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阐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8593994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原理阐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基本原理阐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本原理阐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原理阐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原理阐释(一)1 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33p33)2 2、简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是相互对立的,个性比共性丰富, 但不能完全进入共性,共性比个性深刻,但不能完全包含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是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个性中包含并表现着共性,共性就存在于个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之间在一定的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 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7p47)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

2、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乂保留其积极因素。4 4、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规律性的辩证关系5 5、简述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答: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1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

3、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 2)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 (3 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质量的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6 6、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答: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乂承认意识对物质 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语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 动。主要表现在:(1)(1)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规划性。(2)(2)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4)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要做到以下

4、几点:首先,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事物发挥发展的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再次,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要依赖于 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最后,正确估计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7 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8 8、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

5、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忽略认识的作用,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食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和事物的全体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他们截然 分开。 3 3、简述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观点答: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有限性。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包含的,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相对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