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8594897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5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Q正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阿Q正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阿Q正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阿Q正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阿Q正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Q正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Q正传》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阿 Q Q 正传教案正传教案四阅读第四章: 1说说“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提示:既讽刺阿Q,又把阿Q 精神与当时的一些国粹家挂上了钩,顺笔讽刺他们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2说说“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提示:这是正话反说,讽刺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条,又讽刺了无耻的假道学先生们。 3概括阿 Q 的女性观,并说说你的看法。提示:阿 Q 的女性观有,女人都是水性扬花的;女人是害人的东西。这说明阿 Q 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其灵魂之肮脏也讽刺了假道学先生的表面上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实质。 4阿 Q“蓬”的一声,

2、头上着了很“粗”的一下,说说“蓬”“粗”二字的准确性。提示:“蓬”是听觉效果,“粗”是触觉感受,阿Q 先听到竹杠敲在头上的声音,再感到竹杠接触面积的大小,却单单感觉不到打的轻重,阿 Q 感觉迟钝麻木到何种程度!他的精神胜利法已经不仅使他精神麻木,而且让他的肉体也麻木了。 5本文对地保着墨不多,但跃然纸上。简要说说他是怎样的人?提示:仗势欺人,趁人之危,实际是赵太爷的爪牙和帮凶。 6赵太爷那样分明地列出五条协议,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嘴脸?提示:这表现了赵太爷敲骨吸髓的凶残本性。我们看到,这五个条件基本没有针对这一事件的,而是借题发挥,要敲诈阿 Q,把他逼上绝路。 7简要评价吴妈这个人。学生自由评价,

3、不做定论。五 板书小结第四章内容:六作业布置:自读课文三四章,体会作者对阿 Q 的心理刻画。第四课时 分析赏读第五六章一 阅读第五章: 1“甚而至于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也跟着别人乱钻”,此一“钻”字,妙在何处?提示:一词写出一个形象,“使彼世相,如在目前”。即使阿 Q 是个流氓,也可能不会动她一个手指头。她的“钻”实在是自作多情。 2“谁料这小子竟谋了他的饭碗去”,真的是小D“谋了他的饭碗”吗?提示:非也。实际是以赵太爷为代表的统治者剥夺了阿Q的生活权利。但阿Q误以为是小D在与自己作对,抢生意,可见阿 Q 不觉悟之严重。 3“看的人们说,大约是解劝的”,为什么用“大约”一词?提示:这是在描写看

4、客,因为鲁迅笔下的看客,大都是对别人的打架吵嘴煽风点火,以求得观赏的愉快。所以“大约”表明很可能不是劝解。 4小 D 与前文的王胡是怎样一类人?提示:其实都是奴隶,受着统治者剥削的劳动者,但是他们却窝里斗,不争气,说到底,亦是阿 Q 一类的麻木愚昧的国民。 5阿 Q 的“屋内是空虚而且了然”,这是什么意思?提示:这是字面上的环境描写,实际上是心理描写,表明阿 Q 此时生计没有着落,穷途末路的感觉。 6“于是他决计出门求食去了”,这一句有何言外之意?提示:“求食”是动物找食物的用语,可见此时的阿 Q 已经十分悲惨,落到维持动物性的生存的地步了。由此可见,赵太爷之流的可恶残忍之极,因为就是他们把阿

