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492487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年年年年2 2月月月月中国联通中国联通2012年年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1目标网络架构2 业务需求分析3本地传输网络技术4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5分组传送网建设要求目录31、本地承载与传送网络目标架构本地承载与传送网络目标架构“两张网”的网络架构,“IP城域网”“分组传送网”1、“IP城域网”承载普通互联网业务、IP互联网专线等业务,2、“分组传送网”承载以基站回传、集团客户为主的电信级业务。3、IPTV业务承载有待进一步研究,近期IPTV业务由“IP城域网”承载4、现有MSTP网:移动基站TDM业务、MSTP大客户,及带宽需求不大的业务节点的综合传送。

2、MSTP网络应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充分挖潜,并与分组传送网络各有分工、长期共存。4一、分组网的目标一、分组网的目标1.网络层次清晰化:目标网络核心汇聚层设备应同时支持传统IP/MPLS和MPLS-TP双栈协议,实现动态三层和各种业务的高效承载与传送,边缘接入层可灵活采用二层或三层设备,实现经济、可靠的高带宽业务接入和传送。2.网络结构扁平化:统一采用IP/MPLS技术构建“分组传送网”核心汇聚层,承载电信级业务。3.可靠的网络保护和维护管理:满足各种业务承载的性能需求。在同一网管系统下实现从接入到核心层端到端的网络管理,提供图形化网管功能。二、二、WDM/OTN传送传送网络网络的目标:的目标:1

3、.传送网络宽带化:采用OTN构建核心汇聚层,及部分边缘层的高速智能网络。2.传送网络智能化:采用GMPLS构建统一的控制平面,增强网络调度与保护。三、三、现有现有MSTP网网1.主要定位于移动基站的TDM业务、MSTP大客户、业务量较小节点的综合传送。应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充分挖潜,并与分组传送网络各有分工、长期共存。1、本地承载与传送网络目标架构本地承载与传送网络目标架构1目标网络架构2 业务需求分析3本地传输网络技术4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5分组传送网建设要求目录2、业务需求分析根据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对承载传送网络的要求、流量特点分类:(各类业务的承载分析详见WORD文档)普通互联网业务p固定

4、宽带业务(含集团客户的互联网专线接入)。p业务特点:流量大、突发性强、控制难度大;p质量:无明确质量要求,均为尽力而为业务;p承载网络要求高度开放性电信级业务p移动回传、固定语音、集团客户专线等业务。p业务特点:流量模型相对稳定,便于控制;p主要是运营商网内业务或集团客户业务,安全可控;p有严格的质量要求;p承载网络的封闭性要求强2、业务需求分析3G基基站类型站类型单基站单基站Iub(HSPA)E1E1(个)(个) FEFE端口端口FEFE流量(峰流量(峰值值Mbps)FEFE流量(均流量(均值值Mbps)S111S111(高配置)(高配置)2 21 115156 6S111S111(中配置)

5、(中配置)1 11 110105 5S111S111(低配置)(低配置)1 11 18 84 4S11S11(高配置)(高配置)1 11 110104 4S11S11(中配置)(中配置)1 11 17 73 3S11S11(低配置)(低配置)1 11 15 52 2S222S2222 21 126261212S333S3332 21 140401818S444S4442 21 153532424O1O1(中配置(中配置)2 2O1O1(低配置(低配置)2 2室分信源室分信源O14 41 15 53 3室分信源室分信源O26 61 110106 6室分信源室分信源S111/S116 61 115

6、158 8室分信源室分信源S222/S227 71 1303015151、HSPA+基站,FE流量:峰值21M、均值15M计2、分组方式承载的FE电路,按均值配置CIR,峰值配置PIR3、MSTP承载的FE电路,为控制MSTP建设规模,在未启用收敛的区域,流量均值。各省应做好流量监测工作,对于业务量大的特殊站型,及时调整带宽配置,保证带宽的合理分配。注:本期分组区域内基站的带宽配置。1目标网络架构2 业务需求分析3本地传输网络技术4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5分组传送网建设要求目录91.WDM技术正在向大容量、长距离和OTN方向发展。2.40G WDM已经规模应用,100G WDM即将商用,集团公司

