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55409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120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6-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最新2016-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最新2016-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最新2016-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最新2016-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6-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6-2017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册教案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一、升和毫升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三、观察物体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五、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可能性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八、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九、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第 1 1 课时:认识容量和升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1-2 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

2、步的估计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学具准备: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

3、装满后可以倒5 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 4 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二、认识“1 升”1.出示例 2 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 1 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 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 1 升水,让学生观察。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 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

4、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 1 升水多少。(1)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估计下 1 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 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 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 1 到 1.5 升水,孩子要喝 1 升水,那你知道 1 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三、练习。1.练一练第 1 题。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2.练一练第 2 题。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第第 2 2 课时:认识毫升

5、课时:认识毫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3-4 页例 3.例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 1 升=1000 毫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 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 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

6、个单位。 (出示例 3)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 ML”表示。二、认识 1 毫升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 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 1 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用滴管吸取 1 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 1 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 18-20 滴。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 滴水(1 毫升) ,组内传一传,看一看 1 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说一说:1 毫升水是多少水呢?三、教学“1 升1000 毫升”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 毫升和 1 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 1 毫升的水要比 1

7、 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 1 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 ,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 2 杯 500ml 的水倒入 1 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结论:1000 毫升1 升 1 升1000 毫升四、完成想想做做: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 50 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

8、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3填空:4 升=()毫升 2000 毫升=()升9 升=()毫升 5000 毫升=()升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第第 3 3 课时:练习一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5-7 页练习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2.出示练习一第 1

9、 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3.练习一第 2 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1第 3 题。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2.第 4 题。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3.第 6 题。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4.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5.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第 9 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 升多吗?7.第 10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10、?8.第 11 题。(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 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注意用药安全。三、布置课后练习: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四、全课小结。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第 1 1 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8 页例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 引导他们自

11、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例图、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小黑板出示)笔算: 484 656933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二、新授。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学习口算方法:提问:6020 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

12、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完成“练一练” 。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学习笔算方法:6020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练习:8040。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笔算过程。5.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3)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三、巩固算法练习。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 1 题) 。12020 70103006

13、03204035070 72090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练习二第 5 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什么方法做?如何列式?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二第 3.4 题。第第 2 2 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数)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9 页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 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

14、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学例图、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小黑板出示)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1204056070420602408032040二、新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提问:38030 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估算出结果。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笔

15、算出结果。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 (提示: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吗?)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 1 的?这个 1 要写在商的什么位上?为什么?商的个位是几?怎么来的?组织验算。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小结笔算方法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3.教学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前两位)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师小结,补充完

16、整。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练习二第 6 题。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练习二第 7 题。出示三组题,让学生一组一组计算。让学生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补充习题教学后记:第第 3 3 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练习课(练习二)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练习课(练习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11 页 8-15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

17、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小黑板出示)1计算下面各题。36030= 31030= 42140=72060= 34020= 5235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二、基本练习、查漏

18、补缺。1.口算下面各题。 (练习二第 10 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联系。2.练习二的第 11 题。出示第 11 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练习二第 12 题。先让学生说清楚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指名四位同学进行板演,最后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 14 题。学生独立审题。提问:卡车要运走哪些水果?解答这道题时要先求出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列综合算式时的

19、运算顺序)3. 练习二第 13 题。(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练习二第 8.15 题。第第 4 4 课时课时: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12 页例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20、的笔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96 里面最多有几个 30?190 里面最多有几个 30?74 里最多有几个 20?274 里最多有几个 20?口答 42()31()69()75()二、新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笔算 9632。提问:是不是 3 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学生尝试

21、练习,组织全班交流。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商 3 的,有什么好方法?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三、模仿训练、加强理解。1.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 39 看作多少来试商的?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2.完成练一练。学生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四、巩固训练。1.完成练习三第 1 题。(1)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2)请学生说说各题都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数试商的。(3)学生们独立计算,并指名

22、板演,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五、全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第第 5 5 课时课时: : 练习三(练习三(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15 页练习三 2-6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提高题练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23、。小黑板出示口算练习44490601662706015446295518030学生口算,请生回答三、对比练习、辨析异同。 (练习三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一组一组对比着做。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答案。比一比,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四、指导练习。练习三第 5 题。请学生想想每题的商是几位数,然后指名回答。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尤其要说清试商的方法。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验算?练习三第 2 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审题。让学生明确从题目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提问: 如何求出儿童剧每天播放的多少分钟?要求多少能播放完,应该怎样列式?

2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练习三第 3 题。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如何求出每位阿姨每天编织的中国结数量?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练习三第 6 题。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填在表格里。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上表,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要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五、课堂小结。通过这些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第第 6 6 课时课时: :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13 页例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

2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看图提问并解答。图 1:显示 10 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 600 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图 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 个装” ,旁边出示“一共 600 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二、学习新课1观察图意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 问: 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6、?2自主探索。(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 112428(本)综合算式:2244228(本)问: 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第二种解法:428(层) 224828(本)综合算式:224(42)28(本)问: 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3.继续讨论交流。(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4.完成练一练。三、应用

27、提高1练习三第 9 题。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2练习三第 10 题。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 片,每日 3 次,每次 2 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3练习三第 12 题。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4.练习三第 14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

28、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四、课堂作业练习三第 13 题。第第 7 7 课时课时: : 练习三(练习三(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16-17 页练习三 15-20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用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

29、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听算802 217 393 1004 819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练习三第 15 题。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师生小结:做除法计算时,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不至于把商中间或末尾的 0 漏掉。2.练习三第 16 题。依次出示两组题目,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再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3.练习三第 17 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再结合上一题中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下,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三道题目?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总结:恰当选择计算方法,可以让我们计算更加简便。4.练习三第 18 题。(1)

30、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独立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时,说说自己的解题想法?5.练习三第 19 题。(1)学生独立审题,说说两道题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做?(2)交流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6.练习三第 20 题。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三、拓展延伸。完成思考题。(1)出示情景图,学生读题、审题。(2)讨论: 抬一个西瓜需要2只小猴, 现在只有3只小猴可以怎样分组?根据小猴的分组, 说一说怎么分配路程才公平?再算一算平均每只小猴要抬多少米?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又获得了哪些解题经验?第第 8 8 课时课时: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教学内容:教

