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8477384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166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课件(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社会态度主要问题:l1、掌握社会态度的概念、构成与功能;l2、了解偏见产生的原因;l3、熟悉有关社会态度的理论;l4、了解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的影响因素;l5、学习态度测量的基本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开心一笑l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l一家独资公司招聘员工。该公司把前来应聘人安排在会议室分三天做三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小芳便得了99分的好成绩,排在第一。一位叫小米的女孩以95分的成绩排

2、在第二。第二次考试试卷发下来,小芳感到纳闷,当天的试卷与第一天的完全一样监考人员强调就是这张卷子,没有错。小芳自信地答完,提前轻松交卷。考试分数一出来,小芳仍以99分的成绩排第一。而那位最后交卷的小米以98分排第二。不料,第三天考的还是同样的题目,大多数考生和小芳一样轻松答完交卷,只有那位小米仍托腮拍脑,冥思苦想,最后交卷。第三次考试成绩出来,小芳和小米都是99分。第四天录用公布小米被录取,小芳落选。请问这是为什么?请你谈谈对此事的看法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一态度的概念一态度的概念 1定义定义态度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具有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的特点。 2态度的成分态度

3、的成分认知成分(认知成分(C) 情感成分情感成分(A)态度的核心态度的核心 行为倾向成分行为倾向成分(B)态度的三成分又称为ABC模型。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态度三要素说图示刺激(态度对象)态度感情认知行为意向知觉反应信念的语言表现 媒介变量可测的独立变量 可测的丛属变量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感情的语言表现外显行为行为的语言表现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认知因素指个人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它规定了态度的对象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等。l情感因素是人对某一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或情感。情感因素是态度的核心。l行为意向因素指个人对外界的人或物所预备采取的反应或行动倾向,即行为

4、的准备状态,准备在将来对某个态度目标采取行动。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态度的三个心理因素之间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关系,但有时候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l当三者出现矛盾的时候,情感因素最重要。只有认识清楚、情感增强,才能保证行为的准备状态的出现。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二、社会态度的功能卡茨(katz,1961)总结出态度的四大功能:l(1)认知功能:组织和吸收外界信息,为个体的行为反应提供帮助。l(2)工具性功能:帮助人们获得奖励,避免惩罚。l(3)价值观表达功能:态度既来自于价值观,也能够表达价值观,价值观是态度的核心。(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l(4)自我防卫功能:帮助人们避免内心的焦虑,以维护自己

5、的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过程:过程:拉姆伯特等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让一些英裔大学生与法裔大学生听录音,然后凭声音来判断说话者的个性特征。告知录音是10个人朗读同一篇文章,其中5人用英语,5人用法语。但实际上是5个人分别用两种语言朗读。当时英裔加拿大人的社会背景优于法裔。l结果结果:(1)对同一个朗读者,当他以英语朗读时,比用法语朗读时能获得更好的评价。(2)法裔比英裔更高估计英语朗读者的特征。l结论结论:一个人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去判断他人。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6、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城市口水战”l北京l北京人看谁都是老百姓l北京更像一座皇家之城,雍容大度而又气势夺人l政治决定经济l饭局政治l北京人特有的“不服输”劲头l鲁迅:北京文人偏“官”,上海文人偏“商”l建筑:北京是古典的l上海人喜欢说北京人土气,穿衣服像农民l上海l上海人看谁都是乡下人l上海则更像一

7、座商业之城,精明有余而气势略显不足l嘴皮决定城市l上海人精明,懂得“脑筋急转弯”,给一点空间,给一些政策,给一个创意,就能还给你一份出乎预料的惊喜。l上海是奔放的l北京人喜欢说上海人的时尚太肤浅,玩人家剩下的,没个性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比如北京人形容愁眉苦脸为“一脸旧社会”,这种把具有中国特色、带有革命气息或比较严肃的词语用于普通小事,是只有北京人才有的“创举”。l与政治化倾向相关的还有就是北京人代代相袭的官本位、重门第、重背景、重名分、讲体面的传统。北京话的“分”指名分或社会地位,北京的流行词语中有不少表现与“分”有关的词语,如“长分儿/拔分儿(提高威信、地位)、拔个头分儿、放分儿(显示威风

8、、气派)、扎势/摆谱儿(装扮得有派头)、派(派头、气派)、有派、没派、跌分儿/丢分儿(丢面子、失尊严)、拔不上分儿、掉价儿(降低身份、有失体面)、栽(丢面子、栽跟头)”。而上海人那种不够朋友、小气、过分计较个人私利的行为则为北京人所不齿。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根深蒂固的商业文化使上海人以精明见长,善于谋算。上海人“门槛精、拎得清”,上海话中商业用语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如“耳朵打八折了(挖苦人听力不好)、敲定(有了恋爱对象)、户头(女朋友)”。在上海人的心目中,讲究功利、注重实用的价值准则占有相当的分量。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性格或者话语系统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北京人碰到上海人,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社会

9、心理学社会态度南京vs苏州 l一个被称为中国最忧伤的城市,一个被称为世界加工厂。一个身上只剩下省会的遮羞布,盼着被直辖;一个默默地用经济砝码去施加自己的影响力。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济南vs青岛l济南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学府林立、(文房)四宝兴盛、民性柔顺而含蓄。受传统文化熏陶深厚的济南人,在书、画、文物古董、京剧甚至斗蟋蟀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爱好要远远强于青岛。l青岛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则民风豪爽、民性耿直、崇尚时髦。青岛人对服饰的考究、讲排场要面子的程度、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要大大高于济南。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广州广州VS深圳深圳l骆驼与马比大小l广州原本是中国的外贸中心,然而现在中国最大的外贸

10、中心是深圳,中国有七分之一的货物从深圳出境;广州港原本是华南最大的港口,但现在深圳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广州原本是华南的金融中心,但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把一切都改变了。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1.广州空气太差,出去一小时准成黑鼻孔。在深圳一个月都不用擦皮鞋。l2.广州常塞车,但公车开起来快得不要命;而横贯深圳市最多一个小时。l3.广州到处是垃圾,中大周围有目共睹。更有对比性的是,现在广州深圳都在建地铁,广州搞得到处乌烟瘴气的,妨碍交通。而在深圳根本就感觉不到,建设规划很好。l4.广州不适宜老年人生活。搭公车去公园?还是整天闷在家?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在深圳就不同,生活小区大,公共空间绿化好,

