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855417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3 马说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韩韩 愈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第五单元单元课堂导入伯乐相马伯乐相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伤心流泪,并且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仰头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在感激伯乐体贴它啊。 伯乐哭马,缘自他识马、爱马。为千里宝马良驹大才小用而气不愤、鸣不平,已属不易;伯乐举荐九方皋,则进一步表现了他不仅善相马,而且专识人、长辨才,并勇于举荐,如此更显难能可贵。 作者简介 韩

2、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

3、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字词音祗zh骈 pin策 c槽枥 co l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石 dn读准字音读准字音shs邪y文言积累 通假字通假字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才美不外见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4. 其

4、真无马邪 (“食”通“饲”(s),喂)(“见”通“现”(xin),表现)(“材”通“才”(ci),才华)(“邪”通“耶”(y),语气词,“吗”)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身上衣裳口中食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策勋十二转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固以怪之矣能以径寸之木吃喂养食物马鞭用鞭打记载即使虽然因按照已用文言积累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林尽水源之虽有千里之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其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能够才能吃尽竭尽尽头的无义(补充音节)它,代千里马它它的难道其实文言

5、积累课文朗读听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文: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新课讲解并列 受屈辱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顿 这种,这样等同能够“见”通“现”。怎么能力 译文: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

6、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新课讲解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方法拿着到跟前 驱使难道通“才”,才能恐怕 译文:译文: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新课讲解新

7、课讲解马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有决定性作用。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作用?中心论点,表现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突出“识马”的重要性。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了什么?一个“辱”字,一个“死”字,表达的感情?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问题探究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特征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6.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7.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问题探究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一个反诘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9.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收束全文,既照应开头,又点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问题探究托物寓意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10.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问题探究11.古往今来,

9、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自己心中的感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举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12.结合全文,谈谈称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 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问题探究13.本文主题是什么?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过千里马的遭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愤懑和不平之情。问题探究拓展延伸马价十倍马价十倍 战国策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

10、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接连,连续早晨过问同“环”,环绕回头望同“价”,酬金不要迷信权威,要有自主精神。不要迷信权威,要有自主精神。译文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市场,没有人知道他有骏马。 这人去求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卖掉它,连续三天站在市场上,没有人来与我谈生意。希望您围着马绕一圈看看它,临走时回头看看它,我愿送您一天的报酬。 伯乐于是绕着马看看它,临走时回头看看它,仅一天马价就贵十倍。拓展延伸写作特色. .托物寓意,结构精巧。托物寓意,结构精巧。 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

11、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托物寓意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讽的作用。. .条理清晰,中心突出。条理清晰,中心突出。 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惟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

12、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写作特色. .韩愈的文章很讲究语气的表达韩愈的文章很讲究语气的表达,读起来颇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非学会“审辞气”不可。下面举一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此句中连用四个“不”字,源皆出于食马者之无知。如此层层蓄势,然后以反诘作结,将作者心中的郁愤表达得何等淋漓尽致!写作特色. .设喻浅而立意深。设喻浅而立意深。 文章短而有波

13、澜,设喻浅而立意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笔论断就一反常情,醒人耳目。接下来的两句,论证了这句话的合理性:一是说在现实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是说即使有千里马,没有伯乐去识别,也会遭受摧残而不以千里称。然后又以饲养千里马为例,指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即使是千里马也不可能发挥出它千里的特长来,进一步强调了伯乐的作用。最后,又从反面论述由于不知马而认为天下无马,进一步强调了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的论点。“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带有感叹的反诘句收束全文,加强了语势,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不识人才,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极大愤慨和谴责。写作特色课堂小结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是文辞形象简练,蕴藉含蓄,读起来迴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特别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要学会珍惜一切,努力磨练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