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同课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615551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大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礼记:大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礼记:大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礼记:大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礼记:大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记:大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记:大同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 同礼记焦仁宗制作大大同同文学常识课文题解课文结构课文详解课文详解课后习题课后习题一、一、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礼记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先秦到汉初儒家礼仪教化的论述、礼意,解释礼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先秦到汉初儒家礼仪教化的论述、礼意,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并不是孔子所作,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并不是孔子所作, 汉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经”,弟子对,弟子对“经经”的解说是的解说是“传传”或或“记记”,礼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因此得名,即对“礼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礼记共有一百三十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

2、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大戴礼记;其中戴圣选编四十;其中戴圣选编四十九篇,称为九篇,称为小戴礼记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小戴本”专称专称礼礼记记 和和周礼周礼、仪礼仪礼合称合称“三礼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书中还有广泛论书中还有广泛论说礼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思想的内容。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思想的内容。 返回目录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出大不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出大不同。 江西金圣文化传播公司广告语江西金圣文化传播公司广告语江西金圣文化传播公司广告语江

3、西金圣文化传播公司广告语大同大同大同大同高度的和谐高度的和谐同同= =相同、偕同相同、偕同相同、偕同相同、偕同和谐和谐和谐和谐大大= =高大正立的人形高大正立的人形高大正立的人形高大正立的人形高大高大高大高大表程度深表程度深表程度深表程度深二二、课文题解课文题解1、同,和谐、安定。大同,高度的和平,实际是指原始共产社会的那种局面。是当时知识分子由于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复古思想。返回目录 大同的纲领性说明大同的纲领性说明大同的纲领性说明大同的纲领性说明 总提总提总提总提 分述分述分述分述 政权(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政权(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社会的管理者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社会的管理者由社会成

4、员选举产生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大同的基本特征大同的基本特征大同的基本特征大同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什么是大同总括:什么是大同总括:什么是大同总括:什么是大同 阴谋、盗窃、纷乱不作阴谋、盗窃、纷乱不作 信任、安定、和平大兴信任、安定、和平大兴 高度和谐高度和谐高度和谐高度和谐本文总分为三段第一段:首段的孔子“叹鲁”,引出下段第二段:对大同世界的追求,退求其次,引出下段。第三段:描述“小康”返回目录课文讲解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

5、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1、蜡与蜡辨析:蜡,说文虫部:“蝇也。周礼:蜡氏掌除骴。从虫昔声。”音q,本义是蝇蛆。段注:“蝇生子为蛆。蛆者俗字,者正字,蜡者古字。已成为蛆,乳生之曰,曰蜡。”蜡氏为周代官名,掌清除道路不洁和埋葬路尸之事。周礼秋官蜡氏:“蜡氏掌除骴ci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孙诒让正义:“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职也。”异体字作“”,段注:“,千据反。卽蜡字之异者也。”今作“蛆”。又用为祭名,音zh。指古代年终大祭,国君为报谢万物之神于年终举行的祭祀。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郑玄注:“蜡也

6、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祭也。”主要词语如蜡祭、蜡宾。此义后来分化出“”字。玉篇示部:“,报祭也。古之蜡曰。”又有“蜡”字,广韵盍韵:“蜡,蜜蜡。”音l。本义是动植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如蜂蜡、白蜡、石蜡等。汉王符潜夫论遏利:“知脂蜡之可明镫也,而不知其甚多则冥之。”宋杨万里蜡梅诗:“殷勤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坼一枝。”(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或用为蜡烛的简称。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she熏微度绣芙蓉。”后简化作“蜡”。音q之“蜡”、音zh之“蜡”以及音l之“蜡”为同形字。腊,说文肉部:“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从臘肉声。” 音l,本义是祭名

7、。段注曰:“腊本祭名,因呼腊月、腊日耳腊在丑月,因谓丑月为腊月郑注月令曰:腊谓以田猎所得禽祭也。风俗通亦曰:腊者,猎也。按猎以祭,故其祀从肉。”明杨慎升庵经说礼记蜡腊二祭不同:“腊,取禽兽以祭,故字从猎省;蜡,享农功之毕,故字从蜡省。腊,于庙;蜡,于郊。”汉字简化後,“臘” l 字作“腊”,說文日部:“(昔),乾肉也。从殘肉(謂也。象形),日晞之。與俎同意。株(腊),籒zhu 文从肉。”本義是乾肉。1二字也是同形字。“蜡梅”今作“腊梅”,本当做“蜡梅”。盖发生了理据重构,蜡梅色似蜜蜡,故叫蜡梅。但蜡梅开在冬末,故又重构为“腊梅”。需要特别注意。2、与(y),参与。3、“昔者之上。”原注:“与(

