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8663858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概论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征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一一、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基本特征第一章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法的一般原理第一节第一节法的本质和历史发展法的本质和历史发展(一)法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法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l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l 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

2、况下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也就是为人们的行为规定了模式、标准和方也就是为人们的行为规定了模式、标准和方向。向。 l概括性是指法律的对象是抽象的、一般概括性是指法律的对象是抽象的、一般的人和事,在同样的情况和条件下,法律的人和事,在同样的情况和条件下,法律可以反复使用。可以反复使用。l 可预测性是指人们通过法有可能预见可预测性是指人们通过法有可能预见到国家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态度和产生到国家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态度和产生的法律后果,因为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的法律后果,因为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成为评价

3、人们行为合法不合法模式,从而成为评价人们行为合法不合法的标准。的标准。 (二)法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行为规范二)法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行为规范l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这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l 所谓所谓“制定制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原,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原先并没有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社会先并没有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动。 l 所谓所谓“认可认可”

4、,是指社会生活中原来,是指社会生活中原来已经实际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已经实际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 (如习惯规如习惯规范等范等) ),国家以一定形式承认并且赋予其,国家以一定形式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法律效力的活动。l 无论是制定还是认可,都与国家权力无论是制定还是认可,都与国家权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正是这一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正是这一特点使法律的效力在形式上具有了普遍性。使法律的效力在形式上具有了普遍性。(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l 法律的核心内容在于规定了人们在法法律的核心内容在于规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律上的权利和义务。l

5、 法律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某种利法律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行为自由。益或行为自由。l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上规定人们必须履法律义务是指法律上规定人们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或行为界限。行的某种责任或行为界限。l 法律通过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法律通过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四)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l 任何社会规范都要通过一定的力量来保任何社会规范都要通过一定的力量来保证自己的实施,但方式有所不同。法律作证

6、自己的实施,但方式有所不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权力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权力的力量即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而且的力量即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而且这种强制力具有普遍性。这种强制力具有普遍性。 l 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责任,责任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l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的强制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的强制力只是法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特点之一,力只是法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特点之一,但不是法得以实现

7、的惟一方式。但不是法得以实现的惟一方式。l法律概念:法律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志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会规范的总称。年法国大革命初期年法国大革命初期 制宪会议通过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人权宣言(一)法是统治阶级意(一)法是统治阶级意(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志的集中体现志的集中体现二、法的本质二、法的本质(二)法是统治阶级的(二)法是统治阶级的(二)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体现

8、象征王权和王法的铜器(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对奴隶行刑的石头刑具 法的内容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内容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本质法的本质l综上所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综上所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这一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决定的。 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在人类历史上,许多西方哲学

9、家、政治学家在人类历史上,许多西方哲学家、政治学家在人类历史上,许多西方哲学家、政治学家在人类历史上,许多西方哲学家、政治学家和法学家都对法的本质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解释。和法学家都对法的本质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解释。和法学家都对法的本质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解释。和法学家都对法的本质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解释。但都存在片面性,因而不可能全面地、科学地、但都存在片面性,因而不可能全面地、科学地、但都存在片面性,因而不可能全面地、科学地、但都存在片面性,因而不可能全面地、科学地、准确地揭示法的真正本质。准确地揭示法的真正本质。准确地揭示法的真正本质。准确地揭示法的真正本质。法的本质是法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马克思法的

10、本质是法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但这种意志的主义认为,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但这种意志的内容并不是统治阶级的随心所欲,而是由这个阶内容并不是统治阶级的随心所欲,而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法是阶级社会永远存在的。法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它的产生和发的特有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1.1.在原始社会中存在着在原始社会中存在着与当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与当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即氏族,以

11、及人们社会组织即氏族,以及人们行为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行为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即原始习惯。即原始习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三、法的起源三、法的起源三、法的起源三、法的起源 2.2.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奴役,激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奴役,激起了奴隶的强烈反抗。为了镇起了奴隶的强烈反抗。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斗争,奴隶主建压奴隶的反抗斗争,奴隶主建立了一系列的暴力机构来代替立了一系列的暴力机构来代替氏族组织,于是,国家应运而氏族组织,于是,国家应运而生了。与此同时,原来由全体生了。与此同时,原来由全体氏族成员共同遵守的原始习惯,氏族成员共

