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培训中心课件-高等教育心理学.ppt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858850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师培训中心课件-高等教育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师培训中心课件-高等教育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师培训中心课件-高等教育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师培训中心课件-高等教育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师培训中心课件-高等教育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师培训中心课件-高等教育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师培训中心课件-高等教育心理学.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讲人:周瑛教授2012年11月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第二章第二章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指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力,外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 内驱力就是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量,主要由学习需要构成。 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 二、学习动机的

2、功能二、学习动机的功能 强化强化功能功能指向指向功能功能 激活激活功能功能三、学习动机的种类三、学习动机的种类(一)奥苏伯尔的分类(一)奥苏伯尔的分类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如教师、家长等)的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赞许和同

3、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需要。 (二)根据动机的作用(二)根据动机的作用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三三)根据动机的状态根据动机的状态主导动机主导动机 辅助动机辅助动机 (四)根据动机的来源(四)根据动机的来源内部动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外部动机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首先,学习动机的性质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其次,学习动机的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耶克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律曲线(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德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律曲线(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德关系)线线索索功功能能唤醒功能

4、唤醒功能a ab bc c 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二)学习动机的自律性。 (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刺激反应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则,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

5、反应重复可能性。与此相应,行为主义学派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1、强化的依随性强化的依随性:某一行为反应出现后呈现外部强化,:某一行为反应出现后呈现外部强化,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强,即行为依随于外部强化而变化。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强,即行为依随于外部强化而变化。反应之后出现强化这一依随关系被称之为强化得依随性。反应之后出现强化这一依随关系被称之为强化得依随性。2、强化物的

6、分类与作用强化物的分类与作用: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 外部强化与内部强化外部强化与内部强化 连续强化与间断强化连续强化与间断强化 定比率强化与变比率强化定比率强化与变比率强化3、强化训练的形式强化训练的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回避训练二、成就动机理论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H.A.Murry)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4050年代,麦克利兰(D.C.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并

7、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的驱力。 阿特金森(J.W.AtKinson)规定影响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3个:1、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机倾向2、人对成功的期待3、成功的诱因值三、成败归因理论三、成败归因理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后来,罗特(J.B.Rotter 1966)根据控制点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这就是心理学家探索归因问题的客观依据。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

8、.Weiner)接受了海德和罗特的观点,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控制点稳定性程度稳定的不稳定的内部的成功:失败:能力“我很聪明”“我很笨”努力“我下了功夫”“我实际上没下功夫”外部的成功:失败:任务的难度“这很容易”“这太难了”运气“我运气好”“我运气不好”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如果将上述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可组成如表: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 的具体解释的具

9、体解释归因(归因(attributionattributionattributionattribution)是指对一个特定行为)是指对一个特定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发生原因的解释。归因理论所要阐明的正是人们如何解释自归因理论所要阐明的正是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回答诸如己和他人的行为,回答诸如“ “我为什么要这样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做?”“ ”“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之类的问题。之类的问题。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能力能力、努力努力、任务任务难度难度与运气运气。能力和努力是个体内部的原因,而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外部原因。能力是相对稳定的,不易改变

10、的,而努力是容易改变的。同样地,任务难度本质上是稳定的,而运气则是不稳定、不可预测的。 将成功归因为稳定的原因将成功归因为稳定的原因 因为我不断学习,所以我很聪明。 我很聪明,无论我做什么,都会成功。 老师喜欢我。 我猜中了考试题目。 可控不可控内部外部 将失败归因为稳定的原因将失败归因为稳定的原因 我从来都不努力。 我很笨。 老师不喜欢我。 考试太难了。 可控不可控内部外部 将成功归因为不稳定的原因将成功归因为不稳定的原因 为这次考试,我学习很努力。 我有时状态很好,有时却不行。 最近我和教师关系比较好 这次运气太好了。 可控不可控内部外部 将失败归因为不稳定的原因将失败归因为不稳定的原因

11、这次考试我准备得不充分。 我生病了,这影响了我考试。 这次考试家长没有辅导我。 我这次 倒霉透了。 可控不可控内部外部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习得性无助的学生通常会认为不管自己做什么,都注定要失败或毫无意义。就学习而言,习得性无助与个体对失败的内部、稳定的解释密切相关。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塞利格曼的实验: 将狗固定在架子上进行电机,狗既不能预料也不能控制这些电击。在这之后,他们把狗放在一个中间用矮板墙隔开的实验室里,让它们学习回避

12、电击。电击前10秒室内亮灯,狗只要跳过板墙就可以回避电击。这是非常容易的事,可是它们大部分都没有学会,后来干脆趴在地上甘心忍受电击,不做任何反应。消除习得性无力感的方法消除习得性无力感的方法 1、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态” 2、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 3、培养意志,增强免疫力 4、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四、自我实现理论四、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马斯洛需要层次图马斯洛需要层次图 审美需要审美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尊重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生理

13、需要生理需要自我自我实现实现需要需要生长需要生长需要缺失需要缺失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五、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都拉最早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 2、替代经验。、替代经验。、替代经验。、替代经验。3 3、言语劝说。、言语劝说。、言语劝说。

14、、言语劝说。4 4、情绪唤醒。、情绪唤醒。、情绪唤醒。、情绪唤醒。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自我效能感的功能:自我效能感的功能:自我效能感的功能:1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坚持性。坚持性。坚持性。2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 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 4、影响活动时

15、的情绪。、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 (二)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三)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五)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从效果看,只要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达到一定强度,对学习的推动作用都很强,但内部动机的持续时间更长,而在外部动机推动下,人一旦达到了外部某些目标,就会停止努力,因此外部动机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育教学中要尽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三)充分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四)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本章小结:本章小结: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思考题: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自我效能感2、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哪一种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更强?4、从年龄特点出发,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5、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