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54439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举手的秘密举手的秘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会认 10 个生字和 1 个多音字“露”, 会写 6 个字, 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懂得学习时要充满自信。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

2、克服困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地告诉老师?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2师范读课文。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3检查初读效果:(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1 1 / 5252各自练习说。指名当众讲述。4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 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 “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

3、相关词语。 (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的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 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 结合实际, 谈感想: 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感受。(5)师生评议。5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放”,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

4、出困境的?“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如果你不会我就知道”(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能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4)齐读三、四自然段。6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2)每每当“我”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

5、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4)男女生比赛读。2 2 / 5252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体会题目举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3你学到了什么?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四、巩固练习。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2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3 3 / 5252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

6、言的理解。3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3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边听老师朗读,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归纳。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 铁罐仗着自己坚硬, 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三、学习 19 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

7、性格特点。1读课文19 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3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4 4 / 5252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5通过 19 片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

8、19 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四、学习 1017 自然段。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教师提问: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 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 永久) 。 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板书:氧化) 。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学生回答: 没有,

9、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 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3 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五、总结课文。在集体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上要谦虚,对待同学要宽容友善,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六、作业: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5 5 / 5252谁敢试一试谁敢试一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2学习体会

10、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认读本课 7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认字、写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言警句吗?今天老师也要送给大家一个警句: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2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3课文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来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

11、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分段方式。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1初步感知人物。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6 6 / 525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2深入研究人物。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看到老师的表现, 听到老师的话, 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

12、什么?“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象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在小女生尝试的时候,同学们表现怎样?问:从前后不同的表现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抓住机遇,树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观者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3小练笔。有自信才会有成功, 有成功才会更自信。 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 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1)请你发挥想象,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

13、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 (任选其一)(2)读片段(教师随机评价) 。(3)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过渡:原来,耿老师为同学们创设的问题极其简单,但是由于同学们的不自信,没有勇气挑战,因而只能得到失败。四、明确主题,感悟升华。1看了同学们的表现之后,耿老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2讨论交流,说说你对耿老师话的理解。(1)耿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2) “语重心长” “遒劲”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 “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7 7 / 5252需要自信心和勇气

14、,克服困难和险阻。 )五、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勇于迎接挑战, 从小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信心。8 8 / 5252是乐谱错了是乐谱错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2认真体会作者对小泽征尔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理解对小泽征尔自信表现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和意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1播放音乐家小泽征尔 1979 年第四次访华,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片段。2这个指挥洒脱、大方、豪放、细

15、腻的指挥家谁认识?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4谈话交流,引出课题。二、解题入手,开启新课。课文题目是一个判断句, 为什么在“乐谱错了”前加一个“是”呢?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这句话的意思呢?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2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同桌间交流。3默读课文,标画出不懂的问题。4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四、与生沟通,引出话题。1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你们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挥家?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以下词语:优秀洒脱、与众不同、才华横溢、了不起、富于自信、不同凡响、令人敬佩、勇于挑战3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小泽征

16、尔是一个富于自信的人?(板书:不同凡响、9 9 / 5252富于自信)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1画一画: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 神态和表情的句子、 词语, 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勇气与自信的素质。 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2品一品。句子 1“突然,小泽征尔发现曲调有一点不和谐。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闪过:乐队演奏错了!”。这句话表现了小泽征尔具有什么样的音乐素质?句子 2“小泽征尔再一次停下来”。从重点词“再一次”看出此时小泽征尔是怎样认真、慎重的面对眼前的问题?看出他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句子 3“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一致认为乐谱没有错”。(1)

17、这些短语体现出评委怎样的态度?(2)小泽征尔此时内心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他的内心活动。(3)片段训练:用简短的话语写出小泽征尔内心的活动。(4)面对庄严的考场,面对音乐界的权威人士的态度,如果是你,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那么, 小泽征尔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说明了什么?此时你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3读一读:指导练读文中对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小泽征尔的话?六、超级访问,与大师对话。课件出示:1小泽征尔访华演出的录象。2小泽征尔获得的各国音乐学院学位称号。面对这位著名的指挥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七、总结:本课我们师生共同学习, 走近大指挥家小泽征尔,他教会了我们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只有自信的人,才是最

18、终获得成功的人。让我们师生以这个格言共勉吧!1010 / 5252梅花梅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 7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知梅。画一枝梅花的粉笔画。问:这是什么花?(生齐说:梅花!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梅花好吗?欣赏各式各样的梅花。揭题:梅花这么美,引得许多诗人为她留下了很多优美