11、在大街上走走都清爽。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5.广州人太算计,一点也不爽快。深圳人比较简单、干脆。l6.广州人太自大,常以为省会有多么了不起。深圳比较平等,机会多,凭自己本事出人头地。l7.广州发展速度太慢,说改善空气改善环境多少年了还是依旧如故,深圳以前主要靠政策,现在高新技术发展得很好,位居全国之首。l8.广州人口太多,水平参差不齐。车也多,就是让座的人不多,治安也不好。深圳的文化修养(至少是表面的文化修养)是广州没法比的,至少在公车没有抢座的。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广深口水战大多数时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呈现出苍老和年轻的不协调对白,充斥着的是激情的误解或者近乎结结巴巴的真诚表达,令人感

12、动。某些时候,他们谨慎地接近理智,但更多的时候,他们被各自城市的尊严和认同感所打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集体脸红脖子粗,一个个铿锵陈词,滔滔不绝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第二节第二节 态度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主要问题l1、态度与行为的关系l2、行为的影响因素l3、偏见与歧视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参看教材拉皮尔(参看教材拉皮尔(LaPiereLaPiere) 1934 1934年年进行著名的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进行著名的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一、态度与行为的关系1、态度影响行为,态度是行为的中介。(里帕Lippa,1990)2、态度与行

13、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环境因素态度行为个人的总的认知个人对环境的一贯倾向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二、行为的影响因素l1、Birnbaum&Benne(1983)认为:行为是态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影响行为的因素包括:态度、环境、一般认知倾向、情绪状态、个人对环境的一贯倾向等都会对行为产生影响。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l在通过态度预测行为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看看态度是指向一般群体还是特殊个体。比如在拉皮尔的研究中,美国人对亚洲人的态度与对某一个亚洲人的态度在特殊性上不同,因此用态度预测行为时,后者更准确一些。许多研究者(Newcomb1992,Weigel1974)发现,

14、态度的特殊性越高,用它预测行为越准确。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2)时间因素l时间因素也影响我们用态度预测行为的准确性。一般说来,在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不可知事件改变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可能性越大。比如菲什本(Fishbein1974)发现在总统选举中,一周前的民意调查结果要比一月前的民意结果对预测谁能当选更为准确。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3)自我意识l内在自我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因此用他们的态度预测行为有较高的效度;而公众自我意识高的人比较关注外在的行为标准,所以难以用他们的态度对其行为加以预测。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4)态度强度l与弱的态度相比,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更大

15、(Petty,1992)。但是怎样才能使态度变强呢?戴维森(Davidson,1982)发现,对态度对象仅仅要求更多的信息就足以使人们态度的强度增加。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5)态度的可接近性l态度的可接近性指态度被意识到的程度,越容易被意识到的态度,对我们来说它的可接近性就越大。一般说来,来自直接经验的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大,就是因为这类态度的可接近性大。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 佩因罗德(1983)认为: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态度测量与行为的时间间隔愈短,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越高。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2、费希本和艾杰森的合理行动理论Fishben&Ajzen(1975,1980)提出了合

16、理行动理论,用以解释态度和行为的关系。l该理论认为,预测人的行为首先要了解他的意图,而意图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对人、物、事件的态度;二是个人对于采取该行为的主观规范,即个人主观上的行为标准。一般来说,人们意图中的两个因素是一致的,即态度与主观规范是一致的。l行为决定于意图,而意图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态度、规范、态度与规范的相对重要性。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图1 费希本和艾杰森的合理行动理论示意图态度意图行为主观规范加强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ll主观规范行为意图实际行为l知觉到的控制感指向行为的态度图2 计划行为理论的理论模型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指向行为的态度指向行为的态度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人们

17、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二是对这些信念的评价。l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指一个人对来自他人的社会压力的知觉,即该不该做出这样的行为的考虑。它也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感受到的重要他人的期望,二是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以生孩子的问题为例,她们在此问题上的主观规范取决于重要他人如丈夫的期望(如我丈夫想等我们有房子后再要孩子)以及她对此期望的遵从动机(我想取悦我的丈夫)。l知觉到的控制感知觉到的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完成行为是困难或容易的知觉。阿齐兹指出,只有在人们对完成行为有控制感的时候,态度才有可能影响行为。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案例:戒烟问题比如张三想要戒掉30多年的烟瘾(对戒烟持正性态度),同时他

18、也知道家人和医生期望他戒烟,而他也想取悦他们(主观规范),然而在以后戒烟的过程中,考虑到改变习惯的难度之后,他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知觉到对行为低的控制感)。这样不论态度与主观规范如何,张三也戒不了烟。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三、偏见(prejudice)与歧视(discrimination)l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l小说通过这个发生在英国的爱

19、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男主角(达西)的傲慢和女主角(伊丽莎白)的偏见。然而,时间和感知消除了两人以前的误解,悲欢离合的爱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主人翁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尊严,爱情.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1、偏见的定义l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l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对应的是刻板印象,它代表着人们对其他团体的成员所持的共有信念。偏见则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他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理性认识上。偏见即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行为成分体现在歧视上,如招工时排除女性或其他少数民族的人。社会

20、心理学社会态度2、偏见的特征l第一,偏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道听途说,人云亦云)l第二,偏见对应的认识成分是社会刻板印象。归类的思想本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但是容易产生社会刻板印象。l第三,偏见有过度类化的倾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点带面;爱屋及乌;以偏概全。l第四,偏见有先入为主的判断。固执己见;执着执拗。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3、偏见产生的原因第一,偏见产生的客观原因。第一,偏见产生的客观原因。l政治因素导致阶级偏见、种族偏见;l文化因素导致习性、习俗偏见,性别偏见;l经济因素导致阶层偏见。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竞争,会导致垄断,形成阶层偏见。l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群体的隔阂与偏见

21、。遗传观老子英雄儿好汉;环境观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第二,偏见产生的主观原因。第二,偏见产生的主观原因。l偏见的产生也来自于人们头脑中的绝对化的观念、权威性人格和某些特定的心理作用、心理感受(投射心理等)。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理论解释l团体冲突理论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偏见是团体冲突的表现,当人们认为自己有权获得某些利益却没有得到,这时他们若把自己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比较时,便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立与偏见。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所致,在偏见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效果最

22、为重要,儿童的种族偏见与政治倾向大部分来自父母,儿童所接受的新闻媒体的影响使得儿童学习到了对其他人的偏见。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认知理论用分类、图式和认知建构等解释偏见的产生,认为人们对陌生人的恐惧、对内团体与外团体的不同对待方式以及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关等都助长了我们对他人的偏见。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心理动力理论用个人内部的因素解释偏见,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4、偏见产生的后果偏见既可以造成社会群体生活的不协调,也会导致个体生活的紧张。社会心理学研究比较偏重于分析偏见给个体带来的心理后果。l第一,权威效应导致自我实现的障碍,导致个体的消极颓废与自

