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47599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文言文高考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一、一、20122012考纲考点及对应题型考纲考点及对应题型二、二、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选文特点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选文特点 . .体裁;体裁; . .内容;内容; . .选材的大体思路;选材的大体思路; .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三、几种常见固定题型讲解:三、几种常见固定题型讲解: .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 .翻译;翻译; .信息筛选:多为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信息筛选:多为人物形象、性格分析20132013年考纲考点:年考纲考点:识记与理解:识记与理解:1 1、理解常见

2、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2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3 3、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 1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 2、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3 3、归纳作品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归纳作品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旨,揭示写作意图。考题类型对应:考题类型对应:识记与理解识记与理解1 1:考察题型:文言实词(填空题);文言虚词(选择题)。考察题型

3、:文言实词(填空题);文言虚词(选择题)。例例(0808年高考)年高考)17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4分分) )(1)(1)则人谁肯则人谁肯固固矣矣( ( ) ) (2)(2)其必其必济济( ( ) ) (3) (3)宜宜相与相与致死以守其邑致死以守其邑( () (4) (4)侃率之以侃率之以乘乘( ( ) 1818下列句中下列句中“为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2分分) )A A项城为叛军困项城为叛军困 B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 D为君翻作为

4、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识记与理解识记与理解2 2:考查题型:翻译题考查题型:翻译题例例(0808年高考)年高考)19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6分分) )(1)(1)力不足,死焉,职也。力不足,死焉,职也。(2)(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识记与理解识记与理解3 3:考察题型:选择题(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考察题型:选择题(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掌握情况)。异义的掌握情况)。例:例:(0808年高考)年高考) 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2分分) )A.A.父父没没

5、,或劝之仕,或劝之仕B.B.卒卒供役而还供役而还C.C.故患有所不故患有所不辟辟也也D.D.万钟则不万钟则不辩辩礼义而礼义而受之受之(20112011年高考)年高考)18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议现象的一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议现象的一项是是(2(2分分) ) A A政缓禁止政缓禁止 B B庄王以为币轻庄王以为币轻 C. C.如此几何顷乎如此几何顷乎 D D臣请教阁里使高其捆臣请教阁里使高其捆(20122012年一模模考年一模模考闵行区)闵行区)1818、下列加点词与、下列加点词与“以女妻汝以女妻汝”中的中的“妻妻”用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相同的一项是( )A A、则刘病日笃、则

6、刘病日笃 (陈情表)(陈情表) B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C C、赢粮而影从、赢粮而影从 (过秦论)(过秦论) D D、程以身翼蔽沛公、程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鸿门宴) 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1 1:题型考察:解答题。题型考察:解答题。例:例:20092009年高考年高考沈周沈周21.21.第第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作用是_。(2(2分分)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7、 通过阅读原文我们不难发现沈周之所以选择隐通过阅读原文我们不难发现沈周之所以选择隐逸就是因为厌倦官场生活、向来钟情山林、行孝逸就是因为厌倦官场生活、向来钟情山林、行孝母亲。母亲。题型:解答题。题型:解答题。例:(例:(20122012年高三一模卷年高三一模卷金山区)金山区)2323、本文中的语言描写,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本文中的语言描写,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 而且反应了那个时代在政治斗争中的外交辞令而且反应了那个时代在政治斗争中的外交辞令 的高度技巧。试举出文中实例,分析这一语言的高度技巧。试举出文中实例,分析这一语言 特色。特色。( 20122012年高三一模卷年高三一模卷闵行区)闵行

8、区)2121、阅读第二段,分析作者写第二段的用意。、阅读第二段,分析作者写第二段的用意。 思路结构。思路结构。( 20122012年高三一模卷年高三一模卷卢湾区卢湾区王珪王珪)2121、第二、三两段写王珪两次劝谏皇帝方式效果均不同,、第二、三两段写王珪两次劝谏皇帝方式效果均不同, 请加以简析。请加以简析。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2 2:分析与理解分析与理解3 3:题型考察:选择题、解答题。题型考察:选择题、解答题。概括概括(20122012年高三一模卷年高三一模卷闵行区闵行区)2222、概述曹觐的性格特点。(、概述曹觐的性格特点。(2 2分)分)(20112011高考):高考):21.21.联系文

