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件(选修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8657098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件(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件(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件(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件(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件(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件(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件(选修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2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实验:(1)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2)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3)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4)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5)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6)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1.近两年新课标卷以综合题形式考查了传统发酵技术(泡菜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和筛选等。2.命题趋势:以生活实践为背景,以综合题形式考查本专题的相关知识。项目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

2、菌制作原理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等物质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酒精)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的物质,使普通豆腐变为风味独特的腐乳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原理:项目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气体条件_有氧_无氧温度18 25 _15 18 _(续表)2.酒精的检测:无氧30 35 有氧(1)方法:可用_检测酒精。(2)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_色。常温重铬酸钾灰绿3.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

3、: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_色染料。将显色后的样品与_进行目测比较,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对氨基苯磺酸玫瑰红标准显色液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培养基:生长繁殖固体选择(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要求,配制出供其_的营养物质。(2)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分为半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_培养基。碳源氮源pH(3)根据培养基的功能可分为基础培养基、_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4)每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_、_、无机盐。另外要满足微生物对_、特殊营养物质及氧气的要求。2.无菌技术:707515(1)巴氏消毒法在_煮 30

4、 min 或者在 80 煮_min ,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灼烧干热芽孢和孢子(2)接种环常用_灭菌;需要干燥且耐高温的物品采用_灭菌,另外还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3)灭菌和消毒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杀死_。3.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接种环涂布器(1)配制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调 pH分装包扎。(2)灭菌:高压灭菌锅加水将培养基放入锅内密封排冷气维持压力取出倒平板(或搁置斜面)。(3)接种: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过程:洗净双手点燃酒精灯接种贴标签。接种工具:包括_、_。接种方法:_、_。(4)培养: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培养。4.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

5、数:(1)种菌筛选:尿素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特点:_是唯一氮源。(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_;_。(3)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排除实验组中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非测试因素5.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实验原理:纤维素酶的催化原理:透明圈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即:可根据是否产生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过程:微生物倒平板土壤取样: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的土壤。选择培养: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梯度稀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葡萄糖判断正误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向发酵罐装置通入空气。()2.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

6、蛋白酶和脂肪酶。()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只要稀释度足够高,)一般就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答案:1.2.3.菌种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厌氧繁殖方式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二分裂孢子生殖二分裂生产应用酿酒、发面酿醋制作腐乳制作泡菜、酸奶发酵条件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一直需氧一直需氧一直无氧考点一微生物与发酵原理1.与传统发酵有关的几种微生物的比较:发酵食品制作过程注意事项果酒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洗干净再去除枝梗(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榨汁机

7、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涤剂洗涤;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3)控制好发酵的条件: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 1/3 的空间,其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消耗了氧气再进行酒精的发酵;控制好温度:果酒制作时,温度控制在 18 25 ;果醋制作时,温度严格控制在 30 35 ;注意是否需要通气:果醋发酵时,需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果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醋2.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发酵食品制作过程注意事项腐乳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控制好材料中盐、酒的用量:盐和酒精过少,不足以

8、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酒精含量过多,则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2)防止杂菌污染: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洗涮干净并用沸水消毒;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3)注意发酵时的温度(续表)发酵食品制作过程注意事项泡菜选择原料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配制泡菜盐水把处理后的原料、盐水等其他调味料装入瓶中发酵成品(1)泡菜坛的选择:选用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2)材料的选择及用量:蔬菜应新鲜,若放置的时间过长,蔬菜中的硝酸盐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清水与盐的质量比是 41,盐水要煮沸后冷却待用,煮沸盐水可达到杀菌和去除氧气的作用(3)氧气的

9、控制: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发酵过程中,要及时补充蒸发掉的水分,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续表) 高考探究 考向 微生物与发酵原理典例(2013 年新课标卷)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_中。(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和_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原因是_。解析(1)盐水中可

10、能含有杂菌,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要煮沸,以便杀死盐水中的杂菌。陈泡菜中含有现成的乳酸菌,加入后,可以缩短制作时间。(2)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3)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短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其他杂菌较少,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而乳酸菌耐酸,数量增加。答案(1)杀灭杂菌增加乳酸菌数量(2)无氧呼吸细胞质(3)温度腌制时间食盐量(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考点练透】

11、1.下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 请据图分析:(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_,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使酵母菌_获得葡萄酒。(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_。(3)酒精发酵时,_左右是酵母菌最适温度; 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_。(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_来检验,现象是_。答案:(1)有氧呼吸发酵(2)由于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了酒精和 CO2,而酒精的密度比糖水低(3)203035(4)重铬酸钾呈现灰绿色营养物质定义作用主要来源碳源凡能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是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无机化合物(C

