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8544233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公元前(公元前20702070年年公元前公元前476476年)年)宗法分封制宗法分封制(早期)(早期)(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秦清朝(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19121912年)年)以秦以秦为界为界一一. .中国中国早期早期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二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三、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一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二.专制

2、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行政、选官、监察和法制、文化专制、疆域行政、选官、监察和法制、文化专制、疆域) (2)(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4)(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5)(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考纲要求:考纲要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专专制制主主义义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制制度度1.含义含义 2.2.产生原因产生原因 7.7.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3.内容(构成)内容(构成)4.内部矛盾内部矛盾5.演变过程演变过程6.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

4、(特点)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特点)8.8.影响影响 9.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冲击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冲击10.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努力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努力认识:认识:认识:认识:一一. .含义:含义:“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指指指指中央决策方式中央决策方式中央决策方式中央决策方式而言而言而言而言, , ,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 , ,集权于一身集权于一身集权于一身集权于一身, , , ,从从从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

5、和随意性。“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针对是针对是针对是针对地方分权地方分权地方分权地方分权而言而言而言而言, , ,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 , , ,受制于中央受制于中央受制于中央受制于中央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皇帝一人。一人。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

6、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二二. .原因原因2 2、经济根源、经济根源: :1 1、政治根源、政治根源: :适应地主阶级巩固统一,加强对人适应地主阶级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政治需要。民控制的政治需要。、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秦实现统一实现统一A A、过程、过程(1 1)东)东灭六国,建秦朝灭六国,建秦朝咸阳咸阳秦秦秦兼并六国 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定都咸阳,定都咸阳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先后:先后:韩、韩、赵、魏、楚、燕、齐赵、魏、楚、燕、齐“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

7、四海一”实现统一实现统一1 1、过程、过程(1 1)东)东灭六国,建秦朝灭六国,建秦朝(2 2)北)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临临洮洮辽辽东东 北击匈奴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修筑直道修筑直道“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实现统一1、过程(1 1)东)东灭六国,建秦朝灭六国,建秦朝(2 2)北)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3 3)南)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灵渠湘水漓水 南征越族南征越族今日灵渠之风采今日灵渠之风采“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实现统一1 1、过程、过程(1 1)东)东灭六

8、国,建秦朝灭六国,建秦朝(2 2)北)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3 3)南)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4 4)西南)西南开开“五尺道五尺道”、任官吏、任官吏2 2、意义:、意义:(1 1)扩大扩大统一统一帝国帝国的规模。的规模。(2 2)结束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使得政局趋于稳定,使得政局趋于稳定,促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了经济的发展(3 3)推动了中华)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格局形成。 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想想一一想?战国封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使各地经济联系加战国封

9、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使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处于分裂状态,货币、度量衡不统一,阻碍了国家处于分裂状态,货币、度量衡不统一,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统一也是经济需要。因此统一也是经济需要。长年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和平。长年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和平。春秋战国以来,各民族初步融合,为建立统一多民春秋战国以来,各民族初步融合,为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提供了条件。族国家提供了条件。秦国自身实力强大,又经过秦国自身实力强大,又经过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具备了统一,具备了统一的条件。的条件。原因:原因:统一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大势所统一是历史的巧合还

10、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呢?趋、人心所向呢?东东到到大大海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想一想: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该如何来巩固呢?二二. .原因原因2 2、经济根源、经济根源: :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1 1、政治根源、政治根源: :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政治需要。对人民控制的政治需要。、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法家思想,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法家思想,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集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形成:形成:秦统一后,首创秦统一后,首创皇帝制皇帝制,在,在中央中央建立建立中央机构中央机构三公三公九卿制九卿制

11、,在,在地方地方推行推行郡县制郡县制, , 由此建立了从中央到由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这套机构的建立,地方的官僚体系。这套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三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的内容容1.1.皇帝制皇帝制; 2.2.中央行政机构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3.3.地方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郡县制 4.4.官吏选拔制度官吏选拔制度“军功爵制军功爵制”5.5.思想控制思想控制( (文化专制文化专制)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伏羲、神农、燧人伏羲、神农、燧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黄帝、颛顼、帝