19、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宋朝诗人王安石作的古诗梅花 。板书梅花 ,齐读课题。二、初读诗句,自学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圈出本课生字词读一读。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读音,讨论交流一下要注意的字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音。三、感悟诗意,体会情感。1平常我们看到的花一般是在什么季节开?梅花呢?2描述:你们看,冬天,天气寒冷,许多花都凋谢了,只有梅花不怕冷,迎着寒风独自开放。请你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古诗,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交流学习)3汇报:(1)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哪一句诗?(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1111 / 5252(3)其他

20、同学有没有也是喜欢这句诗的呢?请你们一起站起来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来。(4)还有喜欢其他句子的同学吗?请站起来说一说。4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加深理解。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就是梅花,难怪我们都这么爱她。诗人写下这首梅花,也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梅花穿着雪白的衣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寒风中傲然开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美丽独特的梅花,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美美地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四、细读诗句,理解诗意。1第一、二句: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

21、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2第三、四句: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 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感情启发,朗读体会。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

22、会到。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1212 / 5252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古诗背给家长听。2把画的梅花送给家长。1313 / 5252幽兰幽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诗句。(2)掌握文中标注的拼音字。(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能力:(1)能够结合生

23、活体验,理解到诗人的心情。(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了解和感受诗人的心情。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4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馨”字字形掌握的情况。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幽兰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二、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

24、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感情启发,朗读体会。1414 / 5252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说说这首诗写了幽兰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启发想象,体会意境。三、朗读诗句。四、回顾学法,导学结合。1解诗题,知作者。2品词句,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五、思考。1诗人想要描写出幽兰的什么特点?2诗人在诗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五、总结。1咏物诗往往

25、是借物咏怀,表达诗人的情思,或抒发对美好事物及幸福生活的向往。2表达诗人内心思想和志向的这类诗,或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3常用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2搜集有关描写兰的诗歌或文章,品味它们深刻的含义。1515 / 5252竹石竹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诗句。(2)掌握文中标注的拼音字。(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到诗人的心情。(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

26、2了解和感受诗人的心情。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 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 拓展和延伸。4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 表现得十分坦荡、 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27、。于是他每天逛竹林, 摊开纸作画, 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 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5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1616 / 5252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二、学诗。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3学生自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

28、自我体会均可。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三、体情。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借物喻人, 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 不怕打击、 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

29、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五、巩固1717 / 5252在画的空白

30、处题写竹石 ,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1818 / 5252菊花菊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诗句。(2)掌握文中标注的拼音字。(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到诗人的心情。(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了解和感受诗人的心情。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 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 拓展和延伸。4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都观

31、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揭题菊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 779831) ,字微之,唐代诗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 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 世评“元轻白俗”。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 共同致力于讽谕诗。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 与此同时, 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 有许多歌咏元、 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有元白长庆集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三、学习古诗。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1919 / 52522互助学习:在

32、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菊花围着院墙屋舍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围绕着开满菊花的篱笆流连观赏,以至不觉中太阳已西斜。这两句诗是写景,写菊花之多,使观赏者留连忘返,不知时间流逝。“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为这种花开完后,就没有别的花再比的上它。 (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谢的)这两句写了作者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同

33、学之间互相读。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菊花一诗, 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五、指导朗读。秋菊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六、背诵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2020 / 5252小草小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小草的优秀品质。(2)掌握文中标注的拼音字。(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能力:(

34、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讲出小草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到小草的精神。(2)感受作者对小草精神的赞扬。【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了解和感受小草优秀的品质。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 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 拓展和延伸。4感受作者对小草精神的赞扬。【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读书指导,了解题意。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春季植物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小草,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草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2 围绕小草的特点和品质, 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赞

35、美小草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识字情况。(3)同桌互读,进一步检查。(4)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那几个方面赞美小草。(5)全部交流。2121 / 5252二、积累内化1同桌互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三、迁移训练1指导书写生字,按分类方式,帮助学生记忆。2说说其他关于小草的特点。四、实践活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观察,注意写好日记。2222 / 5252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红军当时环境的艰辛。(2)掌握飞夺泸定桥的发生背景。(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

36、。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红军精神。(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到红军的辛苦。(2)感受红军为了人民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了解和感受红军精神。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 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 拓展和延伸。4感受红军夺下泸定桥的艰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夺桥的速度非常快, 像飞一样。 还知道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飞夺泸定桥”。课文是以中心事件来命题的。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些

