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568611888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门市2024年普通高中高一调研测试(二)语 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被誉为“世

2、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的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和绚丽瑰宝,其发展离不开山水画的影响与推动。所谓“山水画稿为建园粉本,山水画论为造园理论”,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之间的历史渊源之密切,二者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共同艺术追求。山水画充分利用自然景物进行巧夺天工的布局,既描绘自然景物,又寄托个人情思,创造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充分汲取了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中,按动与静、高与低、远与近、俯与仰、虚与实错落结合等作画技巧来理景,顺应自然之势,布局山水之致,使其呈现出“虽由人造,宛自天

3、开”的艺术美感。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从而使其在赏画、游园中感受到“于咫尺中品赏乾坤,于有限中意会无穷”的妙趣,意味无穷。“善于留白”“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山水画,不仅要看画面上“实”的东西,更要看画面上“虚”的意境,要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无限的意境,使身之所容、目之所瞩,即意之所游。在中国园林艺术中,造园师得山水画“虚”之精髓,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缀几座亭子,接几曲回廊

4、,来创造一个虚空灵动的园林空间。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气度;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澄澈;回廊狭窄,却似可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可将人度往幽僻心境;至于亭子,则确如古人所言“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不仅可供人们休憩,更是为人之心灵所特设的栖息处。摘编自王彩凤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材料二:园治是明代末期造园家计成所著的园林艺术理论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园林专著。该书所记载的主要造园理论,可以归纳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十六个字。园治

5、说:“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流泉石柱,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运,顿置婉转,斯所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借”可理解为“借景”,园治把“借”细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即把好景借到园中,差的景色巧妙地把它挡住;既可借远景、近景,又可仰借天空和高处的自然景色,也可以俯借深谷、水面之景,还可以根据一年四季中风花雪月的变化,应时而借。计成的“借景”原则是“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因借无由,触情俱是”,可见“借景”含义深广。它不仅指景物之间的“因借”,而且还把具体景物与人的思想情感、心

6、理动态相关联。“因借”就是因地制宜,使园林内外各部分的景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互为因果。做到了“因借”,才能算是得体、合宜的园林。如始建于五代的苏州沧浪亭,造园师采用了“高卓可培,低方宜挖”的方法,把原来“积水弥数十亩”的地方,改造为“崇阜广水”;且当年站在沧浪亭上,亦可远眺苏州西南的灵岩、天平诸峰,这是借景的绝好例子。“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是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效果,其基本含义是园林虽是人工创造的艺术,但其呈现的景色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这就要求造园师建造园林时,要根据园林的地貌和地势,以及园林中固有的景物来造园,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利用自然。根据园林周围的环境来造园,使得人工造出来的园林

7、和园林中的地形、地势以及周围景物协调,看上去和谐自然。园治中对此举例甚多,如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假如在厅前叠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在前”,那就是败笔。亭子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但要“安亭有式,立基无凭”。亭子有一定的格式,建于何处,如何建造,要依据周围环境、用途要求来决定。若在苏州拙政园中部远香堂眺望,至少可以看到六个亭子,可是它们的远近、高低、大小、体形各不相同,与周围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就显得丰富而和谐。“亭”者“停”也,是游客停息的雅处,在亭中憩息要有景色可赏,不然“加之以亭,及登,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廊子是游览之路,“宜曲宜长则胜”“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盘山

8、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楼阁“立于半山半水之间,有二层三层之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摘编自傅凡中国古代造园专著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园林出现在山水画之后,其发展离不开山水画的影响与推动,二者之间的历史渊源密切。B. 中国艺术“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观中特别注重“虚”的创造,认为“虚”是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的途径之一。C. 站在沧浪亭上可远眺苏州西南的灵岩、天平诸峰,这对应了园治中“巧于因借”之“远借”的相关造园理念。D. “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是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效果,因此园林中的景物

9、虽都是人造,但其呈现的景色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在艺术创作技法和艺术效果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B. 材料一、材料二所阐述的关于亭子作用的观点是相同的,亭子是人们休憩和赏景的雅处。C. 材料二所述苏州沧浪亭,造园师把原来“积水弥数十亩”的地方改造为“崇阜广水”这一做法与材料一中“顺应自然之势,布局山水之致”的观点是一致的。D. 材料一和材料二采取了不同的论证结构,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园林的特点。3. 下列诗文,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园治中“借景”理念的一项是(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 “山北峰曰

10、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C.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D. “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乃于园中筑台,屋其上,以望万安镮辕。”北宋司马光独乐园记4. 请分析材料二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5. 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所住“潇湘馆”的景致作了如下描写: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