7、拟在2012年上半年进行100G WDM技术研究性测试,研究技术和设备成熟情况。3.OTN光层上传输性能(速率、传输距离等)与传统WDM无差异4.OTN标准体系已经完善5.国内三大运营商均通过全面的OTN测试,认为OTN电交叉连接设备技术已经成熟。6.OTN电交叉连接设备的容量、功能和性能可以满足中国联通本地网和省内干线网的应用需求,具备规模商用的技术和市场条件。7.OTN光交叉连接设备功能完善,但在系统损伤管理和优化、OSNR与BER性能管理、维护管理等方面还不完善。 集团公司计划通过试验网进一步研究8.基于OTN的智能控制技术在功能、网络规划和优化工具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WDM/OTN3

8、3、本地网络传送技术、本地网络传送技术101.MSTP 技术在带宽、业务接入、汇聚和收敛、QoS 机制、业务隔离、网络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可承担3G HSPA阶段以及HSPA+初期移动数据业务的传送。2.中国联通已建大规模MSTP网,接入基站20多万个。从现有网络的实际流量监控来看,在相当长时期内,MSTP技术仍可作为2G、3G HSPA移动回传的综合接入手段。3.应充分使用MSTP技术具备的LCAS动态带宽调整、带宽收敛等功能,并通过网络优化实现现有MSTP网络的充分挖潜。4.现有的MSTP技术在高带宽供给、三层网络功能提供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面对业务IP化和宽带化的发展趋势,近期随着3G基

9、站向HSPA+的大范围升级,部分密集城区的MSTP网络难以满足移动回传新增的带宽需求。MSTP3 3、本地网络传送技术、本地网络传送技术11分组传送技术技术分析3 3、本地网络传送技术、本地网络传送技术项目项目PTNIPRAN技术基础MPLS-TPIP/MPLS标准特点传统MPLS的传送功能扩展协议(没有路由和转发功能),其数据平面是MPLS整个协议族的子集,控制平面可选采用动态的IP/MPLS协议,需要控制平面支持的动态三层网络网络功能二层传送功能,主要通过网管系统实现集中和静态的系统配置。部分厂商在PTN设备上增加一定的“静态”L3VPN功能,但在三层应用上不能替代MPLS技术采用路由协议

10、和信令,实现路由动态的三层功能业务提供作为二层网络,主要提供以太网、TDM、ATM等L1、L2业务的传送作为三层网络,支持IETF所规范的MPLS L1、L2和L3的各种网络和业务功能融合部分厂商的PTN与IP RAN在设备形态上日趋融合,采用同样的硬件通过不同的软件实现不同的技术协议。IPRAN已能提供网管系统,并具备图形界面和基本的管理功能12分组传送技术网络应用建议3 3、本地网络传送技术、本地网络传送技术1.分组传送技术已基本成熟,基本具备规模应用条件。可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发展目标,逐步引入。2.在分组传送网络的建设中,不再严格区分PTN和IPRAN的设备形态,根据各层面、各场景的功能

11、需求进行统一进行规范。具体要求详见中国联通城域综合承载与传送设备技术规范等相关企业标准。3.随着技术的不断融合,分组传送技术与光传送网(OTN)逐步融合,出现了P-0TN或E-OTN的概念,相关的ITU-T和CCSA标准目前正在制定中,目前尚无相关的商用化设备。该类设备对本地承载传送网络的影响正在研究当中。1目标网络架构2 业务需求分析3本地传输网络技术4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5分组传送网建设要求目录14管道及杆路4 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1.管道、杆路应统筹规划、统一使用和管理。2.光缆、管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应优先实施。3.管道建设重点保证基础资源的融合和业务接入,提高现