31、学内容:教材第 18 页例 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1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指名

32、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计算。709692052060集体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用整十数除怎样试商。口答: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0()8330()158 40()25020()98二、新授。引入新课。教学例题出示例题图,提出问题,引出算式。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提问:27234 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 34 看作 30 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学生独立尝试。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师巡视指导。交流算法。提问:用 9 乘 34 得 306,272 比 306 小,怎么办?提问:为什么要改商

33、 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师归纳概括、模仿训练、加强理解。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阶段小结试商过程中,发现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一个整十数后,有时试商和除数的乘积笔被除数大了, 这时我们就要把商改成比初商小 1 的数,也就是要“调商” 。三、巩固练习。1.“练习四”第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区别。2.“练习四”第 2 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三小题的

34、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3.“练习四”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本题解答过程:184238(棵)集体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不懂的?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布置练习四第 3 题。第第 9 9 课时课时: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19 页例 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

35、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竖式计算9120326502803096323265320043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个位是1.2.3.4 的两位数除法,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二、新授。教学例题出示例题图。提出问题,引出算式。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例式?探索“2

36、5236”的笔算方法。提问:25236 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 36 年作 40 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独立尝试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交流算法。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核对。再提问:商 6 对吗?为什么?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命名余数比除数小。归纳概括比较,发现异同点。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相同点:这两题都是把除数整十数试商;这两题都要调商。不同点:34 看作 30 用的是“四舍”法,36 看作

37、40 用的是“五入”法;调商的方向不同,用“四舍”法取除数近似值的 ,要把商调小 1,用“五入”法取除数近似值的 ,要把商调大 1。三、模仿训练、加强理解。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四、巩固练习。1.“练习四”第 5 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区别。2.“练习四”第 6 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3. “练习四”第 7 题。(1)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 平均每棵猕猴桃的产量是多

38、少千克?平均每棵水蜜桃的产量是多少千克?平均每棵脐橙的产量是多少千克?五、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有什么新的收获?六、作业布置练习四第 7 题。第第 1010 课时课时: :练习四(练习四(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21 页练习四第 9-13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学

39、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我们应该如何试商?(四舍五入)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二、基本练习。笔算:练习四第 11 题。先指名说出各题怎样试商。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三、指导练习。1.练习四第 9 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题目。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说一说每组中的两题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不同?2.练习四第 10 题。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40、。集体订正。提问:你今天比昨天估计的准了些吗?为什么?四、解决问题。练习四第 12 题。指名读题。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练习四第 13 题。出示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骑电动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解答?学生独立解题后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第第 1111 课时课时: :练习四(练习四(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22 页练习四 14-20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计算,边计算边思考,计算后再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巩固

41、学生已掌握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掌握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例题插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口算:出示练习四第 14 题。1.学生口算。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二、基本练习。笔算:练习四第 15 题

42、。指名读题。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计商是几位数,再估计一下商可以是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计的最准。指名汇报。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三、对比练习、辨析异同。练习四第 16 题。指名读题。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组内同学讨论。分组将刚才估计的题目再笔算一下,来验证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学生练习。全班交流、订正。指名请出估计得最准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四、课堂练习。解决问题练习四第 19 题。指名学生读题。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九倍,应先求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证下。练习四第 20 题。出

43、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出示2 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全班交流并集体订下。思考题在计算正确的商之后,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这样的算式:()72()()272618根据这样的算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第第 1212 课时课时: :商不变性质商不变性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第 23 页例 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3.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

44、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铺垫导入(快速口算)。9030= 45050=48040=36030=84020= 60001000=70001000=400200=二、探索新知(一)自主探究商不变的规律。课件演示情境:孙悟空让猪八戒先填写下表,再回答问题。被除数1001002100410021004除数20202204202204除法算式1002020040商5猪八戒只会计算第一道,后面几道由同学们帮猪八戒计算。孙悟空提问:“什么数变了,什么数没变。”猪八戒

45、不会,同学们帮助他回答。(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商没有变。).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探究规律。教师注意引导“从第一行到第二行,被除数怎么变了,除数怎么变了,商怎么样?”(1)让同学们任选两行探究“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的。”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先和前后左右同学交流一下,然后集体汇报交流。(2)汇报交流。师多指几名学生说,然后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3)进一步讨论: 同时乘的一个数和同时除以的一个数中的这个数是任意数吗?有没有哪些数不可以的吗?为什么?现在你可以有一句话概括下你发现的这个规律吗?(4)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

46、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二)模仿练习,巩固对规律的认识。完成练一练。三、巩固练习1.练习五第 1 题。先让学生观察下每组中三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情况,再独立完成,最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练习五第 2 题。先让学生默算,指名回答时随机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3.练习五第 3 题。(1)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些题目,先和你的同桌说说,再计算。(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练习五第 4 题。(1)观察表格,你打算怎样填?有什么技巧吗?(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5.练习五第 5 题。(1)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说说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7、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帮猪八戒弄明白课前孙悟空给猪八戒分桃为什么哈哈大笑。第第 1313 课时: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课时: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24 页例 8。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0 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 0 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说

48、什么是商不变性质?(强调“同时”、“相同的数”) 。导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二、自主探究,感悟规律出示例题:队鼓单价 50 元,王老师带了 900 元,可以买多少个?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能不能使 90050 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结果不变。根据学生讨论板书: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0。设问:被除数 900 末尾有两个 0,为什么只划去 1 个 0?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 0 都划去行不行?2.出示:队号的单价降为40 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教师巡视;指名学生说,教师板演。引导学生观察教

49、师板演的算式,让学生讨论这里的“2”是几?引导学生通过验算检验余数是“20”还是“2”?3.模仿练习,巩固新知识。完成练一练。三、巩固发展,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五第 6 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五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 9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汇报时注意让学生比较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余数的变化规律) 。4.完成练习五第 10 题。(1)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求什么?(2)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先求出什么?四、全课小结,内化知识设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五、作业:练

