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 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604343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 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 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 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 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 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 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 木兰诗课件 新人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兰诗文言知识1.字音字形鞍鞯()机杼()辔头()鸣溅溅()戎机()金柝()霍霍()鬓()朔气()可汗()燕山()鸣啾啾()胡骑()阿姊()傍地走()njinzhpijinrngtuhubnshukhnynjijzbn文言知识2.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3.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市帖文言知识4.古今异义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但是)策勋十二转(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今义:转过)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与“差”相对)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爸爸的爸爸)出郭

2、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为姓氏)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指行走)军书十二卷(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文言知识5.词类活用策勋十二转(名词活用为动词,记)6.文言句式省略句愿为市鞍马理解文题“木兰”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名字。这首诗写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与诗可能产生于北魏,诗歌产生于民间,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文章主旨木兰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和不贪图利禄的高尚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思想

3、。文章脉络重难点探究1.“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1)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便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2)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

4、,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尽,最后又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女性形象。”重难点探究(3)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重难点探究2.“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第一,应

5、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被提着耳朵悬在半空时的动作表现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辨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作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

6、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重难点探究3.木兰诗塑造了古代女英雄木兰的形象,有什么意义?木兰诗产生于南北朝时期。那时北方各族先后有十几个国家混战割据,只是在北魏拓跋焘时期才归于统一。但是在统一的战争中,战斗频繁,人民生活深受影响。因此,当时的人们希望国家统一,希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这首诗正表达了人们的这种愿望。同时,木兰这位普通的劳动女子能在战争中成为一位不平凡的女英雄,说明广大劳动妇女也能同男子一样承担起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进行了有力的鞭挞

7、。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一直在劳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木兰的形象在劳动人民心中一直占有极高的地位。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鞍鞯(jin)溅溅(jin)啾啾(ji)B.红妆(zhun)霍霍(hu)可汗(hn)C.唧唧(j)朔气(shu)燕山(Yn)D.胡骑(q)金柝(tu)赏赐(c)2.选出下列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1)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2)愿为市鞍马()A.市场B.买C.集市(3)愿驰千里足()A.希望B.愿意C.能够DCBA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

8、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4.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AC5.下列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木兰替父从军不

9、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战争的向往。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6.填空。(1),寒光照铁衣。(2)万里赴戎机,。(3),对镜帖花黄。A朔气传金柝关山度若飞当窗理云鬓二、阅读与鉴赏(2016江苏泰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

10、。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注】即戎:指参军。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鸣善舞即时敛兵授甲百姓始稍稍复集命鼓行而进(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A.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擅长盔甲才擂鼓、击鼓解析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与“前人之述备矣”的“之”用法相同。A项中

11、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代“马”;C项中的“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D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3.翻译下列句子。(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些事,你又何必参与呢?4.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做到了取信于民,把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失去了民心,战争时又急躁冒进

12、,中了埋伏。三、课堂小练笔木兰诗详略得当,行文富有变化,易于更好地刻画人物,请仿此写一片段。(300字左右)只有确立目标、有取有舍,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写重点内容细致入微、充分生动,写次要内容清楚明了、简明扼要,这样就做到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考点品味炼字考点归纳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2)诗歌中的“”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字能否改为“”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解题技巧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

13、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1.(2016湖南长沙中考)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湖:指洞庭湖。中流:指江心。湘烟:指雾霭。楚田:指田野。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星汉通霄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解析要结合诗的主题及诗人当时的情感来分析。答案“

14、独”字既写出了友人独自乘船远去的情景,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忧伤。2.(2016贵州安顺中考)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做简要赏析。(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2)赏析: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炼字”技巧。所谓“炼字”,是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等方法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从而表达作者的情感。答案(1)争啄(2)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生机。(言之成理即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2016甘肃天水中考)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下列句中“望”字,与诗中第二句“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解析C项应该是表达了对故土的不舍、思恋。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