12、有管道的连通度,逐步形成完善的网络结构,其次根据城市建设和市政规划,及时跟进战略性管道建设。4.核心节点、汇聚节点进出局管道路由原则上不少于2个物理方向。除一类、二类城市的部分主干段落外,新建管道的容量一般应在2 大孔以下,汇聚层以上节点的进出局段管道的容量可适当放大。5.管道和杆路建设应采用灵活的建设方式,如自建、合建、租用、购置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建设资金。应充分利用电信、移动、广电等其它运营商的管道和杆路资源。6.具体要求详见中国联通2012-2014年本地光缆网专题规划编制指导意见15光缆网4 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1.光缆网络的建设,应以规划的光缆网

13、结构、容量为基础实施。2.按照光缆网规划“垂直分层,水平分区”的原则进行主干光缆的建设。在垂直分层的原则上逐步完善核心、汇聚、接入主干层,接入配线层的清晰层次架构。水平分区原则上应依据地理状况、商业楼宇、办公楼、住宅小区、村镇等,将覆盖区域细分为多个综合业务接入区统筹规划,并逐步实现基于街区的网格化管理3.应采用G.652D光纤。4.体要求详见中国联通2012-2014年本地光缆网专题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核心层核心层汇聚层汇聚层接入层主干接入层主干区域重点城市非重点城市重点城市非重点城市重点城市数据业务重点区域数据业务非重点区域县乡主干光缆结构向网状网发展直达或准直达,与接入层主干分开环行为主出局

14、安全2个物理路由2个物理路由-容量14496144/96 96/48144/9696/48 48/2416WDM/OTN网络4 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技术选择技术选择1.光纤直驱是大带宽业务传送的有效手段。投资要优先保证光缆建设2.OTN网络应结合业务需求和发展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3.新建WDM系统应采用OTN电交叉连接设备。10G和40G为主,应具备升级支持40Gb/s的能力。暂不引入100G4.本地OTN网络以核心汇聚层为主,光纤资源紧张或不足时,可在边缘层采用集成化OTN设备,建设边缘层OTN网络。5.规划和设计可类比MSTP网络的方法和策略。6.2012年暂不引

15、入OTN光交叉技术17WDM/OTN网络4 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OTN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和保护和保护1.本地网中的业务多属于汇聚型,可结合光缆网络的结构采用网状网或环行结构组网。2.应合理规划OTN网络域的大小,提高设备利用率。环网节点数应不超过6个;网状网中每条业务经过的节点数量应不超过4个。3.OTN电交叉设备支持多种保护方式,优先采用基于传送平面的ODUk11保护方式。4.OTN智能控制技术在发展中,相应的规划软件等工具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011年集团公司OTN试验网项目已经立项,将根据测试结果,对基于OTN智能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提出建议。18分组传送网4

16、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1.分组传送网络引入策略。 全省引入分组传送网,分组传送网核心汇聚层以及接入层应优先覆盖市区和发达的县城,如果地市投资充裕,也可根据投资情况加大覆盖范围。2.分组传送网络业务承载定位 (1)近期主要定位于3G FE业务,兼顾部分大客户专线业务,及少量2G/3G 移动回传TDM业务 (2)分组MSTP的基站内,E1等TDM还采用MSTP; (3)只有分组设备的站点,分组设备接入和传送该站点所有业务3.核心汇聚层建设策略 综合比选新建与利旧现有IP城域承载网、IP城域网SR设备、移动网RAN CE设备的方案。(原则上不利旧) 如果必须利旧现有IP设备的

