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能培训者培训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642621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29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能培训者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初中物理教学能培训者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初中物理教学能培训者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初中物理教学能培训者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初中物理教学能培训者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能培训者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能培训者培训(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物理教学技能初中物理教学技能张忠旺张忠旺2010年年10月月16日日专题一专题一 培训中的两个问题说明培训中的两个问题说明1、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2、什么是物理教学基本功?、什么是物理教学基本功?1、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1)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培养和培训中经典和永恒的话题,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2)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的今天,在关注新思想、新理念的时候,丢失了教学中许多最基本的东西。使教学失去了本真。其中最明显的是教师教学基本功。(3)回归课堂是一切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的选择,研究课堂中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

2、们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如何都必须在课堂中体现和验证。2、什么是教学基本功?(1)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教学基本功为“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家认为:“教学基本功即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界定教学基本功为“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的条件性知识和技能。”教师专业知识为三类,即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实践性知识(教学基本功等)(2)物理教学基本功物理教师为完成物理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的条件性知识和技能。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名物理教师其条件性知识应包括三个方面:物理学科知识、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文化背景知

3、识。 物理学科知识 物理学科知识是指物理学领域中的概念、原理及其联系的知识。在这些物理学知识中,不论是现象、事实、概念、物理量、定律、理论等,都必然涉及实验基础、逻辑体系、数学表述、思想方法、应用价值五个基本因素,即使是描述一个简单物理事实,都涉及实验测试手段、物理观点、方法、数据、曲线,以及实际应用等。这里实验事实是基础,物理学的概念、规律是主干,而数学起着表述形式与推理工具的作用物理教师只有具有了完整的物理专业知识结构,具有了丰富、宽广的知识,在教学中才会有观点、有思想、有体会只有在教学中突出了思想、观点,所讲授的内容才能显得简单明了;只有讲出自己的体会,才能使静态的知识达到动态、发展的境

4、界,才能“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知识 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物理教学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物理教师仅通晓物理学科知识不能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物理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除了具有教学科知识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具有科学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这是根据教师的专业领域特点提出来的。这些知识包括:(1)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属于教学基本层次知识。具体可分为: 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 教与学的知识; 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2)物理课程与教学法知识,它是物理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相结合的知识,属于较高层次的知识。 具体

5、包括:物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物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物理课程的实施与教学过程、物理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这是物理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知识形式。教育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工作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因此,作为物理教师首先要有普通文化知识,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养成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 首先,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全的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次,教师还要有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储备,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个体发展与个体差异要有所了解,认识和

6、理解教育情景知识(如学生的活动状态、校园文化、地区文化等)与教育观知识(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评价观等)。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 (1)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 (3)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 (4)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如学习教育哲学就需要思维哲学、伦理学、社会哲学、认识论等学科的知识基础; (5)提高教师自己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教师知识越多,他在家长及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 技能:技能:对物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把它分为物理教学技能和物理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有:导人的技

7、能。其任务是通过适当的引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形成学习动机,指向学习研究的课题。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内容包括:如何组织学习小组,培养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如何创设和谐氛围,组织小组内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物理教学语言技能。每个学科教学都有其独特的教学语言,物理教学语言的特点是具有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针对性、艺术性。物理教学语言技能要求是:处理好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关系;通过物理语言创设物理情景;书面语言的使用,口头语言的表达,体态语言的运用;注意语言艺术和掌握语言技巧。物理演示

8、技能。技能要求是懂得介绍演示实验的目的、实验仪器;懂得做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运用教学媒体的技能。板书、板画的设计,教具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此外,现代物理课程对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提出了许多其它新要求,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实验探究教学技能、有效提问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等。2、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优秀物理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能力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目标的要求,设计出适当的物理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来说,这方面的要求有

9、:根据物理课程目标、学生发展,设计教学目标;分析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和整合教学各方面,设计物理教学策略;发挥教学媒体的功能,设计教学媒体;为评价教与学,设计物理教学评价。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一般教学情况下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也是多种具体能力的综合,如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能力。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教学检查评价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判定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

10、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n制定教学目标n确定教学起点、重点、难点n选择课程资源n科学设计教学n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和选择n教学中的准确预设n板书设计n教案编写专题二专题二 备课什么是备课?简言之,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那么物理教师备课时需要做什么准备呢?这是物理教师备课时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我们认为:物理教师必需充分地理解物理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法、学法,充分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科学的设计教学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学方案(即教案)。(一)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一)如何确定教学目标(1)什么是

11、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2)根据什么确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3)如何叙写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即,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词语案例一案例一:“电功率”一节课堂教学目标可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及单位;知道千瓦时的来历,能区别千瓦和千瓦时。2、过程和方法: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体验电功率对用电器用电的影响。经历从资料中提取信

12、息,处理信息的活动,经历观察用电器铭牌并交流对其意义理解的活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各种用电器铭牌有观察了解的兴趣,对生活中各种电器耗电情况有关注的热情,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上述目标可看到: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目标为行为主体。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或者“学生将是什么样的”来描述。必须描述所期望的现行的教学成果,而不是很远的未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是可理解、可操作的、可评估的。教学目标一般涉及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是从不同视角对整体目标的描述,在实施教学目标时,

