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及其防控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863507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及其防控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职业危害及其防控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职业危害及其防控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职业危害及其防控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职业危害及其防控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及其防控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及其防控技术ppt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陈继功,本科,1968.8.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 NO:川高0006586 机械工业安全监察员,编号211 四川省安全生产培训教师,NO:WH1008 起重机械检测检验员,证书编号:JC030138德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德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健康监管与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健康监管与职业危害调查评价及控制技术评审员职业危害调查评价及控制技术评审员证书编号:安宣教培证字证书编号:安宣教培证字09090415号号办公室电话:0838-2301487 住宅电话:0838-2203097手机:18981079938电子邮箱:2职业性危害是企业生产性有害因素如粉尘、毒

2、物、物理因素等对从业人员身心造成的伤害。这些有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产生于设备、扩散于环境、作用于接触人群。因此,对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控制应从设备、环境、人三个方面入手。31 概述概述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矿山开采、凿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逸。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逸。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

3、管炎、肺炎、鼻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炎等。 矽肺病人由于两肺发生广泛性纤维组织增生肺矽肺病人由于两肺发生广泛性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的微血管循环受到障碍,抵抗力下降,因组织的微血管循环受到障碍,抵抗力下降,因而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而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常见合并症有如下几种:亡。常见合并症有如下几种:4(1)矽肺合并肺结核:这是危害矽肺病人最主要的合并症。期矽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比期多,期又比期多,而肺结核又可促使矽肺病发展与恶化,在短期内即可发生较大变化。(2)肺原性心脏病:矽肺患者由于肺广泛纤维化使肺血液循环阻力增高,从而加重右心负担

4、,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右心肌肥厚,右心扩大,产生肺原性心脏病,最后可引起心力衰竭(3)自发性气胸:矽肺患者因肺气肿使肺泡壁变薄,若剧烈咳嗽,肺泡内压力增加就会引起肺泡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自发性气胸(4)肺部感染:矽肺患者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均下降,且支气管引流不畅,故容易并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非典型肺炎、急性卡他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等,是造成矽肺病人的死亡原因之一。52 2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金属加工: 冷加工:切削、研磨、粉碎等; 热加工:电焊:手工焊、气体保护焊、气焊、碳弧气刨等;铸造:造型、铸件清理、喷砂、喷丸等。 采矿作业:掘进、钻孔、爆破、破碎、粉碎、筛

5、分、装卸等; 非金属工业生产: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 轻纺原料处理:皮毛、纺织物等; 化工固体原料加工:加热产生蒸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等; 粉末状物料操作: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63 3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的分类3.1 3.1 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 矿物性粉尘:硅石(铸造造型、除锈等)、石棉(保温、锅炉检修等)、煤(采煤、输煤、烧煤等)、石墨(粉末冶金压制)等; 金属性粉尘:铁、锡、铝(磨料备料、粉碎、焊条配粉、粉末冶金压制等)等及其化合物; 人工性粉尘:水泥(水泥生产、使用、运输)、金刚砂等。3.2有机性粉尘 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等; 动物性粉尘:皮毛、丝、骨

6、粉等; 人工合成粉尘: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人造纤维等。3.3 混合性粉尘:上述两种及其以上粉尘的混合存在,在生产中最常见。74 4 生产性粉尘的性质生产性粉尘的性质生产性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息息相关,主要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成分: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成分不同致纤维化(或中毒、致敏)的作用也就不同,浓度越高、接触的时间越长致纤维化(或中毒、致敏)的作用越大。 分散度:粉尘颗粒度的大小,决定粉尘在空间浮游持续的时间短长。当然,车间的通风、热源、机械转动、人流动等,可以延缓粉尘沉降的时间。直径小于5m对人体

7、危害最大。 溶解度与密度:粉尘溶解度(或密度)的大小对人危害的程度因性质不同而异。化学毒性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机械刺激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形状:粉尘的形状决定其在空间的稳定程度。 硬度:坚硬而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 荷电性:高分散度的尘粒通常带有电荷,若带有相异电荷,则促进凝聚、加速沉降。对选择除尘器具有重要意义,对人可在呼吸道阻留。 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炭(3040g/m3),淀粉、铝及硫磺(7g/m3),糖(10.3g/m3)以及面粉、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爆炸的条件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并遇火源。85 5 生产性粉尘的防控生产性粉尘的防控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

