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636868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8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 规划财务和基金监督处规划财务和基金监督处 陈健生陈健生7/25/20241一、指标体系(七大领域)1、就业再就业2、培训鉴定3、养老保险4、失业保险5、医疗工伤生育保险6、劳动工资与执法维权7、公共服务和基层基础建设 7/25/20242(一)就业再就业领域评价指标方向性权重城镇从业人员占城镇总人口比例1/91/5乡村从业人员占乡村总人口比例1/9城镇登记失业率逆指标1/9农村劳动力转移率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1/9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占失业人员比例1/9年职业介绍成功率1/9城市规划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1/9年农村劳动者培训

2、就业率1/97/25/20243(二)培训鉴定领域评价指标方向性权重技工院校师生比逆指标1/51/10年就业训练中心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5年再就业培训就业实现率1/5年技师高级技师占鉴定取证人数比例1/5年参加鉴定人数占城乡从业人员比例1/57/25/20244(三)养老保险领域评价指标方向性权重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城乡总人口比例1/91/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率1/9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农民工比例1/9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1/9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负担系数逆指标1/9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支出比基准数为100%1/9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支出比基准数为10

3、0%1/9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率1/9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资替代率1/97/25/20245(四)失业保险领域评价指标方向性权重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占城镇从业人员比例1/51/10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占农民工比例1/5年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支出比基准数为100%1/5失业保险金水平占平均工资比例1/5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占失业人员比例1/57/25/20246(五)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领域评价指标方向性权重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城镇总人口比例1/91/5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占农民工比例1/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1/9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占农民工比例1/9生育

4、保险参保人数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1/9农民工参加生育保险人数占农民工比例1/9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支出比基准数为100%1/9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支出比基准数为100%1/9年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支出比基准数为100%1/97/25/20247(六)劳动工资与执法维权领域评价指标方向性权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1/10劳动合同签订率1/5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占农民工比例1/5年主动监察率1/5年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1/57/25/20248(七)公共服务与基层基础建设领域评价指标方向性权重每万名劳动者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数1/51/10每万人配备基层工作平台劳动保障工作人员

5、数1/5基层工作平台工作人员职业资格持证率1/5年劳动保障网站综合评比得分1/5年财政对劳动保障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1/57/25/20249二、评价方法(一)数据来源 本指标体系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均取自20052007年各地上报的劳动保障统计年报和省统计局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中未对所取数据进行任何修正,其中全省的数据为13个省辖市综合得出,不包括省直的数据。7/25/202410二、评价方法(二)评价步骤 采用多级综合方法,将反映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发展基本特征的评价指标统一为综合反映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情况的总指数。其步骤为: 1、通过劳动保障统计报表制度和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收集反映13

6、个省辖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的统计指标资料。 2、依据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内涵,将统计指标加工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评价指标。7/25/202411二、评价方法 3、将每一评价指标加工为单项发展指数。 4、将单项指数加总为领域发展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即总指数)。在本指标体系中,根据纵向、横向比较的不同,总指数采取了两种方法计算: 一是以2005年为基期,当年全省的总指数为100,来计算得出各地分年度的总指数。 二是以2007年为基期,当年全省的总指数为100,来计算得出各地2007年的总指数。7/25/202412二、评价方法(三)计算方法 1、确定每一项评价指标的方向性和权

7、数。 2、计算单项指数。 将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计算公式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7/25/202413二、评价方法 公式中,i=0表示全省;i=1,2,313表示各省辖市序号,k表示评价指标序号(k=1,2,347)。 为第i市第k个评价指标数值。 为基期年各省辖市第k个评价指标的最小值。 为基期年各省辖市第k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值。 为基期年第K个指标的全省数值。 为第i个地区第k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处理后的数值。7/25/202414二、评价方法 上述正向指标计算公式中:因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的基本要求应该达到年度收支平衡,因而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年度总收入总支出比的 值取1。7/25/202415