23、卑。l第二,性别的偏见导致人的消极对待或逃避。l第三,主观认识的偏见导致人际关系疏远、隔阂以及人格失常。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电灯是谁发明的?”“爱迪生。”“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5、偏见的消除第一,增进交往。G.W.Allport认为,偏见可以通过群体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平等交往中减少。第二,加强合作。谢里夫(C.W.Sherif)的研究表明,竞争引起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敌视和偏见;合作可以增进群体的合作与互助,减少偏见。第三,舆论引导。规范的制定,可以适度地改变人们的观点;大众媒体的宣

24、传,可以适度消除人们的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第四,社会化儿童青少年的偏见主要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尤其要注意父母与周围环境以及媒体的的影响。第五,受教育水平接受的教育越多,人们的偏见将越少。有时候人们的偏见更多地来源于自己的无知和狭隘。第六,自我监控由于偏见本身也与认知过程有关,所以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监控也可以减少偏见。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中国社会心理学热点课题之三: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污名与歧视l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这一批人,按照最新的统计数字,目前中国农民工大约有2.3亿至2.4亿人,80后农民工群体占一半左右,那就是超过1亿了,其中90后有4000多万人。社会心理学社会

25、态度l这些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和特征呢?首先是经济描述,“现在拉着拉杆箱的农民跟当初扛着蛇皮袋进城的农民可不一样了”,这是一个直观的感觉。l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一个访谈中,专门谈到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他用的是“第三代农民工”,讲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后半段到90年代出生的这一批人,他概括了四个特点:第一,他们从来没有种过地;第二,这批人都念过书,具有初中文化,是在电视机、手机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第三,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独生子女,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概念;第四,他们心理平衡度较差,难以接受“被歧视”。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还有专家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概括为“三

26、高一低”: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但是工作耐受力低。l以上特征描述均包含一个隐藏的视角:即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普通工人标准。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取向上的描述社会取向上的描述l“如果他们游荡在城市,就显然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来自媒体上的一篇文章。l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题目是中央首提“新生代农民工”意味着什么?,当前大多犯罪的人在这一群体。去年11月16日,广东警方公开悬赏通缉50个命案逃犯,大多数人来自农村,这一显著特征在网上引起热议,很多网友表示,农村留守孩子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2009年11月17日广州日报)。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检察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二代

27、农民工年轻、阅历浅,不愿吃苦又想过上好日子,在诱惑面前,很容易走上歪路。新型犯罪多发生在二代农民工身上,与他们的父辈相比,这一群体多受过一些教育,有一定文化,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思路开阔且办事手段灵活。南京雨花台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许多二代农民工不屑于干盗窃、抢劫等小偷小摸的事,理由是来钱少、风险大。在他们眼里,制作贩卖假发票、办理信用卡套现是低风险、低投入、高产出的发财捷径。”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文化的描述l央视“新闻1+1”报道“他们寻找丰富多彩的生活,泡网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服装。”为什么要将这些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呢?每一个城里人的孩子下迪厅、染染头发、到网吧,不会作为

28、他们的特征,但是农民工来了之后就觉得很惊讶,你也染头发、你也穿漂亮衣服、你也用手机、你也上网等等,发出这种惊讶的时候,背景是你觉得他们原本是不会这样的。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污名污名(Stigma)l由于个体或群体具有某种社会不期望或不名誉的特征,而降低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它是社会对这些个体或群体的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被贴上该标签的人有一些为他所属文化不能接受的状况、属性、品质、特点或行为,这些属性或行为使得被贴标签者产生羞愧、耻辱乃至犯罪感,并导致了社会对他们不公正的待遇。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歧视歧视l社会对被贴上污名污名标签的人所采取的贬低、疏远和敌视的态度和行为,是污名污名化的结果。社会心理

29、学社会态度第三节 态度理论主要问题:l1、社会学习论l2、诱因论l3、海德的平衡理论l4、奥斯古德的和谐理论l5、费斯廷格的认知理论l6、霍夫兰德的信息理论l7、卡茨的功能理论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一、态度的形成一、态度的形成l从前面对偏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态度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l态度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个体生存环境的主客观因素的改变,个体的态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l影响态度形成的具体因素包括两方面:第一,个体生存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同伴人际关系、团体影响)。第二,个体学习方式的不同(联想、强化、模仿)。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二、态度理论二、态度理论

30、对于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类:一类为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认为态度就是习惯,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另一类为认知学派的理论,认为人们的态度是符合他们认知结构总体的平衡状态。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1、 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l 社会学习论把态度看作是在刺激反应模式中,即社会刺激引起反应的作用下习得的。认为其它形式的学习原理,也适用于态度的形成和变化,态度就是在刺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不断改变的。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刺刺 激激(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反反 应应(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注注 意意了了 解解接接 受受第二节 态

31、度的形成态度模式l 1953年,霍夫兰德,贾尼斯和凯利提出了一个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基本模式:l 态度的主体在有关的某种态度对象的刺激(信息的传播)作用下,是否受此传播信息的影响形成或者改变态度,必须经过注意、了解、接受三个过程。同时强调联想与强化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一是联结,把特定的态度与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二是强化,受到奖励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态度;三是模仿,通过模仿榜样人物的态度而形成,如孩子经常模仿父母的政治与种族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模仿对态度的影响l 班都拉(1977)非常强调替代性强化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此外,个人也可以自我强化,模仿性的观察学习也

32、是人们态度获得的一个途径。模仿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形象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米德拉斯基(米德拉斯基(19731973)等人的实验:)等人的实验:l过程:过程:让六年级学生玩游戏,赢一次得一张代币卷,多了可换更好的礼品。被试可把赢的代币卷放入标有“我的钱”的罐中,或放入标有“给穷孩子的钱”的罐中。控制组面临上述情况,实验组除上述情况外,还加上榜样的示范。l结果:结果:控制组捐献者极少,而实验组大都捐献,若实验者对他们的行动给以强化,则捐献者增多。l结论:结论:口头说教不一定起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在展示范型以引起仿效并给予强化。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2、诱因论l诱因论把态度的形成看成是对利益或损失的衡量过

33、程,并在衡量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具体形式有:认知反应论和预期价值论。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3、海德的一致性理论l海德(F.Heider)于1958年提出了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l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显然,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两个主要假设:强调我们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趋向平衡的压力”,根据这一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必须彼此适应,构成一幅明显的、一贯的及有意义的生活图画,驱使人们朝向平衡的主要动机是达到一种和谐的社会与人

