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十五络脉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538088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选十五络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推荐精选十五络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推荐精选十五络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推荐精选十五络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推荐精选十五络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精选十五络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选十五络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五络脉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1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五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起始的腧穴(络穴)命名。络穴: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位于正经上。2 十五络脉循行分布规律由络穴分出后分上下两支:一支向下走向与本经脉阴阳表里相合的经脉,而达四肢末端,加强了阴阳经脉表里相合的关系,另一支向上走在本经脉循行部位的浅层,可到达头面部,也可进入胸腹腔走在脏腑之间。十二经脉的络穴,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走于阳经,阳经别走于阴经,可沟通表里两经脉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

2、循行的不足,用于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的别络以及脾之大络主要分布在头身部,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任脉的别脉从鸠尾(位于上腹部)分出后散布于躯干部之前面胸腹部而下行;督脉的别络从长强(位于尾骶部)分出后散布于躯干部的后面腰背部而上行,直达足太阳经头项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位于胸胁部)分出后散布于躯干部的侧面胸胁,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另外,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故又有“十六络”之说。这样全身的浮络、孙络皆归属于十五络脉,将气血运送到人体

3、各个部位,既起到了网络周身、联系内外左右前后的作用,又可完成滋润荣养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故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说明皮肤系统中充满了浮络及孙络。3 络穴的治疗作用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两经的经气相互沟通,故有“一络通(治)两经”之说,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

4、穴法。络穴也可与合穴相配;皮肤针(包括梅花针、七星针)不仅作用于皮部,同时也作用于络脉。拔罐、刮痧、刺络出血等疗法同样也作用于络脉。4 络穴阴经阴经阳经阳经太阴太阴厥阴厥阴少阴少阴阳明阳明少阳少阳太阳太阳手手列缺列缺( (肺经肺经) )内关内关( (心包经心包经) )通里通里( (心经心经) )偏历偏历( (大肠经大肠经) )外关外关( (三焦经三焦经) )支正支正( (小肠经小肠经) )足足公孙公孙( (脾经脾经) )蠡沟蠡沟( (肝经肝经) )大钟大钟( (肾经肾经) )丰隆丰隆( (胃经胃经) )光明光明( (胆经胆经) )飞扬飞扬( (膀胱经膀胱经) )任脉:鸠尾 督脉:长强脾之大络:

5、大包5 手太阴络脉列缺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列缺:列,分解,裂开;缺,缺口。手太阴络脉由手太阴经列缺穴处分出,列缺穴位于手腕上部桡骨茎突上方,两肌肉(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分歧处(腕后一寸半),有如裂隙,与手太阴经相并而行,直入掌内,散入于手大鱼的边缘部(鱼际);由列缺处别走向手阳明经。络脉病候: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可见到手腕上的锐骨部(鱼际后方)手掌发热等证;属虚的可见到张口呵欠、气短、小便次数过多、遗尿等证。治疗时可取列缺穴。穴在腕上一寸半。本络脉由此处别作联络手阳明经络。6 手少阴络脉通里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去腕一寸半(半

6、字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九删),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循行规律:手少阴络脉自手少阴经通里(通,通往,里,内里)穴,在腕上(掌后腕横纹)一寸半处(小指侧,掌面),别出后走向相表里的手太阳小肠经;另一走向为,顺沿着手少阴本经经脉向上并行于浅层,入于心中,再上行而系于舌根,属于目系。是十五络脉中第二条。络脉病候: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症状为胸胁及膈上撑胀不舒;属虚的症状为不能言语。治疗时可取通穴。7 手厥阴络脉内关循行规律:又称手心主络脉,起于手厥阴心经内关穴(腕横纹上二寸处),别出后联络手少阳三焦经络,于掌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顺沿着手厥阴本经经脉循行部之浅层上行,系于心包络。络脉病候:如果

7、发生病变,心系的实证为心痛;虚证为项强。治疗时可取内关穴。手厥阴络脉上述的十五络脉中第三支,又称手心主络脉。名曰内关。8 手太阳络脉支正灵枢经脉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循行规律:手太阳络脉为十五络脉中第四支,自手太阳经脉络穴支正穴(手背面小指侧,腕横纹上5寸)别行,向里注入手少阴心经;另一支从支正穴向上,沿手太阳经之浅层上行至肘关节部,再上行络于肩髃穴处。络脉病候: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证状为骨节弛缓,肘部不能屈伸运动,肘关节痿废;属虚的症状,在皮肤上生赘疣,小者象指头大的痂疥。治疗时可取正穴。9 手阳明络脉偏历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

8、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循行规律:为十五络脉中第五支,自手阳明经脉偏历穴(腕横纹上三寸大指侧处,或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别行,别走而入于手太阴肺经;另一支沿上肢行于手阳明经浅层,上行至肩髃穴处,然后上行至面部颊侧屈曲处,即下颌角部,遍布于下齿中;另一支则从下颌角处入于耳中,会合聚集于耳的宗脉。络脉病候: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证状为龋齿、耳聋;属虚的证状为牙齿发冷,膈间闭塞不畅。治疗时可取偏历穴。10 手少阳络脉外关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自手少阳经