8、危害,是治本、防止尘肺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 湿式作业:细粉物掺水作业,如石英粉厂的水磨石英,陶瓷、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铸造厂的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 密闭抽风除尘:适用于干法生产、机械化生产的系统。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个人防尘护具,搞好个人卫生,注意清洗。 综合防尘:强化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现场的安全检查及对粉尘的综合管理等。可概括八个子:“革、水、密、风、护、管、教、查”。9革:生产工艺技术革新,是消除尘肺的根本措革:生产工艺技术

9、革新,是消除尘肺的根本措施。具体又包括改干式作业为湿式作业,尽量施。具体又包括改干式作业为湿式作业,尽量使用不含游离二氧化硅或含量较低的原料,实使用不含游离二氧化硅或含量较低的原料,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湿:湿式作业。湿:湿式作业。密: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密: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风:利用通风达到除尘的目的。风:利用通风达到除尘的目的。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管: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管: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教: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教:做好宣传

10、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觉行动。查:对接尘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作业环查:对接尘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定期进行测定以及督促检查。境的粉尘浓度定期进行测定以及督促检查。 106 防护用品的选择防护用品的选择6.1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过程呼吸防护用品选择过程(见下图19)图19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过程 116.2 6.2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程序呼吸防护用品选择程序(见下图20)图20 呼吸用品选择程序121 1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生产性毒物的来源1.1 1.1 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化学有毒有害物质 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除四乙基铅外的铅化合物):金属粉末冶炼、锌锰电池配液

11、等; 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 镉及其化合物:镀镉; 氯气:自来水生产加药; 氮氧化物:气焊、气割、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 一氧化碳:热处理、表面处理、电焊、气焊、燃气炉等; 氰及腈类化合物:热处理、表面处理(如电镀)等; 苯:渗碳或碳氮共渗等; 二甲苯:喷涂、刷涂、浸涂、淋涂及其他涂装等; 汽油及柴油:汽车及机动车加油、零部件清洗、机车及发动机装配等; 四氯化碳:精密零件及仪表清洗等; 甲醇:热处理、表面处理、静电涂装等; 甲醛:固化模具、熔模铸造等; 乙醇:喷灯燃料、消毒等; 氨:制冷剂; 乙炔(或电石):气焊、气割等; 天然气或煤气:燃料; 碱类(烧

12、碱、纯碱):电镀原料、清洗设施表面等; 酸类(盐酸、硫酸、硝酸等)以及铬酸酐:电镀原料; 其它:实验室、化验室用品等。131 1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生产性毒物的来源1.2 1.2 来源来源 物料:原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 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 分解产物:化学分解产物。142 2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生产性毒物的形态 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等; 蒸气:由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产生的蒸气,如水银蒸气、苯蒸气等;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铬酸雾、硫酸雾、硝酸雾、喷洒在空气中的农药等; 烟:直径小于0.1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如熔铜产生的氧

13、化锌烟、熔镉产生的氧化镉烟、电焊产生的锰尘烟等; 粉尘:悬浮在空气中的直径为0.110m的固体微粒。如固体物质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引起的飞扬粉尘。 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雾等微粒统称气溶胶。153 3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首选办法是采用无毒或低毒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3.1 密闭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这种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正确选择气体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163 3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3.2 3.2 局部排风罩局部排风罩就地

14、密闭,就地净化后排出(一般不允许直接排出),以实现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之目的。 密闭罩:如果工艺可行,将毒物密闭、通过管道抽出、经过净化后排放。 开口罩:将固定的或移动的开口罩(上吸罩、下吸罩、侧吸罩)开口一方对着毒物散发点,通过引风机产生的负压吸走毒物并经净化后排放。 通风橱:将产生毒物的设备置于罩内,一侧开有操作小门,通过引风机产生的负压防止毒物逸出小门并将毒物抽出。17 遵循准则:通风防毒工程必须实现无害化排放。 选择原则: 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毒性等理化指标; 确定应符合工业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 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与有害物质相一致; 满足防火、防爆的特殊