34、际关系。不平衡结构趋向于转变成平衡结构,这个假设是平衡理论的核心。不平衡的系统会产生态度改变的压力,直至达到平衡,这种压力才会消失。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Heiderl海德的P-O-X模式:个人(Person)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Other)建立的关系是通过第三者的人或物或事(X)形成的。l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适应,P-O-X体系就呈平衡状态;P和O的态度就无须改变。l三者之间的关系不适应,P或O就会感到不和谐,P-O-X体系就呈不平衡状态;P或O就会改变认知状态,从而改变态度。l达到平衡的方法很多,平衡理论经常采用最小付出原则来预测改变的方向。这一原则指的是,在最终平衡的目的下,人们以改变最少的方

35、式去处理。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POX的关系图解l上述的POX的关系列成图解形式,以符号“+”表示正的关系,以符号“-”表示负的关系,那么,共有8种模式,其中4种是平衡的结构,4种是不平衡的结构(见下图)。平衡结构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结构则为负。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POXPOX+POX+POX+POX+POX+POX+POX+四种不平衡结构四种平衡结构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POX”模型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举例说明l现举例说明这种三角关系。今有认知主体P(女青年),态度对象为O(男青年,为P的男朋友),X(男青年O当清洁工)。l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l第一,P对O与X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

36、衡状态。l第二,P对O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l第三,P对O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解决办法l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l第一,P改变对O的态度(喜欢-不喜欢);l第二,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l第三,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l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4、奥斯古德的和谐理论(协调理论)l 与海德的平衡理论有关的探讨,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R.H.Tannenbaum)1955年提出的和谐理论。l 和谐理

37、论(congruitytheory)着重研究个体P(Person)与对象O(Object,事件、概念、事物等)及对象的来源S(Source)三者之间的关系。l 和谐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个体P对来源S有特定态度,对对象O也有一个态度,当S对O表示看法后,P对S或O都会做某一程度的改变,而达到平衡。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评价与分析l 和谐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能够对态度改变的方向和程度作比较精确的预测。和谐理论所考虑的对象,是个人对之怀有正面态度或反面态度的成对认知元素。和谐理论指出,当某一具有极端数值的态度和另一具有相反数值的态度配对成双时,极端的态度不易改变。l 例如:一位深受个体(P)喜欢,拥有表示个人

38、喜欢程度值+3的教师(S)如果公开表示:他深好某种个体(P)厌恶程度值-1的佛教思想,则个体(P)极可能对佛道思想变得较具好感,但对教师(S)的态度却可能不会有多大的改变。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评价与分析l 奥斯古德认为,当P对S和O态度相似、而S对O主张否定时,或是当他对S与O态度不同、而S对O主张肯定时,不协调都会存在。即三者之间只有一个否定关系,或者所有关系都是否定的,就会出现不平衡。这一点与F.海德的“平衡”关系的模式是一致的。l 例如,当一个人从一个他不信任的媒体那里得知一个评价负面的事件,如果这个人同样对这个事件持负面评价的话,会产生“不协调”,因为这时三个关系都是否定的。因此,为了达

39、到协调,个体很可能改变自己对这个事件的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5、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l1957年,费斯廷格出版了认知失调理论一书,指出:“认知失调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有机体试图在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的和谐和一致性。即个人的认知存在着一种协调的内驱力。”理论假设:理论假设:l A)认知要素之间可能会产生失调;l B)认知失调的存在会引起减小这种失调或阻止失调的压力;l C)减轻失调的压力的强度是现有的不协调程度的函数。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认知要素l 认知要素认知要素是指个体对于环境、人、人的行为以及人自身的某种认识、见解或观念。可分为:有关行为的有关行为的和和有关环境

40、的有关环境的。l 每个人的认知系统中都同时存在着许多认知要素,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关关系:系:A)不相关;B)不协调;C)协调l 费斯廷格主要考察了后两种关系,尤其是失调关系。他提出:两个认知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协调的程度是由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性决定的。但是,不协调的程度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大,因为不协调一经产生,就会受到相反方向的阻力。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不协调的原因l逻辑上的不相容l认知成份与文化模式不协调l观念的矛盾l与过去经验不协调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失调l失调的后果:失调的后果:作为心理上不舒适感的失调的存在可导致个体去减少失调、达到协调;当存在失调时,个体除了失调以外,还主动避开促进失

41、调增大的情况和信息。l减少失调的方式:减少失调的方式:改变认知结构中关于行为的认知要素。改变关于环境的认知要素。这同样也是观念的改造,即认知结构的重建。给认知结构中补充有助于减少失调的新的认知要素。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不一致引起的失调解决方法:解决方法:lA)改变自己的意见;lB)设法改变他人的意见;lC)将自己与那个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分开,即认为彼此之间没有可比性。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我们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

42、l(1)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对戒烟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我喜欢吸烟,我不想真正戒掉)。l(2)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l(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4)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只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l(5)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我将再次戒烟,即使别人给也不再抽烟)。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l费

43、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在解释许多领域的态度问题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有两个主要的领域:一是从事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二是决策后失调。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1)从事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l不当理由与认知失调l假想让你完成一项非常无聊的工作,在完成之后给了你极高的报酬,你对此项工作的态度会改变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费斯廷格和卡尔斯密斯(1959)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们让被试做两项极为无聊的工作:第一项工作是解开或绕线,第二项工作在木板上摆弄48根小木棍,每项进行30分钟。之后告诉被试说这项研究的真正目的是想验证完成该工作的绩效如何受他人预先对此工作评价的影响。实验者还给被试说由于人手不够,希望被试能

44、够提供帮助,具体任务就是告诉下一个进来的人这项工作很有意思(撒谎)。被试被分成三种情况,一是没有任何报酬,二是给1美元的报酬,三是给20美元的报酬。实验结束后主试询问了被试对这些任务的喜欢程度,结果如下图: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在这项研究中,费斯廷格和卡尔斯密斯认为撒谎的被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减少认知失调:一是增加第三个认知以使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减少;二是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态度。给1美元的被试之所以态度改变大,是因为他们感受到的认知失调高,而给20美元的被试用高的报酬来解释自己的撒谎行为,高的报酬成了解释反态度行为的正当理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新的认知用来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

45、一致性,因此不太需要改变态度。1美元太少,不能成为反态度行为的正当理由,而是不当理由。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 与小的奖励可以引发人们对不喜欢工作的兴趣类似,较轻的惩罚也会成为人们不做某项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不当理由。Aronson和Carlsmith(1963)在研究儿童游戏行为的实验中证明了这一点。在研究中,试验者给了儿童一堆玩具,其中有一个玩具不许他们玩,如果孩子玩了的话就会受到轻或重的惩罚。在这种情境下,如果孩子顺从了试验者的要求不玩那个玩具,就会引起失调。如果把这种失调与受到的惩罚联系在一起,较重的惩罚可以减少由于玩了那个玩具而产生的失调,并进而不发生态度的改变,而较轻的惩罚不足以解释儿童的