50、习五第 8、11 题第第 1414 课时:整理与练习(课时:整理与练习(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27-28 页整理与练习 1-6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 正确地笔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1怎样口算除数是

51、整十数的除法,请举例说明。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怎样进行试商?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三、基本训练。口算练习与应用第 1 题。指名学生口算,随机要求说说口算的方法。笔算练习与应用第 2 题。出示第一组:140201472114729谁来估计一下它商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三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提问: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练习与应用的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四、指导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解决问题1.练习与应用第 4 题。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2.练习与应用第 5 题。指名读题,先求什么?再

52、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第 6 题。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第 1515 课时:整理与练习(课时:整理与练习(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28-29 页整理与练习第 7-13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熟练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53、: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什么是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如何应用这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二、基本训练、查漏补缺。整理与练习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说是怎样想的?整理与练习第 8 题。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观察每组中的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向学生渗透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计算两个除数的积,再用这个数除以这个积。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整理与练习第 9 题。出示题目,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说解题思路。 (先求什么?)全班交流,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再方法进行解答。整理与练习第 10 题。出示情景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

54、解题方法。(先求什么?)全班组织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四、探索与实践。整理与练习第 12 题。指名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你知道吗?小组讨论:观察你所填写的表格,有什么发现?全班组织交流。2.思考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这两题的商是几位数?(两位数)根据商是两位数,你能确定被除数的和除数的范围吗?(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填空,教师注意巡视指导。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解题经验。六、作业:28 页第 11 题。第第 1616 课时:简单周期课时:简单周期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30-31 页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

55、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出示教材 30 页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 ,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

56、,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师: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1初步感受规律: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 11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黄色)2探索发现规律:(1) 你能发现盆花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吗

57、?你能表示出来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注意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盆花的排列规律为:每3 盆为一组,每组按“蓝花、黄花、红花”的顺序排列。3利用规律,解决问题。(1)现在你能按盆花的排列规律说一说第 19 盆花是什么颜色吗?在小组内和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2)汇报交流,方法优化。画一画: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排一排: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蓝花)计算:1936(组)1(盆)注意让学生讨论:除数为什么是 3?余数 1 表示什么?(每

58、 3 盆一组,余下的一盆是蓝花。 )(3)重点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可争论)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 可以提出第 50 个、第 100 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4.独立尝试,巩固新知。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 26 面旗是什么颜色?第 28 面呢?当学生解决第 28 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时让学生说一说没有余数表示什么?5.小结。师:像刚才盆花和彩旗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板书:周期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策略是:先确定每组的数量、再计算出组数、最后看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现在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吗?(星期、春夏

59、秋冬、红绿灯)你能用这三个图形设计出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吗?在作业本上画一画。三、全课小结。回顾探索和发现周期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第 1 1 课时:观察物体(课时:观察物体(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32-33 页例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

60、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二、学习例 1。1.观察投票箱。(1)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 (投票箱) 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

61、看到的形状。2.完成练一练。(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 名同学说一说)(2)练一练第 2 题。三、学习例 2。1出示视图 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2完成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2)观察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前面和右面一样,同样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也可以得到相同形状)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

62、练。2完成练习六第 1-3 题。五、作业:练习六第 4 题。第第 2 2 课时:观察物体(课时:观察物体(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34 页例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63、一、情景导入。出示例 3 视图。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新课。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连一连。(1)学生在课本的 34 页上完成。(2)完成练一练第 1 题。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1)学生按例 3 第 2 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2)比一比: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3)完成练一练第 2 题。三、巩固练习。1.摆一摆,画一画。 (练

64、习六第 5 题)注意:学生可以横着摆,也可竖着摆。2. 摆一摆,比一比。 (练习六第 6 题)学生摆完后提问: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3. 按要求摆一摆。 (练习六第 7 题)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四、作业:补充习题。第第 3 3 课时:练习六课时:练习六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37-39 练习六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视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 (38 页第 12 题)2

65、.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观察物体”,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二、练习指导。1.练习六第 9 题。(1)小组合作,取出 3 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2)汇报交流。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3)小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练习六第 11 题。(1)小组合作,取出 4 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2)汇报交流。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3)小结: 同一角度上的多个小正方体不在同一平面上,得到的视图可能是相同的。3.练习六第 13 题。(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练习六第 14 题。(1)小组合作,摆一摆。(2)学生独立

66、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5.练习六第 15 题。(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教师注意指导:从前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从右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6.练习六第 16 题。(1)学生独立审题,小组合作,摆一摆。(2)讨论:你有不同的摆法吗?7练习六第 17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三、拓展练习。第 39 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第 1 1 课时: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课时: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40-41 例

67、 1 及练一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看看、 填填、 画画, 逐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2.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产生对统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准备好一张练一练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记录。 )老师这儿也有一张调查记录,你能看明白吗?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张记录表中读出了哪些数据?(指名回答)你能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吗?1.学习统计表。(1) 说一说统计表里已经有了哪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

68、还有哪几个空格要填写,这些数据到哪里寻找?(2)说一说“合计”的意思以及求合计人数的方法。(3)学生独立填写空格里的人数。(4) 填写完整后让学生观看统计表, 读其标题, 明白统计表的内容,写出年月,表明统计的时间,说说人数,表述统计表里的数据。(5) 和用 “正” 方法记录数据, 统计表在表示数据方面有什么优点?2.学习条形统计图。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根据统计表制作的统计图,想不想看看?(1)观察横轴,看看上有什么?(明白横轴上表示四类电视节目。)(2)观察纵轴,看看上有什么?(明白纵轴上表示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1 格表示 2 人。 )(3)让学生独立画图,检查他们画的直条长度是否正确,提醒

69、他们在直条的上面写出相应的人数。二、讨论小结:从统计表里能知道些什么?从统计图里能知道些什么?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一张完整的统计表由哪几部分组成?一幅完整的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三、巩固练习。1.教材 41 页练一练。(1)出示导入时完成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统计表和制作统计图。(2)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2.练习七第 1 题。(1)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进行观察。(2)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看明白了些什么?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分段数据统计分段数据统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4243 页例 2 及练一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

