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629678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常用汉泰语动词的语义比较 泰国 邓进隆 汉语和泰语虽然同属汉藏语系语言,都是通过词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但二者又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汉语的定语、状语作为修饰语位于中心语之前,而泰语的定语、状语作为修饰语时则必须放在中心语之后。由于汉语和泰语都是有声调的语言,在语音上就产生了许多同音词、多义词等等现象,特别是名词和动词,这些同音多义现象在二者之间又不是一对一的语音、语义对应关系,因而给学习汉语和泰语的人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试着就汉语和泰语中的几个常用动词: “吃” 、 “洗” 、“上” 、 “下” 、 “打”等的语义做初步的比较分析,以求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

2、“吃”的意义一、 “吃”的意义 汉语“吃”动词的本义是指“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的意思,后边往往要带一个宾语。例如: 吃水果、吃糖、吃药、吃米饭、吃面条、吃饺子、吃肉、吃素、吃荤、吃零食、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吃夜宵、吃小灶、吃斋;每天吃三顿饭;小孩子已经不吃奶了等。 但“吃”动词也由此引申而产生了好几个意义。 (一)对象不是真正的食物,而是与“吃”相关的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例如: 吃饭馆 吃食堂 1. 吃了一辈子食堂,自己从来没做过饭; 2. 那个饭馆我吃过好几次了; 3. 一直吃食堂; 4. 总吃食堂。 泰语的“” (吃)也可以像汉语的“吃”这么用,但那是将“” (方位词)省略

3、了。例如: (吃)(方位词)(食堂)- 吃食堂。 (吃)(方位词)(饭馆)- 吃饭馆。 (二)表示靠某种事物来生活。例如: 吃利钱 吃利息 1. 这种人光吃利息就吃足了。 2. 吃了二十多年的利息。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习语: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吃软不吃硬;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吃哑巴亏等等。 但泰语的“” (吃)却不能用于类似汉语的习语。例如: (人)(种)(这)(吃)(只)(钱)(利息)(就)(够)(了)这种人光吃利息就吃足了。 (三)表示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 。例如: 11. 吃了敌人一个连。 2. 吃了两个棋子儿。 3. 那车吃他的跑。 泰语的“” (吃)也可以用于军事、棋戏上的

4、“消灭” 。例如: (吃)(棋子儿)(了)(两个)吃了两个棋子儿。 这是泰语“”和汉语“吃”在意义上较为接近之处。不过,泰语在表示“吃” 的意义,当其主语对象是“人” 时,不是汉语“吃”那么随便、笼统,而是在等级观念往往比较严格,因此,随着主语对象地位的不同而须改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大致可分为四个等级。 1. 老百姓日常用语,或者没有具体针对性的对象时多用“” : (他)(吃)(饭)(饱)(了)他吃包饭了。 2. 用于语书面语或者礼节性语言,用“” ,例如: (您)(吃)(饭)(了)(没有)(应答词) 您吃饭了没有? 3. 用于对寺庙里的和尚或尼姑的尊称,用“” ,例如: (您)(吃)(早饭)(

5、了)(没有)(应答词) 您吃早饭了没有? 4. 用于对皇室成员的尊称,用“” ,例如: (皇上)(吃)(早饭)(已经)(了)皇上已经吃早饭了。 二、 “洗”的意义二、 “洗”的意义 汉语“洗”的本义是指“用水或汽油、煤油等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 ,比如: 洗脸、洗脚、洗头、洗澡、洗衣服、用冷水洗血迹、给小孩洗尿布等等。 以及又本义扩大而产生的一些意义,如: 1. 照片的冲洗:洗胶卷、洗相片。 洗了三张底片。 洗全身的;洗半身的。 洗彩色的;洗黑白的。 2.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以便继续玩:洗牌。 牌洗完了。 牌还没洗好。 他洗出来的牌跟没洗一样。 然而,泰语在表示与汉语“洗”相同的概念意义时,