13、往往是将目标综合在一起进行的,把目标分析为三个领域目的是为了全面具体地把握教学目标,综合地实现教学目标。(二)备学生,准确的确定物理教学起点备学生,准确的确定物理教学起点所谓备学生,到底是备那些?就是指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包括心智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原有基础和存在的问题等,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和应采取的对策。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课中要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准确的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特别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物理学内容时,他们的前认知如何,通过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改变学生认知中与科学概念不

14、符的部分,逐步形成科学认知结构和科学方式,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三)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三)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1)如何分析教材?教师要分析好教材,必须分析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特点,了解教材中各知识点在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也即了解(1)本知识点与其他章节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2)这个知识点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应用;(3)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哪些作用。并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那么如何确定物理教学重点、难点?从内容上看,在任何一本物理教材里,都存在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

15、的或主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备课时就要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从学生上看,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因为教学难点由多种因素造成,可能是知识本身确属困难,但更多的可能是与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有关。例如,如果学生平时很少观察,也不善于动手,学习物理知识就缺乏感性认识的基础,也就形成学习的难点,甚至学生的语文程度、数学程度以及原有的物理学基础都会给接受新的物理知识带来困难。案例二:初中物理电功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这节课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析可设定如下:电功率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

16、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初步认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电功率概念的教学。我们所教的学生经过大半年的物理学习,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运用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概念学习的思维方法及从教材中的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但电能的消耗不比喝水,可用实物帮助理解,它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让学生将消耗电能的多少和消耗电能的快慢区别开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17、四)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1)物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作用的办法和途径。显然,教学方法中既包括教师“教”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方法。*物理教学方法与物理学科教学特点有关,也与物理学研究方法有关。(2)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针对课堂教学所设计的教学策略及具体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特点、设备情况、教学环境等因素,正确地选择和综合应用教学方法,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正确地选择和综合应用物理教学方法?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如下问题:教学方法必须反映物理教学规律、物理学

18、科特点,有利于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不同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去体现和完成。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兴趣和爱好、个性意志力等诸多因素。必须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尽量选择能够发挥教师自己特长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通过扬长避短,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应考虑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和电教设备等现有条件。必须指出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用一两种教学方法,难免使课堂教学单调苍白,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际情况往往是多种方法交替使用,其好处就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记忆并训练学生各种方式的思维。调动学生

19、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就出现如何根据教学策略,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问题。案例三:光的传播教学方法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归纳策略,在此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为:讲授-指导观察-指导讨论-讲授-演示实验-谈话-比较-讲授。光的传播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能说出什么是光源?(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学光源的知识,在此不宜过多讲授,因此,首次运用讲授法时,教师可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及简明扼要的语言导入课题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光的传播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

20、讲授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传播现象;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运用谈话的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及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比较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传播的路线是直的;教师通过讲授,简明扼要地点明主题。通过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选择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时,必须做到: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必须相互配合、相互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功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直观的方法与抽象的方法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注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3)教

21、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在传播知识或技能中传递信息的中介,广义地说,教学媒体包括教学过程中能够往来于信息源与接受者之间,运载和携带信息的任何东西:教科书、黑板、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手段,以及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中离不开实验,而对于一些复杂的演示实验因条件所限不可能在课堂上演示,就需要一定的教学媒体来演示或模拟。另外,物理教学也非常需要中学生有一定的物理体验,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上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加深中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具体的:物理教学媒体的作用:1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像及投影技术,

22、演示放映或模拟物理过程,声形并茂、形象清晰,能够对学生产生有利的心理物理刺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使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有关物理过程、现象及其变化的条件许多物理过程是动态的:有的稍纵即逝,一闪而过;有的十分缓慢,不易在短时间内观察出变化。利用电教媒体技术可使快变慢,使慢变快,有利于学生对运动过程细节的观察;同时还可以将大变小,如宏观现象;将小变大,如微观现象;将“无”变有,如场的运动描述,等等。3跨越时空、增加信息量电教媒体信息量大,其表现力不受时空限制:教学软件可以重复使用,许多信息可以共享,还可以通过网上查询有关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物理学研究的进展

23、和动态及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能够大大地开阔学生眼界,提高他们的能力。在教学媒体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教学媒体具有比演示实验更强的表现力,但不能由此以模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电教的方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还应尽量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媒体的价值。在物理教学中,传统媒体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用好现有的教学媒体,而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科技设备的应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电教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事物发生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但这些材料毕竟是感性的、表象的,仅仅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抽象

24、思维的基础。要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内涵、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的飞跃必须依赖于教师的启发和讲解,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适时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思维与演示过程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地理解演示现象所蕴含的物理实质,体会其物理思想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五)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五)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1)物理实验资源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就是指有利于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物理课程与物理实验资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实验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的前提,实验资源需经过选择加工并付诸实