5、 Q 逼到这种地步的。 8阿 Q 看见熟识的馒头,真的并不想要吗?提示:他并不是不想要,而是因为他本质上就是一个老实人,不会做那种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的事,所以他知道馒头是要不到的,人家也决不会赊给他吃。 9“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子里来偷萝卜?”“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这些狡辩的话突出了他性格中哪一方面?提示:表现他性格中的圆滑无赖。二简述阿 Q 是如何被迫进城的?提示:阿 Q 由于一时“糊涂”,调戏赵府上的吴妈,被招太爷打骂并勒索,还断了他的生计,看到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在未庄生存下去了,他就决定进城。三板书小结第五章内容:四阅读第六章: 1“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6、,在柜上一扔”,与孔乙己 的“排出九文大钱”相比,阿 Q 的“扔”表现出怎样的心理?提示:孔乙己的“排”表明他的穷困潦倒,九文大钱来之不易,生怕多给,所以排出来看个清楚。阿 Q 则是为了在未庄人面前显阔,所以他故意“扔”来,这个带有声音的意思,表明他的目空一切,忘乎所以。 2分析下面几句中加点词语表现出的“听话人”的心态变化过程。这一节,听的人都肃然了。这一节,听的人都赧然了。这一节,听的人都凛然了。王胡惊得一跳,同时电光石火似的赶快缩了头,而听的人又都悚然而且欣然了。提示:未庄人趋炎附势,所以他们听说阿 Q 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当然就肃然起敬了;而当他们听阿 Q 说城里的孩子麻将叉得精熟的时

7、候,他们的“赧然”,又表明未庄人盲目的自卑,会叉麻将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他们不好意思,这又是国民中比丑的劣根性;下面的“凛然”“悚然”“欣然”三个词描写他们听阿 Q 讲杀革命党时候的心理表情变化过程,一方面对于发生在现实中的事如此隔膜,说明革命与农民的天然隔绝,另一方面“欣然”是说他们听完后觉得过隐,有些高兴的样子,又刻画出他们的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态。这几个词,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群麻木愚昧的看客,表明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 3阿 Q 不再帮举人老爷的忙了,因为其太妈妈的了。听的人何以“叹息”又“快意”呢?提示:叹息是因为阿 Q 不在举人家里帮忙,失掉一个攀附阔人的机会,实在可惜;而出于嫉妒心理,

8、他们听说阿 Q 不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了,又感到高兴,心想你阿 Q 不配比我们好,所以心里又快意。这两个词深入地剖析了“听的人”的丑恶灵魂。 4“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这些话说明阿 Q 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一个本已“睡着了”的人,当然不可能觉悟,嘛木愚昧之余,只能充当无聊的看客。 5“阿 Q,你还有绸裙么?没有?纱衫也要的,有罢?”联系前面妇女对阿 Q 惟恐避之不及的情形,分析“没有”“有罢”,说说此时妇女和阿 Q 的心态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提示:前面的情节里妇女躲避阿 Q,是因为受了赵太爷之流的宣传蛊惑,加以愚昧,以为阿 Q 真个是猎色的坏蛋。而到这里,她们又并不害怕阿 Q了

9、,是因为阿 Q手里有东西,她们并不喜欢阿 Q 而是喜欢阿 Q 的东西。“没有”“有罢”表明阿 Q 以为自己地位提高了,这些女人都不在他的眼中,所以并不想过分搭理她们。这里,作者对妇女持一种讽刺态度。 6“完了?”赵太爷不觉失声的说,“那里会完得这样快呢?”这刻画了其怎样的心态?提示:赵太爷开始摆出架子,本来想贪小便宜却偏要做出个老爷的样子来,所以一开始说话想说得含蓄而有身份。可没想到阿 Q 说“完了”,他心里一急就“不觉失声”,露出了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土地主的尾巴来。 7“秀才听了庭训,非常之以为然,便即刻撤消了驱逐阿 Q 的提议,而且叮嘱邹七嫂,请伊万不要向人提起这一段话”,此句中的“庭训”“

10、撤消”“驱逐”“提议”是大词小用,庄词谐用,一方面刻画人物滑稽可笑,另一方面具有讽刺意味。像这样的词小说中还有不少,阅读时注意找出一些并加以体会。提示:略,学生找寻。 8。说说阿 Q 从中兴到末路的过程。略,学生概括。五板书小结第六章内容: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中关于阿 Q 的心理描写的精彩段落,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第五课时 分析赏读第七八章一。阅读第七章: 1。“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 Q 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绍兴光复这么庄严的事件,作者却用阿 Q卖搭连给赵白眼这件事来作补充说明,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有什么用意?提示:一方面说明普通老百姓并不