15、要求;3 3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 3.3 3.3 排气净化排气净化3.3.1 3.3.1 选择净化方案的原则选择净化方案的原则183 3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 3.3 3.3 排气净化排气净化3.3.2 3.3.2 净化的方法净化的方法 洗涤法(或吸收法):通过含有一定比例吸收剂的液体与含有毒物的气体逆流接触,完成降温、洗净、凝聚、沉降、中和、吸收、脱水等物理或化学反应过程,以实现气体的净化。如高炉、焦炉、转炉、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气体净化,苯及衍生有机物蒸气净化,电厂烟气脱硫等,净化的有害物质有CO、SO2、NOX、HF、SiF4、HCl、Cl2、N

16、H3、Hg蒸气、酸雾、沥青烟、有机蒸气等。 吸附法:使有害气体与固体吸附剂(多孔性)接触并被黏附在固体的表面上,以实现气体的净化。当吸附饱和后,可以解吸、再生、重新使用。通常解吸后的有害气体被回收利用如机械、仪表、轻工、化工等行业对苯类、醇类、酮类等有机蒸气的净化与回收工程(吸附效率高达9095%)。 袋滤法:使含尘气体通过布袋过滤,气体从布袋穿出,粉尘被布袋阻隔,经过沉降、凝聚、过滤、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气体净化。如工业烟气通过除尘净化,实现无害化排放。 静电法:通过电场的作用,使粉尘粒子带电并驱使其移向沉淀极,在集尘板上放电后被吸附,完成气体净化。这种方法是电厂、化工行业普遍采用的高效除尘

17、方法。 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燃烧,转化成CO2、H2O而达到净化之目的。如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的净化;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酚等有机蒸气。通常产生的热能还可以回收利用。193.4.1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也可以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3.4.2 个体防护方法: 遵守卫生规则:不在有害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擦拭面部及身体裸露部位,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班前更衣、班后沐浴更衣,以保护自己、他人、家人。 正确着装:针对不同的有害场所,正确选择和穿戴防腐、防酸碱、防静电服装,佩戴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防尘口罩。3 3 生

18、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防控 3.4 3.4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201 1 噪声噪声1.1 1.1 概述概述生产性噪声达到一定强度时成为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突出表现在对听觉器官和听力损伤上。职业性听力损伤,亦称职业性耳聋或职业性难听,属法定职业病之一。此外,生产性噪声对某些接触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也将产生一定的损害。 1.2 1.2 生产性噪声的来源生产性噪声的来源生产性噪声来源于机器转动(产生机械振动、磁场脉冲振动或振荡)、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产生的声响。1.3 1.3 生产性噪声的种类生产性噪声的种类 空气动力噪声:如风机、空压机。 机械性噪声:如各种车

19、床、电锯的噪声。 电磁性噪声:如电磁式振动台或振荡器产生的噪声。1.4 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生产性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有的作业点可高达120130dB(A)。据调查,我国生产场所超过90dB(A)者占3242%,中高频噪声所占比例最大。1.5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听阈升高,永久性听力阈移(不能恢复原有水平)的噪声耳聋;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也有影响。1.6 生产性噪声的防控(1)改造声源、降低噪声:通过技术革新,把发声物体改造为不发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如铆接改为焊接、打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振动采用隔震物质,如垫胶皮、软木、砂石等。(2)对噪声

20、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具体又可分为: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采用消声器或用消声、吸声、隔声材料阻隔声源。(3)加强个人防护:最常用的方法是配戴耳塞、耳罩、防声帽。(4)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检,筛选出对噪声敏感者或早期听力损伤者,并采取相应措施。 212 2 振动振动2.1 2.1 概述概述振动对机体全身各系统均可产生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类型是局部振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表现在:引起脑电图改变,条件反射潜伏期改变,皮肤感觉功能降低;握力下降,肌电图异常,肌纤维颤动,肌萎缩和疼痛等。引起骨和关节的改变,如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和

