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8536986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 3千米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过最深的钻井,不过1212千米千米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203030千米的物质到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层,但最深不超过450450千米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6371千米千米 小资料小资料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一致的

2、波为纵波(P P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垂直的波为横波(S S波)。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波)。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地震时总是纵波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地表。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先到达地表。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

3、告,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 2、圈层的划分:、圈层的划分:分分 类类特特 点点 传播速度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共同点纵波横波较较 快快较较 慢慢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 固固 体体都随所通过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而改变而改变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人们有什么感觉?1、划分依据:、划分依据:地球内部的地球内部的“使者使者”地地震波(横波、纵波)震波(横波、纵波)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4、。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 A地幔地幔地核地核B B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 横波横波纵波纵波地壳地壳15 深深 度度 千千 米米400040003000300020002000500050006000600010001000速度(千米速度(千米/ /秒)秒)912630PS岩石圈岩石圈17千米千米2900千米千米3 3、不连续面:、不连续面: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不不连续面连续面位置位置波速波速变化变化莫霍莫霍界面界

5、面33KM33KMS S波波、P P波波古古登堡界面登堡界面2900KM2900KMP P波波,S S波消失波消失活动活动想一想: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是液态。圈层名称圈

6、层名称不连续面不连续面深度深度(km)特征特征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33地壳地壳地地幔幔地地核核上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下地幔外核外核内核内核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浆发源地 地壳与上地幔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顶部合称岩石圈主要由铁、镍组成主要由铁、镍组成温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外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内核为固态金属球固态金属球主要由岩石组成主要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厚度不一,大洋部分薄,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大陆部分厚4.地球内部各圈层结构的特点地球内部各圈层结构的特点温泉、

7、热泉遥感技术其他改进钻探技术大大大大气气气气圈圈圈圈生生生生物物物物圈圈圈圈水水水水圈圈圈圈水水水水圈圈圈圈地地地地壳壳壳壳地地地地壳壳壳壳地地地地幔幔幔幔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以也叫同心圈层同心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1、大气圈、大气圈(1)组成:)组成:(2)垂直分布:)垂直分布: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组成作用作用干干洁洁空空气气水汽水汽固体杂质固体杂质主主要要成成分分次次要要成成分分N

8、2O2CO2O3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温(吸收红外线)保温(吸收红外线)吸收紫外线,使生物避免受伤害吸收紫外线,使生物避免受伤害成云致雨的条件;保温成云致雨的条件;保温成云致雨的条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成云致雨的条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对对对对流流流流层层层层平平平平流流流流层层层层中中中中间间间间层层层层热热热热 层层层层外外外外 层层层层电电电电 离离离离 层层层层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 气温随高度

9、递减;空气对气温随高度递减;空气对气温随高度递减;空气对气温随高度递减;空气对流运动剧烈;天气现象复杂多流运动剧烈;天气现象复杂多流运动剧烈;天气现象复杂多流运动剧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变。变。变。 气温随高度递增;气温随高度递增;气温随高度递增;气温随高度递增;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晴气朗。大气平稳,天晴气朗。大气平稳,天晴气朗。大气平稳,天晴气朗。 气温随高度递减;上冷下热,气温随高度递减;上冷下热,气温随高度递减;上冷下热,气温随高度递减;上冷下热,空气对流剧烈,也称高空对流层。空气对流剧烈,也称高空对流层。空气对流剧烈,也称

10、高空对流层。空气对流剧烈,也称高空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上升很快,空气温随高度上升很快,空气温随高度上升很快,空气温随高度上升很快,空气稀薄,以氧原子为主,吸收气稀薄,以氧原子为主,吸收气稀薄,以氧原子为主,吸收气稀薄,以氧原子为主,吸收超短波辐射而增温。超短波辐射而增温。超短波辐射而增温。超短波辐射而增温。 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外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外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外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外层,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度的层次。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度的层次。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度的层次。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度的层次。 该空间的大气处于电离状态,该空间的大气处于电离状态,该空

11、间的大气处于电离状态,该空间的大气处于电离状态,所以叫电离层。它能够反射无线所以叫电离层。它能够反射无线所以叫电离层。它能够反射无线所以叫电离层。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利于通讯。电波,利于通讯。电波,利于通讯。电波,利于通讯。层次层次高度高度气温的垂直变化气温的垂直变化的原因的原因其它特征其它特征对流层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层大气近地面近地面12千米千米左右左右对流层顶对流层顶至至5055千米千米平流层平流层以上以上H上升上升T下降下降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H上升上升T上升上升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对流运动强烈;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天气现象复杂,与人

12、类最密切与人类最密切水平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少,水汽杂质少,云雨绝迹,利云雨绝迹,利于于高空飞行高空飞行对无线电通对无线电通讯有帮助讯有帮助2.水水 圈圈 水圈的主体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积的71%(1 1)组成:)组成: 海洋(主体)海洋(主体)、河流、湖泊、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沼泽、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2 2)作用:)作用: 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2、水圈、水圈(1)概念:是)概念:是地球生物地球生物及及其生存环境其生存环境的总的总称称(2)分布:存在于水圈(全部)、大气圈)分布:存在于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底部)、岩石圈(上部)3、生物圈、生物圈三、同心圈层特点:三、同心圈层特点:(1)在)在高空高空和地球和地球内部内部,各圈层上下平,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行分布(2)地球)地球表面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相互重叠地地球球的的圈圈层层结结构构内内部部圈圈层层外外部部圈圈层层地壳地壳地幔地幔地核地核莫霍莫霍界面界面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小结:小结:岩石圈岩石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