6、由于“洗”的宾语对象的不 同采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示。 1. ,也是“用水或汽油、煤油等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的意思。其对象是餐具、车辆、照片以及人体的面部、四肢。如: (我)(去)(洗)(碗)(先)我先去洗碗。 (车)(辆)(这)(洗)(得)(干净)(很) 2这辆车洗得很干净。 (今天)(我)(洗)(照片)(三)(张)(了) 我今天洗了三张照片。 (你)(去)(洗)(手)(洗)(脚)(先) 你先去洗手、洗脚。 2. ,原意是用瓢把水往身上浇。对象是身子洗澡。如: (你)(去)(洗)(水)(先)你先去洗澡。 3. ,原意是池塘,表示人在水塘边洗头发。如: (他)(正在)(洗)(头发)(在)(里

7、)(洗手间) 他正在洗手间里洗头发。 4. ,原意是用两手搓洗衣物。如: (衣服)(的)(他)(洗)(那)(干净)(很) 他洗的衣服很干净。 三、 “上”的意义三、 “上”的意义 汉语“上”作为动词,其本义是指“由低处到高处”的意思。如: 上山、上楼、上汽车、上坡、猫上房了、上树、上台阶、上船、上飞机等等。 但在日常用语中, “上”的运用很广泛,意义也大多由本义衍生的。 1. 表示“出场” 。 双方运动员已经上场了。 这次比赛,他一共上了三次场。 2. 表示“到、去(某个地方) ” 。 上街、上饭馆、上邮局、上学、上朋友家。 3. 表示“填补、增加” 。 锅里再上一点水。 上一瓶啤酒,上一盘菜

8、。 4. 表示“涂、擦” 。 上颜色、上药、上油漆 5. 表示“按规定时间开始工作或学习的” 。 上班、上课、上早班。 6. 表示“登载” 。 他的英雄事迹上报了。 她上电视了。 他的名字上了几次报了。 以上仅只是汉语“上”字的几种用法。在泰语里,一般来说也能用“” (上)来对应,如: “” (上车) 、 “” (上飞机) 、 “” (上楼) 、但是,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 1. 上船:如果对译的话,泰语为 (下)(船) ,即是“上船”的意思,而泰语的 (上)(船)即是“下船”的意思。也就是说,泰汉语正好相反。 32. 上场: 在泰语里, 对演员来说用 (出)(场) ,对运动员来说,则用(下)(

9、场地) 3. 上课:泰语的意思是 (学习) ,这里的类似的“”是“进去、进入”的意思,还有 (工作)上班。 4. 汉语里较为抽象的短语,如“上颜色、上药”; “上一瓶啤酒,上一盘菜。” ; “上邮局、上饭馆”等,泰语的表示法实际上是与汉语的具体意义相当,即用“”(涂、擦)(颜色) ; “” (增加)或“” (填、补)(啤酒)(一)(瓶) ; “” (去)(邮局)等。此外,泰语里“上报”是 (下)(报纸) ,而“上电视”却是 (出)(电视) 。意义上与汉语的差别很远。不能笼统地用一个“上”字来表达。 四、 “下”的意义四、 “下”的意义 汉语“下”的本义与“上”正好相反,即“由高处到低处”的意思

10、。如: 下山、下坡、下楼、下车、下飞机、下船、下床、下地、下水等等。 同“上”一样, “下”的运用也很广泛。相对的,泰语语音形式是 (下)。如:(楼)下楼,(车)下车,(从)(床)下床,等等。但是汉语中能与“下”相搭配的宾语,却不一定能用泰语的 (下)来相搭配,差别较为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示“降、落”的,一般与天气情况有关。如: 汉语可以说: “下雨、下雪、下冰雹”等。 泰语不能用“”(下) ,而用“”(掉、落) ,同时要改变词序:(雨)下雨;(雪)下雪;(冰雹)下冰雹。 2. 表示动物“生产”的。汉语也能用“下”来表示,如: 老母猪下小猪了。 下了两窝兔子。 这只老母鸡下了十