17、,应做好现有IP设备的升级和改造,以及MPLS功能和流量工程部署、QOS部署、同步以太网部署、地址规划等工作。19分组传送网4 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1.边缘接入层的组网方案 (1)独立组网方案,新建基站分布较为集中的,可单独组织环路。 (2)混合组网方案,新增基站较为分散,需要通过原有边缘环路接入核心汇聚层的,应通过选取部分现有站点,与新增站点混合组织边缘环路。2.边缘接入节点的选择-新建节点的选择 (1)对于新增基站规划期内(2012-2014年)将升级为HSPA+站点的,或2载频等有明确的高带宽综合传送需求的(大于50Mb/s),原则上应采分组设备接入; (2)其

18、它新增站点根据网络情况,优先选用分组设备接入。3.边缘接入节点的选择-现有节点的选择(1)优选市区、县城等区域,移动、专线等业务需求大,带宽预测增量大的站点。(2)重点选择原MSTP网环上节点,优化拓扑,选择原有拓扑中的部分节点组织分组边缘接入环路。如无明确新建站接入需求,原有链路上节点可暂缓选择。(3)新建分组边缘环路应选取安全性高、机房条件好、光缆路由合理的节点。(4)现有节点在分组网络建设初期未引入分组设备的,可根据业务发展及网络拓扑发展的需要,分批次建设分组设备,逐步完善分组网络结构。20分组传送网4 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4.IP城域承载网的利用(全省不涉及)

19、 少数已建IP城域承载网的城市,原则上应利用并改造现有本地IP承载网作为“分组传送网”的核心汇聚层;结合移动回传需求新建边缘接入层。 应根据分组传送网技术要求改造现有“IP城域承载网”,启用MPLS功能和流量工程,以满足移动回传业务的性能要求;根据业务需求部署同步以太网实现频率同步信息的传递;并完善网管系统,实现电信级业务的可管可控;做好地址规划和业务规划。21分组传送网4 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5.IP城域网SR设备的利用对于现有IP城域网SR节点数量和MSTP汇聚节点数量相当,且网络拓扑结构便于组织移动回传网络的城市,可考虑核心汇聚层利旧SR组织分组传送网络的方案。

20、核心汇聚层利用现有IP城域网SR设备组网。移动回传业务在SR接入IP城域网,并通过CR转接到相应的RNC。应根据可利旧设备具体情况,结合新建进行建设,而非整个层面的设备利旧。为保证网络中长期演进方向与目标网络架构一致,利旧SR方案中需新增的设备应符合分组传送设备技术规范。利旧IP城域网SR设备时,应满足以下边界条件边界条件措施(1)SR满足CES、同步要求;(2) 现有容量充足(槽位利用率30%,链路利用率20%);(3)覆盖范围广,且与移动回传汇聚节点重合度高(大于80%);(4)通过集团组织的集采互通性测试。部署MPLS、QOS、同步等;多网互连的网络规划。22分组传送网4 4、本地传送网

21、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6.RAN CE设备的利用新建分组设备与RAN CE为同厂家时,可利用RAN CE作为分组传送网核心层设备。利旧RNC CE设备时,应务必满足以下边界条件通过分组传送网络承载的Iub接口电路原则上不再通过CE与RNC进行对接。分别在MSTP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基站与RNC之间的归属调整,暂不考虑由于基站归属调整而引起的MSTP与分组两张网络互通;现有RNC端口不足且无法扩容的,可通过CE与RNC对接。若新建分组设备与RAN CE非同厂家,RAN CE可暂时保留,做为MSTP网络提供移动回传业务中三层功能的补充手段,原则上不再进行扩容。边界条件措施(1)CE设备的档

22、次、CES业务能力、同步满足要求;(2)容量利用率小于20%;(3)通过集团组织的集采互通性测试。部 署 MPLS、QOS、同步等。23MSTP4 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1.近期MSTP主要定位于基站TDM业务、大客户,带宽需求不大的节点综合传送。2.MSTP与分组设备均有的基站,E1等TDM业务由MSTP网络传送,FE业务逐步割接到新建的分组传送网。3.2012年起严格控制MSTP建设规模,控制原则如下:(1)核心汇聚层:MSTP不得进行大幅扩容,引入分组的城市,原则上不再新增整端设备,仅允许插板扩容;未引入分组的城市,原则上不得新建环路。局间和互联互通确有需求的,可

