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中国的区域差异台湾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535695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件中国的区域差异台湾省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地理课件中国的区域差异台湾省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地理课件中国的区域差异台湾省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地理课件中国的区域差异台湾省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地理课件中国的区域差异台湾省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课件中国的区域差异台湾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件中国的区域差异台湾省(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九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五节 台湾省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李岩梅 我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美丽富饶的宝岛 经济的发展学习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 绘制台湾岛简图,并描述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唱一首歌: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国的台湾岛遥望,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阿里山林涛在耳边震响 啊,台湾,我骨肉兄弟,我们日日夜夜把你们挂在心上 。 提出问题:我们都很想了解我国的宝岛台湾,知道有日月潭和阿我们都很想了解我国的宝岛台湾,知道有日月潭和阿 里山,那么里山,那么

2、台湾省台湾省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图片、图像、视频、绘图、文章 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台湾是我国神圣的领土? 从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居民等方面与祖国大陆的 联系来说明。 量算距离、读图、读资料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台湾人 民是如何发展生产的? 提出问题:台湾经济的发展历史及方向?台湾的主台湾的主要行政区要行政区台湾省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赤尾屿等80多个 岛屿位置: 经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 自然地理位置:北部是东中国海,东部为太平洋,西南则是南中国海与巴士海峡。 政治地理位置(邻国、邻省、军事意义) 面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

3、祖国大陆相望。岛上地势险要,攻防兼备。与周围其它大大小小的岛屿共同构成海上战略防线和屏障。 经济地理位置(所处经济区,区内或附近的资源分布和交通 状况) 台湾以东是太平洋,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是发展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基地。台湾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我国3/4的海上航线经过这里,每天有上千艘轮船通过这道海峡。日本所需石油及战略物资的70-80%需通过台湾海峡运达本土。在福建崇武海岸在福建崇武海岸眺望台湾海峡眺望台湾海峡面积:36000平方千米,台湾岛面积35759 平方千米。人口民族:2200万,汉族约占人口总数的 98%,高山族是世代居住的少数民 族。地形:山地占全岛面积的2/3

4、,山脉为南北走 向。(台湾重要的山脉有中央山脉、玉山 山脉、雪山山脉、阿里山山脉、海岸山 脉。)台湾最高山为玉山。河流:台湾重要的河川有淡水河、大甲溪、浊水 溪、曾文溪、高屏溪、立雾溪、木瓜溪、 花莲溪等等。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北回归线横跨台湾,以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 交通:环岛铁路和公路文化: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隔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海峡最窄处约130千米。2.台湾大部分人的祖籍是福建和广东两省,相当一部分人是1949年迁入的大陆移民。3.语言和风俗习惯与大陆相近。台湾人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4.历史上清朝正式设台湾省建制。5.1895年4月,日本通过侵华战

5、争,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日本对钓鱼岛及东海的觊觎。一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台湾分裂势力阻挠统一。 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日益紧密 1.2005年初台湾人士到大陆访问,发表新闻公报。 2.实现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自一九八七年底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相当数量的台湾同胞到中国大陆从事探亲、旅游、交流、投资,两岸不断间接开展贸易,两岸互通邮政、电信,两岸海上、空中通航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3.在海湾战争中,中国使馆帮助滞留在科威特的台湾劳务人员安全撤离险境。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使领馆及时抚慰受

6、灾的台湾同胞。柬埔寨爆发内战后,中国使馆积极帮助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台湾商人和旅游者安全转移和撤离。 其它可参考的教学设计 1.台湾自然地理环境与北京对比,找异同。 2.角色扮演,两组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台湾,演说“夸夸我的家乡”。 3.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读图判断正确与否。 如:(1)台湾地形以平原为主 (2)台湾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它流向太平 洋,最高的山是玉山。 (3)台湾的农产品主要有:甘蔗、稻谷、香 蕉、甜菜、棉花等。 4.学生想了解台湾的什么方面的情况,设计问题,互相提问。5.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要求: 有一个小朋友要到台湾旅行,他怎么到达台湾?他在台湾选择什么样的路线?选择