21、坏死等。振动引起的听力下降。长期使用振动工具严重时可产生局部振动病。 22 2.2.1 振动来源:是由于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如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机、打夯机等产生的振动; 2.2.2 手臂振动的来源: 操作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蒸汽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等; 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 使用固定转动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 驾驶机动车辆:如驾驶汽车、拖拉机、脱粒机等。2 2 振动振动 2.2 2.2 生产性振动的来源生产性振动的来源232 2 振动振动2.3 2.3 生产性振动的防控生产性振动的防控 控制振

22、动源:在设计、制造中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的水平; 改革工艺: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用,用液压、焊接、粘接代替铆接;采用减振、隔振等措施,如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采用塑料或橡胶隔垫减振; 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 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对接触振动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243 3 辐射辐射电磁辐射如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

23、线、射线等。253 3 辐射辐射 3.1 3.1 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来源 非电离辐射:电子能量小于12eV的电磁辐射 射频辐射:A 低频辐射(波长大于3000m):来源于电力生产、传输、使用,长波通讯(如长波无线电广播、长波雷达)等;B 高频辐射(波长为300010m):来源于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高频焊接、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讯、物理治疗、镀膜等的变压器、感应器、电容器、馈电线、天线、振荡回路、工作回路。C 超高频辐射(波长为101m):来源于金刚刀固定加热、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讯、物理治疗、射频溅射镀膜等的馈电线、天线、振荡回路、工作回路。D 微波(波长为10.001m

24、):来源于微波仪表、测试、加热、通讯、定位、导航、治疗等的天线、辐射体(通讯发射台、手机等)。 红外线(波长为0.00010.05cm):来源于炼钢、铸造、轧钢、锻钢、熔融玻璃、烧陶瓷、焊接以及强发光体等产生的热辐射。 紫外线(波长为0.10.410-4cm):来源于(高炉、平炉、电炉)冶炼、电焊、气焊、亚弧焊、等离子焊产生的有害射线。 激光:来源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激光:来源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医疗、通讯、探测等采用的颜色很纯、能量高医疗、通讯、探测等采用的颜色很纯、能量高度集中的光。度集中的光。 电离辐射:这种辐射的电子能量大于12eV且能引起物质电离,来源于能产生直接(、

25、等带电粒子能直接使物质电离)或非直接(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如天然放射性物质、人工放射性物质、X光机、射线探伤机、核设施、核工业等。263 3 辐射辐射 3.2 3.2 生产性辐射的危害生产性辐射的危害任何交流电路都会向周围的空间发射与交流电频率相同的电磁能,形成交频电磁场,当交流电的频率达每秒钟10万次以上时,它周围则成高频电场和磁场,这就是高频电磁场。接触高频电磁场的职业有:无线电通讯、高频加热(高频焊接、高频切割等),及高频医疗设备使用等。在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辐射下,人体健康会爱到一定危害。273 3 辐射辐射

26、 3.2 3.2 生产性辐射的危害生产性辐射的危害3.2.1 非电离辐射 射频辐射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但在大强度长期辐射作用下,心血管系统的症候持续的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主要通过二种方式,一是直接辐射人体组织使之温度升高,直至高温痉挛致死;二是直接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或细胞生物膜。症状表现为轻重不一类神经症:全身无力,易疲劳、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睡眠不佳、多梦、记忆力减退、多汗、脱发。受危害者脱离接触,并接受对症治疗后多可以恢复健康 红外线辐射主要对人的皮肤和眼睛构成伤害。 紫外线主要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