12、喾、唐尧、虞舜我统我统一天下一天下德德盖盖三皇三皇功功过过五帝五帝(1)、皇帝称号的由来)、皇帝称号的由来三皇五帝,秦王嬴政首创、自称始皇帝三皇五帝,秦王嬴政首创、自称始皇帝1.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2)特点:特点:皇皇帝帝制制度度皇位世袭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权至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群臣莫敢用”“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

13、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独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独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独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独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免免免免官员)官员)官员)官员)(不可转移)(不可转移)(不可(不可僭越)僭越)1.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来源及建立:来源及建立: 三皇五帝,秦王嬴政首创、自称始皇帝三皇五帝,秦王嬴政首创、自称始皇帝特点:特点:A.A.皇帝至尊皇帝至尊 - -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B.B.皇权至上皇权至上(核心)(核心) - -国家的法律、政策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都决定于于皇帝一人的皇帝一人的意志意志, ,君

14、主主宰国家政治,没有任何制约君主主宰国家政治,没有任何制约C.C.皇位世袭皇位世袭君臣关系:君臣关系:主子与奴才关系主子与奴才关系2.2.中央官制的建立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形成和演变:形成和演变: 秦秦-建立;建立; 汉承秦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继续沿用组织结构及职能组织结构及职能: 三公: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丞相:协助皇帝,处处理万机理万机(政事政事) 太尉:主掌太尉:主掌军事军事 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监察系统系统 九卿:九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三权分立三权分立 分工协

15、作分工协作 皇帝任命皇帝任命 不得世袭不得世袭 相互牵制相互牵制 皇帝集权皇帝集权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皇帝中央官制的建立中央官制的建立宗庙礼仪警卫卫护宫门税收建筑工程刑狱、司法少数民族事务钱谷外戚事务舆马三公九卿制度影响三公九卿制度影响对秦朝影响:对秦朝影响: 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决的依据,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对后世影响:对后世影响: 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新局面

16、,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响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充分体现家天下特点充分体现家天下特点(0707宁夏文综)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宁夏文综)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其主要职责是 A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代表皇帝监督百官【20082008宁夏文综宁夏文综2525】旧唐书旧唐书 良吏传良吏传记载了一名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叫王方

17、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定定令,(高宗)永徽中累授定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3.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郡县制形成:形成:目的:目的:组织系统:组织系统:特点:特点:性质:性质:作用:作用:3.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郡

18、县制形成:形成:出现:出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 确立:确立:秦朝秦朝目的:目的:组织系统组织系统: 特点:特点: 性质:性质:作用:作用: 巩固全国统治巩固全国统治中央对地方的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垂直管理;郡守县令由皇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帝直接任免调动,调动,不得世袭不得世袭地方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郡郡- -县县 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利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利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是是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 ,是是官僚政治官僚政治取代取代贵族政治贵族政治的

19、重要标志的重要标志标志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变革,影响后世标志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变革,影响后世 九卿九卿三公三公中中央央皇帝皇帝太太尉尉丞丞相相御史御史大夫大夫奉奉常常郎郎中中令令卫卫尉尉太太仆仆廷廷尉尉典典客客宗宗正正治治栗栗内内史史少少府府郡郡尉尉郡郡守守监御监御史史县县尉尉县县令令县县丞丞有有秩秩三三老老啬啬夫夫游游徼徼亭亭长长里里正正郡郡县县乡乡里里地地方方高考场高考场(20112011福建文综福建文综38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

20、公元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前221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帝国;第二次发生于发生于1911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1949年,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

21、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顾炎武郡县论1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历

22、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 8分)分)(1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巩固练习【2008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020】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

23、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朝是 A A西周西周 B B秦朝秦朝 C C东汉东汉 D D明朝明朝【20092009南通热身一模南通热身一模】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材料中的两个“制制”分别是分别是A A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 B B宗法制和郡县制宗法制和郡县制C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0092009年扬中年扬中5 5月月考月月考】下列有关中国古代

