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863102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考点: :1.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识的目的和归宿 3.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理与谬误 4.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2、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课标分解课标分解考纲细化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考题预测列举现实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1.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2.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标准;实践是

3、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和归宿3.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4.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本部分考题集中于实践是认识本部分考题集中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基础知识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一般不难。复习的考查,题目一般不难。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过程中关注热点:结合我国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

4、实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践的特征。结合马克思主义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说明真理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结合结合中东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MERS)防治及药剂研制,说明认识发防治及药剂研制,说明认识发展的过程。展的过程。本课知识网络本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融汇贯通 掌握一个方法论: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掌握一个方法论: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实事求是。 把握两个方面:认识唯物论与认识论两个层把握两个方面:认识唯物论与认识论两个层面的知识体系。面的知识体系。 明确三对关系:物质与具体的物

5、质形态的关明确三对关系: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关系。 理解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理解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 把握五个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把握五个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该讲主要以该讲主要以“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立足认识

6、的为主线,立足认识的产生,分析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产生,分析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立足认识的发展,主要分析了真力、检验标准和目的。立足认识的发展,主要分析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和上升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部分内容。认识论知识是对唯物论知识的进一步展开三部分内容。认识论知识是对唯物论知识的进一步展开和深

7、化。认识论主要阐明了认识从实践中来,并在实践和深化。认识论主要阐明了认识从实践中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意识依赖于物质。可以说,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客观的,意识依赖于物质。可以说,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认识领域的具体体现。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认识领域的具体体现。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1.1.(2016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年全国高考全国1 1卷,卷,20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

8、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 A B. C. D. B. C

9、. D.C C2.2.(2016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年全国高考全国2 2卷,卷,2323)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

10、决迷路问题的关键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老马之老马之“智智”与人之与人之“智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 B. C. D.A. B. C. D.3.3.(2016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年全国高考浙江卷2828) 漫画漫画水水没多深没多深提醒我们(提醒我们( )A .A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B.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客观事实是复杂的C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能获得正确认识B B4.4.(2016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年全国高考

11、江苏卷2828)信息科学在高速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已经为60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真理的

12、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A.B.B.C.C.D.D.B B5.5.(20162016年高考上海卷年高考上海卷2828)全面推进诚信教育有必全面推进诚信教育有必要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生活事要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生活事例,更重要的是推进诚信理论的实践展开和全面例,更重要的是推进诚信理论的实践展开和全面实施。这句话强调实施。这句话强调A.A.传播丰富的诚信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愿传播丰富的诚信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愿望望B.B.宣传诚信理论知识,需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宣传诚信理论知识,需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共鸣C.C.诚信内涵许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得到丰富和完善诚信内涵许在社

13、会现实生活中得到丰富和完善D.D.对诚信的共识应落实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对诚信的共识应落实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D D6.6.(20162016年高考上海卷年高考上海卷2929). .从从“两个一百年两个一百年”奋奋斗目标到提出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A.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

14、变化的过程B.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C C7.7.(2016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年全国高考全国2 2卷卷2020)17081708年,清政府组织传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1010年成功绘制的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府。反之,

15、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可见,中国人。可见,皇舆全览图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价值的实现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A. B. C. D. A. B. C. D. B B8.8.(2016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年全国高考天津卷8 8)下列说法与漫)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

16、的是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C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D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D 9. 9.(2016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年全国高考全国3 3卷卷39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2015年诺贝尔生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

17、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末,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523项目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 7个省市、个省市、3030多个单

18、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

19、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1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疟疾新疗法的。(1212分)分)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

20、体条件的限制,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 4分)分) 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3 3分)分) 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 3分)分) 将研究成果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 与疟疾治疗实践,接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受检验。(2 2分)分)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考点一考点

21、一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1 1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活动。的物质性活动。 注意: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实践是以人为主体( (人类所特有人类所特有)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 2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 (1)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

22、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3、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过程。 (3)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

24、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 (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论的基本特征。 3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中而产生的。 4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

25、由片面到全面、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1) (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 (3)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深化。 5 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

26、理性的唯一标准 (1) (1)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2) (2)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3) (3)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实践实践) )才能检才能检验。验。 6 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识就失去了意义。 7 7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

2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8、的原则。【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吗的活动吗 这种看法好像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又看到这种看法好像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又看到了能动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了能动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所以首先要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客观性,同时由于实践构成以首先要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客观性,同时由于实践构成要素和过程以及结果的客观性,决定了实践活动具有客要素和过程以及结果的客观性,决定了实践活动具有客观

29、物质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实践活动并不是纯观物质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实践活动并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客观的物质活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建立在其客观物质性基础之上的,受到客观物能动性是建立在其客观物质性基础之上的,受到客观物质性的制约,实践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质性的制约,实践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并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并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吗 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

