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教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52079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教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Theory of Yin and Yang(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规定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阴阳属性互相转化; (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例:昼夜上半夜下半夜1阴阳交感阴阳交感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发生作用。2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 指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指阴阳双方

2、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约和相互排斥。(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是指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存在;阴阳互用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滋生、促进和助长对方。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滋生、促进和助长对方。4.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5. 阴阳的阴阳的消长消长,是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即,是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即阴阴6.6.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过程。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过程。7.7. 事物在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事物在总体上呈

3、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平衡平衡”,所谓,所谓健康健康8.8.的人,其主要标志就是阴阳的消长处于动态平衡。的人,其主要标志就是阴阳的消长处于动态平衡。(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含含 义:义: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 相反的方向转化。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 发生的前提。转化条件:转化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转化形式:转化形式:渐变质变 例:例:“重阴必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阳必阴”、“寒极生热寒极生热”、“热极生热极生寒寒”(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

4、说的基本内容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外侧、背部上部、体表、外侧、背部 阳阳 解剖部位解剖部位 下部、体内、内侧、腹部下部、体内、内侧、腹部 阴阴 五脏五脏 “藏精气而不泻藏精气而不泻” 阴阴 生理特点生理特点 六腑六腑 “传化物而不藏传化物而不藏” 阳阳(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心 阳中之阳 心肺(阳) 肺 阳中之阴 肝 阴中之阳 肝肾(阴) 肾 阴中之阴 脾 阴中之至阴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阴阳平衡

5、病态病态阴阳失衡阴阳失衡(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偏胜、阴阳偏衰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阴阳阳失失调调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

6、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而不制阳阴虚而不制阳:阴气阴气(邪邪)亢盛亢盛阳气阳气(邪邪)亢盛亢盛阳虚而不制阴阳虚而不制阴阳偏胜阳偏胜阴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4)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八纲辨证八纲辨证表、热、实三纲属阳表、热、实三纲属阳里、寒、虚三纲属阴里、寒、虚三纲属阴(5)用于疾病的防治)用于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指导养生:养生的根本原则养生的根本原则法于阴阳法于阴阳确定治则:确定治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概括药物性能概括药物性能药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药性:温

7、、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辛、甘五味:辛、甘(淡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属阳;酸、苦、咸属阴升降浮沉:升、浮属阳;降、沉属阴升降浮沉:升、浮属阳;降、沉属阴调调整整阴阴阳阳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8、之源,以消阴翳。)之源,以消阴翳。)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补补其其不不足足实则泻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则补之第二节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Theory of Five Elements1.掌握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2.掌握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五行”,即,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木曰曲直生长、

9、升发、条达、舒畅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火曰炎上温热、向上、明亮温热、向上、明亮土曰稼穑土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金曰从革收敛、肃杀、下降、清洁收敛、肃杀、下降、清洁水曰润下水曰润下寒凉、滋润、下行寒凉、滋润、下行2.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1 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 (2 2)间接推演(归类推演法)间接推演(归类推演法)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能屈能伸,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能屈能伸,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的事物或现象,都归属于木行。等性质的事物或现象,都归属于木行。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

10、、明亮、向上等性质或作用 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水曰润下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 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五行自自 然然 界界 五色五色五音五音五味五味五化五化五气五气五方五方五季五季 木

11、木青青角角酸酸生生风风东东春春火火赤赤徵徵苦苦长长暑暑南南夏夏土土黄黄宫宫甘甘化化湿湿中中长夏长夏金金白白商商辛辛收收燥燥西西秋秋水水黑黑羽羽咸咸藏藏寒寒北北冬冬五行五行人人 体体 五脏五脏 五腑五腑 五官五官 形体形体 情志情志 五声五声 变动变动 木木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呼呼 握握 火火心心 小肠小肠 舌舌 脉脉 喜喜 笑笑 忧忧 土土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歌歌 哕哕 金金肺肺 大肠大肠 鼻鼻 皮皮 悲悲 哭哭 咳咳 水水肾肾 膀胱膀胱 耳耳 骨骨 恐恐 呻呻 栗栗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3. 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的生克制化4. 五行的相乘相侮五行的相乘

12、相侮相乘次序为:相乘次序为:如肝炎:就是木如肝炎:就是木土,脾虚表现腹胀,纳差,乏力土,脾虚表现腹胀,纳差,乏力(肝)(肝)(脾)(脾)乘乘(1)相)相乘乘 乘有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乘有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木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木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木木 土土 水水 火火 金金(2)相)相 侮侮相侮次序为:相侮次序为:反克反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4. 五行的相乘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子病及母子病及母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

13、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导致母子两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导致母子两 行皆异常。行皆异常。 规律:规律:子亢子亢母盛母盛子母皆盛子母皆盛“子病犯母子病犯母”; 子弱子弱母虚母虚子母俱虚;子母俱虚; 子亢子亢损母损母子盛母衰子盛母衰“子盗母气子盗母气”。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 行皆异常。行皆异常。 规律: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规律: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5. 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的母子相及(1) 五脏配五行五脏配五行(2)五脏之间的生理联

14、系)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相生相生/相克相克/制约制约(3)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1. 说明生理现象说明生理现象(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相生关系传变)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 子病及母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2)相克关系传变)相克关系传变 相乘相乘 相侮相侮2. 说明病理传变说明病理传变母子相传母子相传母病及子母病及子肾病肾病肝病肝病 脾病脾病心病心病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木乘土木乘土土侮木土侮木子子病病及及母母母母病病及及子子木木侮侮

15、金金金金乘乘木木相乘相乘肝(旺)肝(旺)脾(脾(虚虚)我克我克肝旺乘脾肝旺乘脾克我克我脾虚肝乘脾虚肝乘相侮相侮肺(肺(虚虚)肝(旺)肝(旺)克我克我肝旺侮肺肝旺侮肺我克我克肺虚肝侮肺虚肝侮肺病肺病4. 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治疗(1 1)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根据药物的色味色味,按五行五行归属确定其作用于脏腑脏腑。 青青色、酸酸味入肝 赤赤色、苦苦味入心 黄黄色、甘甘味入脾 白白色、辛辛味入肺 黑黑色、咸咸味入肾 如:如:白芍、吴茱萸味酸酸入肝经以补肝 朱砂色赤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 石膏色白白味辛辛入肺经以清肺热 白术色黄黄味甘甘入脾经以补脾气 玄参、生地色黑黑味咸咸入肾经以滋肾阴3.用于

16、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 确定部位确定部位/推断轻重推断轻重4. 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治疗(2)控制疾病传变)控制疾病传变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3)确定治则治法:)确定治则治法: 治则治则 相生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相克相克抑强扶弱抑强扶弱 治法治法相生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泻心火滋肾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