12、O2、NaHCO3),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考点二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这四大类。此外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需求。营养物质定义作用主要来源氮源凡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化合物(N2、 NH3、铵盐、硝酸盐),有机化合物(尿素、牛肉膏、蛋白胨等)(续表)(1)微生物最常利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利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2)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 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3)有些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特殊营养物

13、质,生物自己能合成,如大肠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作为特殊营养物质。划分标准培养基种类特点和用途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优点是营养丰富、种类多样、配制方便、价格低廉;缺点是化学成分不清楚、不稳定。主要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培养或发酵工业2.培养基的种类:划分标准培养基种类特点和用途化学成分合成培养基是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优点是成分及量确切可知;缺点是价格较贵,配制复杂,且微生物生长比较一般。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半合成培养基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特点是配制方便,成本低,微生物

14、生长良好。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续表)划分标准培养基种类特点和用途物理状态液体培养基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和生产固体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计数、检测杂菌、育种、菌种保藏等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如 0.2%0.5%的琼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进行厌氧菌的培养及菌种保藏等(续表)划分标准培养基种类特点和用途功能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可用于菌种筛选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

15、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可用于菌种鉴别、计数(续表)(1)加入培养基中的凝固剂(如琼脂),一般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只起到凝固作用。(2)选择培养基一般只生长具有特定目的的微生物,鉴别培养基可以存在其他微生物,而且能鉴别特定的微生物。项目概念常用方法应用的范围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或孢子)煮沸消毒法:在 100 煮沸 56 min一般物品巴氏消毒法:70 75 煮 30 min 或在 80 煮15 min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化学药剂消毒法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

16、源等紫外线消毒法:30 W 紫外灯照射 30 min接种室3.消毒与灭菌:项目概念常用方法应用的范围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接种工具的灭菌干热灭菌:160 170 下灭菌 12 h玻璃器皿、金属工具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21 条件下,灭菌 1530 min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续表)注:消毒与灭菌最大的区别是芽孢和孢子是否存活。接种方法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平板划线法接种环灭菌取菌液在培养液上划线培养皿倒置培养(1)接种环的灼烧:第一次灼烧: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之前的灼烧: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残留在

17、接种环上的菌种,使每次划线的菌种均来自上次划线末端;划线结束的灼烧: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而杀死菌种(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4)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4.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1)接种方法的比较:接种方法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菌液取菌液于培养基表面涂布器灭菌均匀涂布菌液培养皿倒置培养稀释操作:每支试管及其中 9 mL 水、移液管均需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 12 cm 处涂布器的灭菌:涂布器用体积分数为 70%酒精消毒,取出时多余酒精在烧杯中

18、滴尽,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后冷却;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其中的酒精(续表)(2)倒平板的注意事项:培养基灭菌后,需冷却至 50 左右,才能用来倒平板。整个操作过程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避免杂菌污染。平板冷凝后要倒置的原因: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高考探究 考向 微生物的培养典例(2013 年新课标卷)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法或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

19、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 A,B,C,D 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 A 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A_;含 B 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B_;含 C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 A 的小,说明_;含 D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 A 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 的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

20、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解析(1)分离菌落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适宜温度培养。(3)含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有敏感性,周围没有透明圈的说明该抗生素不具有敏感性。透明圈越大的敏感性越强。(4)实验结果表明抗生素 A 对该致病菌的作用最好。答案(1)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2)稀释涂布平板不敏感该致病菌对 C 的敏感性比对 A 弱(3)敏感耐药菌(4)A(1)每次划线前和划线后都要进行接种环的灼烧灭菌,因此需要灼烧接种环 6 次。其中第一次灼烧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每次划线前灼烧是为了杀死残留菌种

21、,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最后一次灼烧是为了防止接种的微生物扩散,造成新的污染。(2)下一次划线的菌种来源是上一次划线的最末端,所以前几次划线都是上一次的尾和下一次的首相连的,但是第五次划线不与第一次划线相连。(3)在第五次划线上的菌落往往是由一个细菌繁殖形成的。(4)实际上菌落数都要小于细菌数,因为有的菌落是 2 个或多个细菌形成的。【考点练透】2.(2014 年四川卷)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下图甲、乙所示。甲乙(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四类

22、,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置成_保存备用。(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_。解析:(1)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使用选择培养基是因为其允许特定的微生物

23、生长,同时又能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2)植物组织培养常需要添加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MS 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先分别配制成母液备用。(3)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常通用接种环划线。第二区域只有第一条线无菌落,而其他的划线都有菌落,很可能是因为接环在灼烧后末冷却,第一次划线时将菌种烫死,而后接种环冷却,能正常划线,也可能是第一次划线时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使接种环上无菌种。(4)题中实验为取得菌种培养液过滤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蛋白酶处理后,测得其对苯磺隆的降解率。由此可判定实验假设是目的菌株通过分泌某种蛋白质来降解苯磺隆。但由于缺乏空白对照,不能比较蛋白酶的处理是否降低苯磺隆降解率,该