24、郡县制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A、郡县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创新,、郡县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B B、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C、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D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镇江市镇江市20082008届二调届二调】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 B提高了政令施行

25、的效率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D提高了政令施行效率提高了政令施行效率【淮安市淮安市20092009届高三四调届高三四调】史学家唐德刚在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晚清七十年七十年中写道: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完成于汉武。”这种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社会政治大转型” 主要是指主要是指 A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

26、一 D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0707广东单科)广东单科)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些秦代封泥(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D用泥制陶的事实用泥制陶的事实议议一一议?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相同点:相同点: 性质:都是中国

27、古代社会重要的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地方行政制度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巩固王权的统治。的统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点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时时 代代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划分标准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与宗法制相联系,以以血缘血缘关系为基础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按地域地域划分划分任免依据任免依据诸侯官位、封土诸侯官位、封土世世袭袭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任免影影 响响容易形成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地方割据势力势力有利于加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 以以中央集

28、权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历史的进步。 特点特点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官僚政治 享有权利享有权利拥有封地拥有封地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南通南通20092009高三期末高三期末】易中天在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帝国的终结中说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从政治上看看“秦,虽死犹存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主要是指A.A.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度量衡、货币 B.B.开创皇帝制度开创皇帝制度C.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D.建

29、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0092009扬州市一调扬州市一调】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是A.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B.B.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和监督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和监督C.C.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能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能 D.D.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高考场高考场(20112011浙江文综浙江文综3838)()(2626分)政治文明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

30、中国政制)达臻(中国政制)达臻“文明文明”一途,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共主”名义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主“独制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的主要差别。(

31、8 8分)分) 【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小小结结走走向向“大大一一统统”的的秦秦汉汉政政治治大一统大一统东灭六国东灭六国北击匈奴北击匈奴南征岭南南征岭南西南开西南开“五尺道五尺道”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县制朝议制度朝议制度秦行政机构示意图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皇 帝郡县三公九卿乡里最高统治者中央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好了歌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32、;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身家性命也难保。忠忠奸奸难难辨辨 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官官吏吏难难选选选官制度选官制度腐腐败败难难治治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地地方方难难管管地方制度地方制度皇帝的烦恼皇帝的烦恼四四. .内部矛盾内部矛盾1 1)地方:)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2 2)中央:)中央:皇权皇权-相权相权3 3)最高统治权之争)最高统治权之争君主专制政体君主专制政体的的演进与强化演进与强化五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专制主

33、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初:汉初: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帝也只好作罢。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材料二:晁

34、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预诛之,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屠嘉后悔地说: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初:汉初:汉承秦

35、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总理大臣。汉武帝所用丞汉武帝所用丞相三人,下狱死者相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的大事,汉武帝竟说说 “田蚡不足与计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朝,当拜公孙贺为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此哭,不受印绶。此外,外,武帝还大胆启武帝还大胆启用出身

36、寒微的士人用出身寒微的士人做官:做官:比如从奴隶比如从奴隶群众提拔了卫青做群众提拔了卫青做大将军等。大将军等。姓名姓名离任原因离任原因任职时间任职时间窦婴窦婴免职免职年月年月许昌许昌免职免职年月年月田田蚡蚡去世去世年月年月薛泽薛泽免职免职年月年月公孙弘公孙弘去世去世年月年月李蔡李蔡畏罪自杀畏罪自杀年年严青翟严青翟畏罪自杀畏罪自杀年月年月赵周赵周下狱死下狱死年月年月石庆石庆去世去世年月年月公孙贺公孙贺下狱死下狱死年月年月刘屈髦刘屈髦下狱腰斩下狱腰斩年年田千秋田千秋昭帝时死昭帝时死年年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汉武帝设“中朝中朝”牵制牵制“外朝外朝”示意示意图图皇皇 帝帝尚尚 书书

37、令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丞丞 相相御御史史大大夫夫太太 尉尉九九 卿卿 中朝中朝外朝外朝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出特征。内朝内朝( (中朝中朝):):由随侍皇帝左右的、出身由随侍皇帝左右的、出身低微的、皇帝亲自任命和直低微的、皇帝亲自任命和直 接指挥的近接指挥的近臣亲信和将领组成臣亲信和将领组成, , 是决策机构;是决策机构; 外朝外朝: :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组成组成, ,沦为执行机构。沦为执行机构。 1.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秦至