46、行为,所以他们产生了最大的态度改变,从而不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l林德(Linder1967)及其同事就证明了这一点。在研究中他们让大学生写一篇文章,支持禁止有反社会倾向的人在校园发表言论。实际上正在州议会讨论的这项法案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对。实验采用22(报酬选择)的因子式设计:报酬有0.5美元和2.5美元;选择分有选择和无选择。在有选择情况下,向被试强调他们有拒绝写文章的自由;在无选择情况下,没有提到被试有拒绝的权利,只是让他们写这样的文章。结果正如认知失调理论所预期的,在有自由选择时,报酬为0.5美元的被试发生了最大的态度改变,而报酬为2.5美元的一组

47、则没有发生态度改变。在没有选择情况下,认知失调理论不适用,但符合行为主义的强化原理:行为的结果受到的强化越大,人们对行为的态度也越积极。如下图所示:可见,只有在有自由选择的时候,人们才能体验到认知失调。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有选择时认知失调高,态度改变也大;而无选择时人们经验到的失调少,态度也不会有大的改变。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努力与认知失调l早在1959年,心理学家阿伦森等人就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研究中他们让自愿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讨论有关性的话题(这个问题在50年代是人们忌讳的一个话题),同时把被试分为高嘲笑组(被试在公共场合大声念一些淫秽的词)、中等嘲笑组(被试在他人面前读

48、一些与性关联的词)、以及控制组。在实验开始之前,研究者告诉被试说为了保证他们讲的是自己的心里话,他们需要参加一个“尴尬测验”(Embarrassment),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上面的分组。参加完测验之后,他们让被试戴上耳机,加入一个团体,一起谈论有关性问题。讨论完之后,研究者让被试用0100分评价自己对讨论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高嘲笑组(97人)的被试对小组讨论的评价要远远高于低嘲笑组(82人)和控制组。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阿伦森指出,努力做一件不好的事情,必然带来较高的认知失调,而为了减少失调,人们只能改变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从不喜欢变得喜欢。l你为某件事情的付出越多,你

49、将会越喜欢它。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2)决策后失调l 人们在任何一个决策做出之后均会产生失调,这种失调就叫做决策后失调,它可以通过改变对最终选择的评估来减少。l布瑞姆(Brehm1965)用实验证了这种现象。在实验中他先让女性被试看八种东西,如闹钟、收音机、电热水瓶等,然后请她们写出对每件东西的喜欢程度。接着再从其中拿两样东西让被试看,并向她们说她可以拿走任何一件她所想要的,最后再请她们对每件产品重新评定一次。结果发现,在第二次评定时,被试强烈地倾向于增加对她所选择的物品的评估,而降低对放弃物品的评估。如下表: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6、霍夫兰德的信息理论lHovland&Weiss

50、1959年提出的一种态度改变的理论,也是美国心理学界公认有效的态度转变研究模式。l其指出,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四个:宣传说服者变量、信息变量、渠道变量、信息接收者变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谁?宣传说服者变量如:可信性 吸引力什么?信息变量如:恐惧的引起 单方面信息 双方面信息用什么方式?渠道变量如:面对面 电视 录音机对谁?信息接收者变量如:智力 性格 原有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7、卡茨的功能理论l卡茨(D.Katz)于1960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某种态度,是因为这种态度可以满足他们个人的某种需要,特别是心理的需要。因此,要改变人们的态度,应该首先了解态度所能够满

51、足的需要是什么,通过改变人们内在的需要来改变人们所持有的态度。l其认为,态度具有工具性、调适性或功利性功能;自我防御的功能;认识的功能;价值表达的功能等。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8、科尔曼的态度变化阶段说l 科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了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说。这三个阶段是:服从、同化和内化。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服从阶段l这是从表面上转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时期。这也是态度转变的第一阶段。一般说来,这时人们会表现出一些顺从的行为,但这仅仅是受迫被动的。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同化阶段l这一阶段表现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并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态度相接近。显然,同化这一

52、阶段已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在外界压力下转变态度,而是自愿地进行的。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内化阶段l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地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在这一阶段中真正使一个人相信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从而把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自己态度体系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说服的力量l从前有个地方叫做美国。有一个老头呢,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跟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他跟这个小儿子相依为命呐,在乡下生活。这一天呢来了一个人对他说,我能不能把您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说,不行,绝对不行,你给我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在城里为您的儿子找了个对象,那么能带他走

53、吗?老头还是说,不行,你给我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对象,也就是您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那您看行吗?老头想了想,终于呢,能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情打动了他,他同意了。过了几天,这个人就找到了美国的首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对他说,我想给您的女儿找一个对象行吗?洛克菲勒说,不行,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您看行吗?洛克菲勒答应了。又过了几天呢,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您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这总裁笑了笑说,不可能,我已经有这这么多副总裁,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而且必须是马上呢?这个人说,如果我让您任命的这个人是洛克菲

54、勒的女婿,那您看行吗?总裁答应了,所以这个小伙子马上就变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加上世界银行副总裁。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传销的危害传销的危害l案例:案例: 2008年年2月,南京市工商、公安部门联手月,南京市工商、公安部门联手破获一起传销大案,令人震惊的是,传销头目之破获一起传销大案,令人震惊的是,传销头目之一梁某是已获本硕连读资格的高校学生,而一梁某是已获本硕连读资格的高校学生,而834名名受害者中,几乎全是在校大学生,涉及受害者中,几乎全是在校大学生,涉及33所高校,所高校,很多参与者是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经警方调查发很多参与者是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经警方调查发现,现,2006年至年至2008年,台

55、湾人王某与南京某高校年,台湾人王某与南京某高校学生梁某成立商贸公司和学生梁某成立商贸公司和“大学生创业联合会大学生创业联合会”。传销头目梁某案发前是南京某大学金属材料系三传销头目梁某案发前是南京某大学金属材料系三年级学生,本已获得本硕连读的机会,但其先后年级学生,本已获得本硕连读的机会,但其先后伙同王某,以发展下线收取伙同王某,以发展下线收取“入门费入门费”为由,从为由,从中获利。这位昔日的河北某市高考理科状元,面中获利。这位昔日的河北某市高考理科状元,面对学校领导的劝说,甚至用退学来表示自己对学校领导的劝说,甚至用退学来表示自己“专专注于事业的决心注于事业的决心”。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心理