9、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3(3分分) ) 主旨主旨(20112011年高考)年高考)21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本文表现了欧阳晔 _、_和和_的品质。的品质。(3(3分分) )(1 1)所选材料以)所选材料以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人物人物传记为主,传记为主,辅之以与辅之以与官职官职、法律法律、习俗等、习俗等有关的内容。有关的内容。(2 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实意义,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 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500500字左右,文

1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 4)涉及到的实词)涉及到的实词、虚词虚词、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及考题及考题中的例句中的例句贴近教材贴近教材。 人物传记类文章行文的大体思路:人物传记类文章行文的大体思路:、介绍人物个人情况:、介绍人物个人情况:字、号、出身、天赋、字、号、出身、天赋、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举、荐、征、召、举、荐、征、召、辟、授、除、为辟、授、除、为)(开头部分)(开头部分)、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的政绩、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的政绩 。(中间部分,(中间

11、部分,注意注意时间词时间词: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人物官职变化人物官职变化的词语:的词语: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谪、罢、黜谪、罢、黜)、人物评价。、人物评价。(多在文章结尾,部分穿插于全(多在文章结尾,部分穿插于全文中。文中。乞骸骨(封、卒、谥)乞骸骨(封、卒、谥)(1 1)人物)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及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

12、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2)事件)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 :孝义孝义? ?勤勤学学? ?清廉清廉? ?爱民爱民? ?抗上抗上? ?等等等等, ,一共写了多少件事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 (3 3)官职)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4 4)品格)品格;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传

13、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4.4.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 表授予官职的:表授予官职的: 1 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任以官职。 如: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 秀才秀才”。陈情表陈情表 2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如: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晋书晋书谢安传谢安传 3 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14、。 如:岁余,征拜侍御史。如:岁余,征拜侍御史。 后汉书后汉书王涣列传王涣列传 4 4、拜:授予官职、拜:授予官职如: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如: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史记淮阴后列传淮阴后列传5 5、除:任命,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文选文选陈情表陈情表6 6、授:给予官职、授:给予官职如: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 中拜授。中拜授。”汉书汉书翟方进传翟方进传7 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起樗里子于国。如: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战国策8 8、拔

15、: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文选?陈情表文选?陈情表 1 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 职、贬官。职、贬官。 如:吾极知其左迁。如:吾极知其左迁。汉书汉书周昌传周昌传2 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宋史唐震传唐震传表调动官职的表调动官职的 1 1、转、调、转、调 徙:调动官职徙:调动官职如:如:“调为陇西都尉调为陇西都尉”汉书汉书袁盎传袁盎传2 2、补:补充缺职、补:补充缺职如: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如

16、: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调动官职的:调动官职的:升迁的:升迁的:1 1、贬:降职;、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如:贬连州刺史。旧唐书旧唐书刘禹锡传刘禹锡传2 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岳阳楼记3 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入”相对,相对, 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如: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军,晋书卷二十八晋书卷二十八 “出出”有时也指平调。有时也指平调。如:永和初,出为

17、何间相。如:永和初,出为何间相。后汉书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传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晋书卷二十八降职、罢免的:降职、罢免的:4 4、罢、免:罢黜,免去官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如:如:“非其才者罢之非其才者罢之”晋书晋书魏舒传魏舒传5 5、黜、废:废弃不用。、黜、废:废弃不用。如:柳下惠为士师,三黜。如: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论语论语微子微子1 1、兼:同时掌管,兼任。、兼:同时掌管,兼任。如: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如: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旧五代史旧五代史甘荷余传甘荷余传2 2、领:兼任,代理,暂时担任。、领:兼任,代理,暂时担任。如:迁