23、以考虑新增整机设备。(2)边缘层原则上不再新建MSTP环路。(3)对于以下几种情况,严格控制MSTP总量,少量采用MSTP方式接入: (A)对于明确要求采用MSTP的集团客户专线需求。 (B)3G站利旧2G站,或3G站扩容,已有MSTP可基本解决带宽需求的。 (C)分布分散、难以组织分组环路的新增站点,可采用MSTP就近接入现有环路。 (D)位于网络边缘、业务量需求较小的少量新增站点,可采用MSTP设备就近接入现有环路。4.MSTP建设应充分考虑现有设备的拆除利旧。TDM业务较少的区域,通过业务割接到分组网络上,拆除利用MSTP设备资源。24多厂商环境(目前暂不涉及)4 4、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

24、略、本地传送网络建设策略1.两种模式 模式一:分层 模式二:分区2.优选模式二3.2012年分组传送网络建设初期,原则上一个本地网只引入一个厂家设备。大型及特大型城市可分区域规划多厂家环境。1目标网络架构2 业务需求分析3本地传输网络技术4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5分组传送网建设要求目录26(1)技术要求对设备的7个要求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综合业务承载与传送快速保护倒换OAM机制TDM(E1、CSTM-1)电路仿真、各种以太网业务(包括Eline、ELAN、ETree)、MPLSL3VPN业务满足各种业务承载传送的性能要求提供端到端或分段的网络保护,支持基于控制平面的

25、网络保护与恢复。提供双归保护、提供与业务网络的对接保护。网络内部50ms以内的保护倒换提供网络内LSP、PW、链路以及业务层面端到端的OAM机制,并提供对接入链路的OAM机制。能实现告警信息的实时监测。实现故障管理、故障定位、性能监测等OAM功能。(1)技术要求7个方面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同步QoS机制应能为各种业务提供服务质量保障;实现流分类和流标记、流量监管、流量整形、拥塞管理、队列调度、连接允许功能等QoS功能。具备层次化QOS能力。能以同步以太网或外部定时方式提供频率同步;能以1588v2的方式提供时间同步。应能保证CES业务频率同步的透传。路由与信令至少

26、应在核心汇聚层支持三层动态路由协议,包括IGP(OSPF、IS-IS)和BGP(BGP4/MP-BGP);支持动态信令,包括RSVP-TE和LDP网管系统应提供完善的网管系统,采用图形化界面实现拓扑、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管理等功能。应能通过北向接口与上层网管系统相连。应实现端到端的业务配置、故障定位和性能监测等功能27(2)业务承载3G基站FE业务承载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28(a)涉及大量基站IP地址调整(b)基站IP调整量大大减少;(c)基本不需调整基站IP地址,但核心节点需处理大量伪线终结,对设备要求高。方案(b)、(c)中基站VLAN的划分已有相关指导意见

27、的规定,便于操作。方案(c)与现有MSTP提供3G移动回传FE的业务提供方式、维护方式相似度高292G/3G TDM业务业务对于2G和3G基站的E1业务,应采用伪线方式(PWE3)实现。并在核心节点采用CSTM-1端口进行汇聚。E1业务封装采用SAToP方式集团客户专线业务集团客户专线业务对于TDM、以太网、ATM等集团客户专线,应采用相应的伪线方式实现。对于L3VPN客户专线,采用核心汇聚层L3VPN+边缘接入层伪线、层次化L3VPN等两种方式实现LTE业务承载业务承载 LTE阶段,业务对IP转发的层面要求将进一步下移。可采用核心汇聚层L3VPN或层次化L3VPN到边缘的方式。OLT上联电路

