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湿疮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511386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湿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湿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湿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湿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湿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湿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湿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湿疮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白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 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 ;以丘疹为主者, 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瘠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病因病机总因禀赋不耐,风、湿

2、、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 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诊断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一、急性湿疮起病较快,常对称发生,可发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 位,亦可泛发于全身,但以面部的前额、眼皮、颊部、耳部、口唇周围等处多见。初起皮肤潮红、肿胀、瘙痒,继而在潮红、肿胀或其周 围的皮肤上,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皮损群集或密集成片,形态 大小不一,边界不清。常因搔抓而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流滋

3、、结痂。 白觉瘙痒,轻者微痒,重者剧烈瘙痒呈间隙性或阵发性发作,常在夜 间增剧,影响睡眠。皮损广泛者,可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全身症状。二、亚急性湿疮多由急性湿疮迁延而来,急性期的红肿、水疱减 轻,流滋减少,但仍有红斑、丘疹、脱屑。白觉瘙痒,或轻或重,一般无全身不适。三、慢性湿疮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疮反复发作而来,也可起病即 为慢性湿疮,其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有苔莓样变,触之较硬,暗红或紫褐色,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鳞屑及色 素沉着,间有糜烂、流滋。白觉瘙痒剧烈,尤以夜间、情绪紧张、食 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时为甚。若发生在掌跖、关节部的易发生莪裂,引 起疼痛。病程较长,数

4、月至数年不等,常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肢软等 全身症状。四、特定部位及特殊类型的湿疮湿疮虽有上述共同表现, 但由于 某些特定的环境或特殊的致病条件,湿疮可有下列特殊类型。(一)头面部湿疮发于头皮者,多有糜烂、流滋,结黄色厚结,有 时头发粘集成束状,常因染毒而引起脱发。发于面部者,多有淡红色 斑片,上覆以细薄的鳞屑。(二)耳部湿疮好发于耳窝、耳后皱裳及耳前部。皮损为潮红、糜 烂、流滋、结痂及裂隙,耳根裂开,如刀割之状,痒而不痛,多对称 发生。(三)乳房部湿疮主要发生于女性,表现为皮肤潮红、糜烂、流滋 , 上覆以鳞屑,或结黄色痂皮。白觉瘙痒,或有莪裂而引起的疼痛。(四)脐部湿疮皮损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斑片

5、, 有流滋、 结痂, 边界 清楚,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肤。常有臭味,亦易染毒而出现红肿热痛, 伴发热畏寒,便秘溺赤。(五)手部湿疮皮损形态多种,可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反 复发作, 可致皮肤粗糙肥厚。 冬季常有莪裂而引起疼痛。 发于手背者, 多呈钱币状;发于手掌者,皮损边缘欠清。(六)小腿部湿疮多见于长期站立者,皮损主要发于小腿下三分之 一的内外侧。常先有局部青筋暴露,继则出现暗红斑,表面潮湿、糜 烂、流滋,或干燥、结痂、脱层,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常伴有臆 疮。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出现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或减退。(七)阴囊湿疮多发于阴囊,有时延及肛门周围,少数累及阴茎。; 急性期潮红、肿

6、胀、糜烂、渗出、结痂;慢性期则皮肤肥厚粗糙,皱 纹加深,色素沉着,有少量鳞屑,常伴有轻度糜烂渗出。病程较长,常数月、数年不愈。(八)婴儿湿疮多发于头面部,尤常见于面部,在面部者,初为簇 集性或散在的红斑或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的鳞屑和黄色痂皮。轻者,仅有淡红的斑片,伴有少量鳞屑,重者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浸淫成片,不断蔓延扩大。白觉瘙痒剧烈,患儿常有睡眠不安,食欲不振, 一般 1 12 2 岁之后可以痊愈, 若 2 2 岁后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且有家族史、过敏史者称为四弯风。(九)四弯风一般分为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婴儿期皮损为多 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流滋、结痂、脱屑