37、什么内容?(从题目上看, 文章应该先写谁向谁夺泸定桥, 为什么要夺桥, 然后写怎样飞夺泸定桥,最后写出夺桥的结果。 )二、介绍背景。三、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2读准字音,注意字形。2323 / 5252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四、理清文章结构。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细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 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 重点突出。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在分段过程中有不同意见, 只要有道理就行。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还可以按五段来分。这里按五

38、段分法学习。第一段(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泸定桥。第二段(2)讲红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第三段(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第四段(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第五段(9)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五、讲读第 6 自然段。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 ,想一想“飞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神速,像飞一样攻下的意思。 )“泸定桥”什么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6 自然段。通过读这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泸定桥的险及周围环境的恶劣。 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体会。 (泸定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险,书中称之为“天险”。文章从三

39、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险: 桥上人走过去像在荡秋千; 桥下叫人心惊胆寒,文章是从河水的色彩、气势和声音来突出的;桥对岸敌人的两个团已经筑好了工事, 时刻准备堵截红军战士。 )齐读这部分,读出它的险。六、讲读第 1 自然段。这样危险的泸定桥,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夺呢?自由读课文第1 自然段。学生自由读后,画出重点词句,加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重点词句。(红军北上抗日要渡大渡河,河水湍急,两岸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泸定桥。“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 )七、讲读 2、3 自然段。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指名读 2、3 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画下来

40、。2424 / 5252什么是关键?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关键的意思是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 第一句话强调抢在前面的重要性,要突出抢时间是胜利的保证。 )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自由读23 自然段,画出有关词语。这里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可以画简图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懂得抢时间的重要性。八、讲读 4、5 自然段。默读 4、5 自然段。思考:红四团的战士们是怎样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和“”画出来。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画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经过学生间的讨论,教师点拨体会文章的中心。重点点拨:把

41、敌人抛在后面,“抛”字是什么意思?“抛”说明抢时间取得了胜利。困难:饥饿和疲劳;对岸出现敌人火把;下雨火把被浇灭。克服: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摸黑冒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高声答话智斗敌人;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指名分句读课文。两名同学,一个只读“困难”的句子,另一个读“克服”困难的句子,交替进行。要求读出语气。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呢?(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红军战士具有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九、讲读 68 自然段。到达了泸定桥,我们随同红军四团战士们再看一看这天险大渡河,齐读第 6

42、 自然段。(这些词语突出了泸定桥的“险”,它是极不容易通过的。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详细地描写泸定桥的险?让学生认识本自然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中心思想的作用。 这部分突出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 反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的衬托作用“来吧, 看你们飞过来吧! ”这里的“飞”字与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意思不一样,这里的“飞”的意思是“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快的意思。 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 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 除非插上翅膀飞过去。 )红四团的战士们,面对滔滔江水,面对疯狂的敌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向天险

43、大渡河发起总攻。自由读 7、8 自然段。想一想: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攻天险的?画出表示夺桥动作的词语。(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指导学生抓动词深入文章内容,理解体会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2525 / 5252什么是“千钧一发”?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的时刻?(“千钧一发”的意思是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 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结合画面说一说红军战士是怎样攻夺天险的?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但仅仅几个动词难以表示出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战士们奋勇杀敌人的战斗情形, 很有必要放录像片或投影片,补充必要

44、的战斗场面,加深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78 自然段,读出战斗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斗争精神。个别读、齐读相结合。十、讲读第 9 自然段。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 取得长征途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齐读第9 自然段。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第1 自然段决定夺取泸定桥,结尾渡过天险大渡河, 奔赴抗日前线。这样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十一、总结课文。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起因: 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45、经过: 抢时间、 攻天险。结果:渡过天险,奔赴抗日前线。 )通过“抢时间,攻天险”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626 / 5252丰碑丰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2)掌握文中标注的拼音字。(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出红军长征中克服困难的精神。(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出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困难。(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红军长征精神。(2)感受红军精神。【教学重难点

46、】【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了解和感受红军精神。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 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 拓展和延伸。4感受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海拔 2000 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 大雪纷飞,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 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三、学生朗读课文。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

47、语句通顺。2727 / 5252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恶劣:非常不好,很坏。严峻:严肃、严厉。覆盖:遮盖。晶莹:光亮而透明。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四、自学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48、。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五、研究问题。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以 4 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l)先通过理解第 l2 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 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

49、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2828 / 5252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 (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 7 自然段。(3)理解将军的心情。结合第 812 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感情朗读第 810 自然段。 (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情。 )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50、。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 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句子对比。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感情朗读第 1112 自然段。(6)理解“丰碑”的含义:联系第 13 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