25、施才能真正进入物理课程;另一方面物理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取决于实验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运用水平。(2)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分类素材性实验资源条件性实验资源素材性实验资源物理实验资源校内实验资源校外实验资源条件性实验资源校内实验资源处于学校范围内的实验资源称为校内实验资源,其包括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包括: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实验技能、生活的经验与体验、教学活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课程培养目标等。而条件性资源包括: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各种教学参考书、多媒体教室、物理仪器设备、物理实验室、校内图书馆等。校外实验资源处于学校范围之外的课程资源称为校外课程资源,其包括的素

26、材性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为: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各种科技图书、报纸和各种科技期刊、广播电视中的科技信息、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科技专家学者、科研与生产单位、学生家长等。值得指出的是,物理素材性实验资源和条件性实验资源有其特定的内容,但两者并没有截然的界线,许多实验资源往往既包含实验的素材,也包含实验的条件。比如:物理教师与学生,物理教师既是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者,又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决定了实验教学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本身就是实施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实验教学资源的范围、利用和开发的程度及发挥水平。而学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

27、体,在实验教学中具有能动性,不但对物理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同时对还可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开发。(3)开发与利用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策略精心编写物理实验教学资料近年新课程的实施,一线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仪器、实验方法的改进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为此,教师应根据实验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从图书、期刊、网络等资源中精选适当的实验教学内容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教学设计,改进、创新实验。充分利用实验室常见仪器设备中学物理实验室资源是中学物理实验材料最主要的来源。目前,许多学校对实验教学都十分重视,花费许多资金建立起现代化的实验室,但从观念到应用还普遍比较盲目

28、,实验室仍多以“仓库式的管理、简单化的服务、粗放式的实验”为主,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等宝贵的课程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教师学会充分利用实验室常见仪器,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可用器材可乐瓶、气门芯、橡皮塞、酒精、打气筒、带夹子的铁架台等。在橡皮塞上打孔,插入气门芯打气,气体膨胀冲开橡皮塞对外做功,瓶内的气体液化说明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也可以在瓶内倒入少量酒精,橡皮塞塞紧可乐瓶,用打气筒打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橡皮塞冲出瓶口,瓶内气体出现白雾状(液化)。现象说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实验的器材非常简单,都是一般的物理实验

29、室常有的,但由于实验的设计简单明了、直观,现象突出,同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课程实验教学中,通过整合可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改变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渠道等,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如:开发有利于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的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复杂物理实验过程的环境,并对实验进行实时控制和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利用网络技术,指导学生网上搜索流览,组织网上交流;开发与建设物理网络模拟实验资源等。合理的利用身边物品、廉价材料制作简易的实验仪器应鼓

30、励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和材料制作简易的实验仪器。这样无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实验探究,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实验仪器和材料的短缺问题,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节约和环保意识。比如:废灯泡。灯丝可用来做电阻随温度实验;灯芯做玻璃导热、热电偶实验;泡壳可用作测气体密度、超短焦距透镜眼球模型、红外线会聚透镜等。比如气球,气喷出时可演示反冲、动量守恒、失重;充气的气球演示弹性体的性质、压强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气体体与压强的关系,还可演示空气有质量、空气中有浮力等。发挥主体作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31、学生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在教学中学生的经验、智慧、知识、技能和内在的学习情感态度都必须加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带着他们本身所赋有的丰富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物理实验教学更赋人性化,更有成效和吸引力。它是教学的一般资源,更是基础性资源。因为其他资源的利用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融合,才能发挥作用。此外,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做小实验、小制作。这些小实验、小制作的器材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瓶瓶罐罐开展实验活动,验证已学过的物理原理或自己的新设想、新发明。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前

32、测与教学策略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前测与教学策略大量研究表明,在概念、规律教学中,学生关于物理知识的前概念、前认知是普遍存在的,其中有些与科学认识相近,有助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基础。但也有许多前概念前认知是肤浅的、模糊的,带有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这些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因此,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清楚的判断学生的前概念、前认知,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前概念、前认知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概念转变”,发展学生的科学认识。那么如何进行前测和制定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课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前认知,让

33、学生充分的展示和表达原有认知,并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使学生从原有认知向科学认知发展和拓展。物理教学过程策略:概念教学过程策略在建立物理概念时,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设法了解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认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转变学生的认识,建构科学的认知图式。具体的: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思维过程,强调自主建构创设物理情境的变式,丰富和发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请看案例四:摩檫力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教师通过实验、学生的体验经验,使学生认识摩檫力存在后,接着提出:根据你的经验,再结合你的感受过程,想一下,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这个摩擦力大

34、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1:我觉得会和物体所受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教师:这位同学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还提出了假设,摩擦力与压力可能有什么关系。学生2:可能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摩擦力越大。学生3:我认为应该是速度越快摩擦力越小。 学生4:由于物体是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所以应该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学生5:可能和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学生6:应该是接触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大。(教师通过提问,引出学生基于日常经验的关于摩擦力大小的认识。学生的有些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相异。刨设宽松的交流环境,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概念转变的进行。其中,

