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652882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补充了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添加了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添加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内容。把培养或教育放到了每个社会性内容的下面。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哈萨克斯坦狼孩哈萨克斯坦狼孩印度狼孩印度狼孩 狼孩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狼孩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假定让你自己呆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但是有桌,有椅,以及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设施。到吃饭的时候,食物会送到门口,但是你见不到人,没有人或电视与你做伴,没有电话也没有书籍、杂志或报纸。当然也没有电脑。条件是每天给你400美元的报酬,你愿意进行这种实验吗,如果愿意,你能在这样的房间里呆多久?美国心理学家 沙赫特1959。五个男生自愿参

2、与。结果是,他们中有一个只在房间里呆了二十分钟,就已经无法控制自己要离开的愿望。有三个人呆了两天,其中一个事后说他已变得心神不宁,并且不愿意再次进行这种实验。第五个学生在隔离状态中呆了八天,他出来时承认自己越来越心神不宁,越来越神经质?第一节 社会性发展概述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理论一 社会性的概念 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种心理特征。自然人自然人社会人社会人个体与他人形成各种必要的心理联系以及个体人格不断演进的过程。始于出生,持续终生。其中婴幼儿期、童年期和青

3、少年其中婴幼儿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二 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论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论。 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 )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人生历程八阶段 阶段段年年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发展展顺利利发展障碍展障碍婴儿期儿期01岁对人信人信赖对人不人不信信赖对人信人信赖,有安全感,有安全感与人交往,焦与人交往,焦虑不安不

4、安婴儿后儿后期期2-3岁自主自主羞怯、疑羞怯、疑虑能自我控制,行能自我控制,行动有有信心信心自我自我怀疑,行疑,行动畏首畏尾畏首畏尾幼儿期幼儿期4-5岁主主动感感内疚感内疚感有目的方向,能独立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取畏惧退畏惧退缩,无自我价,无自我价值感感儿童期儿童期6-11岁勤勤奋感感自卑感自卑感具有求学、做事、待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人的基本能力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失败感感青年期青年期1218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自我自我混乱混乱自我自我观念明确,追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方向肯定生活缺乏目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感彷徨迷失迷失成人前成人前期期1925亲密感密感孤

5、独感孤独感成功的感情生活,奠成功的感情生活,奠定事定事业基基础孤独寂寞,无法与人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密相相处成人中成人中期期2660关心后代关心后代自我关自我关注注热爱家庭,栽培后代家庭,栽培后代自我恣自我恣纵,不,不顾未来未来成人后成人后期期60以上以上完美感完美感失落感失落感随心所欲,安享天年随心所欲,安享天年悔恨旧事,悲悔恨旧事,悲观失望失望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1、信任与不信任(希望) 出生后到一周岁期间婴儿处于无助状态,其生活需要完全依赖于成人的照顾,才能得到满足。 如果婴儿在饮食、安全、爱等方面都得到满足,他就对使他需要满足的人感到信任。 如果不能满足,婴儿就会害怕周围世

6、界,对人产生不信任,进而对其以后人格的发展,将扩展到对其他人的信任和不信任。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2、自主对羞怯怀疑(意志)自主对羞怯怀疑(意志) 13岁期间,个体将面临能否适时地学到最低限度的照顾自己的能力,如吃饭、穿衣、大小便等基本生活能力基本生活能力。 如果父母能帮助鼓励幼儿自主自主完成这些事情,他们将由此学会独立自主; 如果父母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对孩子生活包办代替,或对孩子自主行动的过错严惩,就会使孩子对自己能力感到怀疑,这种羞怯怀疑的人格将影响其今后人格的发展。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3、主动性对退缩愧疚(目的)主动性对退缩愧疚(目的) 36岁幼儿期应以游戏游戏为主。

7、 在自然情境中的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感官感官、想象想象、智力、行动行动等方面。 而如果家长刻意设计教学活动,提前教幼儿学习知识或技能,将儿童置于不成功便失败的压力之下,他们就会形成遇事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的性格。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4、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能力)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能力) 6岁至青春期,小学生正在接受小学小学教育。 如果小学儿童在求学过程中,所经验到的是成功多于失败,他将养成勤奋进取的性格,敢于面对困难而追求成功. 如果所经验到的是失败多于成功,甚至只有失败没有成功,则将形成自贬自卑的性格,不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8、(忠诚)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淆(忠诚) 青年期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自我整体。 如果发展顺利,青年就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追寻的方向;如果发展障碍,他的生活就缺乏目的与方向,感到迷惑与彷徨。 同一性是指将个体动机、能力、信念和经历组成为一个一致和谐的自我形象,它涉及深思熟虑的选择和决策,尤其是关于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对人民和理想的奉献。MarciaMarcia的自我同一性获得理论的自我同一性获得理论的自我同一性获得理论的自我同一性获得理论关注问题关注问题:我是谁? 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能做什么? 两维度两维度:探索和承诺。承诺