56、学研究热点之四:传销骗术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传销传销“洗脑术洗脑术” 所谓所谓“洗脑洗脑”,就是,就是传销组织以种种手段,鼓传销组织以种种手段,鼓吹通过传销迅速富裕的歪吹通过传销迅速富裕的歪理,迷惑你的判断能力,理,迷惑你的判断能力,改变你的思维方式、道德改变你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行为方式,调动你观念、行为方式,调动你的情感与情绪,激发你内的情感与情绪,激发你内心的欲望,使人对传销由心的欲望,使人对传销由怀疑到深信不疑,不仅认怀疑到深信不疑,不仅认同其价值观,而且对其产同其价值观,而且对其产生经济依赖、心理依赖、生经济依赖、心理依赖、情感依赖、直至深陷其中情感依赖、直至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而不

57、能自拔!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很多人也都被金钱和虚幻的未来冲昏了头脑,蒙蔽了良知。产生对金钱很多人也都被金钱和虚幻的未来冲昏了头脑,蒙蔽了良知。产生对金钱“扭曲扭曲”的追求,而不断的去钻研的追求,而不断的去钻研“骗人骗人”的技巧,把自己的亲人、朋友一一骗入进的技巧,把自己的亲人、朋友一一骗入进来。来。返返返返 回回回回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第四节 态度改变的方法l主要问题:l1、态度改变的模型;l2、两种说服路线l3、具体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态度的形成是人对某些事物从不曾有的态度到出现某种态度,而态度的改变是指人对事物已有态度的基础上发生一定的变化,包括一致性改变和不一致的改变。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

58、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方法一、态度改变的形式 l1 1、一致性改变、一致性改变l 方向不变,只是强度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如从稍微反对变为强烈反对。l2 2、不一致性改变、不一致性改变l 方向发生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以新态度取代旧态度。如从厌恶变为喜欢。l 在相同情境下,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比不一致性改变容易。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二、态度改变的模型l参见霍夫兰德的信息理论。l1、信息的传递者信息源l2、传播的信息的特征l3、传播信息的渠道l4、目标靶l5、情境因素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信息传递者的特征l说服者的可信度(Credibility)l传递者的立场l传递者的意图l说服者的吸引力(At

59、tractiveness)。其中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专家资格和可靠性。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睡眠者效应l睡眠者效应(睡眠者效应(sleeper effect):即由于时):即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在态度心理学中,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在态度心理学中,人们把说话者因威信因素产生的影响,随人们把说话者因威信因素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相反效应的现象,称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相反效应的现象,称之为睡眠者效应。之为睡眠者效应。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一是对人的忘记比对事的忘记更快一是对人的忘记比对事的忘记更快l二是信息发出者的威信效

60、应中断的结果二是信息发出者的威信效应中断的结果l三是信息接受者三是信息接受者“意义障碍意义障碍”中止的结果中止的结果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思考:l脑白金的广告成功吗?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尝试吸一支烟的尝试吸一支烟的“睡眠者效应睡眠者效应”将持续多将持续多年年l据路透社报道,英国伦敦大学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偶尔尝试着抽一支烟并不是那么“无害”,这支烟的“睡眠者效应” 可以持续数年,尝试吸烟者今后成为烟民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方法l信息差异信息差异l单面说明与双面说明:单面说明与双面说明:单面说明是在劝导时,只提出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论据;双面

61、说明既提对自己有利的论据,也提对自己不利的论据,然后强调前者,缩小后者。 l激发恐惧:激发恐惧:信息传播者,有时想利用恐惧使接受者改变态度。 l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不仅受信息源的影响,也受宣传时所采用的媒介的影响。l提示结论:提示结论:提示结论有两种方式,一是提出资料,让听众自己下结论;二是直接指出结论。l重复与新颖信息的传播与沟通信息的传播与沟通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方法目标对象的特点 l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 l预先注射预先注射 l人格倾向人格倾向 l个体的心理倾向个体的心理倾向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情境l强化l预先警告l分心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我们

62、为何而战?我们为何而战?”l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远未做好战争准备的美国人突然之间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百万青年人应征入伍。为了让新兵们了解自己的敌人、盟友,相信开战的正确性以及树立起足够的信心,军方决定用看电影的方式来训练新兵。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一、美国式的幽默。因为没有现成的训练影片,1942年初,新上任的美国武装部队人事主管、司令马歇尔将军向好莱坞求助。他特地邀请著名导演弗兰克.卡帕给予帮助。卡帕愿意帮忙,但是担心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解释说他以前从未拍过纪录片。马歇尔将军简短的回答说服了他:卡帕,我以前也没做过武装部队人事主管。千千万万的美国青年的腿以前也

63、没被子弹打断过。一年前连海都没见过的男孩子们今天就要被命令登上军舰了。l二、二战时美国的说服工作当战争开始之后,美国军方很早就把社会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专家们集中在一起,解决国家在危机中面临的紧急的实际问题。并且,他们认为,这些对于士兵智力、心理,以及宣传和说服效果的实验、研究非常必要,效果很好。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美国-伊拉克战争l年月日,美国国会人权秘密会议上,一位名叫的岁科威特姑娘声泪俱下地诉说了一个故事:占领科威特的伊拉克军人残暴成性,他们将婴儿从医院的保育室里扔出去。这个故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感动了总统布什,在此后五个星期的讲话中,他五次重复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对于说服美国人出兵海湾起

64、了作用。只是在战后才有人发现,原来这个姑娘是科威特驻美大使的女儿,她的故事只是一家受雇于科威特流亡政权的公关公司的把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时期,赵国的太后刚刚执政,秦国趁机攻打战国时期,赵国的太后刚刚执政,秦国趁机攻打赵国,形势非常危急。赵国向盟友齐国求救,齐赵国,形势非常危急。赵国向盟友齐国求救,齐国答应出兵支援,但有个条件,就是要求长安君国答应出兵支援,但有个条件,就是要求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到齐国做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做人质要寄人篱下,在那个动荡战乱的年代,人做人质要寄人篱下,在那个动荡战乱的年代,人质的性命常常

65、很难保证。所以对于齐国的要求,质的性命常常很难保证。所以对于齐国的要求,赵太后断然拒绝。赵太后断然拒绝。 赵国的大臣们都十分着急,纷纷劝说太后答应齐赵国的大臣们都十分着急,纷纷劝说太后答应齐国的条件,太后非常生气,宣下旨意:国的条件,太后非常生气,宣下旨意:“谁再来谁再来劝我让长安君去做齐国的人质,我就啐他一脸。劝我让长安君去做齐国的人质,我就啐他一脸。”大家一看,都不敢再开口了。大家一看,都不敢再开口了。 秦国的进攻日益加紧,赵国安全危在旦夕,老臣秦国的进攻日益加紧,赵国安全危在旦夕,老臣触龙看在眼里,十分忧虑,决定冒险再劝一次太触龙看在眼里,十分忧虑,决定冒险再劝一次太后。太后听说后,怒气