35、有关摩擦力与压力、粗糙程度关系的理解与科学概念一致,可以通过教学进一步强化和发展。而认为摩擦力可能与速度和接触面积有关。则属于原认知中的错误成分,需要通过教学过程转变。)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思维过程,强调自主建构教师:我们用实验先来验证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你们的桌面上有老师准备好的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和粗糙程度不同的三个平面,另外还有一张实验记录单。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组间的合作,由第一大组来验证压力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由第二大组来验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好,开始设计实验。 科学猜想的正确与否要通过实验等来检验,这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本质。

36、教师采用了半开放的探究教学策略,给定实验器材,由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切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错误假设未做处理,应当让提出速度和接触面积也会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实现概念转变。 第一组代表:我们的猜想是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假设是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我们要控制的变量为接触面粗糙程度、面积,以及拉动木块的速度。实验步骤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将弹簧测力计指针调零;第二步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直线匀速拉动木块,读出此时示数为02N;第三步,在木块上加一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读出此时示数为07N;第四步

37、,在木块上放两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读出此时示数为12N,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相同,拉动木块的速度相同,这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第二组叙述了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情况。 学生通过实验。深入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验证了有关猜想。深化了对摩擦力的认识。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即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所得出的两个结论和科学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科学探究得到的结论与科学家的结论一致,使学生的认识与科学概念进一步统一,使他们体

38、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规律教学过程策略物理规律教学不单是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观察与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因此,物理规律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科学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形成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下,依据自己的已有认识来探究物质世界,获得全面发展。具体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开展探究,实现自主建构运用规律,实现意义建构案例五案例五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教师: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定义“光的反射”,并提出问题:“光的反射遵循怎样的规律?”再次演示光的反射现象,介绍有关术语,然后请学生做出猜想。学生:表述各

39、种猜想。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检测猜想的实验方案;重复演示实验,测出每次操作中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测值填入数据表格;归纳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教师:再次演示实验,寻求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反射规律。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教师:总结本节内容;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点评:本案例展示了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学生活动,但问题的提出、实验验证、结论的归纳等是由教师完成。 【初中案例分析初中案例分析】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问: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得见这些景物?学生:这些物体发光。教师:简要解释

40、。展示第二组图片,问:这上面的景物发光吗?为什么能看得到它们?学生:不发光,由于光的反射。教师:简要解释。问: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发光的物体多,还是不发光的物体多?学生:不发光的物体多。教师:表述光的反射的重要性,并引出课题研究光的反射。 通过几个情境性问题,流畅地导入本节主通过几个情境性问题,流畅地导入本节主题;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常见物理现象,刨设题;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常见物理现象,刨设物理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且方便、物理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且方便、快捷。快捷。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是情境认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它与学

41、习理论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必须重视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情境的特点。力求情境的理教学中的物理情境的特点。力求情境的真实真实性、复杂性、可感性。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性、复杂性、可感性。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操作和观察。学生操作和观察。显然,多媒体刨设的物理情显然,多媒体刨设的物理情境境( (即使是真实过程即使是真实过程) )是不能被学生所实际操作是不能被学生所实际操作的,它的优势仅在于展示课上难以实现的情境的,它的优势仅在于展示课上难以实现的情境或操作。或操作。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你知不知道光是怎么反射的?学生:思考,但

42、没能作出回答。 教师初步提出与主题一致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教师初步提出与主题一致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安排学生课前的观察任务,所以未能组织学生讨论,教安排学生课前的观察任务,所以未能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直接提出了问题,这样就失去一次让学生暴露前认知师直接提出了问题,这样就失去一次让学生暴露前认知的机会。的机会。 教师:举例引导,问:如何把室外的太阳光引到室内?学生:在光传播的途中放一面镜子,把光反射到室内。 为了聚焦问题,由一个生活例子巧妙过渡到平面镜反为了聚焦问题,由一个生活例子巧妙过渡到平面镜反射现象;引导细致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但也可能掩饰学射现象;引导细致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但也可能掩饰学

43、生前认知中的问题。生前认知中的问题。 教师:光到底怎么反射的?用多媒体展示光的反射的一个实景,并借此介绍相关概念反射面、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教师:出示一组光的反射图形,检查学生对以上概念的理解记忆。学生:完成练习。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景,标记和介绍问题研究所需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实景,标记和介绍问题研究所需要的几个概念,并对此进行练习和检测,单从知识学习角的几个概念,并对此进行练习和检测,单从知识学习角度讲,这一设计是比较简明的。如果课前布置观察任务,度讲,这一设计是比较简明的。如果课前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图示所看到的光的反射图景,并标记其中的事物让学生图示所看到的光

