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496759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知识树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知识树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知识树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知识树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知识树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知识树(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写作作阅读基基础知知识文文言言文文现代代文文阅读诗词诗歌歌句句式式注注释议论文文说明明文文记叙叙文文议论文文说明文明文记叙文叙文标点点句句子子短短语词汇拼拼音音修辞修辞表达表达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分类语言结构顺序线索要素文体表达方式记叙叙文文记人人叙叙事事写写景景状状物物时间结果果经过起起因因人人物物地地点点人人物物空空间时间感感情情事事件件事事物物描描写写修修辞辞表现手法起因起因(开端)(开端)经过(发展、高潮)展、高潮)结果果(结局)局)理解理解词句句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记叙文常叙文常见文体文体散散文文小小说新新闻通通讯童童话

2、寓寓言言传记戏剧形散而神不散人物、情节、环境,反映社会现实用事实说话,及时准确详细深入报道事件,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幻想丰富,夸张强烈劝寓、讽刺戏剧冲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性、文学性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 记叙叙顺序序把事物的发展清楚叙述出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避免叙述单调插入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曲折有序补充人物和事件,内容更充实顺叙叙倒倒叙叙插插叙叙补叙叙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

3、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修辞修辞作用作用比比喻拟人人对偶偶夸夸张排比排比设问反反问生生动具体具体形象的表形象的表现事物的事物的特性特性增增强语言言的生的生动和和形象性形象性节奏感奏感强有音有音乐美美突出事物突出事物的本的本质特特征加征加强渲渲染力染力加加强文章文章气气势加重加重感情表达感情表达设置置悬念念引人注意引人注意启启发思考思考加加强语气气增增强文章文章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理解词句推敲句子的含义揭示中心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重点句结构上有重要作用抒情句、议论句结合语境辨

4、析词语的含义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分析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该词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形容词特殊的副词抓住中心运用修辞结合背景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叙描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说明明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境描写动作作描写描写社会社会环境境语言言描写描写心理心理描写描写外貌外貌描写描写细节描写描写神神态描写描写自然自然环境境交代背景交代背景1 1 推推动情情节发展;展;2.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3.交待地点,增加真交待地点,增加真实性;性;4.4.为情情节展开作展开作铺垫。直接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接抒

5、情寄情寄情于物于物寄情寄情于事于事寄情寄情于人于人画画龙点睛点睛 解解释并升并升华作品主作品主题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句子内容作用句子内容作用写景写景语句:渲染气氛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情感)(或人物情感)抒情抒情议论句:点明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揭示主旨)突出主突出主题,画,画龙点睛点睛(或深化中心)(或深化中心)答答题策略:文中的策略:文中的XX句,句,结构作用构作用+内容作用内容作用句子句子结构作用构作用开开头中中间前半部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后半部分结尾尾开篇点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全文承上承上启下启下打下伏打下伏笔做笔做铺垫照照应前前文前后文前后

6、呼呼应总结全全文点明文点明主旨主旨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表表现手法手法/作用作用突出被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征,加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感染力感染力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情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情节起伏起伏简练、形象,感情真、形象,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寓意深刻形成起伏,造成形成起伏,造成鲜明明对比比推推动情情节的的发展,使文章展,使文章结构构严谨渲染主体,使之形象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明使文章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构更完整增增强读者者阅读兴趣,吸引趣,吸引读者者对比比铺垫象征象征照照应烘托烘托伏笔伏笔欲欲扬先抑先抑悬念念答答题套路:运用套路:运用XX表表现手法,烘托或突出了手法,烘托或突出

7、了感染力很感染力很强(给读者的感受或效果)者的感受或效果)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议论文文要素要素方式方式方法方法结构构语言言论点点论证论据据立立论驳论准确准确周密周密结论本本论引引论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论证方法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一种方法。用事实来证明论点,论点更具说服力运用名言警句、科学公理以及人们皆知的常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比喻,从而证明一个比较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能使论述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8、或把一个事物的正反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能更突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使论证严密,更具说服力答答题套路:运用了套路:运用了XX论证方法方法+证明了明了观点点+论证的作用。的作用。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归纳论点点标题文章开文章开头结尾尾中中间自己自己归纳对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论点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通过论题推断论点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事事实论据据现实事件事件历史史事件事件统计材料材料具体具体数字数字道理道理论据据原理原理公式公式定定义法法则规律律名言名言警句警句论据据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说明明文文 说说明明明明

9、对对象象象象说说明明明明顺顺序序序序说说明明明明语语言言言言概括具体个别一般现象象本本质原因原因结果果主要主要次要次要列数字列数字打比方打比方作作诠释画画图表表分分类别摹状貌摹状貌作比作比较下定下定义引用引用生生动平平实事事理理事事物物个个别一般一般概括概括具体具体时间顺序序空空间顺序序逻辑顺序序说说明方法明方法明方法明方法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方法明方法作作 用用列数字列数字使事物使事物说明更具体、准确、更具表明更具体、准确、更具表现力力作比作比较能能够揭示事物和事理的特征,增揭示事物和事理的特征,增强说明效果明效果举例子例子使用具体事例,使使用具体