28、上联电路 承载宽带业务的OLT上联电路应主要采取光纤或OTN网络承载,为保证分组传送网络的传送效率,OLT上联电路原则上不在分组传送网络上承载(2)业务承载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0(3)网络结构1、核心节点以网状结构为主,汇聚节点根据光缆条件是否丰富等客观条件,灵活采用环形结构或直连方式上联核心节点。2、10G速率,环上节点数量61、环形结构,链型避免3以上长链2、GE或10G速率,环上节点数量10,环链203、优选与汇聚层双节点相连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1(4)网络保护网内保护OAM机制提供网络内LSP、PW、链路以及业务层面端到端

29、的OAM机制,并提供对接入链路的OAM机制。能实现告警信息的实时监测。实现故障管理、故障定位、性能监测等OAM功能。TEFRR的Bypass方式(一条保护路径保护多条LSP),为链路或节点提供快速局部保护TEFRR的Detour方式(为每一条LSP创建一条保护路径),为隧道提供端到端保护包括PW冗余方式和VPNFRR方式,为业务提供业务层面的双归保护主要采用VRRP方式实现网关保护优选1:1LSP实现隧道层面的保护。包括分段保护(MS-PW)或端到端保护(SS-PW)采用L3VPN+伪线方式提供业务时,应采用PW冗余和VRRP提供L2/L3桥接点双节点保护采用L3VPN方式提供业务时,可选择V

30、PN FRR实现业务保护。核心汇聚层网络可部署TE-FRR的局部保护以提高网络的快速保护倒换能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2(4)网络保护网间保护方式OAM机制提供网络内LSP、PW、链路以及业务层面端到端的OAM机制,并提供对接入链路的OAM机制。能实现告警信息的实时监测。实现故障管理、故障定位、性能监测等OAM功能。VRRP保护:主要用做在IP层面提供双归保护LAG保护:主要用做在以太网链路层面提供保护。通过将多个以太物理端口聚合起来组成一个逻辑端口,从而提高网络带宽,并提供链路层面的保护。MC-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31、Group)多机箱链路聚合组可实现跨机箱的LAG。APS保护:主要用做在SDH接入链路层面提供保护。可采用1:1或1+1两种方式(1)核心层分组传送设备与RNC等业务设备互连时,应进行网间保护。(2)对于IP业务,可采用VRRP实现IP层面的网关保护,或采用LAG方式实现以太网接入链路保护。(3)采用LAG方式的,根据业务设备支持情况优选MC-LAG(4)对于TDM业务,可采用APS实现STM-1接口的保护。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3(5)容量配置原则1.综合考虑网络拓扑、业务承载、带宽需求、保护及冗余等因素,合理配置网络容量,并选择适当交换容量的设备。2.网络容量

32、按照链路速率的80%取定。冗余带宽暂按业务带宽的50%取定。3.网络容量至少应能满足所有业务CIR部分;EIR部分结合网络状况、业务提供策略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在收敛比设置中考虑。4.核心汇聚层容量按接入基站等业务带宽计算,初期可暂不考虑业务收敛;应根据长期的流量监测数据分析进行调整,设置一定的业务收敛比(如2:1)。5.边缘接入层可暂按照基站PIR(峰值)配置;对于西部业务量小的本地网,可按照基站的CIR带宽(均值)配置计算容量;边缘接入层不宜考虑带宽收敛。6.TDM等高等级实时业务的带宽比例不宜超过总带宽的20%。GE环路,仿真E180条;10GE环路800条。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

33、、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4(5)容量配置示例1.条件:某城市密集城区:2.接入环(1)环+链节点20个,均为HSPA+站点,均需考虑集团客户接入需求。(2)基站回传FE28M、E14M,集团客户8M 单节点业务带宽28+4+8=40M; 考虑50%的冗余容量, 环网业务容量20x40=800M, 结论:环路速率可取GE。3.汇聚环(1)节点4个,(2)每个汇聚节点带接入环5个,每个接入环的业务带宽为400M。 汇聚环总业务带宽4*5*4008000M, 考虑2:1的收敛比, 汇聚环业务带宽为4000M; 考虑50%的冗余容量,该接入环总配置容量应为8000M, 结论:环路速率可取10GE。5

