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8660748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我要安全目目录事故的特征和分类1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2伤亡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3事故案例4事故: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简单说,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国家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为事故。事故的特征和分类4v10.1.1事故及特征事故及特征 1.事故的定义事故的定义v事故是以人体为主,在与能量系统有关的系列上,突然发事故是以人体为主,在与能量系统有关的系列上,突然发生的与人的希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生的与人的希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v事故是

2、指个人或集体在时间的进程中,在为了实现某一意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时间的进程中,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意志相反的情况,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v以人为中心考察事故,大致分为以人为中心考察事故,大致分为伤亡事故伤亡事故和和一般事故一般事故v一般事故:一般事故:指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受伤轻微,停工短暂或指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受伤轻微,停工短暂或与人的生理机能障碍无关的事故。也称无伤害事故。与人的生理机能障碍无关的事故。也称无伤害事故。v伤亡事故:伤亡事故:简称伤害,是人或

3、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简称伤害,是人或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该能量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该能量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习惯称为不幸事故。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习惯称为不幸事故。10.1事故及特征事故及特征510.1事故及特征事故及特征v事故的特征事故的特征v 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和预测性。v(1)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v 因果,即原因和结果。因果性即事物之间,一因果

4、,即原因和结果。因果性即事物之间,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根据,这样一种关连性。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根据,这样一种关连性。事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一个因素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一个因素是前一个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原因是前一个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原因。也。也就是说,因果关系有继承性,是多层次的。就是说,因果关系有继承性,是多层次的。610.1事故及特征事故及特征v(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v 从本质上讲,伤亡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从本质上讲,伤亡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就一特定

5、事故而言,其发生的时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就一特定事故而言,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状况等均无法预测。间、地点、状况等均无法预测。v事故是由于客观存在事故是由于客观存在不安全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不安全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某些意外情况而发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往往是难以预知的。某些意外情况而发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往往是难以预知的。因此,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与是否掌握事故的,这与是否掌握事故的原因毫无关系。换言之,原因毫无关系。换言之,即使完全掌握了事故原因,也不即使完全掌握了事故原因,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事故。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事故。v 事故的偶然性还表现在

6、事故的偶然性还表现在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人员伤亡,人员伤亡,物质损失物质损失),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难以预测的,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v 事故的偶然性决定了要完全杜绝事故发生是困难的,甚事故的偶然性决定了要完全杜绝事故发生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至是不可能的。v 事故的事故的因果性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因果性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710.1事故及特征事故及特征v事故是一系列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事事故是一系列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事故或迟或

7、早必然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其随机性仅表现在何时、何地、因什么意要发生。其随机性仅表现在何时、何地、因什么意外事件触发产生而已。外事件触发产生而已。v 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因果连砍断事故因素的因果连锁,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锁,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就可能防止事故发生。发生。v 事故的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就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就有规律可循。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有规律可循。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深入探查、了解,深入探查、了解事故因素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事故因素关系,就可以发

8、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供依据。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供依据。应用概率理论,收应用概率理论,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从总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从总体上找出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上找出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宏观安全决策奠定,为宏观安全决策奠定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预防预防为主为主”,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810.1事故及特征事故及特征v 由于由于事故或多或少地含有偶然的本质,因而要完全掌握它事故或多或少地含有偶然的本质,因而要完全掌握它的规律是困难的。的规律是困难的。但在一定范畴

9、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但在一定范畴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却可以找出它的近似规律。从外部和表面上的联系,手段却可以找出它的近似规律。从外部和表面上的联系,找到内部决定性的主要关系却是可能的找到内部决定性的主要关系却是可能的。v 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件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件,变不,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这就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这就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的科学根据。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的科学根据。v (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v 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然而导致事故发

10、生的因素,即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然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即所谓隐患或潜在危险是早就存在所谓隐患或潜在危险是早就存在,只是未被发现或未受到,只是未被发现或未受到重视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视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旦条件成熟,就会显现而旦条件成熟,就会显现而酿成事故。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酿成事故。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910.1事故及特征事故及特征v事故一经发生,就成为过去事故一经发生,就成为过去。时间是。时间是去不复返的,去不复返的,完全相同的事故不会再次显现。完全相同的事故不会再次显现。然而没有真正地了然而没有真正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消除这些原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11、去消除这些原因,就会再次出现类似的事故。因,就会再次出现类似的事故。应当致力于应当致力于消除这消除这种事故的再现性种事故的再现性。这是能够做到的。这是能够做到的。v 人们根据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人们根据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事故规律的认识,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及对事故规律的认识,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v事故预测就是在认识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事故预测就是在认识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掌握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了解、掌握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因果关系,推断它