70、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分段整理数据。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了解自己的身高数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1.星期一升旗时,同学们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想一想,在每次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量身高)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 50 种规格的校服呢?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的合适?(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 )2.出示例 2。现在

71、我们已经知道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 身高 130cm139 的穿小号, 140149 的穿中号, 150159 的穿大号。那么现在你知道每种服装要购买多少套吗?(引导学生说出:要先知道不同身高的人数。 )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按各段统计,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写完之后与电脑的演示校对一下,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3.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学生继续完成。与电脑校对。想一

72、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4.服装厂的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5.通过统计,你有什么收获?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你们乘火车有怎样的优惠吧!学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完成全班统计表。2.完成练习七第 2 题。三、全课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课后请大家多搜集一些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素材,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第第 3 3 课时:练习七课时:练习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4546 页 37 题教学要求教

73、学要求:1.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 能在方格纸上制作条形统计图。2.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包含哪几个部分?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包含哪几个部分?如何进行分段整理数据?二、练习指导。1.第 3 题。(1)先让学生说说横轴和纵轴上分别有什么?(2)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注意标注数据。2.第 4 题(1)出示相关数据,让学生收集整理。第 24 届韩国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 5 枚;第 25 届西班牙巴塞罗那奥林匹克运

74、动会 16 枚;第 26 届美国亚特兰大奥林匹克运动会 16 枚; 第27 届澳大利亚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 28 枚;第28 届希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 32 枚; 第 29 届中国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 51 枚;第 30 届英国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 38 枚。(2)完成统计图。3.第 5、6、7 题。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4你知道吗?(1)依次出示 3 幅统计图。(2)说说你从上面的统计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3)你对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看法?四、作业:补充习题第第 4 4 课时:平均数的认识课时:平均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75、:第 4950 页例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最近老师在一所学位参观,看到他们的四年级举行了男生和女生进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 个圈,我们一起来看,男生队和女生队个个全力以赴,争取获得好成绩,最后比赛结果怎样呢

76、?想知道吗?二、探索平均数的产生和意义和方法师:体育老师把每个同学套中的个数记录下来,绘制成了这样的统计图,左边是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右边是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现在要比一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可以比什么呀?1.学生进行讨论后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比较方法。2.再次讨论,哪一种方法合理?让学生明白: (1)一个人套得准不能代表整个团队套得准。(2)男生队参赛人数有4 人,女生队参赛人数有5 人,在这种情况下,比套中的总个数,不公平。4.由于这次比赛人数不相等,那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应该比什么?(比每人套中的个数平均数)板书:平均数5求平均数。我打算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

77、中的个数?(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 (1)移多补少。 (2)先求和再等分。三、平均数的运用1.练一练。学生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操作。2.练习八第 1 题。3.练习八第 2 题。学生计算完成后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每次的飞行时间不同,但每次飞行的时间总是稳定地在 5070 秒之间,有的比平均数多一些,有的比平均数少一些。4.练习八第 3 题。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平均身高 160 厘米的含义是整体水平,有的身高超过 160 厘米,有的低于 160 厘米。四、总结师: 今天我们学了平均数的知识, 请你们用一句话说你学到了什么?第第 5 5 课时:练习八课时:练习八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78、教材第 5153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怎么求出平均数?(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二、练习1. 练习八第 4 题指名板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核橘子各多少箱?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2练习八第 5 题判断,注意平均数的含义3. 第 6 题估计平均数,只要在最多与最少之间即可4. 第 7、8、9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校

79、对,订正。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要细心。三、作业:完成第 10 题,补充习题中的练习运动与身体变化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秒表学生:答

80、题纸、文具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二、明确目标点名读教学目标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

81、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 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 60 秒。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1、布置活动要求: 了解原地跑步 30 秒和 60 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1、用同样的 1 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2、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教师:接下来

82、,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喊开始, 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 60 秒, 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 60 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四、教学“你知道吗”(1)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2)教师向学生介绍“脉搏的跳动”五、练一练,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六、结束本课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

83、略(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5657 页的例题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策略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好的办法,技巧)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

84、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一)解决问题 11.出示例 1 场景图, 小芳家栽了一些果树, 看图后你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些什么数学问题?这么多的信息和问题,看起来很乱,解题时不太方便,你能否用一个方法把它们又简便又清楚地整理一下?大家试一试。交流。(1)文字整理:桃树:3 行,每行 7 棵杏树:8 行,每行 6 棵梨树:4 行,每行 5 棵(2)列表整理:桃树3 行每行 7 棵杏树8 行每行 6 棵梨树4 行每行 5 棵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并解答。条件整理完成了,现在非常清楚地看到三个条件,但在解题时我们却需要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85、提问:题目要求什么?如何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你选择哪些条件进行解答?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交流。提问:如何进行检验?(学生讨论交流)3.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如何解答?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4.回顾小结。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与同学说说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1)整理条件和问题。 (理解题意)(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分析数量关系)(3)算出答案后进行检验。 (检验)三、解决问题1 “练一练”第 1 题。让学生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列表整理,再解答并交流,最后说说解题思路。2 “练一练”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

86、意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有什么好处呢?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58 页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87、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探究:1.出示例 2。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都知道了什么?启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觉?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充分吗?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提问:表中哪个数量在变化?哪个数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设疑:表中只告诉我们前 8 小时水位下降情况,而水位下降 120 厘米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超过了 8 小时, 还能说水位下降的速度不变吗? (题目中“照这样的速度” ,就是要求我们按照前 8 小时水位下降的速度。 )2.分析数量关系。提问: 通过刚才的活动, 我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 接下来要做什么?(分析数量关系)和你的同桌交流下你的想法

88、。汇报交流,反馈。3.列式解答并检验。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检验;教师巡视指导。4.完成试一试。提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仿照上面解决第一题的过程,先想一想这道题和上面的第一题有什么不同,解题时先算什么?然后自己试一试,并能解题结果进行检验。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交流。学生汇报并进行比较。5.回顾与反思。请同学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说说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 1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问题是什么?2.练习九第 4 题。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中条件和问题,并提醒学生注意:从图中看出“每瓶果汁的含量相等”这一条件。3.练一练第 2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说一说解