11、关心什么绍兴光复,而只注意身边发生的小事,辛亥革命与人们的生活差得太远;表明作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是怀疑的,把绍兴光复与阿 Q 卖搭连这事联系在一起,显得滑稽可笑。 2。“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祯皇帝的素。”此句怎样理解?提示:这说明清朝已经灭亡了,但未庄人的思想仍停留在明末清初的几百年的过去。民众之愚昧落后不言自见。 3。阿 Q 先是对革命党“深恶而痛绝之”,何以很快又向往革命,要“革这伙妈妈的命”?提示:阿 Q 身上有着狭隘保守排斥异端的思想,他天生反对变革现实的一切事情,所以他一开始听到革命时很反感,觉得与他为难,便“深恶痛绝”;可是他身上又有着盲目趋时

12、的特点,加上他对现状的不满,尤其自己生活的不痛快,看到举人老爷这样怕,所以他自然又向往革命了。这表明他对革命态度的不稳定性,对革命的不理解甚至误解。 4。将阿 Q 宣布革命后,赵太爷的“老 Q”和赵白眼的“阿 Q 哥”与先前的“混小子”对比,揣摩一下赵太爷等人的内心世界,说说此时的赵太爷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赵太爷?提示:此时的赵太爷是一个惶恐狡诈卑怯的“弱势”土地主。 5。阿 Q 的“白日梦”表明他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金钱、权力和女人。 6。老尼姑的“革过一革的”这五个字有何含义。提示:表明当时“革命”一词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13、,但又不理解什么是革命,所以老尼姑演绎说“革过一革的”,这是对革命的绝大讽刺。所谓革命,就是假洋鬼子和秀才的打砸抢罢了。 7。说说“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也相约去革命”这句话的讽刺意味。提示:揭示两个反动人物“革命”行动的丑恶卑劣,意味深长。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势力与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夺取革命果实的史实。“情投意合”“革命”含有极大的讽刺意味。 8。阿 Q 与赵秀才、假洋鬼子虽“素不相能”,但都想到去静修庵“革命”,这说明什么?提示:说明他们的革命动机都是十分低下的,无非就是找一些弱者来欺负一番,找一些封建主义的东西来革一革罢了。它让读者明白,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这样的人太多了

14、。二。板书小结本章内容:三。阅读第八章: 1。“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表明什么?提示:说明“革命”换汤不换药,许多投机分子钻进革命队伍中,窃取了革命果实。 2。“赵司晨脑后空荡荡的走来”,“空荡荡”用的妙在哪里?提示:这个词把人们看惯了脑后的辫子,而现在一下子看不辫子时不习惯的微妙感觉写出来了,很有滑稽感。 3。未庄人对秀才挂“银桃子”“都惊服”,“惊服”一词有何含义?提示:这个词刻画了未庄人前后相连的两种心态,先是猜想“银桃子”可能是当大官的象征而吃惊,过后很快便佩服,表明未庄人的趋炎附势心理。 4。“我是性急的,谁愿意在这小县城里做事情。”假洋鬼子的这段“演讲”,满口“鬼话”,不提辛亥

15、革命的真正功臣孙中山、黄兴等,却提一个投机分子洪哥。说说这段话刻画了假洋鬼子一副怎样的嘴脸。提示:满口鬼话,大吹牛皮,捏造革命经历个革命资本。半吊子知识分子,外表新式,实际上是一个投机、善变、钻营的封建余孽。他的这番话只能蒙骗没见过世面的未庄乡下人。 5。洋先生为什么不准阿 Q“革命”?提示:减洋鬼子作为一个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式资产阶级人物,注定与广大人民有着天然的隔膜,并没有丝毫共同的利益可言。尤其是,假如假洋鬼子同意了阿 Q 与他一起革命,那么就会认为是对自己身份的极大污辱。所以他决不准阿 Q 革命,决不同阿 Q共一条战壕。 6。阿 Q 认为洋先生不准其革命,“再没有别的路”,