8、y)于蜡宾,参加到蜡祭陪祭者的行列里边。蜡(zh),国君年终祭祀叫蜡。宾,指陪祭者。”张永言谓当读为“宾事毕”。宾,傧也,孔子执傧相事。傧为导引宾客或以礼迎宾(的人)。按,王肃孔子家语礼运:“孔子为鲁司寇,与于蜡,既,宾事毕,乃出游于观之上。”正作如此读。4、游:闲游。注意与“游”之区别。5、观(gun),郑玄注:“观,阙也。”古代宫门或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又名阙。6、喟然,感叹、叹息貌。宋王安石许氏世谱:“余读书未尝不喟然叹思之也。”7、叹:说文口部:“叹,吞叹也。从口,叹省声。一曰太息也。”本义是叹息。说文欠部:“叹,吟也。从欠,省声。”本义是吟诵。段注:“古叹与叹义别。叹与喜乐为类,

9、叹与怒哀为类。如乐记云: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二字本非异体,后用法渐趋一致,现为异体字。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1、言偃,孔子的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2、君子,指孔子,尊称。“君子何叹”是宾语前置句,“何叹”即“叹何”。3、大道,指原始共产社会的那些准则。就是儒者理想的大公无私时代。行,实行。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结构成为主谓词组,用为时间分句。4、三代,指夏商周。英,说文艹部:“艹荣而不实者。”本义是花。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毛传:“舜,木槿也;英,犹华也。”晋陶潜桃花源记:“芳草鲜美,

10、落英缤纷。”引申指德才超群的杰出人物。文子上礼:“智过万人者谓之英。”这里指禹汤文武。5、逮(di),说文辵(chu)部:“唐逮,及也。从辵隶声。”本义是追上,赶上。“唐逮”为古语。隶部:“隶,及也。”声旁表义。公羊传成公二年:“郄克眣鲁卫之使,使以其辞而为之请,然后许之,逮于袁娄而与之盟。”何休注:“逮,及也,追及国佐于袁娄也。”“丘未之逮也”是宾语前置句。之,代词,指“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的时代,在否定句中作“逮”的前置宾语,“丘未之逮”即“丘未逮之”。孔子对“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两种社会状态都持肯定态度,尽管后者不如前者理想。6、有志焉,指有志于此。“焉”是兼词,于此。 本段翻译“大

11、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与,本义依说文是党与,实际上当为“举起”,详见下“兴”字注。这里通“举”,推举。还能表示其它意义。比如举动、举止。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曲与焉。”俞樾群经平议周语一:“与,古通作举。少曲举焉,谓无委曲之举动也。”又,记录、登记。韩非子内储说下:“郑桓公将欲袭郐,先问郐之豪杰良臣辩智果敢之士,尽与其姓名。”俞樾诸子平议韩非子:“与,当作举为悉记録其姓名矣。”又高举、腾起。唐李商隐重有感诗:“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又,皆、全部。2、讲,说文言部:“和解也。从言冓声。”本义是和解。战国策齐策二:“秦攻赵,赵令楼缓以五城

12、求讲于秦,而与之伐齐。”高诱注:“讲,和。”史记苏秦列传:“已得讲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司马贞索隐:“讲,和也,解也。秦与魏和也。”引申为讲说、商议、演习,又引申为讲求,注重。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若是两样都要讲,弄得后来,一样也做不成。”此处正用此义。讲信,讲求信用。3、修,通“修”,见论语季氏注。此处指调整,整勅。修睦,调整人际关系,使其和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内修政教,外应诸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13、归。1、亲其亲、子其子:第一个“亲”和“子”都用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亲”和“以为子”的意思。第二个“亲”和“子”是普通名词。2、终,人死。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终。”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送其终也。”李善注:“终谓终没也。”(为死者办理丧事)有所终,等于说有善终。所,代词。下面三个“所”字同。3、有所用,等于说有使用之处。4、有所长(zhng),等于说有使成长的各种条件、措施。5、有所养,等于说有供养之措施。6、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为之孤,老而无子者为之独,老而无妻者为之矜,老而无夫者为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7、矜,说文矛部:“矛柄也。”音qn。史记主父偃传:

14、“起穷巷,奋棘矜。”裴骃集解:“矜音勤。”司马贞索隐:“下音勤。矜,今戟柄。棘,戟也。”方言卷九:“矜谓之杖。”郭璞注:“矛戟矜,卽杖也。”后借表自夸、自恃等义。音转又借表“老而无妻者”义。礼记王制:“老而无妻者谓之矜。”释文:“矜,本又作鳏,同。古顽反。”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忧者闵稚,不侮寡矜。”又集韵山韵:“矜,丈夫六十无妻曰矜。通作鳏鹒gng。”“鳏”音gun,字从鱼,“鱼名”(鳡鱼)为其本义。本草纲目鳞部鳡鱼8、分(fn),职分,职务。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后汉书温序传:“受国重任,分当效死,义不贪生苟背恩德。”9、归,说文止部:“女嫁也