89、题时是怎样想的。4.做练习九第 5 题。四、全课总结:说说你觉得列表整理有什么好处?第第 3 3 课时:练习九课时:练习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练习九 8-18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 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2.进一步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口算1.出示口算除法2.指名口答二、练习1.第 8 题口算,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说说运用到哪两个数量关系呢?2.第 9 题审题根据第一个条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还可以怎么想?列表,再列式计算3.第 10.11 题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下11 题,两个问题的区别。明确什么时

90、候用除法,什么时候用乘法?4.13 题将已知条件列表求什么呢?列综合算式计算5.当堂测试 14-16 题独立完成后,订正,统计反馈掌握情况三、作业17.18 题,补充习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可能性可能性第第 1 1 课时: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课时: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6466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2. 通过学习探索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理解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区域)的多少(大小)有关。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91、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区域)的多少(大小)有关。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布袋、彩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学习新课:(一)感受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来玩摸球的游戏。老师取一口袋,里面装了一些球。规则:每次任意摸一个,然后放回。一共摸10 次。看看每次摸到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摸球结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个袋子里有几个球?为什么?观察记录表,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感受摸到红球或黄球是不确定的。师:现在老师再摸一次球,你知道是什么颜色的球吗?2.现在取出一个黄球,放入一个红球。然后任意摸

92、出 1 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如果口袋里是两个黄球呢?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3.讨论:取出一个口袋,告诉学生这个口袋里放着两个球,现在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是红球有几种可能性?小结:一个事件发生有几种可能性?(可能、一定、不可能)(二)感受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例 2。提问:随意摸出 1 张,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如果把红桃 4 换成黑桃 4,再随意摸出 1 张,你认为摸到红桃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能验证吗?2.小组合作,进行操作,一共摸 40 次,然后填写记录表。(注意让学生摸完一次打乱顺序再摸下一次。 )3.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事件发生的

93、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4.完成“练一练” 。学生完成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情况。二、练习巩固:练习十第 1、2 题。三、你知道吗?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第 2 2 课时:练习十课时:练习十教学内容教学内容:67-68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可能性发生的大小。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几种情况?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二、练习指导。1.第 3 题。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2.第 4 题。

94、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摸到 8 和 10 的可能性与两张 6 无关。3.第 5 题。“偶尔”说明发生的可能性如何?“经常”说明什么?4.第 6 题。第 1 题学生可以给出多种组合,注意让学生说一说哪一种组合摸到红铅笔的可能性最大。5.第 7 题。可以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三、小结。对于可能性,现在你有哪些认识?四、作业:学生完成 8、9 题。第七单元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第 1 1 课时: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课时: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7071 页例 1、例 2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

95、会并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2.强化学生对于小括号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使所有学生明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小黑板、数字和运算符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口算:(卡片)8193 2034 393 10042118272463 73234057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一)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1.出示例 1。学生审题后提问: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可以

96、先算什么?再怎么算?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可以列成综合算式吗?这个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完成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3.小结:通过上面计算,你明白了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完成“练一练”(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1.出示例 2。提问:谁来说说这道算式应该先算什么?括号里应该如何算呢?2.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3.完成“练一练” 。先指名说说括号内的如何计算?4.小结:你认为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三、巩固练

97、习。1.练习十一第 1 题。先指名说说先算什么?2.练习十一第 3 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第 2 2 课时:练习十一(课时:练习十一(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72 页练习十一第 27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和比较,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谁来说一说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二、完成书上的练习:1.第 2 题。(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再一组一组完成。(2)对比:观察上下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2.第

98、 4 题。(1)出示情景图。(2)提问:已知哪些条件?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3)如何列式呢?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对吗?(4)学生列式并计算,集体订正。3.第 5 题。(1)先按组说说运算顺序。(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3)对比总结:可以说说小括号的作用,计算是要注意什么等。4.第 6 题。(1)指名板演。(2)同桌合作,分别选择两道算式完成。(3)集体订正。5.第 7 题。(1)出示题目。(2) 怎样求一天一共运进菠萝多少千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对吗?三、作业。补充习题。第第 3 3 课时:练习十一(课时:练习十一(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7

99、3 页练习十一第 81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和比较,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口算。第 8 题。二、练习指导。1.第 9 题:(1)学生看题后,把每个算式的第一步先划线,再交流。(注意第 1 小题可以同时先算乘法和除法。 )(2)把这四题做在作业本上。做完后交流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2)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2.第 10 题: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

100、面画“”吗?审题:要“直接”比,不是在计算之后。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判断的依据。3.第 11 题。(1)出示题目,学生审题。(2)提问:如何求数码处理机每分钟比人工多处理多少件?要先求出什么?如何列式?(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交流。4.第 12 题。(1)出示题目,学生审题。(2)已知哪些条件?求什么?“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3)学生列式计算并检验。5.第 13 题。(1)出示题目,学生审题。(2)明确第一步要先“估计” ,让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汇报说说是如何估计的。(3)学生列式计算完成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5.第 14 题。(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2)参照条件和第

101、一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呢?三、作业。补充习题。第第 4 4 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74 页例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知道吗?出示 74 你知道吗的内容,让学生自学。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二、教学例

102、 3。1.出示例 3。525(8156)3提问:你知道这个算式如何读吗?中括号里有哪些内容?应该先计算什么呢?和你的同桌说说这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学生独立尝试完成,集体订正。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双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完成“练一练” 。先和同桌说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二、巩固练习:1.练习十二第 1 题。先让学生指一指运算的顺序,再计算。2.练习十二第 2 题。(1)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再指一指运算的顺序。(2)依次一组一组地完成。(3)对比:比较计算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第 5 5 课时:练习十二(课时:

103、练习十二(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75 页练习十二 36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混合运算, 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板书课题)口算:72090 4842 45050 2842二、灵活运用完成练习十二第 4 题。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组一组地算一算。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

104、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完成练习十二第 5 题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3.完成练习十二第 6 题。(1)学生审题后提问:如何求女职工的人数?(2)学生列式解答。(3)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十二、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第 6 6 课时:练习十二(课时:练习十二(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76 页练习十二 79 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

