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三 各类试题的载体元素化合物 第10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3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63438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三 各类试题的载体元素化合物 第10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3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三 各类试题的载体元素化合物 第10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3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三 各类试题的载体元素化合物 第10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3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三 各类试题的载体元素化合物 第10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3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三 各类试题的载体元素化合物 第10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3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三 各类试题的载体元素化合物 第10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3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第Ⅰ部分 专题突破三 各类试题的载体元素化合物 第10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3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三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回 扣 基 础1拉网排查11个重要反应(1)Fe在少量Cl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Fe和S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3)Fe和H2O(g)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稀HNO3和过量Fe粉或少量Fe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5)FeO与盐酸、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6)Fe2O3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7)Fe3O4与稀盐酸、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8)Fe(OH)2与稀盐酸、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9)Fe(OH)3与稀盐酸、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10)F

2、e(OH)2露置于空气中的化学方程式:_。(11)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2(1)怎样除去Fe2(SO4)3中的FeSO4(用适当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_。(2)怎样检验Fe2O3中的FeO(用适当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_。三 年 高 考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铁粉起还原作用(2015四川理综,1D)()(2)向含有NaClO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O (2015安徽理综,10C)()(3)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可配制FeCl3溶液(2015福

3、建理综,8B)()(4)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若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则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015广东理综,22D)()(5)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2015山东理综,11B)()(6)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2015天津理综,2A)()(7)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则稀硝酸将Fe氧化成Fe3(2015全国卷,10A)()(9)中为铁粉与水蒸气加热,中为肥皂水冒泡,由中现象能证实中发生了反应(2

4、014北京理综,11A)()(10)氧化铁能与酸反应,所以可用于制作红色颜料(2014江苏,4D)()答案:(1)(2)(3)(4)(5)(6)(7)(8)(9)(10)4(2016全国甲卷,28)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 _。(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5、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 _。(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 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检验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实验和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

6、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解析:(1)Fe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3,在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可防止Fe2被氧化。(2)Fe2被氧化为Fe3,Cl2被还原为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3)O2难溶于煤油,加入煤油能隔绝空气,排除O2对实验的影响。(4)KI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Fe3=I22Fe2。K3Fe(CN)6是检验Fe2的试剂。

7、实验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仍存在Fe3,由此可说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两 年 模 拟5下列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有_。答案:、6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某研究小组通过如下简化流程,将工业制硫酸的硫铁矿烧渣(铁主要以Fe2O3存在)转变成重要的化工原料FeSO4(反应条件略)活化硫铁矿还原Fe3的主要反应为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不考虑其他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步H2SO4与Fe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检验第步中Fe3是否完全还原,应选择_ (填字母编号)。AKMnO4溶液BK3Fe(CN)6溶液CKSCN

8、溶液 (3)第步加FeCO3调溶液pH到5.8左右,然后在第步通入空气使溶液pH降到5.2,此时Fe2不沉淀,滤液中铝、硅杂质被除尽。通入空气引起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_ _。(4)假如烧渣中的铁全部视为Fe2O3,其含量为50%。将a kg质量分数为b%的硫酸加入到c kg烧渣中浸取,铁的浸取率为96%,其他杂质浸出消耗的硫酸以及调pH后溶液呈微酸性所残留的硫酸忽略不计。按上述流程,第步应加入FeCO3_kg。解析:第步,硫铁矿烧渣的主要成分Fe2O3与H2SO4反应生成Fe2(SO4)3,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第步,在滤液中加入活性硫铁矿FeS2,由题意可知Fe2(SO4)3被还原为FeSO4

9、,同时生成H2SO4,过滤除去过量的活性硫铁矿;第步,在滤液中加入的FeCO3与H2SO4反应生成FeSO4,过滤除去过量的FeCO3;第步,向滤液中通入空气,部分Fe2被氧化为Fe3,Fe3水解产生H,使溶液的pH由5.8降到5.2,同时,除去铝、硅杂质,最后浓缩结晶得到FeSO4晶体。查 缺 补 漏3扫除知识盲点(1)Fe与O2、H2O(g)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而不是Fe2O3。Fe与Cl2反应时生成FeCl3,与S反应时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能力大于S的。常温下,Fe、Al在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加热后继续反应。Fe在Cl2中燃烧,无论Cl2过量还是不足均生成FeCl

10、3。(2)向含Fe2的溶液中加入硝酸、KMnO4溶液、氯水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时,溶液会出现浅绿色棕色的颜色变化,该现象可用于Fe2的检验。(3)制备Fe(OH)2的方法很多,原则有两点: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须提前除去;二是反应过程中必须与O2隔绝。(4)Fe3的检验方法较多,如观察溶液颜色法(棕黄色)、NaOH溶液法(生成红褐色沉淀)、KSCN溶液法(生成血红色溶液),前面两种方法需溶液中Fe3浓度较大时才适用,最好且最灵敏的方法是KSCN溶液法。Fe2的检验可采用先加入KSCN溶液后再加入氧化剂的方法;也可用铁氰化钾检验Fe2,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Fe3Fe(CN)62。(5)生成FeCl2除了用Fe和HCl的置换反应外,还可用化合反应:2FeCl3Fe=3FeCl2。生成Fe(OH)3除了用Fe3与碱的复分解反应外,还可用化合反应:4Fe(OH)2O22H2O=4Fe(OH)3。(6)配制FeCl2溶液既要防氧化(加入Fe粉),又要防水解(加入盐酸);配制FeCl3溶液要加入浓盐酸防止水解。(7)Fe3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大量存在,当pH7时,Fe3几乎完全水解生成Fe(OH)3沉淀。(8)除去酸性溶液ZnCl2中的FeCl2,应先通入Cl2或加入H2O2,再加入ZnO,使Fe3水解生成沉淀过滤除去。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