12、们发展演变的状况和可能它们的因果关系,推断它们发展演变的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事故预测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产生的后果。事故预测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预先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预先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10.1事故及特征事故及特征3.事故的发展阶段事故的发展阶段v孕育阶段孕育阶段v生长阶段生长阶段v损失阶段损失阶段113.1.2事故形成的条件事故形成的条件v矿山生产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管理、组织矿山生产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管理、组织职工利用所需的物质条件(材料、机器、设备、设职工利用所需的物质条件(材料、机器、设备、设施施)进行作业

13、的活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进行作业的活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过程中,管理上的缺陷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形产过程中,管理上的缺陷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形成事故隐患,若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事故隐患,成事故隐患,若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事故隐患,则会发生伤害事故。事故形成的条件可概括为则会发生伤害事故。事故形成的条件可概括为“四四因素因素”、“五要素五要素”。v四因素可用集合公式表示为:四因素可用集合公式表示为:v事故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事故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v五要素五要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加害物体间接原

14、因、直接原因、加害物体(质质) 、意、意外事件外事件(事故事故) 、伤害、伤害(损失损失).12v在在“人、管理、物、环境人、管理、物、环境”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四个因素中,人的因素处于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四个因素中,人的因素处于中心位置,是主导因素;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根中心位置,是主导因素;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根源;环境因素是条件。源;环境因素是条件。3.1.2事故形成的条件事故形成的条件系统中人、管理、物、环境之间的关系13v 总之,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以归结为人和总之,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以归结

15、为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人和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自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人和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追踪人的不安全行为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追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进行,人、物、环境(环境也可包含在物中)都是受管理因素支人、物、环境(环境也可包含在物中)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配的。3.1.2事故形成的条件事故形成的条件143.1.2事故形成的条件事故形成的条件v任何一个事故都可以分成任何一个事故都可以分成五个要素五个要素:伤害或损失;伤害或损失; 事故或意

16、外事件;事故或意外事件;加害物体(介质);加害物体(介质);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逆向思维)间接原因。(逆向思维)v 事故调查分析的步骤基本上是按照上述五点顺事故调查分析的步骤基本上是按照上述五点顺序进行的,但是,实际所发生的事故过程则与上述序进行的,但是,实际所发生的事故过程则与上述顺序完全相反:首先是间接原因的存在,再由间接顺序完全相反:首先是间接原因的存在,再由间接原因产生直接原因,又通过加害物体作为媒介,导原因产生直接原因,又通过加害物体作为媒介,导致事故的发生,最终造成人员的伤害和财产损失。致事故的发生,最终造成人员的伤害和财产损失。v在预防事故建立新的管理制度时,必须切

17、断它们的在预防事故建立新的管理制度时,必须切断它们的联系,排除间接因素。联系,排除间接因素。致害物 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致害物致害物v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母线母线配电箱配电箱电气保护装置电气保护装置电阻箱电阻箱蓄电池蓄电池照明设备照明设备v锅炉、压力容器锅炉、压力容器v皮带传送机皮带传送机15金属件金属件钢丝绳钢丝绳铸件铸件铁屑铁屑齿轮齿轮飞轮飞轮螺栓螺栓销销丝杠、光杠丝杠、光杠绞轮绞轮轴轴其它其它起重机械起重机械乙炔火药炸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噪声手工具(非动力)电动手工具动物企业车辆铸造机械锻造机械焊接机械粉碎机械金属切削机床矿山机械16v伤害分析伤害分析 v.受伤部位受伤部位 指身体

18、受伤的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v.受伤性质受伤性质 指人体受伤的类型。确定原则:指人体受伤的类型。确定原则:v.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遗障碍全 面分析确定;面分析确定;v.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定为“多多 伤害伤害” 。 v.起因物起因物 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v.致害物致害物 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分类详见附录.) v.伤害