7、。好发于头面、躯干、四肢。儿童期皮损呈局限性、对称性,多为干燥常有鳞屑的丘 疹,或为边缘清楚的苔莓样斑片,因搔抓而有抓痕、表皮剥脱、血痂。少数可为米粒至黄豆大小,正常皮色或棕褐色的丘疹,初起较大,颜 色潮红,日久变硬,色褐。多见于肘窝、胭窝或四肢伸侧。成人期皮 损类似播散性牛皮癣,皮损为多数密集的小丘疹,常融合成片,苔莓样变明显,其上有细薄鳞屑。好发于颈部、四肢、眼眶周围。白觉剧 烈瘙痒。部分患者伴有消瘦、便潸、纳呆、神疲乏力、头晕、腰酸、 发育不良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中 18E 增高。鉴别诊断一、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相鉴别。有明确的接触史。皮损局限 于接触部位,以

8、红斑、潮红、肿胀、水疱为主,形态较单一,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很快痊愈,不复发。二、牛皮癣与慢性湿疮相鉴别。皮损好发于颈项、四肢伸侧、尾 甑部。初为多角形扁平丘疹,后融合成片,典型损害为苔莓样变,皮损边界清楚,无糜烂渗出史。辨证论治一、内治法(一)湿热浸淫发病急, 皮损潮红灼热, 瘙痒无休, 渗液流滋 ; 伴 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辨证分析:湿热浸淫,热重于湿,故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伴 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湿热浸淫肌肤则瘙痒无休,渗液流汁;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湿热之象。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合革莓渗湿汤加减。(二)脾虚湿蕴发

9、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流滋,可见 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潸;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辨证分析:饮食不节,日久伤脾,脾虚生湿,蕴积肌肤,故发病 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脾虚湿阻中焦则纳少,神疲,腹胀便潸;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为脾虚湿蕴之象。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三)血虚风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 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辨证分析: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致血虚生风化 燥,肌肤失养,故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阴血不足则口干不欲饮,脾虚则纳差腹胀;舌淡、苔白、

10、脉细弦为 血虚风燥之象。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瘙痒不能人眠者,加珍珠母、 夜交藤、酸枣仁,以养心安神。二、外治法(一) 急性湿疮初起仅有皮肤潮红而无流滋者, 以清热安抚、避免 刺激为原则,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外洗,或用 1010 蜓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若糜烂、水疱、流滋 较多者,以收敛清热止痒为原则,可选用马齿克水洗剂,黄柏溶液外搽或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炉甘石、明矶各 20g,20g,煎水待冷后湿 敷,或 2 2 吮 3%3%月酸水、0.5%0.5%醋酸铅外洗;急性湿疮后期,滋水减少、 结痂时,以保护皮损、避免刺激、促进角

11、质新生、消除残余炎症为原 则,可选用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二)亚急性湿疮以消炎、止痒、干燥、收敛为原则,有少量流滋 者,选用苦参汤、三黄洗剂湿敷外搽;无流滋者,可选用青黛散、祛湿散、新三妙散等油调外敷或黄柏霜外搽。(三)慢性湿疮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原则。可选用各种软膏、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 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如青黛膏、5 5 商黄软膏、5%5%一 1010 蜓方松馆油软膏、湿疮膏、皮脂膏、1010 吩 2020 暖豆馆油软膏及 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预防与调摄1.1. 急性者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涤。2.2. 不论急性、慢性,均应

12、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 鱼腥海鲜等发物。3.3. 急性湿疮或慢性湿疮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结语湿疮相当于西医所指的湿疹。其特点是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 易于渗出,白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应与接触性皮炎、牛皮癣相鉴别。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草解渗湿汤 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 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 风饮加减。外治:急性湿疮,初起以清热安抚、避免刺激为原则,可 选用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中药外洗;中期流滋多,以收敛清 热止痒为原则,可选用马齿克洗剂、黄柏溶液外搽,中药煎水湿敷 ; 后期,流滋少、结痂时,以保护皮损、避免刺激、促进角质新生、清 除残余炎症为原则,可选用黄连软膏、青黛膏。亚急性湿疮,以消炎、 止痒、干燥、收敛为原则,选用苦参汤、三黄洗剂、青黛散、祛湿散、 黄柏霜等外用。慢性湿疮,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 症浸润吸收为原则,可选用青黛膏、硫黄软膏、湿疮膏、皮脂膏等外 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