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典图判读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课件鲁教版.ppt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510062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典图判读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课件鲁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典图判读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课件鲁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典图判读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课件鲁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典图判读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课件鲁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典图判读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课件鲁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典图判读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课件鲁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典图判读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课件鲁教版.ppt(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图判读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典例呈现2016江苏卷图P5-1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双选)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指化学沉积作用B.指搬运作用C.指成岩作用D.指火山喷发作用图P5-1A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表示沉积物变成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表示变质岩变成沉积物的外力作用;表示岩浆物质进入大气圈,应表示火山喷发作用,所以A、D正确。判读技巧1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主要特点按成因分类形成种类特点岩浆岩(火成岩)由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

2、凝形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沉积岩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漫长的岁月,固结成岩常见的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突出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化石。化石是判断地质年代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变质岩已存在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等多具有片理构造2理解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不可能由其他类岩石

3、转化而来。(2)岩浆岩、沉积岩可转化为变质岩,变质岩也可能重新变质。(3)岩浆岩、变质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受外力作用变为碎屑物质,在低处堆积后固结成岩可重新成为新的沉积岩。(4)各类岩石均可重熔成为岩浆。应用提升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图P5-2),完成12题。图P5-21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A.a B.bC.c D.dA解析由题目可知,黑曜石形成于火山喷发时岩浆流的外缘,为岩浆冷凝形成。根据图中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a为岩浆岩,为冷凝作用;b为风化物,为高温融熔;c为沉积岩,为堆积作用;d为变质岩,为变质作用。2

4、图中b到d的过程()A.均在地表进行B.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C.物质都来自地壳D.岩石性质发生改变D解析读图可知,b到d的过程为风化物转变为变质岩的过程,是先经历了堆积作用,后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性质发生了变化。该过程发生在地表及地球内部,物质来自地表及地球内部。能量来自太阳能、重力能和地球内部。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图P5-3为“平衡石”景观和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图P5-33图示“平衡石”岩石类型属于右面图中的()A.aB.bC.cD.dA解析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堆积作用形成堆积物,再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沉积岩上升,出露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对岩石进行“雕琢”,最后形成“平衡石”。4“平衡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堆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解析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堆积作用形成堆积物,再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沉积岩上升,出露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对岩石进行“雕琢”,最后形成“平衡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