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填空 望( )止渴 ( )立鸡群 口若( )河 应接不( ) 梅鹤悬暇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 ??《世说新语》 人琴俱亡人琴俱亡1 1、本文的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本文的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 2 2、文中提到的兄弟俩是什么人?他们的父亲又是谁?、文中提到的兄弟俩是什么人?他们的父亲又是谁?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刘义庆刘义庆王子猷,王子猷,又名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放达不羁,又名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尤爱竹子王子敬,王子敬,又名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又名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长与其父齐名,并称尤以行草擅长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二王”王羲之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检查预习,搜索信息:检查预习,搜索信息: 1.1.王子王子猷猷((yóu) 2.yóu) 2.子敬俱病子敬俱病笃笃(dǔ)(dǔ) 3. 3.此已此已丧丧(sàng)(sàng)矣矣(yǐ) 4.(yǐ) 4.语时语时了了(liǎo)(liǎo)不悲不悲 5. 5.便索便索舆舆(yú)(yú)来来奔奔(bēn)(bēn)丧丧(sāng)(sāng) 6. 6.子敬素子敬素好好(hào)(hào)琴琴 7. 7.弦弦(xián)(xián)既不既不调调(tiáo) 8.(tiáo) 8.掷掷(zhì)(zhì)地云地云 9. 9.因因恸恸(tòng)(tòng)绝良久绝良久 10. 10.月余月余亦亦(yì)(yì)卒卒(zú)(zú)检查预习,读准字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交流预习,解难释疑交流预习,解难释疑•1、交流文章重点词的意思,不会的组内互、交流文章重点词的意思,不会的组内互帮,共同解决帮,共同解决•2、结合词义,尝试翻译结合词义,尝试翻译•俱:俱:•病:病:•笃:笃:•左右:左右:•何以:何以:•语:语:•了:了:•索:索:•舆:舆:•都:都:第一段:第一段: 重点词语重点词语副词,全,都副词,全,都文中是动词,生病文中是动词,生病指手下人,身边的人指手下人,身边的人以何以何”,为什么动词,说话动词,说话检查预习,理解词义检查预习,理解词义::一向、向来一向、向来于是,就于是,就痛哭,极度悲伤痛哭,极度悲伤气息终止气息终止 第二段:第二段: 重点词语重点词语素:素:好:好:径:径:既:既:掷:掷:因:因:恸:恸:绝:绝:卒:卒:检查预习,理解词义检查预习,理解词义::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检查背诵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 (一一路上路上) )都没有哭都没有哭 译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丧,都不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月,(子猷)也死了 译文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久,月余亦卒。
自学内容一:自学内容一:体会兄弟情深体会兄弟情深勾画圈点勾画圈点 ,体会深情,体会深情 自由阅读课文,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自由阅读课文,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在课文中标出你觉得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在课文中标出你觉得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句子,并加以简要分析兄弟之情的句子,并加以简要分析 学法链接:学法链接:“勾画圈点读书法勾画圈点读书法”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有疑问的或关键的词句用笔在书上进将自己认为有疑问的或关键的词句用笔在书上进行勾、画、圈、点行勾、画、圈、点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 1、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了不悲了不悲”,,“都不哭都不哭”?后来为何又?后来为何又“恸绝良久恸绝良久”?? 2 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子猷)月余亦卒”,,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了不悲了不悲”,,“都不哭都不哭”并不等于他不悲伤并不等于他不悲伤①①反而反而说明子猷内心说明子猷内心悲痛至极悲痛至极,所谓,所谓“物极必反物极必反”,因此在表,因此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
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②②已知将已知将不久人世不久人世,很快,很快就要见面,就要见面,因此不悲因此不悲③③不是不悲,只是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强自抑制自自己的情感己的情感 因为子猷知道子敬平素喜欢弹琴,想以独特的方因为子猷知道子敬平素喜欢弹琴,想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亡弟,式来悼念亡弟,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弦此时琴弦此时仿佛也有了灵性,明白自己的主人已死,弦音也不协仿佛也有了灵性,明白自己的主人已死,弦音也不协调了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子猷子猷于是悲从中来,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叹于是悲从中来,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叹“人人琴俱亡琴俱亡”,失声痛哭,痛不欲生失声痛哭,痛不欲生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了不悲了不悲”,,“都不哭都不哭”??后来为何又后来为何又“恸绝良久恸绝良久”?? 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关于子猷的死,文章开头已有所交代“王子猷、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子敬俱病笃”,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一方面是因为生病;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
