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59606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三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三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三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三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三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十三课(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统统 一一朝代朝代时间时间秦汉秦汉公元前公元前221年年220年年隋朝隋朝581618年年唐朝唐朝618907年年主要知主要知识点点科科举制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贞观之治之治隋朝以前是怎样选拔官员的呢?隋朝以前是怎样选拔官员的呢?秦秦汉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依靠血缘和世袭依靠血缘和世袭地方察举、推荐地方察举、推荐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士族(贵族):士族(贵族):“上车不落则著作上车不落则著作(郎),体中如何则秘书(郎)(郎),体中如何则秘书(郎)”庶族(平民):三十才能做小吏;庶族(平民):三十才能做小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晋书刘毅传刘毅传公门有

2、公,卿门有卿。晋书晋书王沈传王沈传只只注注重重门门第第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隋炀帝始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一直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一直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用,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用,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成为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度。隋炀帝隋炀帝杨广杨广【569618】文帝杨坚次子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唐朝更加详备,更加完善

3、,并逐渐制度化。章等方面,唐朝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唐朝科举制度唐朝科举制度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分类常科制举进士科明经科“非常之人”(设置武举)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了各朝选拔官员的最重要途径科举制科举制创立时间:隋朝创立,唐朝发展创立时间:隋朝创立,唐朝发展定义:定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科目:进士科主要科目:进士科进士科进士科中国古代科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制度中,通过最后一最后一级考考试者,称者,称为进士。士。隋朝于隋朝于605年首次开年首次开进士科,被士科,被视为科科举的开始。隋、唐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

4、士科”只是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因为进士科是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故此最为尊尊贵,地位亦,地位亦成成为各科之首。各科之首。 在明朝和清朝,殿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封录取考生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状元、榜眼、探花,称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士及第”。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尽白头长策:指唐代科举制度长策:指唐代科举制度科举制科举制作用: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有利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一步加强一定程度上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各社会各阶层以

5、入仕的机以入仕的机会会扩大了人才大了人才选拔的范拔的范围扩大了大了统治基治基础积极推极推动教育和文化教育和文化科举制科举制历史影响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唐后历代最主要的官吏选拔制度。想一想科举制建立,谁喜谁忧?高门权贵子弟高门权贵子弟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皇帝朝廷、皇帝范进中举范进中举 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有人送银子,有人送房有人送银子,有人送房子,有人送丫鬟,有人子,有人送丫鬟,有人送衣服。就连平日恶语送衣服。就连平日恶语相对的岳丈胡屠户,也相对的岳丈胡屠户,也送来了猪肉和几千钱。送

6、来了猪肉和几千钱。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竟然发疯了。竟然发疯了。抢沙发抢沙发某网站有帖云:秦朝统一以来,科举制盛行。某网站有帖云:秦朝统一以来,科举制盛行。学习是为了求学问,但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吏,学习是为了求学问,但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吏,却让学子们一味追求功名利禄。所以,科举却让学子们一味追求功名利禄。所以,科举制应该废除。制应该废除。(1)请指出该帖子的史实错误。)请指出该帖子的史实错误。(2)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皇帝皇帝门下下省省尚尚书省省中中书省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隋唐三省六部制图示隋唐三省六部制图示隋唐三省六部制图

7、示隋唐三省六部制图示一份诏书的旅行一份诏书的旅行皇帝诏曰:草拟审阅实施执令 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 唐太宗统治的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贞观年间(627649(627649年年) ),政治比较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魏徵魏徵论隋隋炀帝帝贞观二年三月戊子二年三月戊子这天,唐太宗天,唐太宗对侍臣侍臣们说:“我我阅读了了隋隋炀帝帝集集这部部书,文辞深奥知,文辞深奥知识渊博。隋渊博。隋炀帝也是肯定帝也是肯定尧、舜而否定、舜而否定夏桀、商夏桀、商纣的,可是

8、,他所做的事情,的,可是,他所做的事情,为什么恰恰是相反的呢?什么恰恰是相反的呢?”魏征回答魏征回答说:“作作为一国之主,即使明哲智慧,通达理事,一国之主,即使明哲智慧,通达理事,还应当不自当不自满而能接受而能接受别人的意人的意见。这样,有才干的人就能,有才干的人就能为你出你出谋划策,有勇决的人就能划策,有勇决的人就能为你使尽力量。隋你使尽力量。隋炀帝凭着他的帝凭着他的胜人的才人的才智,傲慢妄智,傲慢妄动,自以,自以为是。因此,是。因此,满嘴嘴讲的是的是尧、舜的仁、舜的仁义道德,道德,却做着桀、却做着桀、纣那那样祸害人民的坏事,居然一点都不自害人民的坏事,居然一点都不自觉,招致被,招致被推翻推

9、翻灭亡。亡。”太宗太宗说:“隋隋炀帝的事迹离帝的事迹离现在在还不不远,恰好作了我,恰好作了我们的反面人物。的反面人物。”前事不前事不远,吾属之,吾属之师选自贞观政要唐太宗智囊团唐太宗智囊团隋朝官吏隋朝官吏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杜如晦李密、王世充集团李密、王世充集团秦叔宝秦叔宝瓦岗军瓦岗军程咬金程咬金李建成的心腹李建成的心腹魏徵魏徵杜如晦房谋杜断房谋杜断唐太宗的用人与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魏魏征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唐太宗吞食蝗虫唐太宗吞食蝗虫贞观二年,二年,长安蝗虫安蝗虫为害。一天,唐太宗李世害。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家园林民在皇家园林见

10、到到许多蝗虫,他多蝗虫,他顺手抓了几只手抓了几只视之曰:民以谷之曰:民以谷为命,你命,你们却要断送百姓的活却要断送百姓的活路,我宁可路,我宁可让你你们吃我的五吃我的五脏六腑,也不愿你六腑,也不愿你们吃老百姓的谷子。吃老百姓的谷子。说毕就把几只蝗虫生吞下就把几只蝗虫生吞下去。随去。随员劝他不要吃,以免生病。他他不要吃,以免生病。他说:“朕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民受灾,何疾之避!”并下令并下令赈灾,保灾,保证灾民灾民不致因不致因饥寒而亡。寒而亡。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则有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1、贞观年年间名将名相名将名相

11、辈出,人才出,人才济济。其主要原因是唐太宗深知其主要原因是唐太宗深知( )A、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政之要,唯在得人B、一人独断,安能尽善、一人独断,安能尽善C、水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亦能覆舟D、兼听、兼听则明,偏信明,偏信则暗暗 A2、下面有关、下面有关“贞观之治之治”出出现的原因,的原因,错误的的一一项是是()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三级改改为州州县两两级。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徭薄赋,减,减轻人人民民负担。担。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政治比较清明。清明。D、唐太宗重、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文化教育。A简单小结简单小结一:统一的繁盛时期一:统一的繁盛时期二:隋唐世代二:隋唐世代三: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四:四海升平,贞观之治四:四海升平,贞观之治五:五:5000年历史中,影响力感召力空前年历史中,影响力感召力空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