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聚焦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496563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聚焦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聚焦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聚焦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聚焦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聚焦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聚焦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聚焦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科学浙江专用浙江专用第4讲人类的家园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2)大小: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km,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km左右,仅差0.33%。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1)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分为_、_、_三部分。_和_(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顶部(2)地球内部结构层次示意图【例1】如图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示意图,由外到内依次表示( )A地幔、地核、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壳、地幔D地核、地幔、地壳【分析】熟记地球的内部结构即可解答。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B1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

2、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 D地核和地幔【解析】地球的地幔部分有一个液态层,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喷发。故选BB1组成地壳的岩石组成地壳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_、_和_三大类。2地壳运动的表现(1)火山:地幔的软流层是火山岩浆的来源。火山是_的表现形式之一;(2)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3泥石流(1)成因:a.自然条件;b.人为因素;(2)防御: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壳运动地球内力【例2】2016年

3、8月26日,意大利中部发生6.1级地震,已造成两百多人死亡。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C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D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C【分析】A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往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损失;B.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C.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不能乘电梯逃离,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D.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因此我们要时刻预防地震的

4、发生。2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喷发物主要有( )A岩石和火山灰B火焰和氧气C火山灰和岩浆 D地核中的物质C1全球有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上,不断发生_和_,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2板块与地壳活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3板块运动。板块_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板块_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软流层碰撞张裂稳定活跃张裂碰撞【例3】日本东部近海曾发生9级地震,引起福岛核电站部分机组相继爆炸。读图回答相关的问题:(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

5、雅山脉地带。板块学说认为这两个火山地震带都位于_地带,地壳比较_。板块与板块的交界活跃(2)日本处在_火山地震带内。(3)板块的_和_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地址勘探局认为,此次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东北关东大地震由_和北美洲板块的运动所致。【分析】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据图可知,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内。环太平洋碰撞张裂太平洋板块3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6、D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A不符合题意;B.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是地震和火山,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C.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东非大裂谷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故D符合题意。故选D1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_、_,表现为_作用、侵蚀作用、_作用、沉积作用。2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削低_,填平_,使地表趋于_。流水风冰川等风化

7、搬运高山低谷平坦【例4】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分析】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是来自外力作用,如水、风沙、波浪、冰川、生物等。D4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B【解析】流动的岩浆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故A错误;迷人的溶洞是流水冲作用形成的,故B正确;移动的沙漠沙丘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故C错误;美丽的水库大坝是人类的活动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1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称_。(3)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_,与它平行的线叫做_。(4)经纬度: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

8、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它们标注了度数,在经线上标注的度数称为_,在纬线上标注的度数称为_。子午线赤道纬线经度纬度2地图(1)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2)地图的三个语言:_、_、_。3地形图(1)概念: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2)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例5】(2016,广安)下列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C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D纬度3060称为低纬度【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9、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故选项B符合题意;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是赤道,故C不符合题意;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B5(2016,厦门)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解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地的海拔是400米,地位于河流一侧距离河流最近的等高线上,与另一侧距离河流最近的等高线的海拔是相同的,即地的海拔是200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00米200米200米

10、。故选B B1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A大气层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2黄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3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布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 )部分沉积岩变为岩浆岩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A B C DDBC4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A石灰岩溶洞 B雅鲁藏布大峡谷C沧海桑田 D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A5(2016,泰安)关于某地(40N90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B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C东半球、南半球、中

11、纬度D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解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此可知,点(40N,90E)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故选BB6(2016,鄂州)如图,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B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C当D处正午的气温为20时,此时C处的气温为21.8D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30千米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