18、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如: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南史南史虞愿传虞愿传三、表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三、表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3 3、权:暂代官职、权:暂代官职如: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如: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宋史李纲传李纲传 4 4、行:代理官职、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备武将军。如: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三国志魏书魏书武帝纪武帝纪5 5、假:暂时代理。、假:暂时代理。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汉书?苏武传= =除了以上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外,还有一些词语虽不表示除了以上表官职变动的词语

19、外,还有一些词语虽不表示官职变动,但常与官职结合在一起使用,如:官职变动,但常与官职结合在一起使用,如:“知知”后常后常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主主”后常跟官府机构的名称,后常跟官府机构的名称,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我们可结合语境,灵活翻译。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我们可结合语境,灵活翻译。几种常见固定题型讲解:几种常见固定题型讲解:(一)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一)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二)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判断;(三)翻译;(三)翻译;(四)信息筛选:多为人物形象、性(四)信息筛选:多为人物形象、性格分析。格分析。(1 1)通读通

20、读:文本文本+ +注释注释(2 2)圈画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要指传主的主的人生经历及评价人生经历及评价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3 3)跨跨“难难”阅读时阅读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难免会碰到一些一

21、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跨”过去过去,一般一般不要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以免浪费时间。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4)(4)借助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文和试题来解决。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句式,阅读材料来解决。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

22、容、句式,阅读材料中的中的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感知方法:感知方法:(一)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一)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分析:分析: 对实词的考察。对实词的考察。 根据考纲根据考纲“理解理解常见常见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在文中在文中的含义。的含义。“常见常见”,就是指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就是指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文章中比较重要。在文章中比较重要。“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

23、词、量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考试中涉及较多的就是这几类词,偶尔也会考到副词、考试中涉及较多的就是这几类词,偶尔也会考到副词、代词。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代词。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实词攻略秘籍实词攻略秘籍五大法五大法1 1、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的选材都来自课外,但是其中的知文言文的选材都来自课外,但是其中的知识点都是来自课内,所以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识点都是来自课内,所以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想想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想想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可联

24、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相应迁移。 比如:比如: 20102010年上海高考第年上海高考第1717题:题:“终身不造其门终身不造其门”一一句中句中“造造”的含义,熟悉课文的含义,熟悉课文左忠毅公逸事左忠毅公逸事 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第 ”中的中的“造造”字,意为字,意为“到到去、拜访去、拜访”。 由此可以推知其含义。由此可以推知其含义。 2 2、语境解词法、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

25、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比如:比如:20082008年上海高考第年上海高考第1717题题“侃率之以乘城侃率之以乘城 ”中的中的“乘乘”字,在教材和平时的训练中多为字,在教材和平时的训练中多为“趁着趁着”“”“乘机乘机”义,但这里解不通,根据前文项城为叛军围困,县令李侃义,但这里解不通,根据前文项城为叛军围困,县令李侃妇杨氏激励大家妇杨氏激励大家“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的叙述和后文的叙述和后文“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

26、、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将超城而下”等的描写,可以推断出等的描写,可以推断出“乘乘”为为“防守防守”、“登登”义。其他诸如义。其他诸如20072007年秋考的年秋考的“矜矜”( (注重注重) ),20052005年年秋考的秋考的“峻峻”( (高傲高傲) ),都必须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都必须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3 3、对文(互文)解词法、对文(互文)解词法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相对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相关联的词语。根

27、据这一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相关联的词语。根据这一点,有些词语依据上下文就能断定其含义。点,有些词语依据上下文就能断定其含义。 比如:比如:20012001年秋考的年秋考的“再再”一词,一词,“再再”有两个基本有两个基本含义:含义:“第二次第二次”和和“两次两次”,据上文,据上文“一射而矢堕一射而矢堕”一一句,句,“一一”与与“再再”应为对文,应为对文,“一一”为为“第一次第一次”之义,之义,所以所以“再再”解为解为“第二次第二次”。教材中的对文现象更是不胜枚举,此两例:教材中的对文现象更是不胜枚举,此两例: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与朱