38、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初:汉初: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总理大臣。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人做丞相,设立“中朝中朝”对抗对抗“外朝外朝”;东东汉设汉设“尚书台尚书台”1.从秦至清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演变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初:汉初: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总理大臣。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

39、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人做丞相,设立“中朝中朝”对抗对抗“外朝外朝”;东东汉设汉设“尚书台尚书台”。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皇帝(皇权至上)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中书省中书省制令决策制令决策 门下省门下省封驳审议封驳审议 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凡军国大事,必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1 1 1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 2 2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相互牵

40、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 3 3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 4 4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的制约的制约的制约 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确立于秦、盛行于汉汉确立于隋,盛行于

41、唐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丞相职权地位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趋向完善1.从秦至清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演变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初:汉初: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总理大臣。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频

42、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人做丞相,设立“中朝中朝”对抗对抗“外朝外朝”;东东汉设汉设“尚书台尚书台”。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朝: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 二府制二府制(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三司使三司使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中中书书门门下下 枢枢密密院院皇帝皇帝财政财政行政行政军事军事三司三司宋朝:二府三司制宋朝:二府三司制 1)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2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冗官

43、”局面。局面。1.从秦至清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演变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初:汉初: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总理大臣。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人做丞相,设立“中朝中朝”对抗对抗“外朝外朝”;东东汉设汉设“尚书台尚书台”。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朝: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三司使三司使元朝: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行宰相职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44、领六部,行宰相职权。权。“二院二院”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在在加强皇权方面又有了新发加强皇权方面又有了新发展。展。中书省的长官是元代的宰中书省的长官是元代的宰相,权力相对较大相,权力相对较大。 1.从秦至清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演变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初:汉初: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大臣。大臣。大臣。汉武帝

45、时期: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丞相,设立丞相,设立丞相,设立“ “中朝中朝中朝中朝” ”对抗对抗对抗对抗“ “外朝外朝外朝外朝” ”;东汉设东汉设东汉设东汉设“ “尚书尚书尚书尚书台台台台” ”。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朝: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三司使三司使元朝: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明朝明朝:废丞相,废丞相,权分六部;权分六部;内阁制度内阁制度明太祖明太祖废除丞

46、相:废除丞相:原因:原因: 历史上的宰相历史上的宰相“专权乱政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妨碍皇帝行使权力使权力过程过程: : 罢除丞相职位罢除丞相职位, ,六部分治全国政务六部分治全国政务, ,直接直接隶属皇帝,明确宣布为定制隶属皇帝,明确宣布为定制影响影响: : 丞相制度永远废弃丞相制度永远废弃, ,皇权彻底战胜相权;皇权彻底战胜相权; 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明朝解决君相之争的办法明朝解决君相之争的办法: :明朝设立内阁明朝设立内阁原因:原因: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设立:设立: 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时期性质:性质:

47、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职能演变:职能演变:初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初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后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逐渐提高。评价(特点):评价(特点):1 1)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只 是一个咨询机构;是一个咨询机构;2 2)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不能对皇权起制 约作用;约作用;影响:影响: 宦官参政牵制,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宦官参政牵制,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明代 政治日益黑暗政治日益黑暗丞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丞相制与内阁制

48、的区别?宰相制宰相制内阁制内阁制相同相同不不同同地位地位职权职权对皇权对皇权作用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参与决策无决策权无决策权制约皇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不能制约法定,制度赋权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非法定,咨询机构宰相的任免是经过皇帝和大臣的商议决定的,而内阁宰相的任免是经过皇帝和大臣的商议决定的,而内阁首辅的任命直接由皇帝的意愿决定!首辅的任命直接由皇帝的意愿决定!延伸: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延伸: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了解一下)内阁制?(了解一下)l明朝的内阁是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的产物,无决策无决策权

