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三实习三 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图面图邓邓 新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孤山口火车站孤山口火车站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1、掌握分析褶皱区地质图的方法2、在地质图中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3、掌握编制褶皱区地质剖面的方法本次作业描述内容本次作业描述内容1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1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2 2)水系的分布特征水系的分布特征2 2、地质内容、地质内容((1 1)各时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产状;)各时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产状;((2 2)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3 3、褶皱描述、褶皱描述 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和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和翼部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面产状、翼部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褶皱与周围其他枢纽产状、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褶皱与周围其他构造的关系、褶皱形成时代构造的关系、褶皱形成时代。
分析褶皱基本特征分析褶皱基本特征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2、确定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中直接读出或求出3、判断轴面产状:根据两翼的产状判断a.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b.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向斜的轴面与陡翼倾向一致向斜的轴面与陡翼倾向一致直立直立斜歪斜歪倒转倒转平卧平卧根据轴面分类根据轴面分类分析褶皱基本特征分析褶皱基本特征4、确定枢纽产状:根据两翼地层的地质界线或核部宽窄变化判断 两翼平行延伸——枢纽水平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背斜枢纽倾伏方向为倾伏端背斜枢纽倾伏方向为倾伏端 向斜枢纽倾伏方向为扬起端向斜枢纽倾伏方向为扬起端5、转折端形态:在图中褶皱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轮廓大致反映转折端形态分析褶皱基本特征分析褶皱基本特征6、翼间角和褶皱紧闭程度:根据两翼的倾角可估算出翼间角的大小7、轴迹:褶皱各岩层的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连线8、平面形态:同一岩层长宽之比9、褶皱组合:根据图内所有背、向斜排列规律判断。
10、褶皱形成时代:根据角度不整合判断11、褶皱描述: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和翼部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褶皱与周围其他构造的关系、褶皱形成时代编制褶皱剖面的注意事项编制褶皱剖面的注意事项1、剖面切过不整合面时,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2、剖面切过褶皱时,先画核部,逐次向翼部进行,并画出次级褶皱3、褶皱同一翼的岩层倾角相差较大、且为整合接触时,按照同一岩层厚度基本相等的原则绘制4、褶皱转折端的剖面形态应与图中转折端的平面形态一致AB图名:图名:暮云岭地区图切地质剖面图暮云岭地区图切地质剖面图比例尺:比例尺:数字和线条比例尺两种数字和线条比例尺两种1::25 000剖面方向:剖面方向:SE或者或者131°岩层产状、标志性地名、图例:岩层产状、标志性地名、图例:1.2*0.8cm投投影影地地形形线线暮暮投影地形线投影地形线暮暮投投影影地地层层分分界界线线暮暮投影地层分界线投影地层分界线暮暮完善图形完善图形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