来自学习过程的挫折(3)来自与同伴交往中的挫折(4)来自家庭的挫折(5)来自老师的挫折(6)来自上进愿望受挫的挫折2 2、中小学生的挫折反应类型、中小学生的挫折反应类型 理智反应表现为: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能采取积极进取态度和妥善的处理方法,通过调整目标等

25、反应来对付挫折。 非理智反应表现为:学生采取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愤怒、焦虑、自卑、抑郁等对待挫折。(1)自卑型 ;(2)攻击型 ;(3)焦虑型 ;(4)逃避型 ;(5)嫉妒型 。 3 3、中小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Albert Ellis)的ABC理论中: 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诱发事件,B(Belief system) 是指个体的信念、观念系统,C(Consequences)是指个体的情绪或行为的反应或结果。 艾里斯认为只有B,即人们的信念体系中对A的看法,才是产生C的直接原因。 在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者中,挫折

26、认知是最重要的。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认知观: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认知观: (1)使学生认识到,某些挫折情境是客观存在的。(2)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给人以打击,但同时也会催人奋起,使人变得成熟,从中得到磨练。(3)使学生认识到,遭受挫折时,不要长时间地盯住它不放,失败这件事不能忘记,但挫折的痛苦应当很快丢掉。其次,对不同类型非理智反应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第七章第七章 青少年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青少年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一、当前我国学校和家庭性教育的现状性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校和家庭中推行性教育时步骤维艰,困难重重。二是性教育对象局限。三是性教育内

27、容过于狭窄。1 1、性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性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性教育观是关于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性教育等内容的一系列看法。“无师自通论”、“诱发论”、“封闭保险论”2、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3、性教育内容上的误区性教育必须结合青少年儿童性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来逐步开展。二、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性欲是指来自人体的快感,不管这种快感来自身体的何种部位或器官。1、婴儿在吮吸母亲奶头时,会产生一种快感。2、幼儿对自己的生殖器的好奇。3、孩子问母亲的第一个性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4 4、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与性教育、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与性教育(1)性别身份的确认(2)

28、性别角色的形成在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中有以下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在家庭中父母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在学校里教师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第二,父母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期望以及给儿童的穿着打扮等都会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第三,儿童对自我性别的认同对他的性别角第三,儿童对自我性别的认同对他的性别角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四,儿童对特定性别对象的心理认同。对家长和教师提出以下建议:(1)父亲与母亲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起了不同的作用,谁都不能替代,也不能缺少。(2)父母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期望及给儿童的穿着打扮都要符合他的性别身份。 (3)学校里有意识地增加男教师比例 。三、青

29、少年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三、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 1、青少年对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有复杂的情绪波动,感到惊讶、不安、羞涩、高兴和厌恶。2、表现出对性问题的兴趣加强,产生了强烈的性冲动。青少年学生青春发育呈现前倾化的特点发育速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建议:早熟的女生和晚熟的男生是性教育的重点对象。性生理和性心理情况:性生理和性心理情况: 表1 城市和农村男女学生青春发育的平均年龄生 活 男 生 女生区域平均数+标准差(岁) 平均数+标准差(岁) 城市14.23+1.27 13.22+1.14 农村14.88+1.21 14.04+1.08 手淫的情况:1684名学生中,从来没有手淫的占66.9%,

30、偶尔有的占28.1%,经常手淫的占4.5%。性梦:0.7%的学生经常做性梦,有29.7%的学生有时做性梦。异性交往情况:异性交往情况: 青少年有广泛的异性交往愿望和范围,但意愿远远高于实际与异性交往的发生率。早恋情况: 21和12的学生认为谈恋爱应禁止、应限制,60.9%的学生认为在正确引导下可以谈恋爱,但真正与异性谈过恋爱的学生占11.4%。早恋的特点: 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具有群体性;具有逆反性和反抗性;具有传染性。 青少年性意识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性意识发展阶段理论:1、疏远期2、爱慕期3、恋爱期对早恋的建议: 积极组织男女同学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以减少一对一接触的机会。 丰富中学生的课

31、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纯真的感情,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采取过激的行为从而导致中学生过早地缩短爱慕期而进入恋爱期。(三)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三)青春期教育的内容青春期教育的核心是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审美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等。青春前期(小学)教育目标: 使学生初步懂得人体主要系统、器官及其功能,懂得人体的发育过程,能够对照自己的身体变化,作好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青春中期(初中)的教育目标: 使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和性意识产生的特点,愉快接纳性身份,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保健的习惯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青春期的社会意义,掌握男女交往的道德规范,逐步养成自我控制、自我保护的能力。 青春期后期(高中)性教育目标:青春期后期(高中)性教育目标: 学习恋爱、婚姻、家庭方面的知识,为今后建立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作好准备;学习有关性的伦理道德知识,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懂得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意义,为今后生育作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