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51103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两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两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两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两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册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册素质知识素质知识:孟浩然是(孟浩然是( )代)代诗人。他写的(诗人。他写的( )很有名,)很有名,有有孟浩然集孟浩然集,与王维齐名,称为,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王孟 ” 。 唐唐田园诗田园诗一、识记生字一、识记生字,重点指导:重点指导:“ 落落”四个字四个字是后鼻音。是后鼻音。 “少、春、处少、春、处”是翘舌音。是翘舌音。 二、生字组词二、生字组词落(落( )少(少( )春(春( )处(处( )三、比一比三、比一比,组词。组词。各(各( )沙(沙( )青(青( )外(外( )落花落花多少多少春天春天各处各处各地各地沙石沙石青草青草外面外面六、朗读

2、指导:六、朗读指导:朗读时速度稍慢,一边读一边朗读时速度稍慢,一边读一边想象。每一句第二个字适当拉长,留下想象的空间。想象。每一句第二个字适当拉长,留下想象的空间。注意读好韵脚。注意读好韵脚。 春晓春晓春眠春眠/不觉晓,处处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闻啼鸟。 夜来夜来/风雨声,花落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知多少。 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闻啼鸟:听见鸟叫。眠:睡觉。闻:听见。夜来:昨夜。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五、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五、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3、.题目题目“春晓春晓”的含义是的含义是( ),),春春晓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 )的春景)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由(图。表达了诗人由( )而()而( ),), 用(用( )衬托()衬托( )的感情。)的感情。2.春晓春晓中韵脚是(中韵脚是( )()( )、)、 ( )。)。晓晓鸟鸟少少喜春喜春惜春惜春惜春惜春爱春爱春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清晨清晨四、写字指导四、写字指导: :“少少”字竖要直并且在中间字竖要直并且在中间, ,左左右两点写得左低右高。右两点写得左低右高。“处处”字第三笔捺要略字第三笔捺要略长。长。“春春”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字上下结构,下面是“日日”字。字。

4、少少处处春春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名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

5、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七、图片欣赏:七、图片欣赏:春晓春晓的意境:不写春花盛开,的意境:不写春花盛开,不写芬芳醉人,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春意。不写芬芳醉人,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春意。处处闻啼鸟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不觉晓春眠不觉晓春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