9、则显示个体在同一性上的投入,探索则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探索其他探索其他有意义有意义的选择的选择个体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选择了吗?(承诺)个体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选择了吗?(承诺)是否是同一性同一性获得得自我自我坚定感和安全感定感和安全感确定了确定了 职业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性性别角色的角色的 观念等念等充分考充分考虑别人的看法、信仰人的看法、信仰和价和价值观,但自己的决定是,但自己的决定是自己做出的自己做出的同一性延同一性延缓正在正在经历同一性危机,或同一性危机,或正正处于于转折点上折点上对于社会没有清晰的目于社会没有清晰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自我没有清晰的自我认同感同感正在正在积极地争取极地争取

10、获得同一得同一性性否过早自早自认对于自己的于自己的职业和各种理念已和各种理念已经有所定位有所定位缺乏自我建构的缺乏自我建构的过程,不假思程,不假思索和不加索和不加怀疑地接疑地接纳他人的他人的价价值体系体系在在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得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程中过早的做出决定早的做出决定同一性同一性扩散散缺乏方向缺乏方向对政治、宗教、道德或政治、宗教、道德或职业问题不关心不关心做事情不做事情不问为什么什么对其他人其他人为什么要做那些什么要做那些事情不关心事情不关心 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6、亲密感对孤独感(爱情)亲密感对孤独感(爱情) 成年期成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11、. 这个阶段的青年男女已具备能力并自愿准备去分担相互信任、工作调节、生儿育女和文化娱乐等生活,以期最充分而满意地进入社会。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7、创造力感对自我专注(关心)创造力感对自我专注(关心) 中年期中年期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是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的成长的需要. 中年危机?中年危机?Papa und Mama 中年危机中年危机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女性,4065岁的男性身上。 主要特征有以下六个方面: 1、体力和精力都在逐渐走下坡路; 2、工作岗位和

12、家庭中的责任加重; 3、由于工作上的不如意等而丧失自信心和希望; 4、由于孩子的自立而导致家庭状况的变化; 5、对于自己老年以后的生活感到担扰; 6、照顾老人等问题。 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8 8、完善感对绝望感(智慧)完善感对绝望感(智慧) 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如果对自己的一生周期获得了最充分的前景,则产生一种完善感,这种完善感包括一种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伸延到自己的生命周期。 如果没有,则会感到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培养培养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自我意识 亲社

13、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 一亲子关系(一)亲子关系概念(一)亲子关系概念亲子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进行的,伴随情感关系的交往过程。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教养方式(二)亲子关系的作用亲子关系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亲子关系锻炼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亲子交往模式是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的出发点亲子关系影响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三)依恋1.概念:是指个体在童年早期寻求并力图保持与特定人物(主要是母亲)情感联系与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2 依恋理论:动物的依恋理论:动物的印刻现象印刻现象动物习性学的

14、奠基人洛仑兹曾动物习性学的奠基人洛仑兹曾人工孵化了一群小鹅。小鹅孵人工孵化了一群小鹅。小鹅孵后第一次遇到的活动对象是洛后第一次遇到的活动对象是洛仑兹,它们跟在洛仑兹身后走仑兹,它们跟在洛仑兹身后走动,而不理睬其他的对象。动,而不理睬其他的对象。后来有研究用一只旋转前进的后来有研究用一只旋转前进的木制鸭子在小鹅孵化后首先出木制鸭子在小鹅孵化后首先出现在它们面前,小鹅则尾随木现在它们面前,小鹅则尾随木鸭转动而前进。鸭转动而前进。对人类依恋的研究代表人物是鲍尔比对人类依恋的研究代表人物是鲍尔比(John Bowlby,1907-1990) 。 儿童对母亲依恋关系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个阶段:无差别的社

15、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 :婴儿出生后逐步形成和母亲的社会交往关系,开始是用发声、微笑、动作等表示这种关系,约两个月以后,由于母亲的照料和抚爱,儿童逐渐形成对母亲的依恋。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 6个月):婴儿的依恋反应开始明显地局限于自己熟悉的人,这时母亲常常成为最主要的依恋对象。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6个月 3岁):婴儿6个月以后就逐渐表现出对依恋对象深切的爱感。例如,当母亲离开的时候,就表示烦燥,甚至哭闹起来。再继续下去,就会对生人表示警惕,开始“认生”了。高级阶段(3岁):儿童对母亲不只是单纯的依恋,而且对母亲的感情有所理解,

