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ppt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8633886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3 .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189家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讲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老老子子西周春秋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旧贵族领主平民之有军功者平民之有文化才艺者文化贵族之没落者战国的新兴士阶层 战国士阶层社会阶层:世袭流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旧贵族领主文化贵族之没落者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政治经济的大变动孔子讲学图学在官府学在民间(2)“士”阶层的崛起

2、、活跃(3)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3.“百家争鸣”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屡遭冷遇。于是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其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孔子及其思想(1)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学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2.孔子创立儒家学派(2)以“礼”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准则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3)为政以德治国方略(民本思想)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学习方法: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编订整理“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3.孔子的教育理念及贡献“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在论述其教育对象时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基础,推动了春秋以来“学术下移”的运动。孔庙孔庙孔林孔林“黎民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 孟子滕文公上“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梁惠王上“制民之产” 孟子滕文公上1.“仁政”学说孟子思想的核心(二)孟子的仁政学说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

5、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粱惠王章句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孟子尽心章句下2.民本思想“仁政”学说的发展3.性善论“仁政”学说哲学基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章句上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人君之大节也。荀子王制“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者,仁者不为也。”荀子王霸1.“仁义

6、”和“王道”(三)荀子的学说2.“性恶论”与礼乐教化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性恶思考: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他博学多智,精通礼法,熟悉各种典章制度。1.道家学派的

7、创始人老子三、道家和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通过道德经一书流传下来。帛书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出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1)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2)“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政治主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道法自然。”“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2.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本课知识结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孔子和早期儒学道家和法家社会原因主要流派历史影响孔子的思想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子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