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考常考翻译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8638385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3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学考常考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学考常考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学考常考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学考常考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学考常考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学考常考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学考常考翻译(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翻译:因为郑国对晋文公不以礼相待,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亲近楚国。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这件事的难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已经向东把郑国作为边境,又想扩展他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将要从哪里取得他所缺少的土地呢?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翻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去损害别人,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整齐,是不符合武德的。

2、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jin)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秦国的将军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请求刺秦。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秦王。(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3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或“不接纳诸侯的军队”),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不如因善遇之。 不如趁机好好款待他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3、非常也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4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们彼此相处,转瞬间便度过了一生。有时倾吐志趣抱负,在家里跟朋友促膝交谈;有时借外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地放纵生活。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尽管人们的取舍爱好千差万别,宁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心里感到暂时的得意,快乐而自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的安排,最后注定要消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生和死

4、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5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译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寄蜉(f)蝣(y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6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翻译: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泉水从旁边

5、涌出,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很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洞.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翻译: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深远幽暗的洞穴,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翻译:已经出洞,就有人责怪那想要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享尽游洞的乐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翻译: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7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咚咚地敲起鼓来,双方的兵器交接上了,一方丢弃

6、盔甲,拖着兵器逃跑。(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而已,这也是逃跑啊。(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还不能实现王道,这是从来没有的。(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不再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里来了。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8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所凝结成的,但比水更冷。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

7、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因而人的智慧自然获得,圣人的思想就由此具备了。9过秦论一夫作难(n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在人家手里死去,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10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可以)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理解断句停顿,向老师

8、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是明智的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11廉颇蔺相如列传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想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可能得到,(赵国)白白地被欺骗。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衡量(或“比较”)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秦国),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于是(蔺相如)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里藏着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

9、的品德。12苏武转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反叛君主,背弃亲友,在蛮夷做投降的俘虏,我凭什么会见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13张衡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翻译: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翻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翻译: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宦官惧其己,皆共

10、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翻译: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出来了。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14归去来兮辞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他生死呢?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爱惜(趁着)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有时在田里除草培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犹豫什么呢?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觉悟到过去的事已经不能挽

11、救,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15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翻译: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翻译: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还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志向与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16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翻译: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翻译:在堂前低洼的地

12、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17陈情表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且臣少事伪朝 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伪朝做官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允许)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拨,恩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有非分的企求呢,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明白白知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