30、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实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实践则是认际上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实践则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为客观世界的变革以及认识工具的创新主要是因为客观世界的变革以及认识工具的创新主要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认识指导人们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认识指导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1、的根本动力。【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1 1理解实践的概念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解实践的概念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第二,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三,所谓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三,所谓“改造改造”,必须,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四,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四,“一切物质性活动一切物质性活动”

32、包括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2 2要全面理解实践及其特征,须注意三点:要全面理解实践及其特征,须注意三点:实践实践是意识指导下的活动,但实践不是主观活动;是意识指导下的活动,但实践不是主观活动;实践是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单个人的实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并不等于孤立的活动;践活动并不等于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但并实践是人的活动,但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是实践。非所有人的活动都是实践。 3 3不能认为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

33、种主观不能认为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活动。 4 4不能认为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不能认为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5 5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 (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 (2)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实践获得直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 6 6正确认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正确认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不超出认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

34、的真理性,不超出认识范围,用一种认识去衡量另一种认识,缺乏客观性,识范围,用一种认识去衡量另一种认识,缺乏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做法。客观事物不能自言其明,因此只有是唯心主义的做法。客观事物不能自言其明,因此只有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才是检验认识正确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才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性的唯一标准。7 7“意识源于物质意识源于物质”和和“认识源于实践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界。“认识源于实践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

35、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认识源于物质”。8 8认识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主认识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本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能要动力、根本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能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的动力。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的动力。易错辨析易错辨析 1. 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活动 2. 2

36、.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的实践。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的实践。实践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

37、的主体(人)、实践对象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践对象( (自然界和人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社会) )、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3.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的 4. 4.实践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活的认识就要亲自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活的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参加实践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

38、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是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取认识的途径。间接经验。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取认识的途径。1.1.多少年来,人们对甜、酸、苦、咸四种基础味多少年来,人们对甜、酸、苦、咸

39、四种基础味觉已经有了统一的认识。而觉已经有了统一的认识。而19081908年首次报道的鲜年首次报道的鲜已被认可为第五种基础味觉。日前,美国科学家已被认可为第五种基础味觉。日前,美国科学家确认肥为第六种味觉,而肥味得到大众认同仍有确认肥为第六种味觉,而肥味得到大众认同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说明很长一段路要走。这说明A.A.味觉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人们无法彻底认识它味觉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人们无法彻底认识它B.B.基础味觉因人们立场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基础味觉因人们立场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C.C.人们对味觉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人们对味觉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D.D.人们对味觉的认识都

40、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人们对味觉的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统一C C2.2.漫画漫画握手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 A B B C C D DB B 3.3.小时候就常听父母说小时候就常听父母说: :“当家才知柴米贵当家才知柴米贵, ,养儿养儿方知父母恩方知父母恩! !”那个时候那个时候, ,对这句话始终没什么感对这句话始终没什么感觉。直到后来觉。直到后来, ,自己一人漂泊他乡自己一人漂泊他乡, ,不得

41、不靠自己不得不靠自己独立生活的时候独立生活的时候, ,才发现这句话真的是真理。这是才发现这句话真的是真理。这是因为因为( () )A.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B.盲目的实践是没有意识指导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没有意识指导的实践C.C.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人生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人生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D.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 A4.4.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其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其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受到重视。网民在

42、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倘若能够更有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对大数据中所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对信息有效对大数据中所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利用的程度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根源于人们对大数据特有价值的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根源于人们对大数据特有价值的

43、正确认识正确认识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推动社会向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前发展大数据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大数据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大数据大数据”本身却可以被本身却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人类认识和利用A. B. C. D.A. B. C. D.D D 5. 1928 5.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菌时,发现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过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长期反复没有细菌生长。经过从动物实验到

44、人体实验的长期反复过程,过程,19421942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们又先后发现了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红们又先后发现了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奎诺酮类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奎诺酮类形成了抗菌素形成了抗菌素家族。抗生素的广泛、持久使用,特别是滥用,导致了家族。抗生素的广泛、持久使用,特别是滥用,导致了复杂多变的耐药菌,近年已发现了致人死亡的复杂多变的耐药菌,近年已发现了致人死亡的NDMNDM1 1超超

45、级细菌。现在全球正在加紧科学实验,对付超级细菌的级细菌。现在全球正在加紧科学实验,对付超级细菌的超级抗生素必将产生。超级抗生素必将产生。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这个道理的? 弗莱明对青霉素发现和应用于救治病人,说弗莱明对青霉素发现和应用于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从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到链从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到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四环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奎诺酮类的相继发现,表明实践素、头孢菌素、奎诺酮类的相继发现,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从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到从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到链霉素治疗结核病的有效,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链霉素治疗结核病的有效,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真理性的标准。 为对付细菌,探寻抗生素、超级抗生素,说为对付细菌,探寻抗生素、超级抗生素,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2017年年1月制作月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