44、的反射图景,并标记其中的事物( (概念对象概念对象) ),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感知现,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感知现象,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命名过程。象,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命名过程。 教师:(过渡到探究环节)重放多媒体展示的光的反射现象片断,问:光在反射的过程中到底遵循怎样的规律? 再次再次“明确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没有所要研究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没有涉及相关变量,因此,严格讲,不是一个恰当的科学涉及相关变量,因此,严格讲,不是一个恰当的科学问题。问题。 开展探究,实现自主建构教师:引导学生对光的反射进行猜想。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请

45、学生上台借助模拟器材演示并说明其猜想。学生:演示、陈述。(共5组,其中有两组回答不对题。) 学生猜想和讨论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的科学探究模学生猜想和讨论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的科学探究模式,其中讨论的设计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交流和表述见式,其中讨论的设计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交流和表述见解的机会,利于了解学生的前认知。猜想过程是学生与物解的机会,利于了解学生的前认知。猜想过程是学生与物理情境反复作用的过程,对于较复杂的问题,猜想需要花理情境反复作用的过程,对于较复杂的问题,猜想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因此,最好与课前观察任务一同交给学生。费更长的时间,因此,最好与课前观察任务一同交给学生。 教师:板书

46、学生猜想:(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3)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引导学生对光垂直入射时的反射进行简要探讨。引导学生对光垂直入射时的反射进行简要探讨。 将学生猜想板书出来。留作讨论和检验,这是必要将学生猜想板书出来。留作讨论和检验,这是必要的。对猜想的。对猜想1 1和猜想和猜想2 2,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其等价性,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其等价性,从而减少需要检验的猜想数目。这种对猜想的对比筛选,而减少需要检验的猜想数目。这种对猜想的对比筛选,也是学生应体会的科学方法。也是学生应体会的科学方法。 教师:安排学生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47、请各小组领取自己所需实验器材。学生:讨论实验设计,选择所需器材。 让学生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不仅遵循了科学探究让学生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不仅遵循了科学探究模式,更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建构。学生猜想包含模式,更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建构。学生猜想包含了定性了定性( (猜想猜想3)3)和定量两个方面和定量两个方面( (猜想猜想1 1、2)2),规律探究,规律探究应依次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应依次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 教师:询问几个小组所要的实验器材;小结实验所需器材;引出观察光线的问题,与学生讨论解决方法,确定用烟雾法显示光线;介绍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实验难点,进而指明实验教

48、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实验难点,进而指明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以保证学生随堂实验的顺利进行,器材和实验方法,以保证学生随堂实验的顺利进行,只是课上实际留给学生的设计时闻很短。学生难以切只是课上实际留给学生的设计时闻很短。学生难以切实完成设计实完成设计。 学生:分组领取器材,并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教师:让学生分组分析数据,陈述结论。学生:分别检验并肯定了三个猜想。 安排学生实验,给学生与物理情境直接作用的机会,安排学生实验,给学生与物理情境直接作用的机会,符合情境认知与学习的原则,促进了探究一建构,也突出符合情境认知与学习的原则,促进了探究一建构,也突出了物理学科特点。但要注意,作为探究式规律教学设计

49、,了物理学科特点。但要注意,作为探究式规律教学设计,如果教师的引导过于细致,就可能使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演如果教师的引导过于细致,就可能使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演变为变为“照方抓药照方抓药”的机械模仿的机械模仿。 教师:再次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得出结论,陈述光的反射规律。 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系统回顾已完成的实验过程。这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系统回顾已完成的实验过程。这种处理也是可行的。此处可让学生陈述规律,检验其概念种处理也是可行的。此处可让学生陈述规律,检验其概念转变成效,并培养其使用科学概念表征规律的能力。转变成效,并培养其使用科学概念表征规律的能力。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示图,并引导学生探讨光的反射中的光

50、路可逆。教师:由镜子反射光与砖或白纸反射光进行比较,结合多媒体图形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路可逆和漫反射是教材中光的反射规律的两项延光路可逆和漫反射是教材中光的反射规律的两项延伸内容,以相对简洁的过程处理是适当的。这里,相关伸内容,以相对简洁的过程处理是适当的。这里,相关现象可以让学生借助手头的器材进行亲自观察,以丰富现象可以让学生借助手头的器材进行亲自观察,以丰富其物理经验,促进其探究一建构的物理学习过程。其物理经验,促进其探究一建构的物理学习过程。 教师:由光的反射,比喻人与人交往中的相互真诚。 借助规律内容教育学生,也是可反思的一项内容。借助规律内容教育学生,也是可反

51、思的一项内容。但是,没有探究过程反思,会影响学生对科学方法、科但是,没有探究过程反思,会影响学生对科学方法、科学本质的体会。学本质的体会。 【点评】本案例中,整个物理规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常见物理现象,创设物理情境,促使学生形成与主题相关的焦点问题。但是,情境创设似乎有意要突出媒体技术的使用,未能以身边的真实景物作为实例,这对学生获得更直接、更鲜活的感受,形成内心认可的(而非教师陈述的)问题是不利的。第二阶段,对焦点问题进行定性探讨和定量研究,设计了多个学生探究环节,给学生创造了操作、思考、表达的情境和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前认知与物理现象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学