11、个蛋。 泰语也不能用“”(下) ,而用意义上很具体的词“”(出) ,如: (母)(猪)(老)(出)(小猪)(了)老母猪下小猪了。 (母)(鸡)(老)(只)(这)(出)(蛋)(了)(十)(个)这只老母鸡下了十个蛋。 3. 表示“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的” ,如汉语里的“下班、下课、下操”等。泰语也不能用“”(下) ,而用“” (结束) ,如: (今天) (结束)(学习)(早)(一点) 今天下课早了一点。 (他们)(还)(没)(结束)(工作) 他们还没下班。 4. 表示“放入、投入”的意思,如汉语可以说“下饺子、下面条、下鱼饵、下毒药”等。而泰语只能说“”(放) ,不能用“”(下) ,例如:

12、 (放)(面条)(一)(碗)(就)(够)(了) 4下一碗面条就够了。 (他)(放)(毒药)(里)(牛奶) 他在牛奶里下了毒药。 五、 “打”的意义五、 “打”的意义 在汉语的日常用语中, “打”字的使用频率很高。 “打”字有本义,也有引申义。泰语也是这样,但有时能找到与汉语“打”字相对应的字,如“” (打) ,有时却需要根据实际宾语对象来确定其语音形式,如“” (打拳) 。类似的情况不少,即便是汉语,有时甚至不知道它们是一种怎么样引申的。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 、常用汉语动词搭配词典为基础,就汉泰语“打”字的用法进行比较,以求对二者的语义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一) “打”的本义(一) “打”的

13、本义 “打”在说文一书里被解释为: “击也;从手,丁声。 ”因此它的本义应该是“打击”的意思,最初它的宾语应该是打击的对象。如:打钟、打鼓、打门、打铁、打孩子等,这些虽不见得都是古语,却是符合“打”的本义的。这里有用手打的,也有拿着东西打的,都叫“打” 。这在泰语里也一样, “” (打)就是其最初的语音形式,如上述汉语例子,泰语叫做:(钟)、(鼓)、(门)、(铁)、(孩子)。 (二) “打”的引申义“打”的引申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汉语“打”字的宾语就不全是打击的对象了。如拳和腿是用来打的,但我们可以说“打拳” 、 “打腿” ;拿板子打人,可以说“打扳子”等。泰语也就随着宾语对象的不同而须改用其

14、他的语音形式来表示,如“打拳”不能说“(拳)” ,只能说“(打)(拳)”或者“(打)(拳)” 。这样的例子很多,下面简述如下: 1、汉语“打”字可作“射击”解。泰语用“” (射击)不能用“” (打) 。如: (鸟)打鸟 (靶子)打靶 (门)打门 2、汉语“打”字可以作“制造”解。泰语用“” (做)或“” (建造) ,不能用“” (打) 。如: (箱子)打箱子 (烧饼)打烧饼 (首饰)打首饰 (堤坝)打堤 (墙)打墙 3、汉语“打”字可以作“编织”解。泰语里以丝线为主的编织为“” ,不能用“” (打) 。如: 5(草鞋)打草鞋 (毛衣)打毛衣 (辫子)打辫子 (网)打网 4、汉语“打”字可以作“

15、玩或做游戏”解。泰语里用“” (玩) ,不能用“”(打) 。如: (羽毛球)打羽毛球 (篮球)打篮球 (牌)打牌 (麻将)打麻将 5、汉语“打”字可作“买”解。泰语里用“” (买) ,不能用“” (打) 。如: (油)打油 (酒)打酒 (米饭)打米饭 (车票)打车票 “打”字,有时可作“取”解,意义与“舀”字相当。泰语用“” (舀) 。如: (米饭)打米饭 (水)打水 (汤)打汤 (菜)打菜 6、汉语“打”字,可以作“捆扎、打结”解。泰语里用“” (捆)或“”(打结) ,不能用“” (打) 。如: (包裹)打包裹 (行李)打行李 (领带)打领带 (蝴蝶结)打蝴蝶结 7、汉语“打”字可以作“挖”