16、表现出体贴的心情。到了青年期,虽然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前途,但在一定场合仍然要寻求母亲的关怀和爱抚。 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voidant attachment,attachment,也叫类型也叫类型A A) 当母亲离开,让婴儿与陌生人相处一端时间后,母亲当母亲离开,让婴儿与陌生人相处一端时间后,母亲在爱重新返回来时,婴儿躲避母亲或不理母亲。这类在爱重新返回来时,婴儿躲避母亲或不理母亲。这类婴儿即使母亲在房间里,他也不太理会;而当母亲离婴儿即使母亲在房间里,他也不太理会;而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也不感到焦虑。开时,婴儿也不感到焦虑。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

17、ment,也也叫类型叫类型B) 婴儿在母亲离开后表现出苦恼、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婴儿在母亲离开后表现出苦恼、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婴儿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对重新见到母亲感到非婴儿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对重新见到母亲感到非常高兴。这类婴儿可以和陌生人相处得很好,但明显常高兴。这类婴儿可以和陌生人相处得很好,但明显表现出对母亲的偏爱。表现出对母亲的偏爱。反抗型反抗型(矛盾型矛盾型)依恋依恋(resistant attachment,也也叫类型叫类型C) 婴儿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存在两种相反的情感。婴儿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存在两种相反的情感。母亲回来后,既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母亲回来

18、后,既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比如,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跑向母与母亲的接触。比如,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跑向母亲,但是母亲要抱他时,婴儿反而生气的拒绝、挣脱。亲,但是母亲要抱他时,婴儿反而生气的拒绝、挣脱。3 依恋的类型实践性思考:实践性思考: 结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你结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你认为你小时候与父母形成的依恋类型是哪认为你小时候与父母形成的依恋类型是哪一种种?对你以后的行为带来什么样的影一种种?对你以后的行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响? A依恋与人际关系依恋与人际关系“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仅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

19、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B依恋类型和爱情关系依恋类型和爱情关系安全型:人际关系中有很多爱、义务和信任,忽略同伴的缺点,接纳和支持。回避型:害怕亲密,怀疑他人。相信真爱不会长久,电影和爱情小说里描写的那种深爱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很少恋爱。矛盾型:多次恋爱,难以得到他们追求的长久快乐。唯恐失去伴侣,屈从对方;分离焦虑。 4 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因素(1)稳定的照看者)稳定的照看者(2)照看的质量(照看的态度和照看环境)照看的质量(照看的态度和照看环境)(3)儿童的特点)儿童的特点(4)家庭的因素)家庭的因素(四)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 专断型教养方式 放纵型教养方式 忽视

20、型教养方式(五)父亲对亲子交往的影响1.对孩子智力有一定影响对孩子智力有一定影响2.对孩子的个性、社会性有重要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社会性有重要的影响。3.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影响最大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影响最大。(三)同伴关系(一一)同伴关系概念同伴关系概念同伴关系(peerrelationships)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可以形成两种关系,分别称之为同伴群体关系(同伴接纳)和友谊关系。(二) 同伴群体的发展功能首先,同伴群体为儿童摆脱成人的束缚,发展独

21、立性提供了机会。其次,同伴群体为儿童体验自己与别人地位平等提供了机会。第三,同伴群体是儿童地位不再是边缘性的社会场所。第四,同伴群体能够传播某些知识、民间传说、时尚、笑话、谜语、游戏及秘密习惯。(三)同性同伴小学生同伴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性别分界,即男生与男生在一起、女生与女生在一起的倾向。从童年期的高年级(9-12岁)到青春期(13-18、19岁),都是以同性同伴为主的。解释:性别分界对学生发展可能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形成以性别为基础的和谐的自我同一性。(四)异性同伴对于中学生而言,虽然还是同性同伴占优势,但是,异性同伴却显得更为诡秘和微妙。儿童在异性恋社会性发展方面通常经历儿童在异性恋社

22、会性发展方面通常经历 首先:结婚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吸引的 其次,儿童开始把结婚看成是自己将要遇到的一种诱人的渴望事情。 第三、儿童从异性中挑选一个自己认为非常有魅力的异性当做“男朋友”或“女朋友”。 第四、觉得自己在“恋爱”,表现为个体愿意与异性一起从事某项活动。 第五、个体乐意与异性同伴相伴,往往外出约会。青春期青春期 一般经历两个阶段一般经历两个阶段 1.意识到性别问题,开始对异性关注。 2.与异性相处融洽,开始对异性产生仰慕。 异性关系的特点异性关系的特点 女性的朋友数量要多于男性, 女性朋友之间谈更多的心里话,有更多的情感支持。女性朋友之间是相互聊天,而男性的朋