52、生的知识建构,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与前一个案例有极大的不同。不足之处是,没有对探究过程进行整体的反思,忽略了学生对科学方法、科学本质的认识。第三阶段,将新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并布置了开放性练习,促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新知识,继续促进其知识建构,只是练习任务过于简单,难以反映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七)教学板书设计(七)教学板书设计要做好板书设计,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进入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时在黑板上写什么、怎样写、何时写,作统盘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促进教学的板书设计方案。板书要求:要使板书设计符合教学要求,要求板书设计内容要做到高度概括,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53、;布局要章法匀整,安排合理,前后呼应,体现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书写格式上,要突出关键性词句,使学生感到醒目、清楚,思路分明,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在进行板书设计时,应考虑什么因素?(1)教材内容(2)教学目的(3)课型特点(4)学生实际(八)教案的编写(八)教案的编写教案的编写就是把备课的主要内容写出来,便于课堂上讲授以及课后的检查、总结和改进。编写的内容一般包括:(1)课题:一般用课本标准。(2)授课者单位及姓名。(3)教学目的。根据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具体要求。(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5)教具与教学媒体。写出具体名称、规格

54、和件数。(6)教法、学法。注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7)教学过程。要求围绕教学目的,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物理教学特点,选用适当的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过程一般为引入课题、展开课题、巩固课题,内容应包括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8)板书设计。教案示例:重力专题三 授课n激发学生学习兴趣n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n专业教学语言的运用n引导掌握重点、突破难点n优化学生认知结构n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n有效提问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要使授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们掌握和熟练应用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应用多种学习策略,发挥教师对课堂的反馈

55、与调控作用,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实施有效教学。(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及状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程资源、积累教学经验、大胆开拓创新。那么教师如何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呢?一般来说,物理教学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1巧妙设问,创设情境教学中通过巧妙设问,可以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2、利用实验,创设情境物理实验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因此,它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联系生活,创设情景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直

56、觉或经验,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去回忆或体验,创设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融合的情境,可以使学习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从而使学生感兴趣。4、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有许多直觉或经验东西,学生往往先验的把它们当成物理规律,或者对此存在困惑,利用这些生活中直觉或经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和学习动机。5、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物理学发展史上,或生活、生产实践中,有很多生动的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但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科学的思维方法。6、运用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57、,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声、光、电效果,立体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复杂变得简明,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二)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物理课堂环境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物理课堂环境教学的民主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教学的开放表现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理念,按照这一理念,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应用等,要能够“源于生活,面向社会”,要进行“STS教育”,这就要求物理教师

58、要努力建构民主开放性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同时物理课课程标准也指出:中学物理教学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应该广泛地接触社会、感悟生活,形成一个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开放的教学方式,这就为我们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指明了方向。 教学的民主开放表现为:教学的民主开放表现为: 学生学习心理的民主与开放学生学习心理的民主与开放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民主与开放民主与开放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民主与开放民主与开放那么如何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课堂环境?(1)学生学习心理的民主与开放,是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课堂环境的首要因素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其次,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实施因

59、材施教;第三,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第四,要热情而真情地勉励学生思考研究问题,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2)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民主与开放,是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课堂环境的要求民主开放性教学目标,就是强调教学目标的整体化和多元性;教学内容的民主与开放,就是教学内容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了解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和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使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建设者。(3)教学方式的民主与开放,是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课堂环境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

60、考、实验探究。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开展民主化的讨论,并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自由组合讨论)。其三,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放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三)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1)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要求。它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或发生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具体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61、2)物理学习目标的编制与实施物理学习目标的编制物理学习目标的编制1学习目标应具有完整性和全而性2学习目标应具有层次性物理学习目标的编制应根据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充分体现学习目标的层次性3学习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学习目标是面向学生展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所以学习目标的编制应而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看得懂,易理解,这就是学习目标强烈的针对性4学习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目标的编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力求规范有度,突出其可操作性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目标一般用说明性的语言目标用词要准确、简

62、练,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使用有歧义的词语,力求符合学科特点5学习目标应具有可测性学习目标和教学评价紧密相联,教学评价是检查学习目标和课堂学习达成度的辅助手段,在学习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及时检查学习的达成情况,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习目标必须具有可测性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探究的目标是“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因此,通过“科学探究”教学活动,具体的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掌

63、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3、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及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4、培养创新精神,为终身学习打基础;5、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6、提高学生分工、合作及组织能力。针对上述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应转化为怎样的学习目标呢?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探究教学的学习目标可定为:学会提问题学会从日常生活和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养成勤观察,多思考的物理习惯,认识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学会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结果下初步结论即猜想或假设。为验证猜想

64、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寻找证据按照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查阅资料,寻找支持自己猜想的数据和信息。会收集、分析和信息处理会对观察和实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信息处理里主要包括:初步学会收集信息的各种基本方法,尝试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收集、网络搜索等基本信息工具和基本方法;能对收集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如信息的科学性等;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推理;还要进行信息交流。如果通过实验来验证,还要对实验现象和过程的描述、归纳和总结。学会评估在信息和实验都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要对探究过