7、什么交通方式?假设他从台湾南部的高雄出发,做全岛旅行,画一幅图,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下他的旅程。要求介绍台湾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参考教材上的各种图像资料,教师也可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参考。几个注意的问题:1、有关台湾问题比较复杂,讲解要掌握度,侧重于从位置重要性、民族情感及我们大的对台政策等方面讲授。有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年龄特点不能深刻理解,可以提出来,或教师适当讲解。如钓鱼岛问题、两岸关系问题。2、注重训练学生对台湾环境的分析,掌握分析方法,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资料来使学生对台湾的环境有所认识。同时进行人地关系、因地制宜、区域差异的教育。3、利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第

8、十章 世界的海陆分布和气候 这部分内容是中国地理之后,对世界的海陆分布和气候的总体认识。教学时注意: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注意与刚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联系,从中国地理扩展到世界。3.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4.一些较难的内容的要求是“举例说明”。 第一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 世界的陆地地形 分布 世界的海底地形 海陆变迁主要所处半球(东西南北)周围的海洋 地形概况地形 以何种地 地势 突出 类型 形为主及 特点 分布亚洲东半球,北半球 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以山地和高原 有世类型 为主。以帕米 中间高 界最高齐全 尔高原为中心,四周 峰珠穆 向外延伸出众 低

9、 朗玛峰, 多的山脉,高 世界陆 原和盆地交错 地最低 分布于山脉之 点死海 间,平原分布 著名的 在河流中下游 喜马拉 和陆地边缘。 雅山青 藏高原北美洲欧洲非洲海陆变迁的例子:1.中国:华北平原的形成;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渤海海底发现了河流故道2.东非大裂谷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是由六个大板块拼合而成,各大板块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一些高大的山系(岛屿、海沟、海岭等)位于板块交界处。世界火山地震带就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 形对

10、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从学过的气候基础知识和中国气候特点引入。 高温:月平均气温20C以上 寒冷:月平均气温0C以下 多雨:月平均降水量50毫米以上 少雨:月平均降水量10毫米以下2.增加世界其它区域的案例,能够通过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气温降水的变化规律。气候类型处于五带中哪一带 11月气温 降水 所处 季节气候基本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北京温带季风北温带北温带4C 20 秋季 毫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美国内华达州悉尼巴西里约热内卢 美国内华达州气候类型 3.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掌握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个地区一年的气温 和降水情况可以

11、通过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来 表示,年际差异不大,因此可以通过这个图了 解2002年的大致情况。 一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主要是从最高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全年气温、降水的数值特征、变化的情况等方面来总结。 气候特征表述上用的较多的地理词汇有:最高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高温、干燥、季节分配、炎热、寒冷、温暖、凉爽等等。 4.通过案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如:广州和哈尔滨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与苔原气候在气温和降水上有显著差异。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降水:赤道附近降水较多,两极附近降水较少海陆因素:如:我们刚学过的台湾气候特点与同纬度的大陆地区

12、相比,气温要高,降水要多。 欧洲西部的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不同。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比内陆地区多。地形因素:如: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气温低,降水少。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第十一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和人种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的人口和人种 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的人种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图 填表 人口增长的特点:用缓慢、快速、迅猛、趋缓等词,不要求记,用其它的词也可以,如停滞、缓增、速增、剧增等。 人口数出现年份时间间隔10亿183020亿1930100年3

13、0亿1960 30年40亿1975 15年50亿1987 12年60亿1999 12年人口分布的特点:世界各洲人口的增长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图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快,数量多,带来了资源和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森林和草原消退,水土流失的面积扩大,淡水缺乏。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方面形成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影响社会的安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房屋短缺,交通拥挤,环境卫生恶劣,犯罪率升高。发达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