12、同遵守的原始习惯,自然也就无法对一切人适用了。自然也就无法对一切人适用了。奴隶主迫切需要代表本阶级利奴隶主迫切需要代表本阶级利益和意志的行为规则,由此,益和意志的行为规则,由此,法律产生了。法律产生了。 人人类类进进入入奴奴隶隶社社人人类类进进入入奴奴隶隶社社会会 开开 始始 有有 了了 法法会会 开开 始始 有有 了了 法法三、法的起源三、法的起源公元前公元前2525世纪世纪 埃及审判记录埃及审判记录BC20BC200000年年美索美索不达不达米亚米亚地区地区一土一土地诉地诉讼案讼案判决判决 中国古代执法公中国古代执法公允的象征物允的象征物古埃及传说中的古埃及传说中的司法女神司法女神公正公正

13、公正公正古代人对法的期待古代人对法的期待古代人对法的期待古代人对法的期待三、法的起源三、法的起源三、法的起源三、法的起源 可见,法律同国家一样,是社会生可见,法律同国家一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法的一般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实体法和程序法; 3.根本法和普通法律; 4.一般法和特别法; 5.国内法和国际法。(二)法系 1.大陆法系;2.英美法系;3.中华法系。四、法的一般分类和法系四、法的一般

14、分类和法系l 1.大陆法系l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尔曼法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欧洲大陆上的法、德、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法系。 l 2.英美法系l 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美、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大陆法系成文法或制定法成文法或制定法演绎形式演绎形式 不是正式渊源不是正式渊源 公法和私法公法和私法法典形式法典形式以法官为中心以

15、法官为中心 纠问式诉讼纠问式诉讼 英美法系英美法系 判例法或制定法判例法或制定法归纳形式归纳形式是正式渊源是正式渊源普通法、衡平法普通法、衡平法单行法单行法以当事人等为中心以当事人等为中心抗辩式诉讼、陪审团抗辩式诉讼、陪审团 法律渊源不同法律渊源不同 法律适用不同法律适用不同 判例地位不同判例地位不同 法律分类不同法律分类不同 法律编纂不同法律编纂不同 诉讼程序不同诉讼程序不同 l 3.中华法系l 中华法系是最早产生与东亚大陆的中国封建法律体系。因其具有封建法律的典型性与规范性,故能超越国界,扩散并影响周边的其他国家。因此,形成了以中国封建制度为内涵,以周边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封建国家的同期法

16、律制度为外延的具有儒家礼法合一的区域性法律系统。 l l4.中华法系的特征l (1)立法指导思想上,中华法系存在着前后相承继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l (2)立法内容方面,侧重于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分散而不成体系,以至民刑不分,以刑代民。 l (3)立法形式上倾向于采取统一稳定的法典体例为基本形式,辅之以单行立法,法典化技术发达完善。 l (4)法律制度深受封建传统家族本位观念的影响。 第二节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国民党的伪法统、继承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法律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我

17、国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2.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3.我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科学性和公正性的统一; 3.我国社会主义法贯彻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以国家的强制力和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结合为保障。 l 法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法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

18、响,是国家权力和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是国家权力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体现,是社会经济状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体现,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况的具体表现。二、法的作用二、法的作用强制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评价作用指引作用指引作用(一)规范作用(一)规范作用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秩序(二)社会作用(二)社会作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执行社会公共事务l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作用l 1.我国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l (1)社会主义法确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l (2)社会主义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l (3)社会主义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2.我

19、国社会主义法保障人民民主及对敌专政和打击刑事犯罪 (1)我国社会主义法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2)我国社会主义法坚决实行对敌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罪。3.我国社会主义法保障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我国社会主义法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法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l4.我国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对外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l(1)我国社会主义法在发展对外政治关系方面的作用。l(2)我国社会主义法在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作用。l(3)我国社会主义法在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第三节第三节我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l(