9、脉外关穴(手背面正中线,腕横纹上二寸)别行。向外向上绕过前臂外侧上行,再上行注入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络经相合。络脉病候: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证状为肘关节挛缩不伸;属虚的证状为弛缓不收,即不能屈。当取外关穴治之。11 足太阳络脉飞扬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自足太阳经脉的飞扬(外踝关节上七寸)别行,走向足少阴肾经。络脉病候: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证状为鼻塞流涕,头背部疼痛;属虚的证状为鼻流清涕和鼻中衄血。治疗时可取飞扬穴。12 足少阳络脉光明灵枢经脉:“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自足少阳经脉络穴光

10、明(外踝关节以上五寸)别行,走向足厥阴经脉,向下络于足背部。络脉病候: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证状为厥冷;属虚的证状为痿躄(筋肉萎缩或萎软无力,表现为足软无力而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治疗时可取光明穴。13 足阳明络脉丰隆灵枢经脉:“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自足阳明经脉络穴丰隆(外踝关节上八寸)别行足太阴脾经;又一支别行的,沿胫骨外缘上行于同名经脉之浅层,络于头项部,与该处其他各经这经气相会合,向下绕络于咽喉。络脉病候:如果发生了病变,是气向上逆引起气塞不通之症,见喉痹,突然失音不能言语(卒瘖);属实的证状为神志失常的癫狂证

11、;属虚的证状为足缓而不收,胫部肌肉枯萎。治疗时可取丰隆穴。14 足太阴络脉公孙自足太阴经脉络穴公孙(第一跖趾关节(本节)内侧后一寸)别行,走向足阳明经脉。又一支则沿同名经脉浅层上行入腹直络于肠胃。络脉病候:如果发生了病变,因本络脉厥气上逆,可见突发病证霍乱;属实的证状为肠中疼痛不移(肠中切切而痛);属虚的证状为腹胀如鼓。治疗时可取公孙穴。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公孙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本

12、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公孙。(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其来源是位于人体重力场中心部的高温区胞宫,故其气血物质温压较高。而本穴位处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场的制约下,冲脉流行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故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会急速气化。15 足少阴络脉大钟自足少阴经脉络穴大钟,在足内踝后,绕足跟而至足外踝侧,别走足太阳经。又一支别行者,与足少阴本经经脉相并行于浅层,上行走于心包络下,向外贯穿腰脊。络脉病候:如果发生了病

13、变,因气上逆的为心烦胀闷不舒;属实的证状为大小便不通或淋沥不尽;属虚的证状为腰痛。治疗时可取大钟穴。1)大钟。大,巨大也。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洪亮。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太钟名意与大钟同。2)肾经络穴。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肾经络穴。16 足厥阴络脉蠡沟自足厥阴经脉络穴蠡沟(内踝上五寸处)别走足少阳经。另一支沿着同名经脉的浅层经过胫骨内侧上行至睾丸处,结聚于阴茎。如

14、果发生了病变因气上逆的为睾丸肿大,突然疝痛,属实的证状为阴器挺大;属虚的证状为阴囊暴痒。治疗时可取蠡沟穴。此络脉病候分为气逆及虚实证:气逆证为睾丸肿大,猝然发生疝气病;实证为阴器挺长不收;虚证为阴囊突然瘙痒。当取蠡沟穴治之。17 任脉之络尾翳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任脉的主要络脉别行,起点处有穴名叫尾翳(即鸠尾穴)。在鸠尾骨尖下部,散于腹部。络脉病候:如果发生了变变,属实的证状为腹皮痛;属虚的证状为腹部皮肤作痒。治疗时可取尾翳穴。“尾翳”,历代医家多解释为“鸠尾”穴;亦有释为“会阴”穴者。从原文分析是由任脉之鸠尾穴上面分出后下行至鸠尾穴后

15、再散络于腹部的。鸠尾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18 督脉之络长强督脉之络起于督脉的长强穴(在尾闾骨端下)。挟膂上行(沿脊柱两旁肌肉边上上行),到项部,散于头部,再下行当在左右胛处,别行走足太阳经络,深入贯穿膂内(穿入于脊柱两旁肌肉之内)。络脉病候:如果发生了病变,属实的证状为脊柱强而不利俯仰(脊柱强直);属虚的证状为头部沉重而颤摇。这种证状若是挟脊之脉发生变化而起的,在治疗时可取长强穴。长强:长,循环无端,长大,旺盛;强,健行不息,强壮,充实。19 脾之大络大包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该脉从渊腋穴(胆经)下三寸的足太阴脾经大包穴处分出,散布在

16、胸胁部。络脉病候: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证状为全身都觉疼痛;属虚的证状为周身骨节都弛纵而无力。治疗时可取大包穴。1)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也、受也。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2)脾之大络。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汇聚而成,且为各经流散于经穴之外的地部水液,经水中包含众多的脾土物质,并由本穴回流脾脏,本穴有联络各部脾土物质的功用,故为脾之大络。20 十五络穴歌胆络光明肝蟊沟,心络通里掌后搜,大肠偏历肺列缺,胃络丰隆胫外溜。包络三焦内外关(注)。肾络大钟踵上参,膀胱络在飞扬穴,小肠支正臂中观。脾有二络独为异,公孙大包两穴寄,奇经络穴有二名,督脉长强任尾翳。注:心包络的络穴是内关,三焦的络穴是外关。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