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二)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593118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二)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通解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合 病(二)病(二)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宋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宋25)桂枝桂枝一两十七铢,一两十七铢,去皮去皮 芍药芍药一两六铢一两六铢 生姜生姜一两六铢,一两六铢,切切 甘草甘草一两二铢,一两二铢,炙麻黄麻黄十六铢十六铢,去节 大枣大枣五枚,五枚,擘擘 杏仁杏仁十六个,十六个,去皮尖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

2、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臣亿等谨按: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

3、汤取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枚,杏仁十六个,合方。一、条文讲解此条讲解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方证,患者以汗出为区别。联系宋联

4、系宋23条理解条理解桂枝麻黄各半汤:卫气不足,寒邪相对重,营卫不和。本条:本条:卫气不足,寒邪相对轻,营卫不和。补津液,去风邪,调和营卫。补津液,去风邪,调和营卫。“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桂枝汤,如前法。”“服桂枝汤服桂枝汤”太阳中风证恶寒、发热、汗出,脉浮缓以方测证,由证推症。以方测证,由证推症。“大汗出大汗出”病不除。那么怎么办?那么怎么办?“随证治之随证治之”“脉洪大者脉洪大者”有浮脉,而且缓有浮脉,而且缓错简?错简?服药温热药服药温热药“脉洪大脉洪大”结合:结合:“汗出汗出”桂枝汤证桂枝汤证“与桂枝汤与桂枝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

5、黄一汤方证注:一两注:一两=24铢铢=15.625克。一合克。一合=20毫升。毫升。1.特征症状:特征症状:(1)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2)面色反有热色者;)面色反有热色者;(3)身痒。)身痒。2.主要症状(太阳病):汗出主要症状(太阳病):汗出,恶寒或者恶,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3.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微缓脉浮微缓。其必须首先满足主要症状(太阳病)和脉其必须首先满足主要症状(太阳病)和脉象,特征症状具备象,特征症状具备1-2个即可使用。个即可使用。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二阳并

6、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

7、涩故知也。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宋宋48)先调整语序调整语序,修改一下:“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若)(若)续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汗。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不得越,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若)当汗不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

8、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讲解“二阳并病二阳并病”时候,分为两个层面:1.以阳明病为主:以阳明病为主:(若)(若)续自微汗出,续自微汗出,不恶寒不恶寒。2.以太阳病为主:以太阳病为主: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两种情况:两种情况:A.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设面色缘缘正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

9、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B.(若)(若)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二阳并病二阳并病”太阳与阳明并病。如何形成?如何形成?“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因转属阳明。”太阳病发展而来。“太阳初得病时太阳初得病时”:突出:“初初”。揭示:太阳病外感状态“初得病初得病时时”“发其汗发其汗”告诫后学:告诫

10、后学:太阳病,只能使用汗法。太阳病两个问题:1.食禁:食禁:清淡饮食,七八分饱;2.复感:复感:防风寒。“发其汗发其汗”结果?结果?“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明”。误治:汗不得法。误治:汗不得法。“彻彻”,字书:字书:“去也去也”,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彻彻,通也通也”。汗法一定要以汗法一定要以“通透通透”为准。为准。1.全身微汗出;全身微汗出;2.汗出不间断,呈持续状态,约两汗出不间断,呈持续状态,约两小时。小时。“因转属阳明因转属阳明”:药物发汗,汗出不通透,热郁体内,损伤津液,药物发汗,汗出不通透,热郁体内,损伤津液,多传阳明。多传阳明。“阳明阳明”:1.阳明病;阳明

11、病;2.“阳热阳热”证候证候更加恰当。更加恰当。1.以阳明病为主:(若)(若)续自微汗出,不恶寒。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转属阳明转属阳明临床依据说明:说明:由恶寒变成变成“不恶寒不恶寒”有阳热证候单独展开:作为以阳明病为主以阳明病为主的依据。“续自微汗出续自微汗出”:“续续”持续,“自微汗出自微汗出”阳明病(或者说是阳热证候)“病汗病汗”心中烦闷感、量少却又不间断“二阳并病二阳并病”以阳明病为主:1.“续自微汗出,不恶寒续自微汗出,不恶寒”白虎加桂枝汤2.转属阳明病湿热证候转属阳明病湿热证候红疹、舌苔厚腻,或者黄疸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以太阳病为主:以太阳病为主: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若太

12、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证证”通通“症症”“症状症状”;“不罢不罢”太阳病仍明显太阳病仍明显恶寒发热、脉浮恶寒发热、脉浮“不可下不可下”明显的太阳病明显的太阳病“逆逆”与与“顺顺”相对:相对:违反太阳病的违反太阳病的“势势”(升与散升与散)“二阳并病二阳并病”以太阳病为主处理?“如此可小发汗如此可小发汗”。“小发汗小发汗”?1.单纯太阳病相对来讲的。2.理解为“稍稍”,是稍微的意思A.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不得越,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此种是:

13、“发汗不彻发汗不彻”“面色缘缘正赤面色缘缘正赤”治法治法:“解之熏之解之熏之”。“不足言不足言”:津液存在“不足”“阳气怫郁不得越阳气怫郁不得越”:1.“发汗不彻”;2.津液“不足”;3.药物的作用“阳气阳气”在表的津液卫气。“怫怫”,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怫,郁也怫,郁也”,字林:,字林:“怫,郁也,心不安怫,郁也,心不安也也”。“怫郁怫郁”:升散又不能升散的样子:“不得越不得越”忿怒不安,心烦“设面色缘缘正赤者设面色缘缘正赤者”:“设设”假设“缘缘缘缘”连接不断的样子面色红是持续状态。“当解之熏之当解之熏之”治疗法则。“解之解之”以汗解之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熏之熏之”熏法汗法。B

14、.(若)(若)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此处是“当汗不汗当汗不汗”,从而出现“其人躁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脉涩脉涩”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是“以汗出不彻故也以汗出不彻故也”,治疗法则“更发汗则愈更发汗则愈”。“躁烦躁烦”心烦不安、躁动不能静1.阳热证候2.太阳病,“阳气怫郁不得阳气怫郁不得越越”“不知痛处不知痛处”身体疼痛特点: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乍乍”“忽然”表病的特点不固定风邪的不定全身不舒服、难受。“按之不可得按之不可得”1.痛无定处2.“虚”的“其人短气但坐其人短气但坐”:阳气“怫郁”非常严重机理:机理:“其气上冲”、“呕逆”说明:说明:严重喘息、咳嗽 只能坐着,不能躺下。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发表解郁,稍以清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