28、元思书) ); “于是六国之士,有于是六国之士,有之属为之谋;之属为之谋;之徒通之徒通其意;其意;之伦制其兵。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过秦论) )。4 4、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比如:比如:“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中的“一一”所处的语法位置所处的语

29、法位置是在名词的后面,应该是谓语,所以它不是数词,而是是在名词的后面,应该是谓语,所以它不是数词,而是数词活用为动词,是数词活用为动词,是“统一统一”的意思。的意思。5 5、成语对应法:、成语对应法: 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便可推知文言实词的意义我们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便可推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和用法。比如:比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常赦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常赦臣”中的中的“从从”字,由字,由成语成语“言听计从言听计从”可知其义为可知其义为“听从听从”。总之: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总之

30、: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在有一定量积累的前提下,再懂得运用一些方法,才在有一定量积累的前提下,再懂得运用一些方法,才可以有备无患。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瞻前顾后,从语可以有备无患。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瞻前顾后,从语境出发,兼顾几种方法,文言文阅读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境出发,兼顾几种方法,文言文阅读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二)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二)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分析:分析: 对文言虚词的考察。对文言虚词的考察。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

31、;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根据高考考纲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根据高考考纲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1818个:而、何、乎、乃、其、且、个:而、何、乎、乃、其、且、焉、也、以、因、于、与、则、之、所、者、然、乎焉、也、以、因、于、与、则、之、所、者、然、乎其中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因、以、于、则、之、乃、且、”尤受高考命题人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老面孔”。 辅助答题技巧:辅助答题技巧:1.1.

32、语法切入法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在解题过程中,当你适用。在解题过程中,当你“苦思冥想无法选苦思冥想无法选”时,不妨从语法角度切入,也许能尝到时,不妨从语法角度切入,也许能尝到“柳柳暗花明又一村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的喜悦。 比如,判别比如,判别“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之,能以足音辨人”、“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均之二策均之二策”诸句中诸句中“之之”字的意义字的意义。 可根据语法知识鉴别它的用法,

33、从而找到突破口。可根据语法知识鉴别它的用法,从而找到突破口。中中“吾妻吾妻”是主语,是主语,“美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谓语,“我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之”介于主谓间,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中中“久久”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之之”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调整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调整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中中“晋晋”是主语,是主语,“有有”是谓语动词,可知本句是宾语前是谓语动词,可知本句是宾语前置句,置句,“之之”起提宾作

34、用。起提宾作用。中中“均均”是动词,作是动词,作“权衡权衡”解,解,“二策二策”是名词,由此断定是名词,由此断定“之之”与与“二二策策”一起为一起为“均均”的宾语,作代词的宾语,作代词“这样这样”解。可见,解。可见,抽主干、析结构、判功能,不失为简便的虚词推断方抽主干、析结构、判功能,不失为简便的虚词推断方法。法。 2.2.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

35、。比如:比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故”是是“所以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以”应为表应为表原因的原因的“因为因为”。 3 3、标志识别法、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可帮助你快速答题。比如:比如:表被动的表被动的“见见”“于于”“为为”“为所为所”等;等;表示宾语前置的表示宾语前置的“之之”(如(如“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36、是是”(如(如“唯利是图唯利是图”)等。)等。 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是以”为为“以以是是”的倒装,译为的倒装,译为“因为这因为这”,“无以无以”译为译为“用来用来的的”,“其其,之谓也(乎),之谓也(乎)”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吧(吗)”、 如如2002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年高考全国卷第1616题要求将题要求将“其李将军之谓也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成现代汉语,如果能记住这个固定格式的翻译模式,译成现代汉语,如果能记住这个固定格式的翻译模式,解答