65、程评估,分析假设与探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改进,通过评估吸取经验教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中和探究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在探究活动要分工合作,遇到问题时必须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求助,与人交往。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以尊重他人。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学生能以书面或口头等表达方式汇报研究成果、体会或思想情感。(四)物理教学语言的组织物理教学语言的组织物理教学语言的组织就是选择合适的词语,构造恰当句子,准确的表达物理教学内容。语言的组织是由思维器官大脑来完成,所以语言

66、的组织能力属于智力技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教师语言的一般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物理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应有如下基本要求:(1)准确无误物理学科有其自身特点,在表述物理概念、规律及物理现象、过程时,都有其特有的物理课堂语言,只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做到语言准确无误。如教学语言:“静止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就静止,要使它运动起来,就必须施加外力来克服物体的惯性”。这里用“克服”有问题,要使静止物体运动要施加外力,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而不是克服惯性。(2)合乎逻辑逻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人类表达思维结果的手段,因此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语言是必须遵循逻

67、辑规律。例如:教学语言“运动中的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就不能立即停止下来,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和火车,即使紧急刹车也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而且速度越大向前行驶的距离越长”。惯性大小决定物体质量,而不是运动速度,“速度越大向前行驶的距离越长”这句话已不再论述物体的惯性,论题已转移,由惯性概念转到动能概念,违反逻辑的同一律,易使学生认为物体惯性与它的运动速度有关。(3)简练明确语言简练,就是指教学语言“少而精”,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就能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语言明确,就是教师讲课时,要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讲解。观点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使学生能清楚教师讲话的意思。(4)形

68、象生动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是指以生动的描述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由于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有许多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学生难与理解,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语言唤起学生更多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兴致勃勃、情绪盎然,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5)具有启发性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语言,通过启发引出那些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物理问题,设置问题、创造悬念,发人进一步的思考。如在讲课中,做到让学生旧中见新、易中见难、平中见奇,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五)学生学法指导学生学法指导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

69、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如何独自获取知识的过程,即“学会”和“会学”。物理教学中,学法指导应包括五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计划的学习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记笔记的习惯,及时预习、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习惯等二是指导学生掌握常规性学习方法,如怎样听课、作业,怎样对待考试等三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识记与理解,怎样分析与综合,怎样积累与运用等四是指导学生掌握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学与练结合,学与行结合等五是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如发现法,质疑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等此

70、外,目前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最重要方法,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法指导。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请看案例:例1:物理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实验测量工具,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测量工具?可教会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如: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时,按“用前”和“用时”两方面讲授。“用前”要“二看清”一看清量程,二看清分度值;“用时”要一放二等三读。到学习天平、弹簧称、电流表、电压表使用时,仍按“用前”和“用时”两方面讲授。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传授了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这类问题的方法。例2:学习物理时,要记住的内容很多,怎样能够记得又快又

71、准确呢?可以教学生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图形记忆法。例如用图形法帮学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既形象,又直观,又易记。2、采用编口诀的记忆法。例如:天平使用方法用时:一放二调三称四记。3、采用对比记忆法。例如:通过比较电流表、电压表使用时的异同,记住使用规则方法。4、公式与概念采用互记法。例3:在指导学生做习题中,引导学生学会三步走:一是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分清问题的属性,弄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间接可知,哪些是显性未知,哪些是隐性未知。二是认真分析题意。学会两种分析方法,即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及所用公式、规律等。三是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

72、?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八)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八)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课堂教学技能之一,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有效提问,一般来说要达到如下效果:(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2)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3)向学生指明教学目标和要求;(4)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5)获取反馈信息,使学生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6)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度;(7)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提问?我们认为因遵循如下原则:一、提问目的指向明确课堂教学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

73、堂提问都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提问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出发,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引发思考,任何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纯粹为了提问而提问都是无效的。二、提问要有必要准备,表述要清晰、准确所谓准备,就是要问题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表述清晰、准确就是措辞要明白、易懂、不产生歧义,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问话的要领。三、提问数量、难易适度,要有思维价值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问题的质量要比问题的数量更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反复推敲,舍弃那些徒有问题形式而缺乏思维实质的“假问题”,做到少而精。一般来说,在一堂课中,

74、教师提问不宜过多,以提35个能真正触发学生思考的、反映教学重点的关键性问题为宜。另外,在提问时,难度要符合课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如容易的问题问水平差的学生,难的问题问水平高的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回答,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有价值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四、提问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在设计提问时,教师最好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因为只有对问题有兴趣才能真正推动学生主动的去思维。而提问具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接受思维方法训练。五、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提

