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化反应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523483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7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酯化反应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酯化反应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酯化反应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酯化反应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酯化反应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酯化反应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酯化反应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酯化反应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组 次:2010 级 20 组组 员:罗丽媛、陈方昪、李丹、徐爱贵、姚伟、周康丽设计选题:酯化反应2012 年 11 月 14 日酯化反应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简称必修 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第75-76 页,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学原理之一。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好素材;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酯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该小节内容在必修阶段的要求是“知道乙醇、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

2、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教科书中对“酯化反应”的认识正是从探究实验入手,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探究反应产物的性质和组成,解释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而说明乙酸的这个化学性质,帮助学生理解酯化反应的发生及其条件,帮助学生建立酯化反应的概念。因此,笔者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对反应发生机理的理解,以及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微观意识”,而难点也正是“酯化反应机理理解,以及微观意识”。酯化反应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处。那么它究竟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酯化反应究竟藏匿在我们生活的什么地方呢?这个是能引起每个学生的兴趣的问题。在初中化学中,简

3、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同时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有关醋酸的感性知识外,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确定、官能团和化学性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探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条件。但是,由于本节内容相对比较抽象,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时,要采用合适的情景导入,并且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切身感受和理解酯化反应的本质。教学目标初步掌握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运用能力。通过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4、,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方法探究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试验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了解“同位素追踪”的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更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酯化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机理难点:乙酸乙酯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酯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1.联系实际生活,实验指导,教练结合2.实物展示,演示实验3.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4.有奖竞答,回顾知识 教学用时15 分钟1、学生准备:a)预习课本,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乙酸的酯化反应

5、”;b)复习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醇和醛的有关知识。2、教师准备:a)教学用具、实验用品;b)制作多媒体课件;c)准备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导学案内容篇二:酯化反应的教学设计酯化反应教案教学方法我通过发挥主导作用,设计情景、问题诱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新知引入,创设情境(2)实验的讲解(3)提出问题及学生自主分析,回答(4)机理的讲解(5)小结 教学器材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浓硫酸、无水乙醇、冰醋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篇三:乙酸的酯化反应教案乙酸的酯化反应一、教材分析乙酸是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

6、机物”其中的一种,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在学生对乙酸初步认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教材中涉及到示踪原子法这样一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反应历程的典型例子,是学生了解先进的实验方法的一扇窗口。同时,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也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对乙酸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节

7、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以及乙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初步掌握了学习有机物物质及其性质的方法。在以上两点的教学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在乙醇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3)了解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的能力。(2)培

8、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和模型,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通过学习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是乙酸的酯化反应1、通过漫画“喝醋解酒”提出疑问,引入探究实验2、通过演示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讲解本节课内容,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并解答疑问3、分析反应方程式,探究酯化反应反应机理 4、讲述同位素示踪法,了解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5、讲述酯在生活中的应用6、通过对实验注意事项的提问,解释具体原因7、本节课的小结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乙酸的

9、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六、教学方法策略本节课总体上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再回到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具体使用了一下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法:呈现“喝醋解酒”的漫画,联系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本节课的内容。.(2) 问题引入法:通过“为什么喝醋能够解酒”的问题引入到探究实验。通过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到比较枯燥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可接受程度。(3) 实验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

10、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4) 理论应用到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既要扎实的掌握学习的知识,更要把学习的知识学会应用的到生活中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本次课用生活中的“喝醋解酒”作为背景,从喝醋解酒的原因引入到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学习,最后又把知识点应用到生活的炒菜及制取香料等;还应用于解释生活常识“酒越陈越香”。(5) 新旧知识的联系:本次课是在之前学习了乙醇的知识及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及乙酸 酸性的基础上,所以在课堂上会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旧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 新旧知识的认识和记忆。例如乙食醋和酒的主要成分的讲解。七、教学媒体 ppt八、教学过程篇

11、四:乙酸的酯化反应教案 (1)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乙酸是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中的一种,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在学生对乙酸初步认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通过对乙酸的酯化反应这一实验的完成,系统的呈现出有机物制备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使学生不断对固有的思维及实验装置产生质疑,在质疑中进行探究,对化学实验的思路及装置持续进行改进,从而优化出一套理念先进的实验体系。同时,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高。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

12、中,学生对乙酸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以及乙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及乙酸的酸性,初步掌握了学习有机物及其性质的方法。在以上两点的教学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在乙醇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3) 了解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操作乙酸的酯化

13、反应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分组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通过学习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四、教学内容(1)通过分组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讲解本节课内容,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并解答疑问分析反应方程式,探究酯化反应反应机理。(2)以科学性为原则,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3)本节课的小结。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乙酸的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六、教学方法策

14、略本节课总体上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再回到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具体使用了一下教学策略: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去闻摆在面前水果的香味。(1)问题引入法:通过“水果的香味”的问题引入到本节的学习内容。通过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到比较枯燥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分组实验法:通过分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同时亲自动手,使学生感悟实验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与细节。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2)理论应用到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

15、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既要扎实的掌握学习的知识,更要把学习的知识学会应用的到生活中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3)新旧知识的联系:本次课是在之前学习了乙醇的知识及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及乙酸酸性的基础上,所以在课堂上会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旧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认识和记忆。教学媒体:ppt 及 flash 动画七、教学过程.篇五:酯化反应 教案 说课稿酯化反应 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王相英,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酯化反应。 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课本第二册第六章第六节(乙酸羧酸)的内容,包括乙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16、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己学习了乙醇、乙醛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三、 教学程序问:1,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酒是越陈越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

17、因吗?2,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便会知道其中的奥妙。(一).分子结构乙酸,又名醋酸,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羧基)(二).物理性质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117.9,熔点是 16.6,易溶于水和乙醇。当温度低于 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三).化学性质(由结构推断键方式)一、酸性实验一现象 (1)溶液变红色(3)试管里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无色无味。结论 乙酸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酸性

18、强。1.弱酸,比碳酸的酸性强。.实验二【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 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 浓硫酸和 2 ml 乙酸,按教材图 6-18 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并闻产物的气味。强调:试剂的添加顺序;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加热开始要缓慢。【师】问题:1.装药品的顺序如何?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生】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中,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液体沸腾

19、飞溅,可能烫伤操作者。【师】问题: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生】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师】问题: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生】防止反应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即被加热蒸馏出来,造成反应物的损失。现象 结论 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这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酯化反应: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思考(1). (2).长导管的作用 导气 冷凝。(4).为什么用饱和 na2co3 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饱和na2co3 溶液有什么作用?降低乙酸乙酯在饱和 na2co3 溶液中溶解度,使其容易分层析出;除去乙酸,溶解乙醇。(5).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由羧酸提供?浓h2so4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结论: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