37、本题就会易如反掌,可译为解答本题就会易如反掌,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再如: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于。再如: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于俗也俗也/ /宋何罪之有。两句中的宋何罪之有。两句中的“之之”都是固定格式的标志,都是固定格式的标志,一是古汉语中表原因的固定格式,一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一是古汉语中表原因的固定格式,一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两者显然不同。两者显然不同。4 4、数学代入法、数学代入法有时候,考生如能巧妙地有时候,考生如能巧妙地“拿来拿来”数学中的解题方数学中的解题方法,在语文答题中加以灵活应用,往往会收到奇效。数法,在语文答题中加以

38、灵活应用,往往会收到奇效。数学代入法即是一例。学代入法即是一例。请看例子:请看例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过、过于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B B、曰:、曰:“吾知所之矣。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留怀王,以求割地。C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D 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趋于亡。答案:答案:

39、B B A A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苛政”与与“虎虎”之间存在比较之间存在比较关系,关系,“于于”相当于相当于“比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于”作作“从从”讲,由此排除该项。讲,由此排除该项。D D项中,第二句项中,第二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亡”出自苏洵出自苏洵六国论六国论,“以以”作作“因而、以致因而、以致”解,以解,以此代入第一句此代入第一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不以利为利矣”中显然也讲不通,可知中显然也讲不通,可知该项也非正确答案。再看正确项该

40、项也非正确答案。再看正确项B B所涉及的两句,第二所涉及的两句,第二句句“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出自课文,出自课文屈原列传屈原列传,“因因”作作“乘机乘机”解,以其代入第一句中解,以其代入第一句中刚好符合上下文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刚好符合上下文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 (三)翻译文言句子(三)翻译文言句子 八大关注点八大关注点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

41、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例例1 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分析:此句中的分析:此句中的“奇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对感到惊感到惊奇奇”。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此句应译为:然而

42、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的心愿感到惊异。1 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例例2 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分析:此句中的分析:此句中的“穷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使窘迫窘迫”。 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己能没有危险的。例例3 3:大用则王,小用则亡。:大用则王,小用则亡。分析:此句中的分析:此句中的“王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译为“称王称王”。 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因

43、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会身亡。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2 2、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例例1 1: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分析:此句为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故为兵者故为兵者”为为“农农”的后置定语,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

44、,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例2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2005年高考天津卷年高考天津卷) ) 分析:此句为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在翻译时必须将“何何”回归其位。回归其位。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

45、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3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例:范氏富,盍已乎?例:范氏富,盍已乎?分析:句中的分析:句中的“已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取消”义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

46、门亲事呢?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4 4、成分省略、成分省略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例1 1:因乞李氏以归。:因乞李氏以归。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宾语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宾语“这部书这部书”,翻译时应补出来,翻译时应补出来,即,于是向李氏讨取即,于是向李氏讨取( (这部书这部书) )回家

47、。回家。例例2 2:主簿大惊,遽以白就。: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分析:此句中的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省略了介词“以以”的宾语的宾语“之之( (这件这件事事) )”,在翻译时省略,在翻译时省略 。5 5、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例例1 1:隐处穷泽,身自

48、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分析:此句中的分析:此句中的“穷穷”不能译成不能译成“贫穷贫穷”“”“穷困穷困”,而应该译成,而应该译成“偏僻偏僻”。因此该句应译为:因此该句应译为:( (孟尝孟尝) )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例例2 2: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分析:此句中的分析:此句中的“再再”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两次两次”

49、。即该句。即该句应译为:应译为:( (任期任期) )长的三年一轮换,长的三年一轮换,( (任期任期) )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6 6、单音节词、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

50、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例例1 1:遂大困,寻死富阳。:遂大困,寻死富阳。 分析:此句中的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是“寻寻”和和“死死”两个词,意思是两个词,意思是“不久不久”“”“死在死在( (富阳富阳) )”。该句应译。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例例2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此句中的分析:此句中的“孰与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与