49、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l西方近代的内阁是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总揽国家的家的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独裁。清朝:清朝:中枢分权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

50、最后集权于皇帝)设设军机处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1.从秦至清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演变清朝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处的设置军军 机机 处处南南 书书 房房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到达顶峰皇权到达顶峰皇太极皇太极康熙康熙雍正雍正清朝专制政体的变化清朝专制政体的变化军机处军机处1.1.时间:雍正年间。时间:雍正年间。2.2.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3.3.根本目的:加强皇权;根本目的:加强皇权;4.4.职能职能: :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

51、重要的中枢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 构,构, 但只是承旨办事但只是承旨办事5.5.特点特点: : 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承旨办事。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承旨办事。 保密性强,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6.6.结果:军机大臣承旨办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结果:军机大臣承旨办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 中到皇帝手中中到皇帝手中7.7.影响:影响: 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

52、民出身的人做丞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相,设立“中朝中朝”对抗对抗“外朝外朝”;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朝: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明朝:明朝:废除丞相制废除丞相制。(明太祖)。(明太祖)趋势:趋势:君权日益加强,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至被废除。影响: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知识体系总览知识体系总览 朝代朝代 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 备备 注注 秦朝秦朝汉朝汉朝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隋唐隋唐 宋朝宋朝 1.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

53、变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汉武帝)中朝和外朝中朝和外朝;(光武帝)(光武帝)尚书台尚书台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二府制二府制(中书门下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枢密院)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三司使三司使成立新机构削弱相权,成立新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皇权。 是是在皇帝集权的原则下大在皇帝集权的原则下大臣分权臣分权的表现形式的表现形式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君权的独尊。权的独尊。 宰相的行政权、财权遭到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遭到分割,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皇皇

54、帝得以总揽大权帝得以总揽大权。 中朝中朝:皇帝侍从、秘书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是任尚书令、侍中,是决决策机构策机构。尚书令权力日。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显重要。外朝外朝;以丞相为首三;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布衣为公九卿组成,布衣为相,是相,是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职权行使宰相职权最高军政最高军政机构机构副相副相,分割行分割行政权政权副相副相,分割分割财权财权朝代朝代 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 备备 注注 元朝元朝 明朝明朝清朝清朝 废丞相废丞相,权分六部;,权分六部;内阁制度内阁制度中书省;枢密院;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宣政院在在加强皇权方面又有了新发加

55、强皇权方面又有了新发展。展。中书省的长官是元代的中书省的长官是元代的宰相,权力相对较大宰相,权力相对较大。 君主专制君主专制达到达到新的高度新的高度 中枢分权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设设军机处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发展到发展到顶峰顶峰最高行政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关最高军事机关统领宗教事物、管统领宗教事物、管辖西藏地区辖西藏地区2.从秦至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秦至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朝代朝代 地方政治制

56、度地方政治制度 监察区监察区秦朝秦朝汉朝汉朝 隋朝隋朝唐朝唐朝 宋朝宋朝 郡县制郡县制西汉初:西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州、郡、州、郡、县三县三级制级制 州、县两级制州、县两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道、州、县三级制路、州、县三级制路、州、县三级制 州(东汉末年成为州(东汉末年成为行政区)行政区) 分全国为十道(后分全国为十道(后成为行政区)成为行政区)朝代朝代 地方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 备备 注注 元朝元朝 明朝明朝清朝清朝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下设路、府、(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宣慰司)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分别

57、隶属于中央有关部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门,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省(将军辖区、办事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等大臣辖区、内蒙古等盟旗)、道、府、县盟旗)、道、府、县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元:行省制度元:行省制度内容:内容:目的:目的: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作用: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58、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的开端,影响深远 行中书行中书省省(最高地方行政区)(最高地方行政区)- -路路- -府府- -州州- -县县腹里(中书省直辖,元大都周围地区)腹里(中书省直辖,元大都周围地区)宣政院(辖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宣政院(辖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特点特点: :行省权力受中央严格制约监督行省权力受中央严格制约监督元代的行省元代的行省蒙古:蒙古:东北:东北:云贵:云贵:台湾:台湾:岭北行省岭北行省辽辽阳阳行行省省云南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比较点比较点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行省制行省制异异盛行盛行时代时代奴隶社会行政制度,奴隶社会行政制度,盛行西周