24、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答案:(1)氮源和无机盐确保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2)细胞分裂素母液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3)接种环末端开始不合理,缺少空(4)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白对照项目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原理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如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常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考点三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1.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与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

25、物的比较:项目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稀释培养与观察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于含刚果红(CR)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发酵培养鉴定酚红指示剂(变红)刚果红(产生透明圈)选择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尿素为唯一氮源液体培养基,纤维素为唯一碳源鉴别培养基液体固体(续表)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稀释涂布平板法:原理:当样品的稀释浓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

26、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 代表稀释倍数。(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方法:用计数板计数。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高考探究 考向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算典例(2014 年新课标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

27、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然后,将 1 mL 水样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 0.1 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 和 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3)示意图 A 和 B 中,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

28、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的利用率。解析(1)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由题意可知 1 mL 水样中的菌落数为(393837)30.11003.8104(个),则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3.81041033.8107。(2)接种时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体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3)由题图可知,图A为平板划线法接种,图 B 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29、(菌落相对均匀分布)。(4)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液体培养基中的氧气含量,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长;另外振荡培养还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8107(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B(4)溶解氧营养物质【考点练透】3.(2014 年新课标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 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分解成_。(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 可与纤维素形成_色复合物。用含有 CR 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

30、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培养基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 溶液水甲乙(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 ;培 养基 乙_( 填 “能 ”或“ 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下图:(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

31、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只有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才会发挥作用。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要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需要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培养基乙不具有选择的作用。答案:(1)纤维二糖葡萄糖(2)红透明圈(3)不能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纤维不能培养基中没有纤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维素粉1.苹果素来享有“水果之王”的美誉,种植苹果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品相不好的苹果很难销售。

32、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们为了让品相不好的苹果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是_,在过程主要发生的反应_( 请写出化学反应式)。(2)在过程中实验操作有哪些区别?_。(3)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4)在整个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结束后与操作开始前相比较有机物的种类_,有机物的总量_。(5)果醋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上图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 变化的曲线是()A.B.C.D.解析:(1)在过程果酒的制作中使用的微生物酵母菌的繁殖

33、方式是出芽生殖,过程果酒的制作中主要发生的反应是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2)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中,果酒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所以果酒的制作过程中要间隔放气,其原因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 CO2,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果醋的制作中由于醋酸菌是需氧型的,所以需要不断通入气体。(3)过程果醋的制作中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4)在整个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结束后与操作开始前相比较有机物的种类增加,有机物的总量减少。(5)果醋发酵初期,发酵罐是密闭的,不需要通气,但发酵装置中仍有部分O2,此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 CO2 和水,CO2 溶

34、于水,pH 下降,随着O2 的消耗,到发酵中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少的CO2 和酒精,pH稍上升,后期接种醋酸菌并通气,醋酸菌大量繁殖,生成醋酸,pH 迅速下降,所以符合曲线。答案:(1)出芽生殖C6H12O62C2H5OH2CO2能量(2)在操作过程中要间隔放气,需要不断通入气体(3)醋酸菌异养需氧型(4)增加减少(5)B2.腐乳的制作流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2)腐乳制作的原理是上述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有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

35、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_,保证产品质量。(4)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_,避免豆腐变质。(5)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 12%左右。加酒的作用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和_。.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_,盐水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后再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3)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

36、霉变味,发霉主要与_有关。(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答案:.(1)毛霉(2)小分子肽(3)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4)抑制微生物的生长(5)抑制微生物的生长.(1)亚硝酸盐含量低(2)41 乳酸菌(3)霉菌(4)比色法3.无菌操作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分离、纯化、应用过程及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均要无菌操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生长繁殖的能力。消毒仅指杀死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皮肤饮用水牛奶注射器培养皿接种环培养基果汁酱油手术刀A.

37、C.B.D.以上全部(2)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_,接种前要进行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上图是利用_法进行大肠杆菌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要_。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划。首尾区_。(4)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5)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大肠杆菌,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大肠杆菌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

38、入_。(6)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_。解析:(1)应采用消毒,应采用灭菌,故选 A。(2)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整 pH,培养基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再进行倒平板。(3)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在于防止杂菌污染,本题是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需要注意的是连续划线时,每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同时划线结束首尾区不能相连。(4)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当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5)植物组织培养的 MS 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6)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青霉素杀死了乳酸菌。答案:(1)A(2)调整 pH高压蒸汽灭菌(3)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平板划线灼烧接种环不连接(不重叠)(4)将未接种(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当时间(5)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6)青霉素杀死了乳酸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