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对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61204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浅析大学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积极对策极对策【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大学基本观念及其内涵。从大学生健康的教育角度针对目前的教育状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 培养观念 健康教育教育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全面的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知识只是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和奉献的精神,造就大学生健壮的体魄和健康的灵魂更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现代大学教育观念体现在其社会本位观和个人本位观的辩证统一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培养成

2、社会需要的、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注重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公民品德和品质的培养。而个人本位观注重发展个人需要,从现代大学教育的观点来看社会本位观和个人本位观的结合正好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完整价值观点。实际上,文化学习和知识学习既有社会价值的因素也有个人价值的因素。只有当一个人能够顺畅地融入社会,和谐地与周围的人或事物相处时,他才能构建一个和生活的友好,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个人才能的发挥和社会价值的体现。所以,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除了考虑要如何将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外,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以及如何与社会和自然保持和谐关系的能力。但是,大学生人格和品德形成以

3、及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常常存在很大的误区,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科学性与规律性认识不足。由于对上述两个问题认识不足,加上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的重要性不足,以及重视对个体严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问题的事后处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地位不高。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重心理咨询,轻健康教育”,“重障碍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至今有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仅仅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是针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而对大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情感与学业等诸多困惑的大学生无关,

4、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局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生理疾病、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压力、家庭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国不少高校先后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其工作的重点放在咨询和治疗上,缺乏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念。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最高时期竟达 34%。 很多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大学生适应环境、

5、自我、学习成才、 人际交往、 理想实现、 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杀、凶杀等恶性事故更呈上升趋势,越来越严重地危及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是: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挫伤与自信心的消失,五湖四海的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出现交流中的困难,产生孤独,不适应大学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引起心理失衡。知识与阅历的匮乏,产生认识和情绪上的极端表现。此外,独生子女自私、胆小和感情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都对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与品格造成影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乐群交

6、往与封闭孤独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竞争与求稳的矛盾、性生理发展与性心理发展的矛盾也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根源。健康包含四大要素:生理平衡(没有身体疾患)、心理稳定(没有心理障碍)、社会成熟(具有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良好的品质)。四者相互、相互影响。心家英格里希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社会工作者孟波指出:心理健康是合乎一定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总之,心理健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能积极

7、调解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变化;二是能有效、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大学健康教育是通过有、有、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促进身心正常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说,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坏,影响整个社会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和形成率,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础。高校健康教育是以传授知识 ,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自觉自愿地保持健康的意识和行为。没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将对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大学健康教育尤其采取以下积极对策:(1)教师应具有科学的教育观,注重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发挥课堂教育在德育、 智育、 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的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不是为了而学习,而是在体验掌握知识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体验创造,体验收获,体验成长的美好。学校既是读书的地方,也应是学生幸福生活的地方;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既是引导学生进步,又是适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地方;教师既是学生的引路人,又是学生的知心人。(2)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