19、方式伤害方式 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v.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 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v.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 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17181910.1.3事故分类事故分类 v1.按事故性质按事故性质v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是指本来可以预见、抵御和的,但由于人是指本来可以预见、抵御和的,但由于人为的原因没有采取措施预防而造成的事故。事故责为的原因没有采取措施预防而造成的事故。事故责任可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相关责任。任可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相关责任。 v非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

20、目前科是指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 包括自然灾害事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和技术事故。故和技术事故。2010.1.3事故分类事故分类 v2.伤亡事故的分类伤亡事故的分类v 1按伤害的严重程度分类按伤害的严重程度分类v 根据矿山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不同,伤亡事故大根据矿山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不同,伤亡事故大体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体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事故、特大伤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6种。种。v (1) 轻伤事故:指一般伤害不太严重,休工在轻伤事故:指一般伤害不太严重,休工

21、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事故,如手划一个工作日以上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事故,如手划伤,脚刺伤、腰扭伤、腿碰伤、脸烫伤、头打伤等。伤,脚刺伤、腰扭伤、腿碰伤、脸烫伤、头打伤等。v (2) 重伤事故:重伤是指对人身伤害比较严重,重伤事故:重伤是指对人身伤害比较严重,有致残可能和已经致残而无死亡的事故。根据原劳有致残可能和已经致残而无死亡的事故。根据原劳动部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凡有下列,凡有下列10.1.3事故分类事故分类 v情况之一均为重伤事故:情况之一均为重伤事故:v 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v 伤势严重,需要进

22、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v 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非要害部位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非要害部位的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的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3以上的;以上的;v 严重骨折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胛骨、腕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严重脑震荡等;荡等;v 眼部受伤较重有失明可能的;眼部受伤较重有失明可能的;v 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食指、中指、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无名指、小拇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

23、各2110.1.3事故分类事故分类 v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由伸屈残废的;由伸屈残废的;v 脚部伤害:脚趾断二趾以上的,局部肌腱受脚部伤害:脚趾断二趾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的;v 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v 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政部门会同工

24、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有关企业行政部门会同工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有关部门审查确定。部门审查确定。v (3)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含负伤后含负伤后30天以天以内死亡内死亡)1-2人的事故。人的事故。v 2210.1.3事故分类事故分类 v(4)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人的事故。v (5)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49人的人的事故。事故。v (6) 特别重大事故:根据国务院第特别重大事故:根据国务院第34号令号令特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即一次死亡,即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

25、上的事故以及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人及其以上的事故以及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大影响的事故。232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等级分类级分类2510.1.3事故分类事故分类 v按(按(GB6441 - 86)中按事故类别分为:)中按事故类别分为:v1物体打击;物体打击;22.车辆伤害;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起重伤害;5.触电;触电;6.淹溺;淹溺;7.灼烫;灼烫;8.火灾;火灾;9.高处坠落;高处坠落;10.坍塌;坍塌;11.冒顶片冒顶片帮;帮; 12.透水;透水;13.爆破;爆破;14.火药爆炸;火药爆炸;

26、15.瓦斯爆炸;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锅炉爆炸; 17.容器爆容器爆炸;炸;18.其他爆炸;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其他伤害综合预案10.2非煤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非煤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编制v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v 非煤矿山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

27、的不同,分为非煤矿山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26火灾 专项预案放炮 专项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127(1)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

28、等11项主要内容。项主要内容。(2)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28v(3)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

29、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注意事项等内容。292.编制步骤编制步骤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2、资料收集、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

30、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30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

31、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4 、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评估对对 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31v5 、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v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

32、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6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v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经营单位主

33、要负责人签署发布。3210.2.2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v1、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v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备和应急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如下:容如下:v(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辨识和评估。v(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v(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33v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应急救援

34、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v(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和环境安全的措施。v(6)现场恢复。现场恢复。v(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34v2、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v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不仅包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不仅包括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而且括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而且还应包括事

35、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和事故发生还应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和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因此,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因此,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6个一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级关键要素,包括:v方针与原则方针与原则;v应急策划应急策划;v应急准备应急准备;v应急响应应急响应;v现场恢复现场恢复;v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独立、联系持续改进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v(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36、的规定;v(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v(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v(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措施;v(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应急能力相适应; v(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本单位

37、的应急工作要求;v(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确;v(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36应急预案的备案应急预案的备案v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

38、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备案。37v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

39、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管理部门确定。383910.3伤亡事故报告及调查伤亡事故报告及调查v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v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40、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门报告。v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4010.3伤亡事故报告及调查伤亡事故报告及调查v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v(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v(三)事故的简要经过;(三)事故的简要经过;v(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