66、冲冲地在大殿等他。后。太后听说后,怒气冲冲地在大殿等他。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 触龙故意小步缓慢地走上殿堂,先谢罪说:触龙故意小步缓慢地走上殿堂,先谢罪说:“老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走,非常失礼。很久没有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走,非常失礼。很久没有来拜见太后您了,担心您的身体,今天特来问候!来拜见太后您了,担心您的身体,今天特来问候!” 看到触龙老态龙钟的样子,太后不忍苦着脸,跟看到触龙老态龙钟的样子,太后不忍苦着脸,跟着感慨道:着感慨道:“我现在进出也要靠车子才行了,我我现在进出也要靠车子才行了,我们都老喽!们都老喽!” “那吃饭还好吗?那吃饭还好吗?”触龙很关切地问。触龙很关切地问。 “只能喝些

67、稀粥,成天这么多的烦心事,哪里有胃只能喝些稀粥,成天这么多的烦心事,哪里有胃口啊!口啊!” “我的胃口也不好,但我还坚持散散步,每天走二我的胃口也不好,但我还坚持散散步,每天走二三里路,增加点食欲。三里路,增加点食欲。”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唉,我可做不到。唉,我可做不到。”太后叹了口气,脸色好多了,先前的太后叹了口气,脸色好多了,先前的怒气基本看不到了。怒气基本看不到了。这时触龙用恳求的语调说:这时触龙用恳求的语调说:“太后,老臣有个儿子叫舒祺,太后,老臣有个儿子叫舒祺,排行最小,不成材,但老臣很喜欢他,老臣想请求您让他排行最小,不成材,但老臣很喜欢他,老臣想请求您让他当一名侍卫,也算为国家出

68、些力。当一名侍卫,也算为国家出些力。”“好啊,他几岁啦?好啊,他几岁啦?”“15岁,虽然还不大,但我想趁我活着的时候先安排好。岁,虽然还不大,但我想趁我活着的时候先安排好。”“哈哈,原来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哈哈,原来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太后笑了。太后笑了。“当然,我喜欢这个小儿子比他妈妈还多呢。没办法,天下当然,我喜欢这个小儿子比他妈妈还多呢。没办法,天下父母心吗。父母心吗。”太后很开心,谈话的气氛越发缓和了。太后很开心,谈话的气氛越发缓和了。这时,触龙趁机说:这时,触龙趁机说:“老臣认为太后疼爱女儿燕后比长安君老臣认为太后疼爱女儿燕后比长安君要多。要多。”“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69、”太后睁大了眼睛。太后睁大了眼睛。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触龙很感慨地说:触龙很感慨地说:“父母疼爱儿女,总是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父母疼爱儿女,总是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算。当年你送燕后远嫁外地,她也哭个不停,不愿意远离算。当年你送燕后远嫁外地,她也哭个不停,不愿意远离家乡;出嫁后,您非常想念她,但每次祭祀时总是祈祷她家乡;出嫁后,您非常想念她,但每次祭祀时总是祈祷她不要回国,好好当她的王后。这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让不要回国,好好当她的王后。这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让她的子孙世代继承王位吗?她的子孙世代继承王位吗?”“是啊!是啊!”太后点头说。太后点头说。触龙进一步说:触龙进一步说:“您想过没有,三代以前,甚至

70、赵国的开国您想过没有,三代以前,甚至赵国的开国重臣,现在子还封侯的还有吗?重臣,现在子还封侯的还有吗?”“没有了。没有了。”太后想了一下说。太后想了一下说。“是那些封侯人的子孙都不好吗,没有能力吗?不是的。关是那些封侯人的子孙都不好吗,没有能力吗?不是的。关键是他们没有功劳。没有功绩却享受很高的俸禄,有很高键是他们没有功劳。没有功绩却享受很高的俸禄,有很高的地位,时间长了就难服众啦。现在你宠爱长安君,可以的地位,时间长了就难服众啦。现在你宠爱长安君,可以提高他的地位,赐予他土地与财宝,可你不让他为国立功,提高他的地位,赐予他土地与财宝,可你不让他为国立功,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服众呢?所以我

71、认为您没有替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服众呢?所以我认为您没有替长安君长远打算,说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的爱。长安君长远打算,说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的爱。”一席话,让赵太后醒悟了,她改变了想法,同意长安君到齐一席话,让赵太后醒悟了,她改变了想法,同意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让他为解决赵国的危机出力。齐国很快出兵,国为人质,让他为解决赵国的危机出力。齐国很快出兵,击退了秦军,赵国平安了。击退了秦军,赵国平安了。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共同参与,让别人觉得那是他们自己的主意共同参与,让别人觉得那是他们自己的主意 韦森先生是服装设计师,把他设计的服装草图卖给服装设韦森先生是服装设计师,把他设计的服装草图卖给服装设

72、计师或成衣厂商。计师或成衣厂商。3年来,他每星期都去拜访纽约一位著年来,他每星期都去拜访纽约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这个设计师从不拒绝见他,但从没有买名的服装设计师。这个设计师从不拒绝见他,但从没有买他的东西。每次都仔细地看了他带去的草图,很遗憾地说他的东西。每次都仔细地看了他带去的草图,很遗憾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多次失败,让韦森感到自己推销的方式是否有问题。一次,多次失败,让韦森感到自己推销的方式是否有问题。一次,他带了几张没有完成的草图去见设计师。他带了几张没有完成的草图去见设计师。 “我想请您帮个小忙,这里有几张没有完成的草图,您是否我想请您帮个小忙,这里有几张没有完成的草图,您是否愿意

73、帮助我完成,以符合你们的要求?愿意帮助我完成,以符合你们的要求?” 设计师看了看草图,然后说:设计师看了看草图,然后说:“你把草图放在这里,几天你把草图放在这里,几天后来找我。后来找我。” 3天后,韦森去见设计师,听了他的意见,把草图带回去,天后,韦森去见设计师,听了他的意见,把草图带回去,按照设计师的意见完成。结果,设计师全部采购了这些样按照设计师的意见完成。结果,设计师全部采购了这些样式。式。 “我一直希望他买我提供的东西,这是不对的。我一直希望他买我提供的东西,这是不对的。”韦森后韦森后来总结说:来总结说:“他提供了意见,他就是设计人,是他买了他他提供了意见,他就是设计人,是他买了他自己

74、设计的东西。自己设计的东西。”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三、态度转变的两种说服路线l1、帕蒂(Petty,1986,1992)提出,态度转变中有两条路线,即中心路线和外围路线。l中心路线乃是突出信息中所包含的优点、性质、合理性等方面,通过系统的讨论以激发人们进行思考的方法。l外围路线乃是宣传说服者向人们提供线索,使之未经过深入思考就接受。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2、两种路线的比较路线路线路线特点路线特点态度转变过程中所态度转变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受的影响态度转变的效果态度转变的效果外围路线外围路线被试依据外部线被试依据外部线索而不是通过积索而不是通过积极的思考信息本极的思考信息本身的内容身的内容宣传说服者变量,