75、问方式。具体的:(1)提问类型方面,可采用导入性提问、激趣性提问、回忆性提问、描述性提问、分析性提问、诊断性提问、判断性提问、评价性提问等。(2)提问句式方面,除了用“是什么”“为什么”“有没有”等外,还可用判断性、叙述性、诊断性、求异性等句式。(3)提问形式,既有教师的设问、追问,又有启发学生提问。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好不要直接向学生提问,应该营造支持、接纳的课堂气氛,鼓励、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六、提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自问自答有的教师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堂讲解,在提问之后,往往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匆匆忙忙叫学生回答或迫不及待地替学生回答,早早地把答案说出来。提出问题后

76、,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其好处是:(1)让学生对问题有充分的思考,在理解问题的同时回忆、联想相关知识,寻找问题完整正确的答案,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师从容的问与学生思考后的答,可以更好的及时的反馈教学信息,暴露学生学习存在问题,针对问题采取补救措施。(3)虽然教师讲得少了,但增加了课堂中师生之间互动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七、提问后学生的答,要给予评价及时提问要及时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时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反馈,有分析、有启发,正确而迅速的作出评价。专题四专题四 作业与批改、辅导作业与批改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77、,是教与学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改革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的:(1)学生通过作业,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锻炼思维和提高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教师通过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情况;(3)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包括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4)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改进教学,加强辅导。同时,学生通过老师的批改,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领会老师的评价与期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1 作业作业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布置作业要做好下列四个方面:(1)要有科学性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

78、教学目标,符合教材的要求和教学进度;要体现启发性、代表性和典型性,杜绝随意性;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素质。(2)要有适当性各科任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的性质、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布置适量的作业。当作业量过大时,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增加厌烦情绪;当作业量过小时,则起不到训练作用,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3)要有层次性布置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水平上的差异,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包括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尽可能让设置的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题可做,

79、做有所获,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个性得到张扬,积极性得到保护,形成学习的动力。例如学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后,除布置教材上的至题外,还布置了两道“自主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在图书馆查阅一下欧姆这位科学家的简介。教师给学生印发一张小题单,上面有一道综合型较强的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选做其中的一题。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的目标,又给学生选择的余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4)要有多样性作业布置既有书面作业,也有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例如学完声现象后,可布置学生调查所在学校哪些地方的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然后写一篇

80、报告交上来;学完电功率后,布置学生将家里电器上的铭牌作为作业抄下来;学完电话后,布置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土电话模型上交。 2 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批改作业要做好下列六个方面:(1)要及时因为当学生及时得到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时,他们就能在印象鲜明、记忆犹新的情景中,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调整和矫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常规要求:“除作文外,作业一般应在该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该得到辅导老师的及时检查和点评”。(2)要规范;(3)要启发;当学生作业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只作简单的判断,而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把

81、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批改作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批改作业时,尽量不打号,而打?号或画浪线,同时适当加上启发性的批语。如:想想有否更合理的方法?,先看书上例题找出错误原因。等等。(4)要激励;在批改作业中多写激励性的批语,对激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写上“很好”、“Good!”的批语;当学生的作业做得比上次好时,写上“有进步!”的批语;当发现学生在作业解答问题中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时,写上“你真棒,有创造性!”的批语;而对作业态度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更要重视利用批语,积极鼓励,从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评价和提出期望,既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又能

82、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5)要记录;一是要记录不交作业的学生,督促不交作业的学生补交。二是要记录只会完成一部分作业的学生,辅导他们会做另一部分题目。三是要记录作业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典型案例,以供在班上进行分析讲评。(6)多样化作业批改可采用下列批改形式:1、全批全改。2、精批细改。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810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3、面批面改。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采用面批面改方式,更有利于了解学生具体困难,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和改进思维方式。4、学生相互批改。互批互改时,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对批改

83、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5、自我批改。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于单元检测题。专题五专题五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和必要补充活动,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课外辅导,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具体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妥善处理好教学的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要做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工作:(1)贯彻正确的辅导原则。即贯彻因材施教、分类辅导的原

84、则。针对每个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学得快的、好的要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得慢的、差的则以补缺、补漏为主,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2)明确合理的辅导要求。1、要全员参加;2、要制订计划;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认真制订辅导计划,计划包括辅导对象、辅导内容和辅导时间,辅导时间一般为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3、要符合规定;“不得以辅导为名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不得占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及节假日休息时间,不得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3)选择适当的辅导方式。课外辅导的方式通常有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采用哪种辅导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4)确定对应的辅导

85、内容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中指出: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1、对学困生和因故缺课的学生进行补缺,有针对性的给以补课,以弥补他们的知识缺漏。2、对学困生进行补差,有针对性的给以解答疑难问题,指导他们做好作业和练习;对学困生的作业争取面批面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以补差,尽量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3、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给以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4、对优秀生进行培优辅导,布置补充作业,加深题目难度,提供课外资料,扩大知识视野,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学意识,提高探究能力。最后必须指出,课外辅导既要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辅导,也要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辅导;要辅中有导,以导为主,不能辅而不导,或以辅代导。在辅导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自己解决问题。 互动 交流欢迎提出你的见解。放飞你的希望与梦想。智慧打造成功,自信成就未来。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