10、事例,使说明的内容通俗易懂,令人信服明的内容通俗易懂,令人信服打比方打比方使抽象使抽象为具体,使具体,使说明事物或事理更生明事物或事理更生动、易懂、易懂分分类别把复把复杂的事物按的事物按标准分准分类进行行说明,使人一目了然明,使人一目了然作作诠释解解释说明,使人更明白明,使人更明白下定下定义能揭示事物本能揭示事物本质摹状貌摹状貌使被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形象生明的事物更形象生动答答题策略:运用策略:运用XX说明方明方法法+自身作用自身作用+说明了明了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常常见见文体文体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结结构构语语言言特点特点事物事物事理事理说明文表现手法写作对象平平实性性文文

11、艺性性准确准确 简明明 周密周密总-分分总分分总总分分分分总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文文言言文文曲曲绝句句 律律诗 近体近体诗 词实词注注释乐府府诗句式句式传记 、序、序 、 说 书 古体古体诗古古诗词古代散文古代散文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文学常文学常识作者作者作品作品姓名时代地点评价所学课文代表作出处 口诀:名 时 地 评 作古代现代当代对于名家要求识记树原名笔名字号 /谥号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文言文体裁古诗词(旧体诗)古代散文乐府诗曲古体诗近体诗记 、 铭说 、 序表 、 疏 词 律诗 绝句诗经树文文言言文文图示示按体裁楚辞初中初中语文

12、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文言文注释A古今异义B通假现象C一词多义D词性活用句式句式树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文文言言文文信信 达达 雅雅注注释要求要求注注释实词虚虚词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实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声旁相同的字相互代替字形不同读音相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性活用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虚虚词之之1、.作代词 (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它(们)”“这件事”等。 我。 复制代词:这,此。2、动词“往

13、”,“到.去”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5、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6、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8、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而而1、表顺承 可译为“然后”“就” 2、表转折 可译为“然而”、“却”“可是”3、表并列 可译为“又”“并且”,或不译 4、表修饰,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 5、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6、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以以1、表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2

14、、表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译为“拿”“用” 3、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依靠” 4、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5、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按照” 6、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7、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 “以至于” 8、动词,“以为,认为”。9、通“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10、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的限定11、表连接 可译为“而”,或不译 12、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13、复音虚词“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 (2)认为。14、复音虚词“所以”(1)“用来 ”或“用?方法来” (2)“?的原因”其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15、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等。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11、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于于1、对,对于。 2、介词:在。3、连词:与,跟,同。 4、从,自。5、到。 6、在.方

16、面。7、比。 8、被。9、表原因:因为 、由于 10、向。11、给。 12、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在这件事上。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为为1、动词:成为,变成。 2、动词:做、担任、当3、作为,当作。 4、是。5、以为,认为。 6、动词,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翻译比较灵活。7、介词: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8、指心理活动。 9、为了。10、给,替。 11、对,向。12、连词,表因果关系 “因为” 1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文学常文学常识作者作者作品作品姓名时代地点评价所学课文代表作出处 口诀:名 时 地 评

17、作古代现代当代对于名家要求识记树原名笔名字号 /谥号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诗歌现代代诗(新诗)古古诗词(旧体诗) 曲古体诗(音律为标准:唐诗为界)近体诗 词 律诗诗经 乐府诗诗歌歌树 绝句楚辞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文字汉字构造字构造树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查字典字典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笔画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笔画笔笔画笔顺文文字字六书转注假借形形义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词汇词汇树 词义 词的色彩的色彩 词组 词性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拟声词等主主谓、偏正、并列、偏正、并列、动宾、介、介宾等等褒褒义、贬义、中性、中性初中初中语文知

18、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句式句式句子句子树用途用途(语气)结构构成分成分仿写仿写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 单句句 复句复句知知识能能力力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标点符号点符号标号号“”引号引号()()括号括号破折号破折号省略号省略号间隔号隔号书名号名号连接号接号着重号着重号点号点号、顿号号,逗号逗号;分号分号:冒号冒号。句号句号!感感叹号号?问号号句中符号句中符号句末符号句末符号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重点标点及其作用引号引号1. 表示引用。 2. 表示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冒号冒号用在称呼语的后面,

19、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破折号破折号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4.表示插说 5.加强重点 6.分行举例7.用在副标题前 8.标明作者 9.补充说明10.引出下文 11.表示意思的递进 12.表示总结上文 13.表示话未说完省略号省略号1、引文中的省略 2、列举的省略 3、重复词语的省略4、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 5、意在言外的省略 6、语意难尽的省略7、语言中断的省略 8、含糊其辞的省略 9、表示沉默的省略10、数字延续的省略 11、语音延长的省略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

20、65答疑网答疑网初中常见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3、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7、主客颠倒:8、分句位置不当:(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4、主宾搭配不当: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赘余1、成分残缺(1)缺主语:(2)缺谓语(3)缺宾语(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5)关联词语残缺:2、赘余(1)主语多余(2)谓语多余:(3)宾语多余:(4)附加成份多余:(四)结合混乱(1)句式杂糅(2)语句杂糅(五)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2、句子歧义:(六)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2、范围不清:3、强加因果:4、否定失当:初中初中语文知文知识树365答疑网答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