16、你认为呢?提示:凭阿 Q 当时的觉悟程度,他认为自己是无路可走的,实际上他也确实是无路可走。本来可以投奔真正的革命党,但按照他的觉悟,他不可能找到真正的革命党。 7。赵家遭抢这两段话中用了六个“抬出了”,对于表现阿 Q 此时的心情有怎样的效果?提示:强调阿 Q 没有被邀请革命而表现的焦虑不安的心情,更体现他革命动机的低下,那就是想分点东西。 8。阿 Q 要告假洋鬼子“造反”的状,你对这一情节怎样理解?提示:一方面参加革命不成,就要报复,这表现了他思想的狭隘;另一方面,说明阿 Q 的革命愿望也经不起考验,因为他对于革命的认识根本就不明确。四。板书小结本章内容: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第六课时

17、 分析赏读第九章并评论主旨一阅读第九章: 1赵家遭抢了,未庄人为什么既“快意”又“恐慌”?提示:“快意”是因为未庄人平时虽说敬畏赵太爷,但作为被压迫者,心底里还是恨赵太爷这种压迫者,所以听说赵家遭抢,自然就“快意”;“恐慌”是因为对形势不了解,怕危及自己的财产和生命。 2捉拿阿 Q 竟然用那么多兵,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提示:揭露统治者的残暴与虚弱的本质。 3“高明”一词通常是什么意思?这里怎么解释?提示:“高明”一般指见解、技能等的高超,这里作者是一种创造性的用法,意思是高大明亮。也就是说土谷祠并没有比大牢更好。 4阿 Q 在“民国”的公堂上行下跪之礼,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提示:阿 Q 的下跪,

18、表明他身上的奴性根深蒂固。见到官就下跪,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者对人民驯服的结果,背后的实质是对国民人格的污辱,但国民长期如此,就像阿 Q 一样,觉得某人有来头,就自然下跪。作者描写这一情节,一方面是揭露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另一方面是批评国民的奴性人格。 5阿 Q“画圆圈”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阿 Q 什么性格?提示:表现阿 Q 的死爱面子,死到临头还不觉悟。 6小说中前后共有几次写阿 Q“睡着了”?说说其言外之意。提示:大概有五六次,这不仅是写他生理上的睡着了,也暗写他的麻木不仁。作者忧虑国民在铁屋子里沉睡不醒,又希望他们惊醒。 7死到临头的阿 Q,精神上还那么“泰然”,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提示

19、:表明阿 Q 精神麻木不仁到了极点。 8“狼”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提示:“狼”象征着那些麻木的看客,不仅充当看客,也充当统治者刽子手的帮凶,一起来吃掉阿 Q。 9“他们便渐渐的都发生了遗老的气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提示:万变不离其宗,顽固的封建阶级本性不变,得了“银桃子”比作“顶子”“翰林”,失了辫子如丧考妣,终于还是迷恋封建王朝的“遗老”。 10独写一段未庄人对阿 Q 被枪毙的态度来结束本文,它隐含作者的什么用意。提示:给读者揭示一个十分悲观的现象:社会仍是如此黑暗,国民仍是如此愚昧,中国,何时才能得救?二板书小结本章内容:三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1阿 Q 的十大性格特征: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悲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说说这些性格的表现所在) 2学生概括赵太爷父子、钱洋鬼子的性格特征。略。四本文的三大艺术特色。 1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 2采用白描手法。 3杂文式的笔法。(具体见教师用书)五讨论:现代阿 Q 和精神胜利法的发扬光大。让学生去发现我们周围的“阿 Q 们”,检讨我们生活精神胜利法的翻版现象。六以“阿Q读高中”为题,写一篇阿Q新传,批评我们学生身上的精神胜利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