27、烧灼感;电焊引起电光性眼炎;雪地及野外作业时,阳光照射可引起阳光眼炎或雪盲症,即眼角膜、结膜损伤。 激光对人体主要是烧伤皮肤。 283 3 辐射辐射 3.2 3.2 生产性辐射的危害生产性辐射的危害3.2.2 3.2.2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电离辐辐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包括射线、射线、射线、射线、中子射线等,如生产上测料位用的料位仪、射线探伤及测厚仪、测水份用的中子射线、医学上用的射线诊断机、射线治疗机、核医学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试剂。电离辐射对人体组织破坏性极大,降低人的免疫力,特别是射线。293 3 辐射辐射 3.2 3.2 生产性辐射的危害生产性辐射的危害3.2.2 3.2.2 电

28、离辐射电离辐射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

29、的死亡和畸形。 303 3 辐射辐射 3.3 3.3 生产性辐射的防控生产性辐射的防控3.3.1 非电离辐射 高频辐射:场源屏蔽、保持安全距离、合理布局;预防高频电磁场危害要遵循屏蔽、远距离和限时操作三原则。屏蔽材料多用薄铁板或铝合金,无导电性能的材料对场源无屏蔽作用。凡有器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症状者,不宜从事接触高频电磁场的工作。 微波: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加强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 红外线:重点是眼睛的防护,即佩戴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 紫外线:屏蔽辐射源、保持安全距离、佩戴专用防护品(如电焊面罩、皮护膝、皮手套等); 激光:设置防光束泄露防护罩;工作室设置吸光材料、色调要

30、暗,不能裸眼看光;穿戴防护用品,对人员进行教育。 3.3.2 电离辐射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外照射防护的方法(即“三原则”)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电气联锁保护和屏蔽防护;内照射防护的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携带剂量监测报警仪)等综合性措施。314 4 异常作业条件异常作业条件 4.1 4.1 异常作业条件的种类异常作业条件的种类4.1.1 高温生产场所的高温来自热源如熔炼炉、锅炉、化学反映釜,机械转动和摩擦生热、人体放热;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来自敞开液面的水蒸汽蒸发,如造纸、印染、缫丝、电镀、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等相对湿度大于80%的高气湿的作业环境。 4.1.2 高温

31、强热辐射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工作场所的气温大于30或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并有较强的热辐射作业。如炼钢、炼铁、铸造、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窑炉、锅炉等车间。4.1.3 高温高湿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行业中的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95%以上。4.1.4 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如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野外作业、冷冻库或地窖作业,潜水和潜涵高气压作业,高空、高原低气压环境中运输、勘探、筑路及采矿等低气压作业。324 4 异常作业条件异常作业条件 4.2 4.2 异常作业条件的防控异常作业条件的防

32、控 高温作业防护: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如钢水连铸、轧钢及铸造实现自动化,以使工人远离热源;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作业,以利用自然通风;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隔离热源。 隔热:采取绝热措施以避免热源散热,还可采用遮热板、喷水降温等方法。 通风降温:采用自然与机械联合的通风方法。 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即夏给清凉饮料,增添防暑降温设施;冬安装取暖设施或给烤火津贴;热加工岗位给保健品或津贴。 个体防护:发放耐热工作服,低温发放保暖服和棉皮鞋; 异常气压预防:采用新技术,如采用管柱钻孔代替沉箱法;遵守操作规程;采取保健措施,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等。334 4 异常作业条件异

33、常作业条件 4.3 4.3 高温与中暑防控高温与中暑防控生产作业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及气压。高温属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温度达到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当机体获热与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水和缺盐、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及医疗预防。 344 4 异常作业条件异常作业条件 4.3 4.3 高温与中暑防控高温与中暑防控饮水是

34、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补充水分方式,但不恰当的饮水不但不能使高温作业者补充已丢失的水分,反而会损害健康,甚至诱发中暑。高温作业工人恰当的饮水应遵循三条原则:1.补足补够原则。一般来说,要比平常每天多饮水35升,食盐20克;2.饮水方式以少量多饮为宜,暴饮会加重心、肾和胃肠道负担,又促使大量排汗;3.饮水和补盐同时进行,不能单纯补充水分。单纯暴饮淡水会引起热痉发(中暑)的发生,故以含盐饮料为佳。含盐饮料种类很多,既可自制,也可直接购买成品。含盐茶水、绿豆汤既方便自制,效果也十分可靠,值得推荐。 351 其他因素的种类及危害 致病微生物:从事微生物研究的人员以及从事动物养殖的从业人员,致病微生物可以