51、相比相比”。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比,谁更漂亮?7 7、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例:其李将军之谓也!例:其李将军之谓也!分析:此句中的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说的是是”。如不清楚此格式

52、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8 8:修辞知识:修辞知识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

53、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

54、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例例1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密李密陈情表陈情表) ) 分析:该句采用了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日薄西山”就是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一息,生命垂危。例例2 2:金就砺则利

55、。:金就砺则利。( (荀子荀子劝学劝学) )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借代的修辞方式。的修辞方式。“金金”是借代,代指是借代,代指“金属金属制成的刀剑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如果不了解该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三)翻译文言句子(三)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方法:翻译方法: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

56、逐句地对应翻译,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

57、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 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 译时可保留不变。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

58、词。比如: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沛公之参 乘樊哙者也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者也”是语尾助词,是语尾助词, 不译。不译。“补补”:就是增补。:就是增补。(1)(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 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如把“吾、余、予吾、余、予”等换成等换成“我我”,把,把“尔、汝尔、

59、汝”等换等换成成“你你”。“调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 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 习惯。习惯。“变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如“波澜不惊波澜不惊”,可活泽成,可活泽成“( (湖面湖面) )风平浪静风平浪静”。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口溜记忆: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可以按照下面的

60、顺口溜记忆: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四)人物形象、性格分析:(四)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考纲中考纲中“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要求考生在读懂。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问文中所写的人、事、情、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问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等信息。其中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就是常见的理等信息。其中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就是常见的一道选题

61、。一道选题。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 1 1、弄清叙事的脉络:主人公在何时、何地做、弄清叙事的脉络:主人公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影响。了何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影响。 2 2、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 正面表现:正面叙述或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正面表现:正面叙述或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 侧面表现:作者评论侧面表现:作者评论 侧面叙写等。侧面叙写等。 3 3、注重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许多人物多是、注重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涉及的关系主要有:朝廷官员,所以涉及的关系主要有: 与皇帝或

62、上级的关系与皇帝或上级的关系:忠于职守、忠君爱国、英勇无畏、:忠于职守、忠君爱国、英勇无畏、 不畏强权、临危不惧、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临危不惧、刚正不阿、 善于辞令、针砭时弊善于辞令、针砭时弊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秉公执法、公平公正秉公执法、公平公正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爱护百姓、为民做主、为官清廉、忠于职守爱护百姓、为民做主、为官清廉、忠于职守 另外,如果是一般人,就会涉及到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和另外,如果是一般人,就会涉及到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和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直率、执着、豪爽、机智聪颖、直率、执着、豪爽、机智聪颖、 嫉恶如仇、放任不羁、

63、孝敬父母、嫉恶如仇、放任不羁、孝敬父母、 淡泊钱财、淡泊名利淡泊钱财、淡泊名利三次审读,完成题目三次审读,完成题目一、初读文章一、初读文章, ,明确梗概明确梗概1 1、弄清其人其事、弄清其人其事: :勾画出文中出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其事。2 2、疏通语句、疏通语句: :添加出文段中部分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1 1、陶澍陶澍,字字云汀,云汀,湖南安化湖南安化人人嘉庆七年嘉庆七年进进士士,选,选庶吉士庶吉士,授,授编修编修,迁,迁御史、给事中御史、给事

64、中。澍澍疏劾疏劾河工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革陋规,请浚,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出为为川东道川东道。总督蒋攸铦总督蒋攸铦xinxin荐其治行为荐其治行为四川四川第一。第一。2 2、道光三年道光三年,陶澍陶澍就擢就擢巡抚巡抚。安徽库款安徽库款,五,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次清查,未得要领。澍澍自为自为藩司藩司时,钩核档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三十馀年之纠之纠 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