59、盛行西周几乎盛行整个封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和中央政央政府关府关系系诸侯国相对独立,诸侯国相对独立,并且权利和地位世并且权利和地位世袭袭郡县是中央政郡县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长官直接构,其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对中书省负责作用作用在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在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对国家统作用,但长期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有破坏作用一社会安定有破坏作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当时有效加强了

60、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后世经调整积极作用耿明显的统一;后世经调整积极作用耿明显同同性质: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性质: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目的: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了积极作用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萌芽:萌芽:确立:确立:巩固:巩固:完善:完善:加强:加强:新发展:新发展:强化并衰落:强化并衰落:结束:结束:战国战国秦朝秦朝西汉西汉隋唐隋唐北宋北宋元朝元朝明清明清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清雍正帝时设清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机处,标志达到标志达到顶峰顶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结束了君主专制。专制。专制主义中

61、央集权演变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过程朝代朝代特点特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秦秦汉汉唐唐宋宋元元明明清清承秦巩固承秦巩固开创开创建立建立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强发展完善发展完善中朝中朝 外朝外朝 尚书台尚书台郡国郡国 州郡县州郡县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道州县三级道州县三级二府二府 参知参知 三司使三司使 文臣文臣 路州县路州县皇帝、三公九卿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有新发展有新发展一省二院一省二院行省制行省制,省省路府州路府州县县空前加强空前加强废相废相废相废相 权分六部权分六部权分六部权分六部 立阁立阁立阁立阁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使司府县使司府

62、县发展顶峰发展顶峰 康设南书房康设南书房 雍设雍设军机处军机处省道府县省道府县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相,设立“中朝中朝”对抗对抗“外朝外朝”;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朝: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明朝:明朝:废除丞相制废除丞相制。(明太祖)。(明太祖)趋势:趋势:君权日益加强,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至被废除。影响: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朝朝 代代地方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

63、秦朝秦朝郡、县二级制郡、县二级制汉初汉初郡、县二级制郡、县二级制汉中后期汉中后期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三级制唐唐道、州、县三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宋路、州、县三级制路、州、县三级制 元元省、路、府、州、县省、路、府、州、县 明明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清清省、道、府、县省、道、府、县 中国古代地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趋势:中央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地方权力削弱; 六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趋势(特点)势(特点) 趋势一:趋势一:中央中央-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趋势二

64、:趋势二:地方地方-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趋势三:趋势三:思想控制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思想控制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字狱七七. .专制主义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影响)专制主义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影响)(1)(1)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 , , ,产生不同的作用:产生不同的作用:产生不同的作用:产生不同的作用:封建社会前期封建社会前期封建社会前期封建社会前期( (明清以前明清以前明清以前明清以前) ), , , ,起积极作用为主起积极作

65、用为主起积极作用为主起积极作用为主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后期( (明朝时期明朝时期明朝时期明朝时期) ), , , ,起消极作用为主起消极作用为主起消极作用为主起消极作用为主 ( (理解?理解?理解?理解?) )在明清时期对维护统一的在明清时期对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反击外来侵多民族国家和反击外来侵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政治:政治:君主专权易造成暴政君主专权易造成暴政,激化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经济: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思想:独尊一家,抑制了思想独尊一家,抑制了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发展阻碍

66、了科学文化发展消极影响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政治:政治: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抵御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抵御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抵御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外来侵略外来侵略外来侵略, ,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经济:经济:经济: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活动和经济建

67、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积极作用:积极作用:(1)(1)加强君主权力: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2)(2)加强思想控制: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宋理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宋理学兴起,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学兴起,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3)(3)改革中

68、央机构:改革中央机构: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改革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改革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4)(4)注重选拔官吏:注重选拔官吏:秦汉用察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秦汉用察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5)(5)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地方设三司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

69、地方设三司八八八八. .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背景:背景:时间:时间: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九九.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冲击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冲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控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和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控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李贽:李贽: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儒家经典并非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万世之