20、一)道德的概念和特点l(二)社会主义道德同社会主义法的相互作用l(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致性和区别第四节第四节社会主义法的创制、适用和遵守社会主义法的创制、适用和遵守一、社会主义法律的创制一、社会主义法律的创制 (一)法律创制的概念(一)法律创制的概念 法的创制也叫立法,是专门国家机关根据统治阶级法的创制也叫立法,是专门国家机关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的意志和要求,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补充知识:法的制定(立法)l一、立法的含义:l 1立法不汉包括制定,还包括认可。l 2立法有广义与狭义

21、之分。l (1)狭义上的立法是国家立法权意义上的概念,仅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l (2)立法法意义上的立法是广义的立法。 l二、立法体制l 1立法体制,主要是立法权限的划分。l 2立法体制的性质是与国家的性质相一致的,立法体制的形式则是与国家的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密切联系的。 l 3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两级多层次的。宪宪法法法律法律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其他一般规范性文件其他一般规范性文件l三、立法权三、立法权 l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核心的权力。其种类有: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

22、最重要、核心的权力。其种类有: 定定 义义 举举 例例国家国家立法立法权权由一定中央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用以调整基本的、带全局性的社会关系,在立法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的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地方立法立法权权由地方有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立法权。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行政行政立法立法权权源于宪法。由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低于国家立法权的一种独立的立法权,包括中央行政立法权和地方行政立法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权力四川省人民政府规章授权授权立法立法权权又称委托立法权或委任立法权,是有关国家机关由于立法机关的授权而获得的、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进行立法的一种

23、附属立法权。国务院和经济特区所在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进行立法的权力l四、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仅讲法律)四、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仅讲法律) 1 1、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议案的提出: 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国务院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一个代表团或者全国人大一个代表团或者3030名以上代表联名名以上代表联名向向全全国国人人大大及及其其常常委委会会l 2.2.法律草案的审议(略)法律草案的审议(略)l 3.3.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表决和通过l 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24、,是法的制定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是法的制定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法律草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或者全国人的一个步骤。法律草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l 4.4.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l 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它是法律生效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能发生法律效的前提,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能发生法律效力。力。l 注意:注意:关于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关于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等的制定

25、,此处略。地方政府规章等的制定,此处略。(二)社会主义法律创制的程序(二)社会主义法律创制的程序(二)社会主义法律创制的程序(二)社会主义法律创制的程序公布法律提出法律议案审议法律议案通过法律二、社会主义法的创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社会主义法的创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立法法立法法第三条规定:第三条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产党的领导、坚持马

26、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开放。” (二)社会主义法律创制的基本原则(二)社会主义法律创制的基本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法律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法律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结合我国经验和借鉴外国法创制经验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结合我国经验和借鉴外国法创制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三、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及其形式三、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及其形式1.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结构 法律规范是构成法的“细胞”,任何

27、一部法律规范都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即适用条件部分适用条件部分假定假定行为模式部分行为模式部分处理处理法律后果部分法律后果部分制裁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条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举例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举例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假定假定处理处理结果结果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确定性规范、准用性规范和委

28、任性规范按照法律规范所表现的强制性程度,法律规范可以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2.法律规范的种类法律规范的种类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法律渊源法律渊源宪法宪法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法律解释等法律解释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法的渊源:作为一种行为规则法的渊源:作为一种行为规则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也才具,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现

29、法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与法称为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与法的本质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本质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关系。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是指由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所组家的现行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五、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五、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经济法4.民法5.商法6.环境保护法7.劳动法8.刑法9.诉讼法我国的法律部门我国的法律部门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一、法律适用的概念及原则一、法律适用的概念及原则法律的适用可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法律的适用可作广义和狭义两

30、种理解。广义地说,法律的使用是指国家机关(包括司法义地说,法律的使用是指国家机关(包括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机关和行政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狭义地说,法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狭义地说,法律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律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审理案件的活动。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审理案件的活动。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实践经验,法律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实践经验,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适用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正确、合法、及时正确、合法、及时”六六个字。个字。为了达到正确、合法、及时的

31、要求,在适用法为了达到正确、合法、及时的要求,在适用法律时必须坚持下列基本原则:律时必须坚持下列基本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范围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范围 1.法律的空间效力法律的空间效力2.法律的时间效力法律的时间效力3.法律对人的效力法律对人的效力1.法律解释的概念法律解释的概念v法律解释,是指有关机关或个人对法律规范的法律解释,是指有关机关