41、亡人数(包(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v(五)已经采取的措施;(五)已经采取的措施;v(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4110.3伤亡事故报告及调查伤亡事故报告及调查v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v(一一)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v(二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v(三三)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下落不明

42、、涉险的人数)。4210.3伤亡事故报告及调查伤亡事故报告及调查v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v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

43、,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v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现场、毁灭相关证据。4310.3.2事故调查事故调查v第十九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第十九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

44、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v第三十条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第三十条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

45、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44v(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v(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v(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议;v(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v第三十一条事故调查报告

46、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第三十一条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v 二、事故的调查二、事故的调查v (一一)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事故调查组的组成v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事故调查应按照分级的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事故调查应按照分级的原则进行。原则进行。v 1 轻伤、一次重伤轻伤、一次重伤1-2人的事故:由企业负责人的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处以及工会成员

47、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处理结果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理结果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v 2 一次死亡一次死亡1-2人或重伤人或重伤3-9人的事故:县人的事故:县以下矿山企业由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矿以下矿山企业由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调查处理,其他矿山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调查处理,其他矿山企业由地、市级安全生产临督管理部门组织企业由地、市级安全生产临督管理部门组织45v调查处理。调查处理。v 3 一次死亡一次死亡3-9人或重伤人或重伤10人以上的事故:由地、市人以上的事故:由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矿山企业的主管部

48、门和有关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调查处理。专家调查处理。v 4 一次死亡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人以上的事故: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调查处理。理部门组织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调查处理。v特别重大事故:按照特别重大事故:按照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第国务院第34号令号令)执行。按照发生事故企业的隶属关系,执行。按照发生事故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

49、责事故的调查工作。国务组织,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国务院认为应当由国务院调查的特大事故,由国务院或国务院院认为应当由国务院调查的特大事故,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授权的部门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46v (二二)事故调查程序事故调查程序v 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v 现场调查分现场调查分5个方面进行:个方面进行:v (1) 现场调查:包括现场勘查、写实、描述、实现场调查:包括现场勘查、写实、描述、实物取证等。物取证等。v 事故发生后,在积极救护伤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后,在积极救护伤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的同时,要认真保护现事故蔓延扩大的同时,要认真保护现

50、v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等,都不得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等,都不得破坏。为抢救伤员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破坏。为抢救伤员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做好现场标志。v 47v(2) 技术鉴定:通过对现场物证、残痕等进行技术技术鉴定:通过对现场物证、残痕等进行技术研究、分析,必要时还要进行模拟实验以确定事故研究、分析,必要时还要进行模拟实验以确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发生的直接原因。v (3) 对当事人的问询和谈话笔录,了解当时工作对当事人的问询和谈话笔录,了解当时工作状态和事故发生的经过。状态和事故发生的经过。v (4) 尸体检查,了解遇难者的死因,为进

51、一步查尸体检查,了解遇难者的死因,为进一步查找事故直接原因提供依据。找事故直接原因提供依据。v (5) 救护报告是事故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救护报告是事故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死亡人员的位置及状态、设备和设施的状态和破坏死亡人员的位置及状态、设备和设施的状态和破坏情况,为现场勘查和分析打下基础。情况,为现场勘查和分析打下基础。v 2管理调查管理调查v 48v管理方面的调查包括:管理方面的调查包括:v (1)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对党和国家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对党和国家“安全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生产法规的执行情况。的方针和安全生产法规的执行情况。v (2)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

52、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的配备情况。v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v (4)作业规程作业规程及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和实施及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和实施情况。情况。v (5)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情况。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情况。v (6)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v (7)历年来的安全情况。历年来的安全情况。v 49v全面的调查为事故原因的分析提供了依据。调查事全面的调查为事故原因的分析提供了依据。调查事故,要注意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查找出事故的故,要注意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查找

53、出事故的真实原因,并对此采取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另真实原因,并对此采取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使群众受到教育,吸取教训,提高认识。一方面也可使群众受到教育,吸取教训,提高认识。5051v3.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v每一种事故的发生都取决于人、物、环境、管理每一种事故的发生都取决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要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四个要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52直接原因53v (1) 根据国标根据国标GB 5442-86A7,人的不安全行,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为包括: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