105、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复习混合运算, 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 (板书课题)口算(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补充) :二、灵活运用1.第 7 题。(1)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2)列式解答。(3)汇报交流,总结数量关系。(4)比较两题数量关系的联系,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2.第 8 题。(1)出示情景图,学生独立审题。(2) 求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几倍?需要先求出什么?如何

106、求美术组人数呢?(3)看看这道题目需要分几步来计算?综合算式应该如何列出?(4)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5)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第 9 题。(1) 学生独立审题, 尝试计算,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并统计完成情况。(2)汇报交流。三、思考题。(1)最后结果是 1,说明最后一步是什么样运算?引导学生想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先想最后一步运算,再倒退。(2)最后结果是 2,说明最后一步是什么样运算?引导学生想到 1+12。先想最后一步运算,再倒退。(3)根据前两题的经验,你能完成剩余的题目吗?(3/3)x(3/3)=1(3/3)+(3/3)=23x3-3-3=3(3x3+3)/3=4(3+3)

107、/3+3=5(3+3)x3/3=63+3+3/3=73*3-3/3=8第八单元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垂线与平行线第第 1 1 课时:线段、射线、直线和角课时:线段、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7778 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木条做的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出示一条线段。提问: (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2

108、)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板书:两个端点)学生画一条线段。 (3)观察、回忆: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 (4)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板书:有限长) (5)谁能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2认识射线。 (1)出示城市夜景图。提问:这个城市美不美?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夜景中的追光灯。)提问:这些灯光是哪儿来的?说明:追光灯打出的灯光向某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使这个城市的夜景更加美丽、迷人。 (2)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灯光的图形,叫射线。(板书:射线) (3)教师画射线:先画一条

109、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提问:射线是怎样得到的?射线的另一端可以继续延长吗?它的长度可以确定吗?说明了射线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板书:无限长) (4)把射线和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板书:直的,只有一个端点)(5)教师介绍:手电筒、太阳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学生举例。(6)用直尺或三角板画射线。教师示范:先点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学生练习画一条射线。提问:谁能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3认识直线。 (1)(先出示一条画好的线段)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 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2)把直线和射线、线段比一比,直线有哪些特点 ?(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110、(3)用直尺或三角板可以画直线, 画时要先点一点吗?为什么?直线可以度量吗?为什么? (4)学生画一条直线。 4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完成板书:教者根据三种线的特点板书 5完成练一练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6学生动手画。 (1)出示一个点,请同学们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提问:过这一点还能画出直线吗?(学生动手画)你可以画几条直线?说明: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出示两个点,请同学们同时过这两点画出一条直线。提问

111、:过这两点还能画出直线吗?学生动手画)你可以画几条直线?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3)出示教科书插图,看图了解这个知识的实用性。指名学生在生活中找例子说一说。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再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二、认识角 1导人:(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名称是什么? (板书: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2认识角及其名称。 (1)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

112、?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 (3)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 (4)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5)提问: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6)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学生写一二个,并举例写成“1 ” ,读作“角一” 。三、布置作业第第 2 2 课时:角的度量课时: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7980 页例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量角器

11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 1导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小黑板出示)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使它和第二个角相同,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把第二个角与第三个角比较)提问: 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 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 就要会量角。 那么, 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

114、,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教师讲解。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 180 等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1 度的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 度就记作 1。(板书:度:)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 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我们要把角的顶点跟量角器的中心对齐。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 。它们都是从 0180。教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按方向从 0180。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

115、,从右边起找出0 刻度线,再找出 10、90、135、180的刻度线。在自己的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找 0、10、90、135、18刻度线;从左边起找 0、10、90、135、180刻度线。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书第 80 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两重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 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在量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 60,

116、同时也对着 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3)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0 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 0 刻度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点什么?三、完成练一练1.第 1 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看书上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每个角是多少度? (3)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4)小结:量角时要注意“两重合,一看数” ,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哪一边 0 刻度线重合,就看哪一圈的刻度,要分清是外圈的刻度,还是内圈的刻度。2练习十三第 6 题。(1)同学们量好后

117、,将结果填在书上。(2)小组内交流。(3)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3第 3 题。(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2)动手量一量。(3)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四、作业补充习题。第第 3 3 课时:练习十三课时:练习十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183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中心

118、一点叫什么?它有几圈刻度?2怎样量角?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第 5 题)二、指导练习1.第 1 题。注意让学生说清楚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2第 2 题。先让学生同桌交流。3.第 8 题。 (1)请学生判断一下,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2)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3)请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次,强调“两重合,一看数” 。 4第 9 题。 (1)指名读题。 (2) 指名回答,并分别说说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刻度。 (3) 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放量角器?5第 10 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量角器的摆放位置。6.第 11 题。 (1)指名读题,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请学生用手中的

119、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标出的每个角的度数。 (3)集体订正。 7第 12 题。 (1)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你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说一说? (3)请学生量一量图中每个角的度数。 (4)看看自己量的角的度数,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8第 13 题。 (1)出示队旗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请学生在小组里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然后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看看跟你估计的结果相差多少?三、完成思考题 1先按要求画一画,再数一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填在书上。 2看表格,找一找规律?四、你知道吗: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第第 4 4 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内

120、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485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 度、 45 度、60 度和 90 度的角。 2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教具准备:量角器,钟面,一张圆形纸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任意画一个角。 3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角的分类。 1学生拿

121、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 2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画在本上。 4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角的大小范围。 (1)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板书:锐角:小于 90 度) (2)提问: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板书:直角:90 度) 5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板书:钝角:大于 90 度,小于 180 度)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写上角的符号。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像这样的角,它的两条边在一

122、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学生量出乎角的度数。(板书:180 度)提问: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小结:1 平角:2 直角。让学生看一个平角,变换方向和位置。 6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小结:周角的定义,周角是 360。(板书:周角:360 度)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小结:1 周角:2 平角:4 直角 7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 ?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 ?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二)教学角的画