65、。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弹劾河工以及外省吏治积弊,弹劾河工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视南漕革除陋习,上奏疏通京口运河,巡视南漕革除陋习,上奏疏通京口运河,嘉庆二十四年,出任川东道台,被称赞为四川第一嘉庆二十四年,出任川东道台,被称赞为四川第一又又怀远怀远新涨新涨沙洲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淮淮水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减

66、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略如社仓法社仓法而去其弊。而去其弊。3 3、创辑、创辑安徽通志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4 4、道光五年道光五年,调,调江苏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阻,协办大学士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澍毅然以身任,亲赴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

67、,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漕运受阻,大学士英和倡导了漕运受阻,大学士英和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陶澍成功开通海运以海运代漕运。陶澍成功开通海运 5 5、江苏江苏频遭水患,由频遭水患,由太湖太湖水泄不畅。水泄不畅。疏言:疏言:“太湖太湖尾闾在尾闾在吴淞江吴淞江及及刘河、刘河、白茆河白茆河,而以,而以吴淞江吴淞江为最要。治为最要。治吴淞吴淞以通以通海口海口为最要。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工竣。澍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

68、茆、刘河、白茆、练湖、孟渎练湖、孟渎诸工。后在诸工。后在总督总督任,与任,与巡巡抚林则徐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合力悉加疏浚,吴中吴中称为数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则徐传。江苏常年遭受水患,陶澍兴修水利,江苏常年遭受水患,陶澍兴修水利,选择贤能的人主管事务;打算兴修选择贤能的人主管事务;打算兴修多个水利工程,在总督任上时,多个水利工程,在总督任上时,与林则徐合力疏浚。与林则徐合力疏浚。 6 6、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淮南,已病,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咸丰中乃卒行之。乃卒行之。十九年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卒。遗疏上,优诏轸惜,惜,称

69、其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7 7、澍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用人能尽其长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黄冕诸人之力。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左宗棠、胡林翼皆识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晚年仍致力于政治,但因病未能实施晚年仍致力于政治,但因病未能实施死后被皇帝称其死后被皇帝称其“实心任事,不必嫌怨实心任事,不必嫌怨”作者对其评价及其广泛的人际关系作者对其评价及其广泛的人际关系 事件:事件:(1 1)嘉庆七年嘉庆七年:弹劾河工以及外省

70、吏治积弹劾河工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视南漕革除陋习,上奏疏通京口运河,弊,巡视南漕革除陋习,上奏疏通京口运河,嘉嘉庆二十四年庆二十四年,出任川东道台。,出任川东道台。(2 2)道光三年道光三年,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3 3)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在)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力捐献。(4 4)编书以推崇好风尚;)编书以推崇好风尚;(5 5)道光五年道光五年,调江苏,成功开通海运;选择,调江苏,成功开通海运;选择贤

71、能之人治水;治理南漕水利。贤能之人治水;治理南漕水利。(6 6)道光十九年道光十九年逝世。逝世。品格:品格:“实心任事,不避嫌怨实心任事,不避嫌怨”。见义勇为,胸。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 二、审读题目二、审读题目, ,推断文意推断文意 方法方法: :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特别是的推断。特别是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把握文段主旨。 三、再读文章三、再读文章, ,完成答题完成答题1 1、语言题、语言题: :

72、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翻译;2 2、信息题、信息题: :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主要事件概括题.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要求进行填空答题。5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不正确的一的一项是项是 (3 3分)分)A.A.陶澍就陶澍就擢擢巡抚巡抚 擢:提升擢:提升 B.B.分别应劾、应偿、应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 豁:免除豁:免除C.C.将以

73、次将以次举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举:推举D.D.后咸丰中乃后咸丰中乃卒卒行之行之 卒:最终卒:最终C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对,不通就错。 第二段第一句第二段第一句第二段第三句第二段第三句第七段第二句第七段第二句第八段第一句第八段第一句6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相同的一组是的一组是 (3 3分)分)A.A.出出为为川东道川东道 结结为为婚姻婚姻 B.B.于是三十余年于是三十余年之之纠葛,豁然一清纠葛,豁然一清 并开引河,导并开引河,