16、解。泰语里用“” (挖)或“” (钻) ,不能用“” (打) 。如: (洞)打洞 (井)打井 (孔)打眼、打孔 8、汉语“打”字可以作“砍取”解。泰语里用“” (剪、砍) ,不能用“ ” (打) 。如: (草)打草 (柴)打柴 9、汉语“打”字可作“捕捉”解。泰语用“” (抓) ,不能用“” (打) 。如: (鸟)打鸟 (鱼)打鱼 (野猪)打野猪 (老虎)打老虎 10、汉语“打”字可以作“突如其来”解。如:打雷、 打闪。但泰语里没有相应的动词与之相搭配,只能通过具体词的组合来表示,说:(天空)(吼叫)(打雷) 、(天空)(闪光)(打闪) 。 11、汉语“打”字可以作“做某种工作”解。泰语里用“

17、” (工作) ,不能用“” (打) 。如: (短)打短工 (长)打长工 6(临时)打临时工 (杂事儿)打杂儿 12、汉语“打”字可以作“举”解。泰语有 或 (举、抬)与之对应,如: (伞)打伞 (旗子)打旗子 (灯笼)打灯笼 (帘子)打帘子 13、汉语“打”字可作“放射、发出”解。泰语则根据宾语对象不同而改变,如: (送)(信号)打信号 (送)(电报)打电报 (拨)(词语)打电话 (照射)(手电)打手电 (吹、吸)(气)打气 (注射)(药)打针 14、汉语“打”字可以作“画、写”解。泰语里则根据宾语对象不同而改变,如: (画)(格子)打格子 (画)(横线)打横线 (画)(对)打勾 (画)(错)

18、打叉儿 (印)(字)打字 (写)(报告)打报告 (写)(草稿)打草稿 可见,汉语的“打”字在动词里,引申义最多,使用范围也最广,用法相当多,据统计有三十多种用法。上面只是大概的分类解释,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意义有时也不止一个来源,可以说有这里引申,也可以说有那里引申,比如“打鱼”可以说是因撒网有打击的姿而引申来的,也可以说由“打鸟” “打猎”来的。不过这究竟是个别情形,基本上是可以找出它们的意义和类别来的。 泰语里虽然也有与汉语的“打”字对应的词,但一般都是对汉语“打”的引申义的解释。也就是说,泰语的“”一个语音不能像汉语“打”字那样,可以用于更为广泛的引申义,只能根据具体意义来表示的。因此

19、同一个汉义,泰语有时能举出适当的同一个词来与“打”字对应,有时却不能。如汉语里“打格子”和“打横线” , “打”当作画讲,但在泰语里能说 (画)(格子)打格子,却不能相应地说 (画)(横线)打横线,而只能用另外一个词 (画) ,即。这种情况不少,学习时要注意到汉语“打”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的联系性,以及它的多种多样的意义和用法,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同时还要知道它也受着一定的限制,这样才不至于随便使用而造成语言上混乱。 当然,动词在语义上的这种非对称性,对汉语和泰语来说决不只这些。而且,每一个动词的本义及由此衍生的其他意义还有很多很多。 由于本文的篇幅所限只能略举 7而已。因此在学习中要仔细区分,

20、两种语言间存在的语义上的一些差异,才能进一步理解其扩大或者引申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1972, 。 2、 2000,杨汉川编译, 现代汉泰词典 , (1977)。 3、 2000,杨汉川编译, 泰汉双解词典 , (1977)。 4、 1985,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5、 王砚农,1984, 常用汉语动词搭配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 史锡尧,1989(4) , 使用动性语素“上” 、 “下”的心里基础 , 世界汉语教学 。 7、 ,1993(4) , 动词后“上” 、 “下”的语义和语用 , 汉语学习 。 8、 王希杰,1990(10) , “上” 、 “下”谈 , 语文月刊 。 9、 周前方,1990(5) , “N+上”结构小义 , 逻辑与语言学习 。 10、绍早,1988(9) , 方位词“上、里”的两种用法 , 语文月刊 。 11、段业辉,1990(2) , 论“V+上/下”结构中的“上”和“下” , 南京师范大 学学报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