34、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5(6)隧道与伪线隧道基于MPLS的分组传送网络中需通过隧道实现业务的承载、QOS和网络保护通过信令实现隧道的建立、维护和拆除RSVP-TE和LDP两种信令方式若有明确的流量工程要求,应采用RSVP-TE信令方式动态隧道(传统IP/MPLS隧道)通过网管指配或独立的控制平面驱动。具备流量工程的能力,OAM机制较为丰富对于TDM电路仿真、以太网专线(E-Line)业务,在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优选端到端采用MPLS-TP静态隧道。静态隧道(MPLS-TP隧道)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6(6)隧道与伪线伪线分组传送网络中需

35、通过伪线实现TDM业务、以太网业务仿真。为动态伪线,通过信令实现伪线的建立、维护和拆除。一般采用LDP信令。与动态隧道配合使用动态伪线(传统IP/MPLS伪线)通过网管指配或独立的控制平面驱动与静态隧道配合使用静态伪线(MPLS-TP伪线)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7(7)路由协议规划1.IGP可选择OSPF或IS-IS。对于大型本地网,优先选择IS-IS协议。2.应考虑划分不同的管理域或路由域,以保证网络的电信级性能和可管理性。3.单个IGP域规模一般控制在500个节点左右。IGP的COST值一般可采用缺省值。4.与其它IP/MPLS网络互联应采用BGP4协议,自治

36、域号的分配详见WORD文档。5.L3VPN应采用MP-BGP协议。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8(8)地址分配:设备IP、端口IP、管理IP、AS号1.网管IP地址配置。分组传送设备的网元网管IP地址的分配按照集团公司现行文件,与现有传输设备的网管IP地址分配方式相同。一般仅需对相应的网关网元或网管设备进行分配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39(8)地址分配2.设备IP地址配置(1)各本地网设备IP均采用IPv4私有地址,三级分配方式,集团分配各省的地址段,详见附件2。各省分根据所辖本地网的大小,分配各本地网的地址段。(各地市地址已经划分好,稍晚发出

37、)各本地网分配网内各厂家网络及各分组传送设备的设备IP地址。(2)应保证IP地址的唯一性,并充分考虑网络的可扩展性,尽量按顺序整块使用。在各级分配时,还应考虑一定的预留。原则:按照网络层次分配,如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各分配不同的地址段,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分配;设备IP地址可采用32位掩码;相邻设备的地址尽量保持连续;地址分配应考虑一定的预留。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40(8)地址分配3.端口IP地址配置端口IP地址(互连地址)用于网络内部网元之间线路连接的通信,要求本端设备端口IP与对端配置在同一网段。分组传送网元的端口IP地址要求同一自治域内唯一,采用IPv4

38、私网地址,由各本地网自行分配。建议同一自治域内采用1个或多个B类地址段(如172.16.0.0/16)。各网络在分配设备IP地址时,建议采用如下原则:(1)以环为单位进行分配,可采用先环后链、按环逆时针顺序、支链由近及远依次递增,环上地址分配采用上奇下偶、左奇右偶的方式;(2)端口IP地址可采用30位掩码;(3)地址分配应考虑一定的预留。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41(8)地址分配4.自治域号(AS)分配为保证全网的互通性,AS号的分配由集团统一规划,详见附件3。该AS号用于跨本地网的L3VPN业务,以及与骨干IP承载网等其它IP/MPLS网络的互通。对于利旧现有本地I