74、导之之入淮入淮 C.C.灾民赖之无失灾民赖之无失所所 淮水淮水所所经,劝民修堤束水经,劝民修堤束水D.D.澍毅然澍毅然以以身任身任 于是于是以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A助词,的助词,的代词,沙洲阻水代词,沙洲阻水名词,安身的地方名词,安身的地方所字结构,、地方所字结构,、地方介词,用介词,用虚词比较: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虚词比较: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动词,成为动词,成为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7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实心任事”的一组是的

75、一组是 (3 3分)分)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A.A. B.B. C.C. D.D.答题技巧答题技巧:先找先找不能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谁的什么什么性格。性格。 D表现陶澍政治操守;表现陶澍政治操守;表现陶澍应对水灾表现陶澍应对

76、水灾所采用的策略;所采用的策略;作者对其的评价作者对其的评价8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3 3分)分)A.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B.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C.C.道光五年,在

77、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以海运代漕运。D.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善于利用人才。第四段:第四段:协办大学士英和协办大学士英和陈陈海运策海运策第五段: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第五段: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兴工,择贤任事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至八年工竣。第二段第二段第二段第二段8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3 3分)分)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陶澍调查了安

78、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了以海运代漕运。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才,善于利用人才。【解析解析】由原文由原文

79、“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C答题技巧: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主要是顺序的颠倒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无中生有等。等。 9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将下列句子翻

80、译为现代汉语。(1010分)分) (1 1)岁)岁歉歉备赈,备赈,乐岁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去其弊。其弊。(4 4分)分) (2 2)创辑)创辑安徽通志安徽通志,旌旌表忠孝节烈表忠孝节烈以以励风俗。励风俗。(3 3分)分) (3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于淮南,已,已病病风痹,未竟风痹,未竟其其施。施。(3 3分)分)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社仓法”,但是去除了,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社仓法”的弊端。的弊端。(陶澍)创作编辑了(陶澍)创作编

81、辑了安徽通志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的习俗。(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小试牛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试概括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试概括主要事件及杨氏的性格特点。主要事件及杨氏的性格特点。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君,县令也。寇至当守;

82、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日: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士,其必济! !”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

83、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建中四年,项城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为叛军困。县令县令李侃,不知所李侃,不知所为。其妻为。其妻杨氏杨氏曰:曰:“君,君,县令县令也。寇至当守;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

84、如逃,则人谁肯固矣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日: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杨氏)曰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府库库皆其财也,皆其财也,百姓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于是,(侃)(侃)召召胥吏、百姓胥吏、百姓于庭,于庭,杨氏杨氏言曰:言曰:“县令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人、百姓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然。吏人、百姓

85、,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众皆泣。得数百人,侃侃率之以乘城。率之以乘城。项城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项城之人无之人无伤焉。伤焉。弄清其人其事弄清其人其事: :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理解:分析理解:1 1、人物人物:李侃

86、(陪衬人物)、其妻杨氏(主角),:李侃(陪衬人物)、其妻杨氏(主角),胥吏、百姓(叙述所需);胥吏、百姓(叙述所需);背景背景:项城为叛军困时,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项城为叛军困时,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挺身而出杨氏挺身而出 。事件事件: 杨氏作为(杨氏作为(1 1)劝阻丈夫怯退;)劝阻丈夫怯退;(2 2)激励百姓奋起;)激励百姓奋起;结果结果:叛贼全都逃跑,项城的人没有伤亡:叛贼全都逃跑,项城的人没有伤亡2 2、杨氏说话艺术杨氏说话艺术:杨氏的话,说得实在,入情入:杨氏的话,说得实在,入情入理。从百姓的角度思考,所以能够激发大家的斗理。从百姓的角度思考,所以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志。3 3、人物个性人物个性: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