75、宣传说服者变量,如:可信性和吸引如:可信性和吸引力;信息的表面特力;信息的表面特征;宣传说服的次征;宣传说服的次数。数。态度转变微弱而短暂,根态度转变微弱而短暂,根据态度较难测其行为据态度较难测其行为中心路线中心路线被试对信息内容被试对信息内容反应积极并作认反应积极并作认知加工知加工信息接受者的认知信息接受者的认知反应;信息接受者反应;信息接受者的逻辑判断;宣传的逻辑判断;宣传说服的质量说服的质量态度转变相对强烈、较持态度转变相对强烈、较持久,可由态度预测其行为久,可由态度预测其行为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练习题:态度与态度改变l态度态度:个人对人、事、物凭其认知和好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当持久且一致

76、的行为倾向。可分三种成份:认知、情感、行为l态度习得的练习请用社会学习理论解释态度习得。l说服改变态度的练习如何让人接受“骑车要戴安全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等看法?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案例:苏格拉底与尤苏戴莫斯的对话案例:苏格拉底与尤苏戴莫斯的对话l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记录了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Euthydamus)有关“正义”问题的谈话。“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问。“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问。“肯定有”,尤回答。“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77、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也有”,尤回答。“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也有。”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是不是也能说它是非正义的呢?”“当然不能。”“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当然。”“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这也是正义的。”尤回答。“如果他偷窃、抢劫他们的财物,他所做的不也是正义的吗?”“当然是,不过,一起头,我还以为你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哩。”尤回答。“那么,所有我们放在非正义一边的事,也都可以放在正

78、义的一边了?”苏问。“好象是这样。”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既然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限:这一类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问。“完全同意。”尤回答。苏接下去又问道:“弱国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因此,就制止了士气的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尤回答。“又如儿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而由于用了欺骗的方法,竟使儿子恢复了健康,这中欺骗的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我看也应该放在同一边。”尤回答。“又如,一个人

79、因为朋友意志沮丧,怕他自杀,把他的剑或其他这一类的东西偷去或拿去,这中行为应该放在拿一边呢?”“当然也应该放在同一边。”尤回答。苏又问:“你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坦率行事的?”“的确不是,”尤回答,“如果你准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话。”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l态度是一种无法予以直接观察的内在心理活动,因而只能采取间接的方式进行测量,即从人们的实际反应中推断得到。l有两类实际反应可以用来作为推论态度的依据:l一是该人对该事物所表现的直接行动;l二是该人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就其对该事物的想法、感情及行为倾向所做出的自我陈述。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测量的内容l

80、态度的方向:态度的方向:指人们对客体的肯定或否定的反应;l态度的强度:态度的强度:指人们对客体的认知、情感表现出的程度,即态度的力量或深度,可以用尺度标示出来。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一、自陈法l1.等距法瑟斯顿量表l此量表是瑟斯顿(L.L.Thurstone)首先发明的,其内容是选取一组有关某一问题的简单、直接、涉及面广的陈述,再要求被试对其中的每一个陈述作出一种反应,最后总结出结果。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校订标准lA)问话应简单;lB)提出陈述的方式应该让人们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lC)就与问题有关;lD)应该非常明确;lE)应体现出对于问题可能出现的意见的整个范围

81、。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黑人家庭降低了其邻居的房地产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2.累加法李克特量表l李克特(R.A.Likert,1932)的量表,是对瑟斯顿量表的简化和发展。李凯尔特选择了对态度对象不是赞成就是反对的陈述,然后分给事先从待测的被试中选出的少数审定者,将其排列成五个等级。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累加法我永远不和一个黑人结婚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坚决不同意 5 4 3 2 1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3.社会距离尺度法布加达斯量表l这种量表是由埃里布加达斯(E.S.Bogardus)

82、于1925年设计的。l通过定量测量人们愿意与其他群体的人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来了解其态度。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社会距离尺度法l根据我最初的情感反应,我愿意承认黑人(作为一个个体,不是我所认识的最好或最坏的成员)属于以下分类中的一种或多种。l由婚姻所缔结的亲戚关系1l作为私人朋友在我所在的俱乐部中获得成员资格2l街邻3l在我所从事的行业中工作4l我国公民5l仅作为我国来宾6l应被驱逐出我国7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4.语义分析法l奥斯古德、苏西、塔南鲍姆的语义差异量表要求回答者用双极修饰词的量表评价对象,不用在肯定/否定评价之间选择。情感范畴即好/坏,称为“评价”向量;强

83、度范畴即强/弱,称为“潜能”向量;修饰词如快/慢,构成了“活动”向量。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语义分析法l(从涉及到你对美国大陆上波多黎各人态度的每一行中圈一个数。)l评价量表好7654321坏l漂亮7654321丑陋l聪明7654321愚蠢l潜能量表强大7654321弱小l活动量表迅速7654321缓慢l积极7654321消极l敏锐7654321迟钝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二、投射法l在测验时,向被试提供一些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反应,从而不知不觉露出其人格特点。即在没有控制的条件下,个人内在因素通过某些刺激投射出来。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主

84、题统觉测验l主题统觉测验(TAT):用几十张内容暧昧的图片,让被试看图后自由编故事,但必须有四方面内容:你看到什么?促使图片上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后会有什么结果?以画中人的体验是什么?l被试在编故事时,就把内心冲突和欲望穿插在故事中,即把心理投射在故事中。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主题统觉测验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造句测验l造句测验(SCT):事先准备好几个有关某一事物的未完成的句子,让被试把句子写完,从中反映被试的态度。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三、行为反应测量法l自由反应法自由反应法l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被试自由回答,测量者不提供任何可能的答案。第四节

85、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情境法l根据人们在已知的情境是的态度,去预测他们在另一类似情境中也将持有类似的态度的原则设计的。具体的办法是设置一种情境,观察被测者在此情境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由此判断他对此情境的态度。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行为观察法l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从而推论人们对待某事物态度的方法。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生理反应法l人在产生某种态度时,其身体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通过测定这些变化的生理指标,从而推断其态度状况的方法。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33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A行为B情感C感觉D行为倾向91态度的特点包括()。A稳定性B内在性C间接性D针对性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的;价值观不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35、一般来说,()频率的信息重复,能取得较好的说服效果。(A)高(B)中等(C)低(D)偏高34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收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A适中B较大C较小D最大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l33、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模型。(A)POX(B)B=f(P,E)(C)TIRO(D)ABC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