8、 计算单项指数 将i地区第k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处理后的数值 ( )乘以其权重,即得到这一指标的单项指数。二、评价方法7/25/202416二、评价方法 3、计算领域指数和总指数 将i市某一领域中各单项指数相加即可得到该市这一领域的指数,将各领域指数相加即可得到该市的总指数。7/25/202417三、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 一是以2005年为基期,通过计算得出各地分年度的劳动保障事业综合(领域)发展动态指数,即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纵向比较20052007年各地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变化情况。7/25/202418三、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 二是以2007年为基期,通过计算得出2007年各地劳动保障事业综合(

9、领域)发展静态指数,即采用静态分析的方法,横向比较2007年各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差异情况。7/25/202419四、各地发展情况动态分析(纵向比较) 动态分析(纵向比较)是指以时间为轴线,通过连续监测各项指标值的变化,来综合评价一个地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变化情况。本评价报告之动态分析是以2005年为基期,以当年全省综合发展指数为100(实际为85.6),来比较分析20052007年各地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7/25/202420(一) 发展水平比较分析7/25/2024211、综合发展水平比较分析7/25/2024222、就业再就业发展水平比较分析7/25/2024233、培训鉴定发展水平

10、比较分析7/25/2024244、养老保险发展水平比较分析7/25/2024255、失业保险发展水平比较分析7/25/2024266、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发展水平比较分析7/25/2024277、劳动工资和执法维权领域发展水平比较分析7/25/2024288、公共服务领域发展水平比较分析7/25/202429(二) 发展速度比较分析7/25/2024301、全省及分领域发展速度分析 7/25/2024311、全省及分领域发展速度分析 7/25/202432五、2007年发展情况静态分析(横向比较) 静态分析(横向比较)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某一时点各地区间指标值的不同,来综合评价地区之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

11、的差异情况。本评价报告之静态分析是以2007年底的全省劳动保障统计数据为依据,以全省综合发展指数100为基期数(全省平均水平),对各地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列出各地在全省的位次。 7/25/2024332007年各地综合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7/25/202434六、基本结论一是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二是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三是地区差异仍然较大。 7/25/202435(一)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综合发展指数:全省平均37.8% 最高镇江市61.1%,最低南通市24.6%。领域发展指数:最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70.0% 最低失业保险15.7%。全省GDP增长:2005年14.5% 20

12、06年14.9% 2007年14.8% 7/25/202436(二)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2005年:全省综合发展指数85.6,最低的徐州市56.2。2007年:全省综合发展指数达到162.5,2005年的近2倍 各市已全部超过2005年的全省平均水平 最低淮安市114.585.6 最高苏州市283.8,是2005年全省的3.32倍。7/25/202437(三)地区差异仍然较大7/25/202438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指数对比) 7/25/202439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优劣指标差对比) 7/25/202440发展水平基本结论 第一方阵:苏州、泰州、无锡、镇江、南京第二方阵:扬州、宿迁、南通、

13、连云港第三方阵:常州、盐城、淮安、徐州7/25/2024412、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镇江、徐州、宿迁、泰州年均增长速度30%50%:连云港、苏州、扬州、 南京、淮安、无锡年均增长速度低于30%:常州、盐城、南通7/25/2024423、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苏州市:优势指标28项,占59.6%,优势明显,排名靠后的劣势指标也有6项。 无锡市:优势指标18项,占38.3%,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排名靠后的有8项,劣势指标也相对较多。 泰州市:优势指标13项,占27.6%,优势一般,劣势5项。 镇江、南京:优势指标各有13项,劣势指标也分别有9项和10项,优劣指标数量大致相当。 可见,除苏州市的发展优势较为明显外,其他各市在内部发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7/25/202443结语 2005年2007年,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各地也应针对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大力度,奋力赶超,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整体推动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7/25/2024447/25/2024457/25/2024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