35、通过皮肤、口、鼻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布氏杆菌(不可忽视的禽流感、疯牛病、甲型H1N1流感)等。由于从业人员的高度集中,使得传染病病菌通过媒介物或直接在人群中传播,危害人群。 致害植物:某些植物释放一些有害物对植物种植人员以危害。362 生物因素危害的防控 工作环境经常进行严格的消毒并保持环境卫生; 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距离,避免零距离接触。371 生理、心理因素种类及危害 负荷超过极限: 体力超限:工作时间长期超过8小时、长期加班加点和节假日不休息、长期负荷或负重超过人体力承受能力等,危害从业人员的健康,即引发疾病和引发事故;长期坐着作业,易引起腰椎、颈

36、椎疾病;长期操作电脑,不仅引发腰椎、颈椎疾病,视力也会下降,而且电脑的辐射对人体也有伤害; 听力超限:人在作业中长期听杂音、噪音,不仅引起听力下降,还会心烦意乱,引起操作失误; 视力超限: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盯住某个目标,既引起视力疲劳而引发事故,还会降低视力(如司机、电视监控员、仪表监视员等)。 禁忌作业:带病作业、从事与身体素质不相符的作业,不仅会引发事故,还会加重病情或构成危害。 心理压抑:工作的压力太大、周围环境压抑、人际关系压抑或孤立,易引发人员精神失常乃至得精神病; 过度紧张:频繁的重复操作、操作复杂和动作快速变化,不仅容易引发事故,同时也会引发精神疾病。382 生理、心理因素危害的防

37、控 严格执行劳动法作息时间及其他有关规定; 合理分配负荷,使从业人员能够承受; 给加班、加点人员营养补偿或双重、三重加班或加点费;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清洁、宁静、健康的工作环境;技术进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391 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控1.1 常见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湿疹):这一类型最常见,主要致病原因是化学物质剌激,可发展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过程。(2)痤疮、毛囊炎:多发于接触焦油、沥青、机油、润滑油等物质的青工。(3)溃疡:主要致病物质为重铬酸钾、氟化铍或硫化铍、砷化物以及各种强酸、强碱等。(4)皮肤瘙痒:由化学性粉尘、烟雾、蒸气引起。(5)皮肤干燥、皲裂、角化:长期接触脂溶

38、剂、碱性物质可引发。(6)疣状赘生物:长期接触沥青、焦油、机油、润滑油可发病。(7)皮肤色素变化:常见致病物质如煤焦油、砷化物、氟化物;(8)指甲改变:长期接触生石灰,碱液、矿物油可发生。 401 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控1.2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控对于黑变病的防治,应寻找病因,避免诱发因素,避免日光晒。补充富含维生素A、D及菸酸的饮食,口服维生素B及大剂量的维生素C,局部外用各种防光剂、脱色剂,如3氢醌乳剂、510的降汞等。也可用白术醋剂:生白术40g,陈醋250m浸泡一周后,外涂,每日二次。三氯乙烯引起的剥脱性皮炎是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死亡率高,多发生与初次接触三氯乙烯,对三氯乙烯有敏感体质的人,发

39、病多在初次接触的3周内,常伴有严重的肝损害、黄疸,严重者可死于肝肾衰竭和合并感染。三氯乙烯敏感体质者避免接触三氯乙烯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及时脱离和治疗可减轻病情发展、提高治愈率。 412 职业性眼病的防控化学品溶液、粉尘或气体进入或接触眼部,都可引起眼部损伤,统称为化学性灼伤,一般多发生在化工厂、实验室或施工场所,其中最多见的有酸性和碱性灼伤。酸、碱灼伤,可带来严重后果,引起视功能或眼球的丧失。因化学灼烧是进行性的,尽快清除进入眼部的化学品是阻止病情发展的关键。现场急救处理极为重要。现场急救处理主要措施是冲洗眼部。可就地取材,用大量清水或其它水源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眼脸,转动眼球,暴