51、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 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 b充满必胜的信心。 )理解最后一句话。六、总结。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2929 / 5252故乡的芦苇故乡的芦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2)掌握文中标注的拼音字。(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作者眼中故乡的芦苇。(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与故乡之间的故事

52、。(2)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了解和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 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 拓展和延伸。4感受作者与故乡的芦苇之间的故事和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芦苇吗?2师介绍芦苇。3师:在作者樊发稼的故乡,生长着许许多多朴实无华,绿如轻纺的芦苇,给他留下了甜蜜的回忆。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看看?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回忆,一起去看看那故乡的芦苇。二、师有感情地读课文。1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三、品读课文。3030 / 5252师过

53、渡: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许多梦幻般的记忆, 为什么让我尤其难忘的是芦苇呢?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说说:你在读中感觉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3品读重点句子,感情诵读。(1)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指名读句子。师: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引出:比喻句)。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说一、两个比喻句呢?师指导朗读。师: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老师真想来感受感受,让我读一次,好吗?师读生观察。读后问:你观察到什么?你从老师朗读中感受到什么?生反复练读:分组读、指明读、齐读等。练说叠词。请生说一说句中

54、运用了哪些叠词, 你还能说出别的叠词吗?师: 在这三段中,你还有喜欢的句子吗?(2)出示句子: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哪些同学喜欢它,就站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句子吗?谁站起来说一说。 (引导说说拟人句) 。4忆童年趣事(学习 57 自然段) 。(1)生以四人为小组合作学习。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读懂这一部分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讨论。朗读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读出“趣”来。(2)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生评价:引导学生读第 6 自然段。出示重点句子:问:句子中的“

55、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131 / 5252(3)师:吹芦叶、折芦叶船多有趣啊!可是,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现在,我想跟着作者一起去芦苇丛中捉纺织娘,你们想去吗?指名读第7 自然段。你喜欢这一段吗?为什么?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展示纺织娘,帮助学生理解。5阅读第 1、8 自然段。仔细品读,对比说说这两段有什么特点?(前后照应) 。6练习背诵。把你最喜欢的一部分背下来。四、拓展。师启发:我们在课文中感受了作者对故乡芦苇的情感,同时还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你能不能也来谈谈自己家乡的美景和童年趣事呢?3232 / 5252难忘的故乡难忘的故

56、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作者的思念故乡的情感。(2)掌握文中标注的拼音字。(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作者眼中的故乡。(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与故乡发生的故事。(2)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了解和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4.感受作者对在故乡发生的事的特殊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57、还想知道什么?二、美读感悟。自主学习。对学生提出读通顺的要求,练读后同桌互相检测,紧扣习题,读懂课文。三、理解课文。问题:作者写了故乡的难忘的事?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感受。方法:先浏览课文,标记出课文写了几件事,再默读这几件事,选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细读这件事,说说自己的感受。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把它读生动。想一想,怎么能读得生动?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体味布局。3333 / 5252篇:如果给你这个题目,你会怎么办?段:你安排的每件事要用多少段落来完成。词句:选出本文中的最佳词句。四、拓展升华。美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成功之处,自己仿写一段。3434 / 525

58、2爷爷的压岁钱爷爷的压岁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爷爷三次给压岁钱把钱放在不同位置的用意。(2)掌握文中标注的拼音字。(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爷爷的教育。(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2)感受爷爷对“我”的教育与关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了解和感受爷爷三次给压岁钱把钱放在不同的位置的用意。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 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 拓展和延伸。4感受爷爷对“我”的关爱。【教

59、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二、初读文章。1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学生汇报。2再读课文。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3小组读文。3535 / 5252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4感悟文章。你读懂了什么?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教师指导。6学生自由读文。三、交流。1你拿到压岁钱是

60、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2指导读爷爷的话。引:这压岁钱怎样得来的?农民养鸡有什么用途?结:农民养鸡是为了攒零用钱,贴补家用,可以说这压岁钱来得不容易。讨论:爷爷是想通过把压岁钱藏在鸡窝里让我明白什么道理呢?3爷爷给“我”三次压岁钱,每次都放在不同的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想说而未说出的”是什么话?4 “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予希望的对象了。 ”你能具体说一说爷爷对母鸡、土地和“我”的希望是什么吗?3636 / 5252花边饺子花边饺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1)理解花边饺子对作者的意义。(2)掌握文中标注的拼音字。(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能力:(1)能够