32、或个人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精神和技术要求等所做的说明。内容、涵义、精神和技术要求等所做的说明。2.法律解释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若干种类:法律解释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若干种类:v法律解释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效力,可以划分为法律解释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效力,可以划分为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v法律解释按照解释的尺度,可以划分为字面解释、扩法律解释按照解释的尺度,可以划分为字面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张解释和限制解释三、法律解释三、法律解释四、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四、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一)遵守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一)遵守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守法,就是恪守现行法律的规定,严格

33、依法守法,就是恪守现行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办事。(二)要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要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律责任的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法律责任:是指具有违法行为的人所必须法律责任:是指具有违法行为的人所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某种法律上的责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某种法律上的责任。第四节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第四节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一、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一、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调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调社会

34、主义法律关系,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调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1 1)法律关系是思想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思想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思想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思想的社会关系。(2 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由国家强制)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由国家强制)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由国家强制)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力保障

35、的社会关系。力保障的社会关系。力保障的社会关系。(3 3)法律关系是主体间的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主体间的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主体间的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主体间的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主体,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主体,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主体,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

36、担者。者。者。者。n n自然人。自然人。自然人。自然人。n n法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法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法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法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n n其他组织。其他组织。其他组织。其他组织。n n国家。国家。国家。国家。二、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法律关系的内容(二)法律关系的内容(二)法律关系的内容(二)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权益权利: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权益权利: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

37、所享有的某种权益权利: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权益或权能。或权能。或权能。或权能。 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必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必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必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须履行的责任。须履行的责任。须履行的责任。(三)法律关系的客体(三)法律关系的客体(三)法律关系的客体(三)法律关系的客体n n 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即法律关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即法律关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即法律关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

38、利客体或义务客体,即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n n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财物;()财物;()财物;()财物; ()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智力成果; ()行为()行为()行为()行为。(二)法律事实的种类(二)法律事实的种类(二)法律事实的种类(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是指

39、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1 1)事件)事件)事件)事件 (2 2)行为)行为)行为)行为三、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三、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三、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三、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 (1 1)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法律

40、规范 (2 2)权利义务主体)权利义务主体)权利义务主体)权利义务主体 (3 3)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法律事实1.我们为什么要学法?我们为什么要学法?2.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如何认识法的本质的?3.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创制的程序。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创制的程序。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5.试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试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思考与练习】n n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 把把把把5 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只猴子关

41、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5 5只猴子都会淋一只猴子都会淋一只猴子都会淋一只猴子都会淋一身湿。身湿。身湿。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被淋湿了,之后每只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被淋湿了,之后每只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

42、子都被淋湿了,之后每只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被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免被水淋到。以免被水淋到。以免被水淋到。以免被水淋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猴子释放,换成一只新猴子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猴子释放,换成一只新猴子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猴子释放,换成一只新猴子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猴子释放,换成一只新猴

43、子AA。猴子。猴子。猴子。猴子AA看到香蕉,马上看到香蕉,马上看到香蕉,马上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4 4只猴子打了一顿,因为其他只猴子打了一顿,因为其他只猴子打了一顿,因为其他只猴子打了一顿,因为其他4 4只猴子认为猴子只猴子认为猴子只猴子认为猴子只猴子认为猴子AA会害它会害它会害它会害它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 A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大包,却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大包,却依然没

44、有拿到香蕉,当然,这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大包,却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大包,却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5 5只猴子只猴子只猴子只猴子也没有被水喷到。也没有被水喷到。也没有被水喷到。也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B,猴子,猴子,猴子,猴子BB看到香看到香看到香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发生的情形,其他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发生的情形,其他蕉,

45、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发生的情形,其他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发生的情形,其他4 4只猴子打了只猴子打了只猴子打了只猴子打了BB一顿,一顿,一顿,一顿,特别的是,猴子特别的是,猴子特别的是,猴子特别的是,猴子AA打得特别用力。这叫媳妇熬成婆。打得特别用力。这叫媳妇熬成婆。打得特别用力。这叫媳妇熬成婆。打得特别用力。这叫媳妇熬成婆。 猴子猴子猴子猴子BB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就会挨打。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就会挨打。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就会挨打。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就会挨打。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这就是道德的起源。这就是道德的起源。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