悲痛过度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子猷)月余亦卒”,同学们讨论,同学们讨论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一下: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小结内容:小结内容: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王子敬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王子敬独特的悼念独特的悼念方式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由由了不悲、都不哭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月余亦卒,这,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 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 文学价值文学价值《世说新语》语言《世说新语》语言精炼含蓄,精炼含蓄,隽永传神隽永传神鲁迅先生曾把它的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 》)。
》) 作者善于以小见大,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即事见人即事见人,,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来刻画人物个性季羡林评《世说新语》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连小故事而成的奇书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连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也算不上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诞,内实怀忧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诞,内实怀忧他们的举动与常人不同他们的举动与常人不同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自学内容二:自学内容二:品析人物个性品析人物个性 子猷用弹琴来悼念他的弟弟,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不可居无竹不可居无竹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或问:“暂住何烦尔?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何可一日无此君?” (关注细节:(关注细节:“暂寄暂寄”、、“啸咏啸咏”、、“直指直指”、称、称竹为竹为“君君”)) 雪夜访戴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酒,四望皎然因起①①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忽忆戴安道时戴在②②剡,即便夜乘小舟剡,即便夜乘小舟③③就之经宿方至,经宿方至,④④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①①彷徨:慢步徘徊彷徨:慢步徘徊②②剡剡(shàn):地名,指曹娥江上游的:地名,指曹娥江上游的剡剡(shàn)县县③③就:前往就:前往 ④④迭:到迭:到(关注细节:(关注细节:“夜大雪夜大雪”、、“眠觉眠觉”、、“开室开室”、、“命酌酒命酌酒”、、“起彷徨起彷徨”、、“咏诗咏诗”、、“忽忆忽忆”、、“夜乘夜乘”、、“就之就之”等,关注成语:等,关注成语:“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要见戴逵呢?” 总结总结 王子猷是一个个性独特、行为处世与众不同、注重真性情、超逸洒脱的魏晋名士 关于关于“魏晋风度魏晋风度” 是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是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他们注重真性情,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
种超然的风度 《七步诗》《七步诗》 曹植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这首诗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比较《人琴俱亡》的手足情深,你有何感想?比较《人琴俱亡》的手足情深,你有何感想?延伸拓展延伸拓展 阅读《荀巨伯探友》,然后完成题目阅读《荀巨伯探友》,然后完成题目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①胡贼攻郡胡贼攻郡②②,,友人语巨伯曰: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巨伯曰:曰:“远来相视远来相视③③,子令吾去,败义,子令吾去,败义④④以求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大军至,一⑤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遂班军⑥⑥而还,一郡并获全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解:注解:①①值:适逢值:适逢 ②②郡:指城郡:指城 ③③相相视:看望你视:看望你④④败义:毁坏道义败义:毁坏道义 ⑤⑤一:整一:整个 ⑥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1)与)与“我辈无义之人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中的“之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分) A.吾欲辱之.吾欲辱之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C.土人谓.土人谓之之“傍不肯傍不肯”((2)解释下列各句中红字的意思解释下列各句中红字的意思10分)分) ①①友人友人语语巨伯曰巨伯曰 (( )) ②②吾今死矣,子可吾今死矣,子可去去(( )) ③③贼贼既既至(至( )) ④④值值胡贼攻郡(胡贼攻郡( )) ⑤⑤汝汝何男子(何男子(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分)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友人有疾,不忍委之4)本文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本文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2分)分)((5)本文与课文《人琴俱亡》在主题上有何异同之处?()本文与课文《人琴俱亡》在主题上有何异同之处?(4分)分) ((1))B((2)) ①①语语 (告诉,对(告诉,对……说说 )) ②②去去 (离去,离开(离去,离开 )) ③③既(既( 已经)已经) ④④值(适逢)值(适逢) ⑤⑤汝(汝( 你你 ))((3)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4)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5)两者都是表现彼此感情的深厚,但《人琴)两者都是表现彼此感情的深厚,但《人琴俱亡》讲的是亲情,《荀巨伯探友》讲的是友俱亡》讲的是亲情,《荀巨伯探友》讲的是友情 课外作业:课外作业:2、搜集抒发兄弟情的诗文,与同学交流搜集抒发兄弟情的诗文,与同学交流3、背诵并默写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1、用自己的话扩写这则文言故事,要求突出的细、用自己的话扩写这则文言故事,要求突出的细节,包括动作、语言和神态,同时加入心理描写,节,包括动作、语言和神态,同时加入心理描写,也可以加上外貌衣着的描写,使人物更加丰满逼也可以加上外貌衣着的描写,使人物更加丰满逼真,约真,约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