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ppt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644563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ppt(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专业:专业:专业: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姓名和学号姓名和学号姓名和学号姓名和学号: : : : 王琼王琼(201212675201212675) 聂延艳聂延艳(201212668201212668)张明明(张明明(201212695201212695)李辰)李辰(201212686201212686)油建彪(油建彪(201212664201212664)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与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成节约

2、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周易里说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唐代孔颖达注疏达注疏尚书尚书时将时将“文明文明”解释为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经

3、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文明;“照临四方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方语言体系中,“文明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城邦”的的代称。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农

4、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工业文明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人,体现为改,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

5、文明与印度文明。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呢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呢?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6、绿色文明”。 生态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在状态,亦即自然自然生态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

7、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与自律

8、,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进步。 中国中国中国中国21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第四点中提到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第四点中提到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第四点中提到世纪可持续发展行

9、动纲要第四点中提到: :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增面。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增加,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重点江河水域的水加,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重点江河水域的水污染综合污染综合治理治理得到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所突破,得到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所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还湖、还草工作,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工作,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效。 但是,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但是,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

10、面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略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日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人口综合素质日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经济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

11、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存在不足。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如逸周书逸周书上说: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什么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什么时候砍伐呢?时候砍伐呢?周礼周礼上说:上说:“草木零落,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把灰尘废物

12、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这种制度,并非统治者的重视环境决不含糊。这种制度,并非统治者的个人自觉,而是中华文明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个人自觉,而是中华文明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 中国儒家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 知天,主张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其本质是,其本质是“主客合主客合 一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13、。所谓“天地变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通过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儒家通过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中庸里说里说:“能尽人之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

14、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儒家的生态伦理,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中国道家中国道家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道家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道家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道家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道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强调人

15、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物与我为一物与我为一物与我为一” ”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

16、界称为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 “物化物化物化物化” ”,也,也,也,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是主客体的相融。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是主客体的相融。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是主客体的相融。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

17、生态伦理学相合。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成认知,提升生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成认知,提升生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成认知,提升生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

18、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盘经涅盘经涅盘经涅盘经中中中中说:说:说:说:“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认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认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认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认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

19、善待万物的立场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出发,把出发,把出发,把“ “勿杀生勿杀生勿杀生勿杀生” ”奉为奉为奉为奉为“ “五戒五戒五戒五戒” ”之首,生态伦之首,生态伦之首,生态伦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客观上为人表现出

20、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客观上为人表现出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客观上为人表现出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通过利他主义来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们提供了通过利他主义来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们提供了通过利他主义来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们提供了通过利他主义来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 常有人用常有人用周易周易中中“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和和“厚厚 德载物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 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

21、伦理应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该进行“东方转向东方转向”。1988年,年,75位诺贝尔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如果人类要在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相处。相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于人的人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于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证法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