70、至论”,否定孔子,否定孔子是是“天生圣人天生圣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人民为主”明后期明后期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张兴民权,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一击,使民主共和的观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一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解放民主革命胜

71、利:民主革命胜利:推翻封建统治,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其经济推翻封建统治,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其经济基础基础2.中国近代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大朝仪

72、”须须“众官众官皆跪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请思考:请思考:(1 1)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 2)列举从汉至宋,相权不断被削弱的史实。)列举从汉至宋,相权不断被削弱的史实。上述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专制皇权日益强化,大臣的地位上述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专制皇权日益强化,大臣的地位日益降低。日益降低。 汉武帝汉武帝 :(1 1)任用布衣为相,频繁更换丞相)任用布衣为相,频繁更换丞相 (2 2)用

73、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东汉光武帝东汉光武帝 :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使尚书台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使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隋唐隋唐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北宋北宋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一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

74、度三、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一)(一) 先秦:先秦:“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二)汉:(二)汉:“察举制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察举制(汉武帝)(汉武帝) a. a. 察举察举 各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各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 b. b. 征辟征辟 征召才能之士征召才能之士(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门设置地方

75、行政部门设置“中正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四)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四)隋唐至明清:科举制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文为去留一切以呈文为去留”,自,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历史档案历史档案实行时间实行时间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特点特点局限局限世官制世官制 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九品中正制正制科举制科举制西周至西周至春秋春秋官职官职世袭世袭被限定被限定在

76、贵族在贵族范围范围汉汉魏晋魏晋南北朝南北朝以官举士来以官举士来源基层源基层(品品德才能和门德才能和门第第中正评定授中正评定授官依据(品官依据(品德才能和门德才能和门第第)成为世族把成为世族把持政权工具持政权工具隋唐北宋隋唐北宋明清明清考试选官考试选官仕途开放仕途开放(学识)(学识)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束缚思想封闭性:封闭性:以官举士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权操于上选官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的变化创立创立-(隋朝隋朝):隋文帝隋文帝: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隋炀帝隋炀帝: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完善完善-(唐朝唐朝):唐太宗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

77、经两科为主;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武则天: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元年间):提高科考地位,用高官主考,并成为定制。提高科考地位,用高官主考,并成为定制。发展发展-(北宋北宋):变革和调整变革和调整:严格考试程序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严密考试方法扩大录取名额扩大录取名额,简化考试科目简化考试科目王安石改革科举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科废明经科设明法科;进士科考经义和时务策进士科考经义和时务策僵化八股取土僵化八股取土-(明清明清):内容内容:四书、五经中命题,四书、五经中命题,形式形式:文体有严格限制

78、文体有严格限制-八股文八股文观点观点: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废除废除-(20世纪初世纪初):1905年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沿革科举制沿革n读史感悟:读史感悟:n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吾毂中。”n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n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评价评价科举制科举制利:利:a.a.破除士

79、族垄断,破除士族垄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b.b.扩大人才来源扩大人才来源, ,巩固统治巩固统治, ,c.c.保证官员素质和行政效率保证官员素质和行政效率d.d.促成社会读书风尚促成社会读书风尚e.e.为后代历朝所沿用为后代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影响深远弊:弊:a.a.考试内容仅限儒学,考试内容仅限儒学,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b.b.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打击进取精神和创造意八股取士打击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识,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近代落造成近代落后于西方。后于西方。一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

80、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三、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央中央 地方地方中央中央 地方地方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监御史监御史刺史刺史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宋宋-提点刑狱司;提点刑狱司;元元-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明明中央:中央:都察院;厂卫特务都察院;厂卫特务地方地方:按察司按察司清清都察都察院院御史台御史台(东汉至元设置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的中央监察机构)1.1.演变:演变:秦秦西汉西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13个州监

81、察区个州监察区唐太宗:唐太宗:(道台史道台史),10道道监察区监察区2.2.评价评价一定程度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一定程度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实际效能有限:实际效能有限: 无法制约皇权;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无法制约皇权;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的 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巧记方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