23、友之间是一起做事。女性比男性对情感关系更有责任心,包括对爱人、朋友、家庭和孩子。 你心目中的理想异性是什么样子?你心目中的理想异性是什么样子?好男人标准好男人标准:有责任感、成熟稳重、雄心壮志、风趣幽默、细心帖心、顾家爱家好女人标准好女人标准:善解人意、温柔体贴、仪表好、善良。(五)同伴接纳与拒绝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1)身体吸引与体型)身体吸引与体型多种方法研究结果都表明,身体吸引与受多种方法研究结果都表明,身体吸引与受欢迎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有魅力的欢迎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有魅力的陌生人比无魅力的陌生人被评价为更受社陌生人比无魅力的陌生人被评价为更受社会欢迎会欢迎。(2)(2)

24、行为特点:受欢迎的学生和不受欢迎的学生都有行为特点:受欢迎的学生和不受欢迎的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学生需要家长、教师的一些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学生需要家长、教师的帮助,有时需要医学治疗。被拒绝的学生在以后可能帮助,有时需要医学治疗。被拒绝的学生在以后可能遇到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遇到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3)(3)社会成熟:学生的社会成熟情形与其社会接受或社会成熟:学生的社会成熟情形与其社会接受或拒绝状况存在密切的关系。拒绝状况存在密切的关系。(六)友谊1.经典的塞尔曼友谊五阶段:经典的塞尔曼友谊五阶段:第一阶段3-7岁:友谊不稳定。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第三阶段6-12岁:

25、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第五阶段12-:友谊发展最高级阶段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1)相互接近(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3)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4) 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七)游戏1游戏的种类游戏的种类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分类(1)创造性游戏 (2)教学游戏 (3)活动性游戏2024/7/2557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根据儿童认知水平将游戏分为两类: 1.前社会性游戏-儿童自己一个人玩耍。如6个月婴儿。 2.社会性游戏-有其他伙伴参与,更具社会性。包括自由式、规则式和创造式游戏。皮亚杰将创造式游戏作为“儿童的工作”。2024/7/25

26、58儿童在友谊上表现出来的趋势与儿童在游戏上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交往也在不断增多。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正是在游戏中发生的。游戏和友谊的发展反映了认知能力的发展。三 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内涵(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不仅包含对自己的认识,也包含对自己的主动地改造,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完成句子游戏完成句子游戏规则:请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以“我是”为结构的20个句子,通过此句式来描述自己。 (二)个体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出生后第一年末,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

27、目的和动机,也就是发生了初级的自我意识。(二)个体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第二个指标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第三个指标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第四个指标是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白己(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四)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高涨,社会成熟度低2自尊心的进一步发展3自我评价的深化4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5自我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五)塑造健全自我意识的途径正确的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四 攻击性行为攻击行为:是一种经常有意地伤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攻击行为的分类1按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2

28、按攻击行为的起因,可分为主动型攻击和反应型攻击 3按攻击行为的目的,可分为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本能论:本能论: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和著名的奥地利习性学家洛伦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来源于性本能,攻击是被压抑的性冲动的发泄,是力比多的释放,是天生的、本能的。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他认为攻击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而习得的。挫折挫折- -侵犯假说:多拉德、米勒侵犯假说:多拉德、米勒认为攻击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学龄前儿童的表现:攻击其他儿童或父母、故意损坏玩具、易怒。学龄儿童和青春期男、女

29、孩的表现:欺侮或攻击其他的儿童、残忍地对待儿童或动物、偷东西、说谎、干扰上课、逃学且具破坏性。 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男孩的攻击性行为普遍高于女孩;男孩以身体攻击为主,女孩多以语言为主;随年龄的增长,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多指向同性之间;其中男孩身体攻击、女孩言语攻击的意图更加明显;男孩之间的共计行为要比女孩之间或异性之间的攻击行为多。(三) 改变攻击行为的方法 1消退法2暂时隔离法3榜样示范法4角色扮演法五 亲社会行为(一)亲社会行为定义:(一)亲社会行为定义:是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包括助人是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包括助人行为、安慰、分享和合作等。行为、安慰、分享和合作

30、等。亲社会行为理论本能论:亲社会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为保证物种的生存而牺牲个体的内部机制。为群体利益而冒生命危险是利他主义的最高境界。习得论:亲社会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学习而成的,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亲社会行为理论社会交换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社会规范论: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范。交互性规范是支配社会交换、保持社会关系中得失平衡的一个基本原则;社会责任规范是社会期待人们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二)亲社会行为的五种水平(三)亲社会行为的习得途径1移情反应的条件化2直接训练3观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