54、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分散注意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分散注意力;未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力;未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爆物处理不当。v (2) 根据国标根据国标GB 5441-86A6,物,物(包括环包括环境境)的不安全状态包括: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的不安全

55、状态包括: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品用具个人防护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鞋等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54v事故分析步骤事故分析步骤v1.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v2.2.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附录。)附录。v. .受伤部位受伤部位v

56、. .受伤性质受伤性质v. .起因物起因物v. .致害物致害物v. .伤害方式伤害方式v. .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v. .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v3.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v4.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v5 5。确定事故的责任者。确定事故的责任者。v(四四) 事故责任分析及处理意见事故责任分析及处理意见v 确定事故责任者,主要是从造成事故的因果关确定事故责任者,主要是从造成事故的因果关系,找出与造成事故原因有关系的人。进行事故责系,找出与造成事故原因有关系的人。进行事故责任分析可从任分析可从3个方面考虑:个方面考虑:v 1 按职责分工和工作态度追究责任。

57、按职责分工和工作态度追究责任。v 2 按事故隐患来源追究责任。按事故隐患来源追究责任。v 3 按技术规定追究责任。按技术规定追究责任。v 在进行事故责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事故责任在进行事故责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者的处理意见和建议。56v(五五) 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v 事故调查报告是事故调查后必须形成的文件,事故报告应该结论正事故调查报告是事故调查后必须形成的文件,事故报告应该结论正确、肯定,证据充足,写得清楚、明确。事故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确、肯定,证据充足,写得清楚、明确。事故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内容:v 1 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

58、地点、单位及其企业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及其企业性质、隶属关系,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性质、隶属关系,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v 2 事故经过,追述事故发生的主要情节以及生产工艺过程。事故经过,追述事故发生的主要情节以及生产工艺过程。v 3 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论述。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论述。v 4 事故责任分析和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包括行政、党纪和法事故责任分析和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包括行政、党纪和法纪处分意见的建议。纪处分意见的建议。v 5 事故教训和今后的防范措施,针对事故原因进行总结。事故教训和今后的防范措施,针对事故原因进行总结。v

59、 6 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v 7 附件:有关事故的技术鉴定、相关的文件资料、笔录、图纸,伤附件:有关事故的技术鉴定、相关的文件资料、笔录、图纸,伤亡人员名单等。亡人员名单等。57v调查报告一经调查组讨论通过,每位调查组成员均调查报告一经调查组讨论通过,每位调查组成员均应签字。应签字。v 三、矿山伤亡事故的处理三、矿山伤亡事故的处理v按照按照“四不放过四不放过”和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实效”的原则,认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在查的原则,认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在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严厉追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

60、依法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58伤亡事故统计计算伤亡事故统计计算v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v根据根据GB6441-86的规定,矿山伤亡事故的统计的规定,矿山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v1.表示某时间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表示某时间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伤亡、重伤率的公式:的死亡、伤亡、重伤率的公式: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 /平均职工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103 3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 /平均职工人数)平均职工人数) 10

61、103 3千人伤亡率千人伤亡率= =(死亡(死亡+ +重伤重伤+ +轻伤)轻伤)/ /平均职工人数平均职工人数 10 103 3千人负伤率千人负伤率= = (重伤(重伤+ +轻伤)轻伤)/ /平均职工人数平均职工人数 10103 359伤亡事故统计计算伤亡事故统计计算v2.2.按产量、进尺计算死亡率的公式按产量、进尺计算死亡率的公式百万吨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 (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 )10106 6万米成巷死亡率万米成巷死亡率( (死亡人数成巷米数死亡人数成巷米数) )10104 4v3.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的事故造成伤害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

62、时的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公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公式:式:u百万工时伤害率: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6 u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伤害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计算公式:失工作日数。计算公式:u伤害严重率: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 u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计算公式:计算公式:B/A= 总损失工作日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

63、伤害人数 60伤亡事故统计计算伤亡事故统计计算u百万工时死亡率: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工作小时数死亡人数工作小时数)106 u百万工时伤亡率:(轻伤百万工时伤亡率:(轻伤+重伤重伤+死亡)工死亡)工作小时数作小时数106 61实际工作小时包括加班工作小时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分析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分析 基本定义基本定义v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v2.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直

64、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v3.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它损失的价值。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它损失的价值。62v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价值v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它损失费用其它损失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