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8517615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 数学学习离不开具体实践活动, 在数学探究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操作方式;要紧而有序,学生能懂易做;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的对象要突出;能充分调动多种感观,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开展数学探究实践教学活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关键词:数学探究 实践活动 提高 课堂教学 有效性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利用

2、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一、结合认知能力设计教学内容,操作方法要恰当简便操作内容,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不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内容和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经过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合乎学生实际,逻辑联系的操作内容与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时,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 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有的教师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

3、的方法。我认为以上这些操作方法不够妥当,因为无论是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还是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都必须凭借三维空间才能实现。 在分析探索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的方法时,必须凭借“体”的形象或“体”的表象进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求这4 个面的面积是用“长宽 2”和“宽高2”。但如果离开“体”的形象,把两组对面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研究,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眩感 -求这两组对面的面积似乎是 “长宽2”。由此可见,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可取的。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活动前,应制作活动教具(可逐次展开相对的两个面,且可马上复原) ,操作时,

4、凭借“体”的形象,用动态演示,突出感知对象,把一组对面先展开,展开时这组对面仍不离开“体”,学生看清楚后,马上把这组对面复合“体”上。这样,通过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二、操作过程有序,学生能懂易做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如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思考操作过程,使学生从看懂到会做。案例:9 加

5、 2 的进位加法,操作教学程序分三步。第一步:先拿 8 个香梨,放在果篮里,再拿出 3 个香梨放在篮子外面。问:现在把 8 个香梨和 3 个香梨合起来,怎样计算呢?第二步:问:果篮里面已有 8 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篮 10 个?(再添2 个)操作:把篮子外面的 3 个分成 2 个和 1 个。第三步:拿起篮子外面 2 个放在篮子内(学生说:8 十 2=10) ,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篮内 10 个与篮外 1 个合并(学生说 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三、探究操作过程感知对

6、象要突出心理学研究表明,加大感知对象与背景材料的差异,突出感知对象,对提高知觉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操作活动设计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 一般可通过颜色、形状、动态、声音和强度等方面来实现。例如: 教学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比较的操作活动。制作等底等高的无色透明圆柱、圆锥教具各一个。然后用红色圈把圆柱分成三等分;用圆锥体盛满蓝、黄颜色水;三次倒进圆柱体里,第一次使圆柱中的蓝色水面刚好到第一道红色圈;第二次,使圆柱中的黄色水面刚好到第二条红线;第三次刚好把圆柱装满。这样操作,由于红、蓝、黄的对比明显、感知对象突出,学生就能直观、清楚地看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四、注意发挥语言功能

7、在探究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直观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如:教学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时,分三步进行:操作: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将其中一半画上斜线。口述:阴影部分是正方形的 1/2 问:阴影部分的1/3 相当于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后口述折的过程及结果,把1/2 张纸平均分成 3 份,其中1

8、份是原正方形的 1/6,操作: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 2/3,涂上颜色,再折出涂色部分的 1/5, 口述: 把 2/3 张纸平均分成 5 份, 每份是原长方形的 2/15,推出 4 份是原长方形的 8/15,观察“折”的结果,1/6=11/23,2/15=21/35,8/15=24/315,师生共同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的外部语言,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 促进外部活动的内化。五、充分调动多种感观,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观,共同参

9、与活动,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几何形体时, 指导学生用铁丝、编织条等材料,围成几种常见的框架形体,让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丰富的表象,提高空间的想象力。如用两个圆圈和 3 根等长的铁丝制成框架式的形体,展开后经过观察与讨论,学生思路打开,想象丰富。他们把这个框架式的形体既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油桶, 又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水桶,还可以看作无底无盖的烟囱、圆柱体、圆锥体,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数学教学中有选择性,恰当地安排,设计学具操作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理解并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的能力。除此而外,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还要做到适时,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进行,操作活动可以起着重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