39、P承载网的本地网,AS号与原网络保持一致。对于采用分层路由域方式的本地网络,核心汇聚层采用集团分配的AS号,边缘接入层AS号自行分配,但应确保不泄露到其它网络。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42(8)地址分配5.业务IP地址配置采用L3VPN承载各种业务时,分组传送网络相应的业务端口均采用业务地址,原则上由有关业务网络进行规划。对于3G移动回传,建议采用7.2.1节的业务承载方案(c),以避免大范围的IP地址调整问题。在LTE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基站设备和分组传送设备进行业务IP地址的规划。具体要求待LTE建设阶段由集团另行发文。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

40、要求43(9)同步1、基于分组网络的频率传递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技术SDH方式:分组设备具有SDH接口,其应具有传统的SDH同步传递功能;同步以太网方式;CES业务方式:从CES业务中通过ACR或DCR的方式恢复出频率信号;1588V2方式:从PTP报文中恢复出频率信号。2、基于同步以太网的时钟同步系统设计与SDH网络类似,应注意如下几点:(1)核心层、汇聚层网络应采用时钟保护,设置主、备时钟基准源;边缘层网络一般只在中心站设置一个时钟基准源,其余各站跟踪中心站时钟。(2)合理规划时钟同步网,避免时钟互锁、时钟环。(3)线路时钟跟踪应遵循最短路径要求,并对时钟长链给予时钟补偿,传送链路中时钟数量

41、应满足要求。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44(9)同步3、在进行分组网络的建设中,对于同步的传递和恢复应遵守下面的原则:如果整个分组网络所有节点设备均具有SDH接口,则应优先采用传统的SDH传递定时的方式;在SDH传递定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应采用同步以太传递定时方式;对于采用FE接口的3G基站,优先采用同步以太网方式;对于采用E1接口等专线业务,设备应具有CES业务透传频率同步的方式。目前暂不建议采用1588V2方式进行频率信号的传递和恢复;核心节点分组设备应就近从同步节点设备(BITS等)引接外定时信号或从上游(如RNC)获取定时,环形网络应保持环上两个不同物理节点的

42、外参考定时输入;网络核心层设备获得外定时参考后,应合理规划至汇聚层、边缘层定时信号的逐级传递路由,避免产生时钟互锁、定时环路等现象;一个本地网内同步节点从钟的数量应小于或等于3个。时间同步:要求设备支持,根据需要配置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45(10)设备选型核心设备汇聚设备接入设备设备层级设备档级主要依据预测期业务量的大小进行分档根据汇聚节点所在区域的业务特点、覆盖范围、所带接入环路的速率和数量、接入的业务量等因素进行分档依据接入节点所在区域的业务特点、接入环路所带节点数量、接入环路的速率选择等因素进行分档具体分类分档详见后期集团相关文件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

43、、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46(11)互联互通RNC、RANCE、MSTP网络进行互通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47(11)互联互通MSTP尽量减少2网对接FE业务调整MSTP+CE方式,通过CE对接MSTP+RNC方式,通过MSTP接入分组网进行调整对接应采用GE接口,采用LAG实现对接保护E1业务:原则不垮网转接通常:分组业务MSTP汇聚点与分组汇聚点GE互联,采用LAG保护。(5地市暂不适用)E1还走MSTP分组支持SDH接口,可采用MSP1+1方式对接,包括FE和E1业务。核心层对接核心汇聚层分组设备与边缘层MSTP对接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48(11)互联互通与RNC互通(1) 分组业务GE端口对接,优先采用LAG方式提供接入链路的保护,也可采用其它保护方式(2)通道化STM-1接口,采用MSP1+1方式提供保护。5 5、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分组传送网络建设要求与其它IP/MPLS网络互通(1)与其它IP/MPLS网络(如骨干IP承载网、IP城域网等)的互通时,优先采用OptionA的方式提供L3VPN业务,也可采用OptionB方式。(2)本地网内异厂家核心层网络L3VPN互通可采用OptionC方式496 6、附件、附件附件1:分组传送网元设备IP地址分配表附件2:分组传送网自治域号分配表50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人文/社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