123、法。 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2请同学们尝试着去画一个 60 度的角。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3)教师小结画角方法,并演示: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找到量角器上的 60的刻度线点一点。从射线的端点起,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注意:画角时要弄清,看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 3练一练。 (85 页第 2 题) (1)请同学们尝试画出角。 (2) 画好后同桌交换,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度数。 (3)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如何用三角尺

124、画。三、巩固练习练习十四 1-3四、作业:补充习题。第第 5 5 课时:练习十四课时:练习十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788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教具准备: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角的认识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2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3提问:什么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4练习十四 6 题。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填一填。5. 练习十四第 5 题。 (1)按图示,同学们将正方形纸折一折,再展开。 (2)完成度数的填写。 (3)提问:直

125、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4)再按图示将正方形纸中一个直角等分折成3 折。说说自己的发现,并算算图中三个角的度数。6.练习十四第 7 题。先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样的角,再完成填空。7.练习十四第 8 题。 (1)学生观察钟面后,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12 起各转动了几分?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其度数。 (2)说明:分针从 12 起转动不满 15 分,形成的角是锐角;转动 15分就形成直角;转动 30 分就形成平角;转动 1 小时就形成周角。 8.完成练习十四第 9 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检查。(3)汇报:如何画一个角?三、思考题先自己想方

126、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四、你知道吗?学生阅读了解。五 、作业补充习题。第第 6 6 课时:认识垂线课时:认识垂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8990 页例 6、例 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2.使学生在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由具体实例抽象出向何图形的过程,培养观察、操作、比较、想象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点到已知

127、直线的距离。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认识垂线。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三组相交的直线。出示例 6 的场景图,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说明:这些物体的面上都“隐藏”着一些相交的直线,我们可以把它们画下来?结合场景图分别画出三组相交的直线。 (课件)2.观察、比较,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明确: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于一点, 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成 4 个角。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明确:右边两组直线相交成的 4 个角都直角。出示一组垂线,说明: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

128、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交点叫垂足。指上面的三组直线,提问: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垂足在哪儿?3.联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问: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互相垂直的例子?二、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点,指出: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外还有一个点,我们用字母“P”来表示这个点(标出字母 P) 。习惯上我们把这条直线称作已知直线,点P 是直线外的一点。从点 P 向已知直线任意画一条线段, 并与已知直线交于一点。谈话:向这样从点 P 起,向已知直线画线段,可以画多少条?(无数条)从点

129、P 起分别向已知直线画几条线段,且其中有一条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提问:在所有从点 P 向已知直线画出线段中,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是哪一条?讨论:还能找到与已知直线相互垂直的线段吗?这条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和其他不垂直的线段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明确:从点 P 向已知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学生可以根据 90 页例 7 进行验证。小结:通过测量,你认为上面的发现正确吗?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点 P 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多少厘米?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 1 题。让学生观察后口答,并说明理由。2.做练习十五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用直

130、角符号标出图中直角,然后组织反馈。3.做“练一练”第 2 题。让学生指出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再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4. 做练习十五第 2 题。出示长方形后,让学生分别指一指、量一量点 A 到 BC 边、CD 边的距离,再组织反馈交流 。5.做“练一练”第 3 题。出示题中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怎样评价?第第 7 7 课时:画垂线课时:画垂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91 页例 8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进一步加深点到直线距离

131、的理解。2.培养观察、操作、比较、想象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三角尺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中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二、新课1.你能想办法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1) 学生和同桌交流,并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2) 如何验证你所画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 (量角器、三角尺)3) 汇报时指名学生说说谁是谁的垂线。2.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该怎样画?(1)自学课本 91 页内容。(2)先照样子画一画,再交流自己是如何画的。(3)过这一点能画出几条已知

132、直线的垂线?(4)小结: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并用直尺紧靠这条直角边,然后沿着直尺移动三角板至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正好经过规定的点,然后沿这条直角边就可以画出所要求的垂线。3.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3)提问:过这一点能画出几条已知直线的垂线?4.小结过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并用直尺紧靠这条直角边,然后沿着直尺移动三角板至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正好经过规定的点,然后沿这条直角边就可以画出所要求的垂线。 。三、巩固练习:1.教材 91 页“练一练”第 2 题。2.完成练习十五第

133、4 题。3.完成练习十五第 5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合集体交流。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第第 8 8 课时:认识平行课时:认识平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92 页例 9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 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中“隐藏”着两条直线呢?师通

134、过课件演示抽象出三组直线。二、教学新课认识平行线。(1)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三组直线,说说哪些是相交的,哪些是不相交的?(可以问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相交与不相交的)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以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今天我们就研究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这就是平行。(2)自学 92 内容,说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3)你能在教室里找出平行的例子吗?2.完成“练一练”第 1 题。3.做出平行线老师摆出小棒, 请学生照样子摆一摆。 提问: 这两根小棒平行吗?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折一折,摆摆,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请学生分组汇报,演示。4.教学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画平行线。看书 93 页图示,教师演示并说

135、明画法。学生按照老师的样子再画一次。学生完成试一试。检验平行线。如果有两条直线或线段,怎样检验它们是不是相互平行呢?教师示范说明。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 2 题。2.完成“练一练”第 3 题。(1)先让学生试一试,再和同桌交流。(2)汇报交流,小结画已知直线平行线的方法。 (先将直尺一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沿直尺的另一条边画直线。 )3.完成练习十五第 6 题。四、全课小结: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第第 9 9 课时:练习十五课时:练习十五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94 页练习十五第 713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更加清楚的认识。通过

136、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3.能利用已经学习得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第 9 题。先让学生看图作出判断,并在交流时引导学生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整理。2.第 10 题。注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并注意区分不同图形的特点。3.第 7 题。先让学生进行操作,然后交流。明确: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出的所有垂直线段都相等。提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通过这条规则判断两条直线 (线段)是不是平行。4.第 8 题。学

137、生独立完成。5.第 11 题。(1)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练习。(2)引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相等的角。(3) 想一想: 如果 a、 b 不是互相平行的直线, 这些角还会相等吗?6第 12 题。学生在课本上完成。7.第 13 题。学生独立操作,集体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画法。二、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找正方形的四条边的中点,再连接每组对边中点,两组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对垂直与平行有了哪些进一步认识?自己阅读你知道吗。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五第 4 题,第 6 题,第 7 题。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