61、结合生活体验,明白母爱的伟大。(2)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的母亲。(2)感受母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2.了解和感受母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爱。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4.感受到后来花边饺子换成“ 我”做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 许多中国人都喜欢吃饺子, 但是课文中的饺子被捏上 “花边”以后,便不再平常,它是母爱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边饺子 。二、

62、边读边学。1.学习第一段,指名学生读第一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很喜欢包饺子?点出重点词, 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思考:当时的生活条件怎样?是不是随时都可以吃到饺子?为什么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的饺子?你认为有可能是哪两种饺子?它们之间会有什3737 / 5252么不同?我和弟弟把饺子弄混,妈妈是怎么做的?说明妈妈的什么品质?妈妈为什么包花边饺子?这里面蕴含了什么?指导朗读。3.学习第三段。思考:现在家里生活条件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画出妈妈包饺子时的欣喜。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里面包的到底是什么?妈妈吃到花边饺子高兴吗?指导朗读。三、总结。你的身

63、边有哪些亲人间感人的事,讲给大家听。体会花边饺子的深刻内涵。3838 / 5252长城长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生字,新词。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1导入。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 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

64、城上的联想。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1)读一读:嘉、峪、屯、魄。(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凝结。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2书中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 5000 公里,南北跨度 5500 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3939 / 5252三、

65、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 1、2 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 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五、学习第四自然段。1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66、”?(1)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2)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3)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4)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5)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6)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4040 / 5252莫高窟莫高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 24 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

67、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68、2检查自学效果:(1)分自然段读课文。(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3指导分段。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1交流:同学们,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4141 / 5252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2学习第 2 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 2 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3)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4)小结学法。找中心句。读文质疑。品读背诵。3学习第 3 自然段。(1)根据学第 2 自然段

69、的方法,自学第 3 自然段。(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先以 4 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4学习第 4 自然段。(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3)指导朗读、背诵。5学习课文第 3 段。(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3)指导朗读。6学习课文第 1 段。(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70、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2)想象莫高窟的全貌。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1同学们,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2练习、展示、评议。4242 / 5252五、课外延伸,构建联系。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4343 / 5252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保护森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懂得人类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深刻道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本课的生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教育学生懂得保护森林,保

71、护树木的重要性,懂得人类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深刻道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本课所有生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阅读指导。1板书课题,激趣导入:学生看到课文标题时,会看到一个问题,定会产生疑问,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教师要适当的进行引导。 )2自主读书,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及时解决不认识的字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检查读书情况,指明读,分段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把书读好。(3)情景创设,读书明理。观看傣族风光,读好第二自然段。观看原始热带雨林景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72、。练习橄榄坝小村的例子,理解最后一段。二、积累内化。1课后的“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可通过说话练习巩固词语。让学生随意说一段话,里面含有这几个词语。2说说课后第三题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了解引号的多种用法。4444 / 5252三、迁移练习。1认读生字。四、实践活动。1查找有关不爱护森林,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2结合家乡的自然环境,提出保护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的建议。4545 / 5252警惕大自然的报复警惕大自然的报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从而能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2能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 ,什

73、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认识生字,能够主动积累词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2能举例说出什么是“食物链” ,什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大自然五彩斑斓、美丽、富饶,不仅给我们创造了生存的环境,还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大自然中也有一些可怕的、灾难性的事件。同学们知道哪些可怕的自然灾害呢?同学们积极发言,交流一下。2揭示课题。是的,这些灾难太可怕了!但是如果我们不保护好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加剧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74、。我们应该怎样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二、自主读书知环保。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带着问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同学们, 看到课题相信你一定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读一读。学贵有疑,所以老师提醒大家,要善于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那么这篇课文你想带着哪些问题去读呢?预设: (1)大自然为什么会报复我们?4646 / 5252(2)我们要怎样警惕大自然的报复?3小组间讨论交流。(1)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3)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4检查读书情况。同

75、学们, 通过合作学习你们一定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这句话的?预设: (1)不应该破坏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2)要保护大自然,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3)破坏了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得到应有的惩罚。三、合作交流议环保。1自读课文,查找事例。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找出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3汇报交流结果。预设: (1)捕捉护林益鸟后,破坏树林的生长。(2)捕杀黄鼠狼造成鼠害成灾。(3)1934 年美国东部因破坏森林、草原而遭受黑色风暴袭击。4延伸学习,加深