15、。从止,从妇省。声。”本义是女子出嫁,易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指夫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货,说文贝部:“财也。从贝化声。”本义指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书洪范:“一曰食,二曰货。”孔颖达疏:“货者,金玉布帛之总名。”辽史食货志:“食莫大于谷,货莫大于钱。”后引申指货物,商品。易系辞下:“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此处用本义。2、弃,说文部:“捐也。从廾推弃之。从。,逆子也。弃,古文弃。,籒文。与小略同,唯下无巛耳。”今按,篆文形作弃,为双手持弃倒子形。倒子非必逆子,乃非正常状

16、态之子,即夭折的婴儿,以弃之,是常有的事。,箕属。所推粪之器也。“粪”(粪)字从之。3、藏,说文新附艹部:“匿也。”大意是:财物,痛恨被扔在地上(都想收起来),不一定藏在自己家里。交公力气,痛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都想使出来),不一定为了自己。公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是故:惯用词组,由代词“是”和连词“故”组成,“是”起指代上文的作用,“故”在句子或语段间起连接作用。可翻译为“因此”。论语先进:“其言不让,是故哂之。”2、谋,说文言部:“虑难曰谋。从言某声。”本义是谋虑、谋划。唐陈子昂答制问事明必得贤科:“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此处指奸诈

17、之心,干坏事的想法。3、闭,金文作 、 ,象门上有十字形的关键形。说文门部:“阖门也,从门。才所以闭门也。”门中之“才”,乃是两道横关贯穿着一条直楗,闭本义为上门栓关门。这里是闭塞的意思。4、兴,说文舁部:“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甲骨文作躬供恭,象用两手或四手举盘之形。本义是抬起,举起。甲骨文“与”作筈筊形,象用两手举鼎之形。很多学者认为“与”的本义是举起,“举”为“与”加手形(隶变作 )之分化字。说文所释并非本义。5、盗,说文部:“私利物也。从,欲皿者。”本义是偷窃。窃,说文穴部:“盗自中出曰窃。从穴,从米,圽廿皆声。廿,古文疾;圽,古文偰。”本义是偷盗。贼,说文戈部:“败也。从戈则声

18、。”本义是毁坏。引申指伤害。玉篇戈部:“伤害人也。”这里指杀人害人。今天常用义是小偷。乱,指犯上作乱,造反。6、作,说文人部:“起也。从人从乍。”本义是兴起、发生。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狂风大作。论语先进:“舍瑟而作。”起身。上句“兴”与本句“作”义同,这种修辞方法称作“变文同义”,即变换上下句中的同义字词来追求较好的表达效果。7、“故外户而不闭”原注:“外,用如动词。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闭,用门闩插门。”郑玄注“外户而不闭”为“御风气而已”,按郑玄注是。内户为内室之门,外户即住宅外门,常指临街之门、大门,不用解释为动词。如唐白行简李娃传:“时雪方甚,人家外户多不发。”宋范成大

19、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笑倩艾人看外户,北窗深处咏归来。”又喻屏障或出入要地。子虚子湘事记:“其城与岳州犄角,又为湘之外户。”“外户不闭”谓室无贮藏或太平安定。如吕氏春秋慎大览:“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宋书索虏传:“边城之下,外户不闭。”本文前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是说人无私念,路不拾遗,或虽8、而,连词。用在主语、谓语之间以强调主语,含有“竟然”、“却”之意。诗墉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宋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本段翻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

20、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1、隐,说文踏部:“蔽也。从踏,声。”本义是隐蔽。此处指消逝不见。2、家,说文宀部:“居也。从宀,豭省声。”按,宀为屋宇形。屋中养豕是古人家居生活的重要特征。3、大人,指天子诸侯。4、世及:国君之位父子相传叫“世”,兄弟相传叫“及”。“世及”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5、沟池,指护城河。固,本义是坚固,这里指赖以防守的建筑及工事。“城郭沟池”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6、纪,说文纟部:“丝别也。从纟,己声。”本义是丝缕的头绪。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引申为事物的端绪。韩非子主道:“明君守始以知万

21、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又引申为治理。诗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郑玄笺:“以罔罟喻为政,张之为纲,理之为纪。”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再引申为纲领、法度。书五子之歌:“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孔传:“言失尧之道,乱其法制,自致灭亡。”晏子春秋谏下十二:“乱纪7、以正君臣:以,介词,后面省掉宾语“之”。下七句同。8、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即“使正常”。9、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纯厚”。说文马部:“马行顿遟。从马,竹声。”本义是马行箸实而迟缓。引申有坚实义。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又,深厚