11、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这座“潇湘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加以分析(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山的雾崔立苏芊问我,你见过黄山的雾吗,如梦如幻的那种?我当然是没见过,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面对这位来自黄山的同事,我只能表达歉意。因为我告诉过他,我没有去过黄山。这家看似正规的单位,工作节奏却并不正规,也不轻松。老板的一句话,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注定了在这冬日的寒冷早晨,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了五天忙碌的工作日,又不得不从被窝里钻出来,慌忙地往单位赶。苏芊说,真心累。打了个长长的哈欠,苏芊

12、看着我。我说,活着能不累吗?窗外的天气,没有阳光的照耀,天际间灰蒙蒙的。苏芊突然变得很兴奋,从一堆材料中冒出了头,说,这是雾吗?我低沉着声音,不,这是霾,肯定不是雾。苏芊说,霾?我说,对,霾是因为空气污染造成的,吸入后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哦。苏芊的声音又萎靡了下来。桌上的电话响起,苏芊接到后,急匆匆地往部门负责人老黄的办公室赶去。紧闭的门内,很快钻出来老黄近乎咆哮的声音你这个材料,你写的时候能不能上点儿心啊,重要的素材、亮点,上回我都给你讲过的,你写进去了吗?我计算着时间,一分钟,两分钟在十分钟快到的时候,门打开了,苏芊低着头走出来,面色沮丧,像霜打过的茄子。我低声说,怎么了?苏芊摇摇头,说这

13、都是他上回说的,我也按照他的意思改的,现在他又把自己的想法给推翻了,还推到了我的头上。这已经是改过的第七个版本了。看苏芊难过而又无助的表情,我又能说什么呢?这日子一天天地过,以为会越来越好,但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跟随人的意念而往好的方向发展。又是一个霾天,苏芊从外面进来,不知道是不是被霾笼罩的天空过于阴暗了,连他的脸都是阴暗的。苏芊说,我准备走了。走?你要往哪里去?苏芊的声音有点儿大,我赶紧把他拉到墙角边,低声问他。苏芊说,我又被扣钱了,原本以为这个月忙成这样会多一点儿,谁知道越来越少,马上又要交房租,算算这钱都不够交的苏芊是在一个霾天离开单位的。很奇怪,这段时间上海的霾特别浓重,像单位里沉闷

14、的空气一样,似乎不把人逼疯誓不罢休。再接到苏芊的消息,是我突然收到一盒包装精美的猴魁茶叶。面对这份没有留名字和电话的快递,我第一反应是寄错地址了吧?但上面收货人是我的名字和地址,又毫无疑问确实是寄给我的。直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来,熟悉的声音,猴魁收到了吗?当年是用来进贡的茶,便宜你了!苏芊爽朗又轻松的声音,让我有一种错觉,这是我认识的难过又沮丧的苏芊吗?距离苏芊离开单位,有一年多时间了。难得的休息天,我打开这盒茶,叶色苍绿匀润,全身披白毫,轻轻抓起一把放入杯中,倒上热水,顷刻间,就有暗香扑鼻。我迫不及待地入口,一种醇厚的味道,回味无限的感觉瞬时袭来,在我唇齿之间流连,意犹未尽。问起苏芊现在做什么

15、,过得好吗,苏芊说,你猜。电话那边的苏芊依然是爽朗的语气,让我羡慕不已。关子卖过了,苏芊缓缓地给我叙述。在离开上海回到黄山前,他已经想好了做猴魁的生意,说动了父母投了点儿款,他从别人手里转包了一处茶园。他倒不完全是为了赚钱,他原本就喜欢喝家乡的茶,也喜欢黄山那边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现在,他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考虑所谓的上班时间,徜徉在这大片绿意盎然的茶园中,生活别提有多惬意了。窗外,太阳徐徐升起,阳光似乎驱散了空气中的霾,天际间逐渐放亮。手机微信跳出一条信息,打开是一张照片,认真去看,站在茶树之中的苏芊笑意满满,一群工人动作熟练地采摘茶叶,我似乎已听见他的笑声,他的身后云雾升腾,铺天盖地而来,像人间仙境。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山小伙苏芊辞职一年多后给“我”寄来上好茶叶,既表现了同事交情深厚,也写出了他辞职后的愉悦生活。B. 苏芊因为雾的问题开始兴奋,然后失落,含蓄写出了职场的高压生活对年轻人天真本性的摧残。C. 我看到茶园照片后生发的种种联想,写出了我的羡慕和祝福,也表明了我辞职的决心。D. 文中对负责人老黄的描写,或多或少地表达了作者呼吁社会能给予职场年轻人多点关爱的意图。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苏芊被部门负责人老黄训斥时,我则在门外计时,这个情节为下文苏芋的辞职作铺垫。B. 小说综合运用描写、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