138、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教学准备: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介绍活动要求: 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说到“滚” ,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

139、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 10cm 处做一个记号。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初,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水泥地、道板地、塑胶操场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指出:我们学校的水泥地,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计算,是什么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20cm。这样,当物

140、体滚动后,我们可以先直接数几块,再加或减相差的部分。 ) 4、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5、记录方面的要求:书上 99 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 4 份表格。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二、学生分组活动三、全班交流反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九单元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课题:数的世界、图形王国课题: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回顾整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试商的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2.巩固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141、。3.进一步理解实际问题里数量间的关系,加深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运用过程,提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手中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已经学完了,谁能说一说哪些单元学习的是数与计算方面的知识?哪些单元学习的是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本册教材中“数的世界”和“图的王国”相关的知识。板书:数的世界、图的王国二、知识整理(一)复习“数的世界”1.

14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册书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1)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与运算知识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2)指名汇报。2.在除法运算中,有什么规律?(1)同桌互相说一说学过的除法的规律。(2)指名汇报。强调: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时,一定不能把“0 除外”忘了。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1)同桌互相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指名汇报。引导:本学期所学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包括不含括号的、只含小括号的和含有中括号的三种形式。4.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1)提问: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时,一般步骤是什么?

143、引导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同桌交流后自由举手汇报。(2)追问: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样想?学生回忆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并与同桌交流。自由举手汇报。(3)教师指出: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弄清条件和问题,必要时可以列表整理;要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确定怎样计算,正确列式解答,并且注意检查、反思,认定结果正确后写出答句。(二)复习“图形王国”1.想一想,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学生回忆本册书中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后,自由举手汇报。2.复习容量知识。(1)提问:常用的容量单位有哪些?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2)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是多

144、少?3.复习垂线与平行线。(1)提问: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几种角?它们分别是多少度?让学生思考回忆本学期学过的角及这些角的度数。指名汇报。(2)追问: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引导学生回忆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特点。自由举手汇报。(3)再追问: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互相平行的直线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回忆平行线的特点。让学生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平行线的特点。指名汇报。(4)指出: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它们互相垂直;当两条直线不想交时,它们相互平行。4.复习观察物体。(1)提问:本学期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从哪几个方向观察?(2)追问: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物体

145、不同面形状的体会?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指名汇报。教师小结:观察不同的面,观察的角度、位置要选正确。从不同面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不一定相同。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 100 页第 3 题。(1)学生从四小题中任意挑选两题,计算出结果并验算。(2)指名 23 名做不同题的学生汇报。(3)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集体订正。2 完成教材第 101 页第 6 题。(1)学生从四小题中任意挑选两小题,计算出结果。(2)指名汇报,注意挑选做不同题的学生汇报,并让学生讲清楚计算的顺序。(3)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做错的学生注意订正。3.完成教材第 101 页第 8

146、题。(1)让学生审题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指名汇报,并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4.完成教材第 101 页第 10 题。(1)让学生读题,审清题意。(2)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3)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4)指名反馈汇报,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5.完成教材第 102 页第 1214 题。(1)要求:审题后,独立填空和连线。(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6.完成教材第 102 页第 16 题。(1)指名说一说图中各是什么角,哪几个角的度数可以直接说出来,并说明各是多少度。(2)让学生动手操作,量出其余教的

147、度数。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九单元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课题:统计天地、应用广角课题:统计天地、应用广角第第 2 2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简单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体会随机思想,能判断可能性的大小。2.能根据需要设计调查计划、收集数据,能按要求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整理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能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能联系实际发现数学的内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联想、观察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用统计表和统

148、计图整理数据;能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在“数的世界”和“图形王国”里复习整理教材中数与代数以及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统计天地”和“应用广角” ,去整理、复习统计和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探素实践,解决问题。板书:统计天地、应用广角二、知识整理(一)复习“统计天地”过渡: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我们在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统计与可能性方面的知识?1.复习统计知识。(1)提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特征,并和同

149、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2)追问:你对平均数有哪些认识?让学生回顾平均数的知识,思考分析平均数的特征。指名汇报。2.复习可能性的知识。(1)提问:回忆我们学习过的摸球游戏和摸牌游戏,想一想,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同,事件可以分为那几种?让学生思考回忆后,与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指出:随机事件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几种;确定事件发生的结果是一定的,只有一种结果出现。(2)追问: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关于可能性的知识?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可能性知识。同桌交流,互相补充对可能性知识的了解。指名汇报。(3)举例: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独立思考举例后,

150、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二)复习“应用广角”1.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1)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发现了数学问题。(2)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3)全班汇报。(4)组织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教师协助说明、修正问题,引导说明解决问题的方式。2.追问: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对于发现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的却不能,学生根据实际回答即可。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 103 页第 19 题。(1)要求学生读题,分析题意。(2)说说每人各摸多少次,各人摸球的结果是怎样的。(3)提问:你认为从哪个口袋里摸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指出:口袋里

151、有两种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当两种球个数相等时,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当两种球个数不同时,摸到个数多的那种球的可能性大。2.完成教材第 103 页第 20 题。(1)要求学生审题,理解题意。(2)让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并把整理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3)提问: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名汇报。3.完成教材第 104 页第 24 题。(1)让学生独立读题,分析题意。(2)引导:要求第二天收获多少千克,应先求什么?解答的关键是哪一步,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3)交流: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先求什么?(4)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5)指名反

152、馈汇报,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 104 页第 25 题。(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了解图上表示的方式。(2)提问:第 4、5 秒照明灯是亮的还是暗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第 4 秒和第 5 秒是否相同,以及这两秒与前三秒的联系。指名回答问题。(3)追问:几秒后亮灯的情况开始和前面重复?照明灯发光的规律时什么?(4)再追问:第 39、40 秒照明灯是亮的还是暗的?学生思考交流,利用所学的周期知识解决问题。反馈汇报。(5)如果让照明灯每5 秒以固定的规律变化,你会设计吗?在练习纸上像这样画一画,表示出你设计的周期。引导学生设计、展示。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