40、露穹窿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彻底洗出或至少冲洗30分钟后,现场处理完后,送至医院进行治疗。422 职业性眼病的防控工业电焊、紫外线消毒灯、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等都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二者只是称谓和致病方式不同,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一样。现实生活中以电焊工发生率最高。紫外线对组织有光化学作用,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角膜上皮坏死脱落,一般在照射后38小时发病,有强烈的异物感、剌痛、畏光、流泪及睑痉挛,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24小时后症状减轻或痊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减轻疼痛。可用1潘妥卡因眼药水滴眼,每天23次,其次用抗生素软膏包扎。预防电

41、光性眼炎的主要措施为加强个人防防,在电焊操作或置身高强度反光环境时,应配戴防护罩或眼镜。 433 职业性肿瘤的防控在众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中,现已肯定化学性毒物中部分物质可引起接触者体细胞突变、癌变和生殖过程异常而发生畸胎,这便是职业性“三致”作用。致癌作用:199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834种化学物质和生产过程已有的致癌性评定资料,认定了75种化学物质和生产过程对人有致癌性。其中,23种对人体肯定有致癌性,如砷及砷化合物、苯、石棉、煤焦油沥青、强硫酸烟雾、镍化合物等。20种为可疑致癌物,其余为癌症高发职业。致畸作用:指某些化学物有胚胎毒作用,作用于受精卵的卵裂到胚胎发育的各个阶

42、段,可造成后代的先天畸型。现已调查发现、致畸化学物已不下数十种,作用较为明显的物质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醇、汞、三硫化碳等。 443 职业性肿瘤的防控致突变作用:指某些化学毒物作用于人体的遗传物质,使之发生突然的、根本的变异。这种变异除少数情形外,绝大多数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如不孕、早产、遗传性疾病、癌变等。接触苯、氯乙稀、氯丁稀等的工人较易发生。职业性肿瘤是指接触职业性因素引起的肿瘤。判定某职业与肿瘤发生有关系,是指该职业人群中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超高,肿瘤发病和死亡年龄提前,频发罕见肿瘤,在个体身上有多发肿瘤。职业性肿瘤一般具有如以特点:453 职业性肿瘤的防控职业性肿瘤,有明确的病因可寻;职

43、业性肿瘤发病率较其他职业病低,但很少有自律性;与特定的接触毒物方式有关,如吸入不溶性的镍化物有致癌性,而可溶性的镍盐则无;职业性肿瘤有固定的癌变部位;通常在接触职业因素1520年发病。最短者要25年,长者可达3040年;职业性肿瘤的细胞类型和临床经过也有相对的规律。职业性肿瘤一旦发生,即按其自身规律演进,少有自愈,故应及早治疗。 463 职业性肿瘤的防控预防职业性肿瘤,首先识别、鉴定、严格控制与管理职业性致癌因素,使其不超标或降低到最小量。其次,对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严格执行就业前体检,筛选出敏感者并使其不接触。再次,对已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定期体检,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47

44、4 女工职业病的防控保护女工健康是我国一贯的政策。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某些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具有较大的或特殊的影响,故应特别重视女工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妇女不宜从事持续负重2025kg以上的重体力劳动,不宜从事高温或低温环境作业、不会引起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长期强制体位的作业以及有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度危险的作业要加强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女工在月经期不应从事高空、装御、搬运及接触冷水的作业。 484 女工职业病的防控怀孕女工应暂时调离以下作业岗位:毒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高温及高温作业岗位、全身性振动的作业岗位。怀孕女工不应延长工作时间和参加夜班作业。在围产期,应尽可能做到产前休息14天,产假满恢复工作时,先安排一定时间的过渡性工作,使女工逐渐适应。在哺乳期要保证国家规定的哺乳时间,并应尽可能暂时脱离接触有毒物质的作业。工厂哺乳室应必须有卫生设备,使女工在哺乳前能换下工作服并将手洗净。 49安全箴言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会影响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会影响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会影响你的命运。50 515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