76、理解。通过同学们的汇报, 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你还知道哪些由于人为伤害而造成的自然灾害?学生展示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预设:沙尘暴、酸雨、虫灾等。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应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不去破坏“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四、探究升华做环保。1理解词语,加深环保意识。(1)阅读理解。说到“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这两个词?请一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 2 自然段,大家结合实际来理解这两个词语。谁能说说这里的4747 / 5252“食物链”指的是什么?预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或狐狸吃兔子,兔子吃草。

77、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2)师生共同归纳。食物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联系。例如,蚜虫食小麦,瓢虫食蚜虫,山雀食瓢虫,老鹰食山雀,形成一种包含几个环节的食物链。草食动物吃绿色植物,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这是最基本的食物链,也叫营养链。食物链中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趋向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生态平衡:指一定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如麻雀吃果树害虫,同时它的数量又受到天敌的控制,三者的数量在自然界中达到一定的平衡。2小组讨论。生态平衡为什么不能被破坏,如果被破坏会怎样?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拨。说

78、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4小结: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对保护大自然的必要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你们一定能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4848 / 5252军犬黑子军犬黑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动物也有尊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3与生命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丰富的精神生命的提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引发学生的思考,与生命展开对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 你们知道狗又被称为什么吗?能在军队中执行特殊任务的犬又

79、叫什么呢?你对军犬有哪些了解?军犬被官兵称为“无言的战友”,被视为官兵的“第二生命”, 可见军犬与官兵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条名叫黑子的军犬。二、读课文,感知内容自由读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三、研读课文1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驯导员与军犬黑子的故事。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1)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标记出驯导员的话。(2)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3)黑子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圈出黑子情感变化的词语。2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边画,完成后小组互相交流一下。3汇报:驯导员几次

80、否定了黑子?读出驯导员否定黑子的话语。大家看看这几句话, 意思都是相同的,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自己练习读一读。4驯导员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是不是黑子找小偷贪玩了?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指名读文。4949 / 52525 黑子找小偷的过程中, 前几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最后却屈从于驯导员,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一下。 (分角色读文)6指名总结黑子情感变化。7你从“哈哈大笑”中读出了什么?8 当黑子终于明白这一切是驯导员在欺骗、 戏弄它后, 它又是怎么做的呢?9此时的黑子心情极度痛苦,人在极度痛苦时会怎么做?我们这无言的战友只能用一声“嗷”来表达,如果黑子是人的话,

81、这一声“嗷”会是对驯导员说些什么呢?10带着你体会到的黑子那极度痛苦的心情来练习读这一段, (放悲怆奏鸣曲 )生齐读。11黑子的出走,说明了什么?“哪怕是条狗, 也是有尊严的”。你理解这句话吗?带着你理解到的再来读这句话。四、拓展延伸。1“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陷入了沉思”文中的“我”会沉思些什么?2学了这篇课文,我想你的心情与作者一样不能平静,此时,你想对驯导员或黑子说些什么呢?五、结束语。是呀!每个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有尊严的,而我们更要学会尊重,这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同类,更包括对待那些无言的生命。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尊重一切生命,善待一切生命吧!5050 / 5252鸽血染红的求救信鸽血染红的

82、求救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认识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军鸽奥斯卡和维娜为救人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认识一些动物是人类值得敬重的朋友,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美好情感。4学习根据事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体会军鸽奥斯卡为救人类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把握中心、倒叙入课。在悲伤小夜曲中,出示墓碑的画面,通过教者饱含深情的叙述,激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质疑。(正如专家老师说过的:“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使他们能兴

83、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力求对课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三、精品细读、感悟文章主旨。1引导学生轻声读课文第1、2 段,感受六位军人陷于危难之中。结合出示北极恶劣环境课件,进一步感知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体会两只军鸽任务的重大。2重点学习课文 37 段,感受神勇军鸽用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抓住关键词“奋力、足足、终于” 引导学生体会两只军鸽冲出风雪圈的艰难;配合恰当的课件音乐, 设置情境想象, 感受军鸽的伟大; 在这其中穿插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体会词句内涵

84、, 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中5151 / 5252间不失时机地穿插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也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的积淀。 )3溶情碑文。师生一起满怀深情地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于润物细无声中体味字里行间诉说的敬重和感激之情,至此达到了师生、生本相溶的境界。四、拓展延伸,人文情感升华。学完这篇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孩子们,如果说这两只军鸽是动物的代表, 六位军人是人类的代表, 对于动物和人类, 人类和动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于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动物和人类同样值得尊敬”这一单元主题。5252 / 5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