22、。汉书贾山路温舒等传赞:“路温舒辞顺而意笃,遂为世家,宜哉。”又,纯一、专一。主要词语有:笃行:切实履行、专心实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0、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和睦”。11、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和谐”。12、里,说文里部:“居也。从田,从土。”本义是供人居住的乡村宅院。这里指有关耕种和居住的制度。13、贤勇知,把有勇有谋者当作贤人。贤,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知(zh),聪明、智慧。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汉书张禹传:“是儿多知,可令学经

23、。”后来分化出“智”。当时盗贼并起,所以需要智勇的人。14、“以功为己”原注:“立功作事,只是为了自己,不为他人(依孔颖达说)。”依王注,“以功为己”是以“以功”为介宾结构,“为己”为动宾结构。不妥。王彦坤谓“以功为己”与“以贤勇知”句法同。“贤勇知”是“把有勇有谋的当作贤人,贤,用如动词,意动用法”,则此“功”也当是名词用如意动,“功为己”即是说“把为己(己乃大人自称)者当作功臣”。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1、用,介詞,由於,因為。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2王引之經傳釋詞:“用、以、爲,皆一聲之轉,故何以謂之何用,何爲

24、亦謂之何用。”清黃宗羲亡兒阿壽壙志:“兒之所以夭者,用早慧也。”“用”與下句“由”義同,也使用了“變文同義”的修辭方法。2、“谋用是作”中的“是”和“兵由此起”的“此”字,都代表上文“今大道既隐以功为己”这段的情况。兵,本义是兵器,这里指战乱。3、选,指选拔出来的杰出人物。这里是“成为其选”的意思。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因此成了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以著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1、着,本义是明显、显着。礼记乐记:“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引申为显露。谷梁传僖公六年:“此其言围,何也病郑也。着郑伯之罪也。”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显。

25、2、义,符合礼仪道德规范的事。“以着其义”,“以”下省略了宾语“之”(指礼)。“其”指下文“示民有常”的“民”。用(礼)来表彰他们做对了的事。3、考,说文老部:“老也。从老省,丂声。”本义是老、寿。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引指对死去的父亲的称呼。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如丧考妣”又引申指成就、成全或完成。书大诰:“天棐忱辞,其考我民。”孔传:“为天所辅,其成我民矣。”礼记礼运:“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郑玄注:“考,成也;器利则事成。”逸周书职方:“各修平乃守,考乃职事。”孔晁注:“考,成也。”这里使用的成全义。用(礼)来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4、“着有

26、过”是“以着其有过”的省略。“着”也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显。有揭露的意思。用(礼)来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5、刑,说文刀部:“刭也。从刀,幵声。”本义是割杀。刑天,砍头。假借来表示法则义。后分化出“型”字。说文土部:“铸器之法也。从土,刑声。”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刑仁,以合于仁的行为为法则。6、讲,讲求、提倡。见上文注。让,不争。7、“示民有常”是“以示民有常”的省略。用(礼)指示给人民要有常规。8、由,动词,使用。左传襄公三十年:“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杜预注:“由,用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石灰:“窒隙防淫,是必由之。”这里是遵循的意思。此,指礼。

27、9、埶,字本作“()”,说文部:“种也。从坴,丮持亟种之。书曰:我黍稷。”甲骨文作篐篔篖筱,本义是种植。段注:“唐人树埶字作蓺,六埶字作艺然蓺艺字皆不见于说文,周时六艺字盖亦作埶。”后分化出“蓺”和“艺”,“艺”下所从之“云”为“土”之讹变。埶又可指势力,权力,荀子解蔽:“申子蔽于埶而不知知。”杨倞注:“其说但贤得权埶,以刑法驭下。”后来分化出“势”。说文新附力部:“盛力。权也。从力,埶声。经典通用埶。”这里指职位。10、去,本义是离开。引申指罢免,黜退。意念被本段翻译重难点总结重点字词:同、宾、英、逮、讲、归、货、弃、谋、闭、兴、作、纪、笃、考、由重要虚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而(竟然)、用(由于,因为)兼词:焉固定结构:有所、是故字际关系:蜡蜡、游游、矜鳏厅、埶蓺艺异体字:叹叹本原字与分化字:知智、刑型、埶势通假字:与举、修修名词的意动用法:亲、子、功、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正、笃、睦、和、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贤宾语前置:君子何叹、丘未之逮也、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介词后宾语省略: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以着其义,以考其信被动句:在埶者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